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

李建国;宋海滨;姜脉涛;王永昕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手术, 腹部损伤, 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患者, 措施控制, Control, 新理念, 确定性, 救治, 机会, 复苏, DCS
摘要: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一种外科手术治疗新理念.主要是救治损伤严重的患者,改变以往早期进行确定性的手术方法,而是采用快捷、简单的手术措施控制伤情的进一步变化,使患者复苏后有机会进行再次完整、合理的手术.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肤体运动功能.

    作者:曾学清;滕东时;张子辉;何小花;吕洪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用于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观察地佐辛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取100例ASAⅠ-Ⅱ级普外科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即1组(50例):地佐辛1.Omg/Kg+阿扎司琼10mg;对照组即2组(50例):舒芬太尼tug/Kg+阿扎司琼1Omg.结果:镇痛效果两组间无显著差异,1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2组.结论:地佐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及降低副反应发生率,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的术后镇痛药物.

    作者:曲宪杰;孙永锋;王寒冰;关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单枚中空螺钉固定齿状突骨折18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颈前路单枚螺钉固定齿状突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中空螺打固定手术病人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8-63岁.Alonzon分型:Ⅱ型骨折13例,Ⅲ型骨折5例,合并C1前脱位12例,合并寰椎前后弓骨折3例,合并枢椎椎弓骨折1例,合并下颈椎损伤3例.结果:18例均骨性愈合,15例枕颈部恢复至伤前活动范围,3例颈部旋转轻度受限.结论:前路单枚齿状突螺打固定技术是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首选.

    作者:刘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腰间盘突出症X线平片诊断与CT、MR比较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基层官兵在日常训练中时有发生,但由于基层医院诊断设备的不足,难以达到诊断的需求.在基层医院、卫生队X线平片是常用的辅助检查,但同时受到诊断水平的限制,漏诊率较高以至于导致病情的延误或加重.

    作者:王建平;侯鲁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50例肛肠类疾病术前术后的护理

    肛肠类疾病:主要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等等,其中环状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陈旧性肛裂、直肠脱垂需手术治疗.才能达到彻底的根治,而这些疾病术前,术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效果,现将我院2010至今150例病人术前及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严六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6例

    目的:探讨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在CT引导下对颅内血肿进行三维定位,选定靶点后行软通道穿刺引流血肿,间断用尿激酶溶解并引流出残留凝血块.评价标准包括平均手术时间、血肿体积减少量、术前与术后GCS评分、1周内死亡率及远期随访.结果:术前与术后GCS评分平均增加4分,血肿体积平均减少35%,平均手术时间25分钟,1周内死亡率10.5%.结论: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易于掌握普及、定位准确、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全新手术模式,更适宜目前国内医疗条件下推广使用.

    作者:张毅;陈红伟;徐金山;吴茂春;潘海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关节病变的螺旋CT表现特点,评介其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们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螺旋CT扫描,对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螺旋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关节面及面下骨质硬化或吸收、骶髂韧带钙化.结论:螺旋CT扫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作者:黄柳明;张松林;罗光著;陈建彪;张勇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瘫儿童康复指导的心得

    脑瘫儿童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部分严重的患儿往往需要终身康复,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很多患儿家庭的经济条件不能满足患儿在机构进行长期康复,这就需要一个比较合理而又经济的康复模式来对这部分患儿进行康复.社区及家庭康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康复模式,家长是患儿好的康复治疗师,有先天的优势进行康复治疗,患儿容易接受家长的康复训练,但是家长往往非专业的康复人员,这就需要我们的患儿家长在我们专业的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而康复指导必将成为这个康复模式中的重要的一个因素.

    作者:曹宝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步态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是研究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是下肢功能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步态分析的目的是明确步态异常的机制和原因,获得定量的步态数据,选择优治疗策略,以及评价康复疗效.1步态分析方法1.1定性分析:通过目测从前、后、侧3个方向观察病人在行走过程中关节、肌肉、骨盆的运动情况以及姿势的协调性.

    作者:李香平;郭彦华;舒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小儿麻醉的心理学分析

    小儿的心理状态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小儿手术麻醉前如未做好适当的心理准备,不仅影响麻醉的实施及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小儿的精神创伤.因此必须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在术前为病儿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以减少或避免小儿的精神创伤,便于麻醉的实施,本文初步探讨小儿麻醉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作者:孙静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挠骨远端骨折48例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挠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纯手法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挠骨远端骨折48例.结果:术后功能评价应用改良的Sheap评分:优30例,良10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挠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柯铭锋;林久灶;林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对策

    静脉输液是药物通过静脉血管内给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吸收,是有效的治疗疾病中常用的治疗手段和方法.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故不应滥用.要考虑并注意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和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以导致不良后果.

    作者:李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引导式教育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康复中应用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治疗1-3岁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引导式教育方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65例.结果:引导式教育治疗总有效率为90.7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引导式教育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大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科学、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从生命体征监护、基础护理、良肢位摆放、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总结26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结果: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急性脑卒中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早期科学、规范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急性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回归家庭和社会的能力.

    作者:何婷;赵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浅谈一般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1 护理记录书写的意义:护理记录是医疗护理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患者在生病住院期间的全部医疗护理情况,客观真实的记录患者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转归的过程,是护理质量的真实反应.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内涵,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如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伤害案件、保险理赔等.

    作者:郑雪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后路椎板切除同时行颈椎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管内肿瘤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板切除摘除椎管内肿瘤,同时行颈椎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10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早期(3周以内)可下床活动,无1例出现眩晕、颈痛、头痛等颈椎不稳的表现.随访6个月-2年未见后凸崎形发生,颈椎活动不受限制,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板切除同时行经颈椎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管内肿瘤,能够维持手术后颈椎的稳定性,防止远期后凸崎形的发生.

    作者:邓桂彬;张琛海;黄春明;罗绍坚;钟成凡;李先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经肛肠梗阻导管在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评价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5例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5-7天后手术.结果:5例患者经冲洗后梗阻症状明显缓解,肠腔内残留大便完全冲出,减少感染几率,近段肠管水肿明显减轻使手术能够达到1期吻合避免2次手术.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作者:王勇;翟云起;陈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与护理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2010年住院的103例急性脑卒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肤体训练、语言训练及二便训练等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脑卒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后取得了显著效果.患者均以佳心态接受治疗,主动配合,配合率达100%.103例患者出院随访98%能回归社会,其中67例重返工作岗位,36例达到生活自理.结论:针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又.

    作者:曲薇;翟慧晶;丁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例Elecsys2010免疫分析仪特殊故障排除

    我科于2007年引进罗氏Elecsys2010免疫分析仪,此仪器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维护方便等特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一特殊故障,现将这一特殊故障的处理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及时解除故障.1故障现象:仪器使用1年多以后,经常出现做完某项目的定标后,下次开机扫描试剂时会出现某些正常使用的试剂扫描不出来.

    作者:贺映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翻修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在腰椎间盘翻修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006年12月-2010年10月间,我们应用TLIF技术进行治疗的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和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医源性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00-190分钟,平均150分钟,出血量200-750ml,平均390ml.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8.6个月,末次随访临床结果优15例,良3例.结论:应用TLIF手术进行腰椎间盘翻修手术,不但简化了手术操作,而且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田华;汤逊;徐永清;苏涌跃;陈海东;李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