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亲情护理服务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李新宏

关键词:亲情护理服务, 护理管理, 护理需求
摘要:目的:探讨亲情护理服务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在本院的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亲情护理需求的需求程度与当前亲情陪护的构成现状调查。结果:本组患者的尊重需要得分高,其次为爱与归属需要、安全需要,需求程度低的为生理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所有患者都有陪护人员,其中亲人陪护为151例,专职护理人员陪护为30例,两者结合的为12例,其他7例。结论:亲情护理服务是患者目前能接受的陪护模式,同时也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应用效果佳。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2013年间我院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经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3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开放式手术切除甲状腺的患者36例为对照组。通过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患者满意程度,评价经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满意程度高,与对照组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疗效确切的同时,具有出血少、美观大方的优势。

    作者:赵金锴;赵玉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共情在心血管专家门诊的应用

    本院自2011年9月至今,在心血管专家门诊引入共情,通过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效果,大大提高了心血管专家门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余蓉生;周金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普外科10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均为50例,2组患者术前均采用状态一特质性焦虑调查表作为焦虑评价指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术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前STAl评分和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疼痛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入院时干预组和对照组STAl评分大约都是52分和51分,在进入手术室前干预组STAl评分分别下降至36.50分和35.07分,而对照组STAl评分在常规护理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疼痛明显减轻、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首次肠道排气时间显著提前,住院时间缩短,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术前焦虑,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陈惠玲;刘新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是指除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它是介于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临床上有各种不同的表现类型,以往分别称为初发型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等,目前趋向于统一称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的称谓在临床上仍保留)。

    作者:贾洪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42例精神发育迟滞脑电图分析

    目的:了解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脑电图(EEG)的特点。方法:主要以我院的脑电图结果、部分门诊和住院病历资料为线索,回顾性统计分析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脑电图异常表现。结果:精神发育迟滞脑电图有散在性5~20μV的多形性慢波活动、散在性或爆发性4~7Hz的70~250μV的θ波及发作性尖样放电、棘慢波2.5~5Hz的90~250μV多棘慢综合波、2~3.5 Hz的150~300μV弥漫性或爆发性出现的δ波,异常率高达90.4%,存在高度弥漫性异常。由于致病因素不详,很难确定智力低下程度特征性的脑电图表现。结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异常脑电图表现可客观反映脑细胞生物电活动及脑功能的情况,精神发育迟滞程度越重,EEG表现越异常,对临床具有一定的诊断和参考价值。

    作者:董捍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正确处理

    目的:探讨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外渗后的正确早期预防和正确处理。方法:结本中心8例外渗患者处理经验。结果:用50%硫酸镁+地塞米松10mg和鲜海带间歇性外敷,效果明显。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可减少外渗现象,50%硫酸镁+地塞米松10mg与鲜海带间歇性外敷应用于造影剂外渗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大脑中动脉闭塞的MRA与DWI异常信号相关性探讨

    目的:通过比较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磁共振脑动脉血管成像( MRA)与DWI异常信号相关性,探讨磁共振脑动脉血管成像( MRA)在急性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脑动脉血管成像( MRA)检查发现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并经临床诊治终证实的44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例,比较同期进行的DWI扫描,分析MRA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46例经脑动脉血管成像(MRA)检查发现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中,44例DWI显示大范围异常高信号,符合率95.6%,2例在DWI上未显示高信号。结论:磁共振脑动脉血管成像( MRA)大脑中动脉闭塞与DWI显示大范围异常高信号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中的诊断中有重要定位定性价值。

    作者:徐晓;李巍;康丽;宋殿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对我院10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回顾2010~2012年收治的急性脑出血病103例,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对103例急性脑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回顾脑出血患者护理的过程,总结性脑出血的护理经验。结果:基本痊愈30例、好转62例,死亡8例、自动出院4例。均未发生褥疮和护理不当。结论: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是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的根本保证。

    作者:王宏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4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由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疗效。方法:45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并设3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45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6例,总有效率75%。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李维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卵巢囊肿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卵巢囊肿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是通过开腹手术部分或完全切除,如果发现恶性肿瘤还能够正确分期。大多数卵巢囊肿是良性的,绝经前恶性者占7%~l3%,绝经后占8%~45%。完整的病史和体检可提示囊肿的性质,盆腔超声,尤其阴道超声,可以进一步帮助诊断囊肿病因并指导治疗。

    作者:张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优质服务是一种能让病人满意的服务,在符合行业标准或部门规定的前提下所提供的一种能够满足病人合理需求的一种服务。手术室作为一个与病人生命息息相关的重要场所,优质服务的应用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叶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例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

    亚硝酸盐属强氧化剂,是工业原料,也可用于食品加工[1]。亚硝酸盐中毒-是指机体摄入大量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食物而引起的以组织缺氧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中毒,一般在食后0.5~3小时可突然感到头晕、气短、无力、恶心、呕吐、末梢紫绀血压下降等。病情危急;1~2g可致人死亡。及时诊断,恰当处理是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菊霞;郝鑫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60例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脑卒中是目前我国高发的疾病,而且致残率高。50%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误咽、误吸,轻者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2]。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的康复护理,对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010~2011年,对住院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60例实施早期、全面、系统化康复护理,对于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缓解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冠心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和白介素-18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和白介素18的改变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对80例冠心病患者与80例非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白介素-1(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观察组患者的LP-PLA2、IL-18水平逐渐呈上升的趋势,且在不同的病症类型中LP-PLA2与IL-18的表达水平也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LP-PLA2与IL-18是患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对LP-PLA2与IL-18的临床改变来了解冠脉病变的活动情况,对冠心病的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药保留灌肠协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传统的治疗方法,用抗生素,口服肌注或静脉点滴控制感染,茶碱类药物解痉平喘,如还不能控制则加激素类药物缓解症状。但是病情往往控制的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频繁咳嗽,喘憋明显时,西药则显得更加的苍白无力。鉴于以上情况,自2006年10月以来,加用中药保留灌肠协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收到明显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丽芝;黎建英;曹智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碘伏棉球湿敷治疗急性蜂窝织炎的疗效观察

    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12月应用碘伏棉球湿敷对21例下肢急性蜂窝织炎的病人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志芬;李秋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48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8例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治愈28例(58.33%),部分恢复17例(35.21%),死亡3例(6.2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肖霞;亓红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应用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痛经视觉模拟评分都有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0%,较对照组36.7%的复发率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应用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复发率低,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田士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分娩的剖宫产孕产妇中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和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行剖宫产,术中分别给予持续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2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和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9.3%;观察组各项麻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分娩,其麻醉结合硬麻和腰麻两者的优势,同时能够避免两者的不足,临床麻醉效果和麻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对于剖宫产无痛分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光辉;张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全面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依据临床特点行急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20例中,好转18例,占90.0%,死亡2例,占10.0%。对照组20例中,好转16例,占80%,死亡3例,占15%,观察组临床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好转率,降低死亡发生率。

    作者:闫凤杰;张桂珍;任重贤;郭玉红;李冬;于大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