毛慧玲;廖琪;邢艳;张桂荣
目的:探讨亲情护理服务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在本院的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亲情护理需求的需求程度与当前亲情陪护的构成现状调查。结果:本组患者的尊重需要得分高,其次为爱与归属需要、安全需要,需求程度低的为生理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所有患者都有陪护人员,其中亲人陪护为151例,专职护理人员陪护为30例,两者结合的为12例,其他7例。结论:亲情护理服务是患者目前能接受的陪护模式,同时也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应用效果佳。
作者:李新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收集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全面搜集患者的术后情况,如不适症状、皮肤情况、心理反应等,制定并发症防治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疼痛更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术患者加强术前准备,规范手术操作,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绍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风湿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多数疾病缠绵难愈,有的患者需终身服药治疗。中医在风湿病的治疗上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蕴藏着极大的潜力。
作者:覃艳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0月就诊的93例梅毒患者血清样本采用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同时进行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PR法与ELISA法及TPPA法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灵敏度(Sen)分别为81.4%,95.7%,98.6%,其中,RPR法与ELISA法及TPPA法在灵敏度(Sen)、特异性(Spe)方面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与TPPA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R法适用于梅毒筛查,其定量检测可作为疗效评价,而ELISA法和TPPA法均为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结果较为准确可靠,可用作临床标本的检测,对于RPR法与ELISA法检测阳性标本,TPPA法可作为确证试验。
作者:林耀堂;陈海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治疗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月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分成2组,1组予以髋关节置换术,另外1组予以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术后效果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分级、术后Harris优良率、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2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但是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
作者:肖海祥;李林(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Tecnis人工晶体在眼科的应用,研究Tecnis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佳矫正视力、暗视力、色觉、像差、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2年6月拟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00例192只眼,将所选对象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0例。其中一组行Tecnis人工晶体植入;另一组行普通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其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测量术后佳矫正视力、色觉、对比敏感度的变化。结果:植入Tecnis人工晶状体的患眼具有更好的佳矫正视力,Tecnis人工晶状体具有明显的高视觉质量;与普通球面人工晶状体相比,Tecnis人工晶状体可显著改善对比敏感度;植入Tecnis人工晶状体的患者在视网膜影响对比和视觉行为方面具有显著改善。结论:Tecnis人工晶体可显著改善人工晶体眼的视觉质量,与传统的球面人工晶体相比,其可提供更好的功能性视力并改善视觉行为。
作者:杜金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抗凝、调脂、静脉溶栓、抑制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等综合治疗,治疗后4周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变。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现,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及时进行综合对症治疗,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异常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郑文富;罗礼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检测在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对自2009年10月~2013年2月我院接生的218例疑似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血型鉴定,并进行“溶血3项试验”,即:(1)直接抗人球蛋试验;(2)血清游离抗体试验;(3)抗体放散试验。结果:出生10天内的患儿为A型或B型,母亲为0型,采用微柱凝胶检测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2组患者的溶血病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含义( P>0.05)。结论: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在检测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的试验时间缩短,结果判定直观,灵敏度高,且检验的特异性显著,为诊断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习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4~5天)和晚期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9~10天)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和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7例在ICU行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48小时,且插管前无肺部感染,均预期行气管切开,入ICU即行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将这些病人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予早期气管切开,对照组予晚期气管切开,观察2组病人:建立人工气道3天、7天、14天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差异;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和28天病死率的差异。结果:2组病人建立人工气道3天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建立人工气道7天、14天观察组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8天病死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予早期气管切开可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及住ICU时间,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但不能降低病死率,对远期预后无明显改善。
作者:张鸿;崔汝相;殷应勇;赵杨;黄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脑卒中是目前我国高发的疾病,而且致残率高。50%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误咽、误吸,轻者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2]。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的康复护理,对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010~2011年,对住院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60例实施早期、全面、系统化康复护理,对于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缓解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即刻床旁血气分析仪与实验室血气分析仪在测定结果方面是否存在巨大差异。方法:对1周内需要进行血气分析的患者送检标本分为4份,2份送实验室血气分析仪分析,2份送即刻床旁血气分析仪分析,主要比较pH、PO2、PCO2结果。结果:所选的472例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中,pH出现巨大差异7例(1.48%),PO2出现巨大差异4例(0.85%),PCO2出现巨大差异4例(0.85%),均处于极低的水平。 pH、PO2、PCO2的统计结果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床旁血气分析仪检验的临床结果,与传统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差异不大,只有极少数出现巨大差异,临床检验结果可靠。由于标本的暴露时间短,对结果的影响更小,因此在血气分析方面,拥有更大的实验前途。
作者:沈文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提高特殊患者留置双腔尿管的成功率。方法:笔者自1995年至今对老年女性、前列腺增生、尿道断裂等特殊患者留置导尿时,按照其病理生理及解剖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操作。结果:所有的患者都能顺利地行留置双腔气囊尿管,深受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欢迎。结论:双腔气囊尿管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操作技术,是观察病情和治疗疾病必不可少的措施。双腔气囊尿管具有不易脱管、易于固定,插入后与尿道密合程度大等优点。因此广泛用于排尿困难、麻醉和手术后重症患者的尿量观察等。
作者:郑惠珍;王璐;张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传统的治疗方法,用抗生素,口服肌注或静脉点滴控制感染,茶碱类药物解痉平喘,如还不能控制则加激素类药物缓解症状。但是病情往往控制的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频繁咳嗽,喘憋明显时,西药则显得更加的苍白无力。鉴于以上情况,自2006年10月以来,加用中药保留灌肠协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收到明显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丽芝;黎建英;曹智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植骨术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院接受前路植骨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0例,对其进行术前、术后等围手术期护理,分析这些护理措施的效果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50例接受前路植骨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出现深静脉血栓者1例,出现坠积性肺炎者1例,出现压疮者1例。结论:对接受前路植骨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必要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措施等,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恢复周期,值得进行大规模临床推广。
作者:段和春;王浩汀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新生儿的损伤高发因素和防范措施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损伤62例,对发生损伤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生臂丛神经损伤10例;寒冷损伤综合征14例;锁骨骨折患者16例;四肢骨折22例。结论:导致新生儿损伤因素主要为巨大儿或是低体重、产钳助产、肩部难产、早产儿、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急产等;针对导致新生儿损伤的高危因素进行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措施,可有效的降低新生儿损伤的发生几率,显著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可大限度的避免新生儿损伤的发生。
作者:陈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的一种术式。它比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日短、恢复快等优点,是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各种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为治疗胆囊疾患的一种新技术。
作者:崔新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子宫肌瘤检查方式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疑似子宫肌瘤临床患者病例68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接受了超声检查、探测宫腔、诊断性刮宫、X线平片、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检查,终确诊60例,包括Ⅰ型34例,Ⅱ型14例,Ⅲ型11例,Ⅳ型1例;本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发生并发症者17例,发生率为28.33%。结论: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在宫腔镜下给予肌瘤电切术治疗,并给予规范化护理。结果:患者术后恢复好,无感染、大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结合规范化的护理,安全可靠且行之有效,不仅能控制出血,又可保留患者子宫,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史彩芳;卢美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右美托咪啶对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认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老年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认识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37±2.47分钟,平均睁眼时间为12.19±4.25分钟,平均拔管时间为19.34±3.34分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够降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患者平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平均睁眼时间和平均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科室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海盛;刘其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建立测试安神补脑液中砷和铅含量的原子吸收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确保测试方法结果准确、可靠。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检测波长193.7nm;狭缝0.5nm;灯电流2mA。结果:本法测定砷的线性范围为2~20ng/ml,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1(n=5),精密度和重现性良好,回收率在91.92%~98.51%,RSD为2.9%;铅的线性范围为1~10ng/ml,相关系数为0.9992(n=5),精密度和重现性良好,回收率在98.39.92%~103.59%,RSD为2.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测定效率高,精密度和重现性良好,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安神补脑液中砷和铅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启彬;吴军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