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刘凤珍;尚玉芝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援疆医疗专家驻院以来收治的多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资料,术前做好常规及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全组均痊愈出院,大部分患者手术后当天能下床活动并进流食,伤口甲级愈合.结论: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特点,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针对性地预防并发症,促进护患交流,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如何对老年妇女围手术期进行护理,使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具体措施.方法:对我科2011年3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37例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妇女由于各器官功能减退,且多合并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及对其进行的整体护理37例患者心理上均接受手术、身体上能耐受麻醉及相应手术的耐受程度,且术后无感染、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切口甲级愈合.康复出院.结论:只要充分的对病人进行术前、术中、术后认真的评估,实施整体护理,加强监护,老年患者都能顺利的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穆殿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异位妊娠的病因和治疗新进展

    异位妊娠是一种妇产科的常见急症,近来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发生率逐渐升高,约占妇产科妊娠总数的3%,其病死率占妇产科孕产妇总死亡人数的8%~11%.异位妊娠是由受精卵着床于子宫腔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其病因较多,有炎症、流产术等等,异位妊娠包括卵巢异位妊娠、输卵管异位妊娠、腹腔妊娠等,其中输卵管异位妊娠约占其中的85%~95%,为常见.由于目前临床广泛使用B超与孕妇血HCG联合诊断,使异位妊娠的确诊率大大升高,对于药物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也开展的较充分,可以根据孕妇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尽大努力保全患者生育能力.

    作者:梁卓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尼尔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IUD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尼尔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对绝经后女性IUD取出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绝经后女性宫内节育器取出前患者12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2组患者在进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前均给予顿服尼尔雌醇.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于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对2组患者宫颈软化程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充分软化的比率明显提高,而软化的比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比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尼尔雌醇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女性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前的过程中,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是绝经后女性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宁思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输卵管保守治疗后半年受孕情况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输卵管手术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对受孕的影响.方法:68例需行保守手术治疗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的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分别34例,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并随访2组半年后的受孕情况.结果: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保留输卵管通畅率以及受孕率也显著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具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疗效确切,更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作者:王线;郭俊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试论宫外孕的急救与护理

    本文所述内容,探讨了宫外手孕的抢救佳护理方案,分析病因及病史,在救治过程中要具有良好的医德,要做到医护默契配合.1临床资料:本组90例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突发性下腹痛.年龄大的45岁,小的20岁,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血压在8~12/4~6kPa的65例,血压在2~6/0~4kPa的25例.

    作者:王淑秋;崔玉凤;顾连芬;宋玉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插入式微波天线阵列诱导高温原位灭活骨肿瘤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骨肿瘤在体灭活保肢技术.方法:对2009年~2011年收治的恶性和侵袭性骨肿瘤9例,采用插入式微波天线阵列诱导高温原位灭活,辅以手术前,后化疗及免疫治疗,并按Enneking标准评价肢体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4.5个月,目前患者均存活.对肢体关节功能评价:优7例;良2例.结论:插入式微波天线阵列诱导高温原位灭活骨肿瘤,并辅以化疗、免疫治疗,安全、有效,可望普及推广.

    作者:张杏泉;陈刚;李开华;黄正泉;高军伟;刘军;方仁义;满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研究分析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脂质微球liposome prostaglandin E1,Lipo-PGE1)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8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改善呼吸功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10 ug加入5%葡萄糖10ml内静脉注射,1次/d,14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71.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可有效地提高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春兰;徐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

    急性肝衰竭是指原无慢性肝脏疾病者发生大量肝细胞坏死,导致肝功能迅速恶化的临床症候群,以黄疸迅速出现并进行性加深、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肝性脑病为主要临床特征[1].急性肝衰竭病情危急,病死率达70%~90%,我们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的存活率有所调高,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初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口腔颌面部异物临床治疗的体会

    口腔颌面部异物存留在颌面外伤中并不少见,由于颌面部形态特殊、解剖复杂、血管丰富,与颅脑相邻,在诊治中有一定难度.本文对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22例颌面部异物存留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马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BNP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价值的应用

    目的:观察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接受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脑利钠肽(BNP)水平对长期预后价值的应用.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月~2011年1月之间,发病后12小时之内接受急诊直接PCI治疗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4例,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测定发病后24小时血浆BNP水平.根据BNP浓度分为3组:A组<100pg/mL,B组100~400pg/mL,C组>400pg/mL.收集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结果: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B组、C组多支血管病变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1).②1年内病死率C组明显高于A、B组(P<0.0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BNP浓度是AMI后1年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接受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可作为1年后病死率的预测因子.

    作者:王子良;刘伟霞;吴广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女性妇科手术的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大,重要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应激、代偿、修复、愈合等功能低下,因此,对手术的耐受性差.在妇产科工作中,手术治疗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手术既是治疗的过程,也是创伤的过程.尤其是妇科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刘淑杰;迟柱波;由燕;吴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关键环节探析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治疗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1].小儿静脉输液代表了医院穿刺技术的高水平,儿科护士都比较擅长静脉穿刺,可有时难免会有些因素影响到技术水平的发挥,易出现一针不成功;输液过程中针头脱出移位等;很容易引起家长不满甚至引起护患纠纷.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对小儿静脉输液操作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达到一针见血,合理应用并保护血管,促进护理业务进步的目的.现将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关键环节简单总结如下.(1)注意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2)穿刺前充分准备;(3)穿刺方法;(4)穿刺后的护理.具体阐述如下.

    作者:丁元花;王玉琴;王加荣;盖秀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耳鼻咽喉科病人的安全护理的重要性

    耳鼻咽喉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对耳鼻咽喉科病人护理每个环节易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形成原因,有着较高的认识.落实安全预警制度,提高护理质量,消除临床隐患,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刘雪峰;王霞;许红秋;于金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临床肺结核大咯血的心理护理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肺部传染病,是肺病中的常见病.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肺结核大咯血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它以起病急,危险性大为主要特征,严重者可造成患者窒息休克,直至死亡,肺结核大咯血虽然有赖于止血,但是良好的心理护理往往能使患者减少紧张情绪,避免窒息的发生,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终起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玉霞;杨桂霞;刘淑娟;宋桂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运用抗血小板聚集方式对患有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2例患有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 2组,平均每组36例.A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B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方式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病情好转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生活能力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实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结论:运用抗血小板聚集方式对患有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侯荣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切实保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通过查找研究文献资料,对引起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各环节进行分析,探讨控制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对策.结果:提出了控制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对策及建议.结论:提供医务人员预防感染意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落实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预防经血液传播病原是控制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核心内容.

    作者:鲁丽君;苏秀丽;康桂芹;王艳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谈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感染类型.虽然导尿管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留置导尿管相关的感染问题也给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本文就感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作者:李晓刚;金铁雄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原因及采取护理对策.方法:对108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实施全程系列护理,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指标及药物效果,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家庭访视等.结果:心绞痛<6分钟缓解87例,(80.56%).心绞痛<9分钟缓解15例,(13.89%),心肌梗塞恢复期6例,(5.55%)缓解<10分钟.结论:早期控制心绞痛发生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提升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高静;张淑芹;周茂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治报告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一条件致病性真菌中主要一属,主要是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黏膜和内脏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可为原发性但大部分为继发性感染.是目前发病率高的深部真菌病之一.口腔念珠菌病是念珠菌属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疾病.现在,口腔念珠菌病已成为口腔黏膜病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作者:张蕊;付振君;谭兆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胼胝体梗塞的低场MRI分析

    目的:探讨低场MRI中胼胝体梗塞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胼胝体梗塞患者MRI图像进行分析,并与临床治疗相结合.结果:胼胝体膝部梗塞9例、胼胝体干部梗塞7例、胼胝体压部梗塞15例;其中早期梗塞5例,陈旧性梗塞23例.结论:低场MRI对诊断胼胝体梗塞很有价值,可以清晰显示梗塞的部位、范围、形态,并能对梗塞新旧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李攀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