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宝防治晚期先兆流产、早产的观察及护理

卓华珊;张玉花;郭鸿慧

关键词:盐酸托利君, 晚期先兆流产早产, 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是探讨安宝治疗早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安宝治疗早产.结果:应用安宝防治早产起效快,时间明显缩短,延长怀孕天数.结论:安宝是治疗早产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实行产前、产时、产后健康教育,可帮助孕妇在良好的状态下安全度过分娩期,科学地度过产褥期,使更多的母亲们经历健康而愉快的分娩历程,母婴更加安全、健康、快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秀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脱出症手术治疗及其进展

    二十几年来腰椎间盘脱出症手术治疗方法很多,进展很快,现综述如下.1979年有些学者认为:经非手术疗法无效或效果不满意者,治愈后反复发作者,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合并有明显的腰椎畸形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对个别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严重马尾神经受压者,应考虑紧急手术治疗.

    作者:吴可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同间隙再突出

    目的:为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探讨同间隙再突出的原因.方法:对32例术后同间隙复发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同间隙复发的主要原因是髓核未摘干净,加以脊柱退变,脊柱不稳,导致残存的髓核再突出或脱出.结论:要防止腰椎间盘术后同间隙再突出,术中髓核应尽力摘净.应首选开窗手术,术中尽力保留小关节,对有脊柱不稳,小关节切除过多,全椎板切除者应脊柱内固定融合术.

    作者:万年宇;徐青镭;宫岩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谈检验科的管理与发展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医疗工作对检验科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检验科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是当前和今后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关系到检验科为临床科室提供准确检验结果,科室正常运行的必备制度.因此,我们依据国家法规和我院现有的实验条件,提出一些管理方案.

    作者:陆伟;窦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PETCO2和SpO2监测在气管插管时判断是否误入食道中的应用

    头颈部烧伤伤员手术麻醉,行气管内插管时,我们进行了连续的P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SpO2监测,判断气管导管是否误入食道,确保病人安全,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鸿武;林锡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MDM2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观察MDM2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DM2的表达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中MDM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分期、生存期的关系.结果:MDM2在生存期≥5年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生存期<5年的表达率,在Ⅰ~Ⅱ期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在Ⅲ~Ⅳ期的表达率,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DM2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成负相关.

    作者:高峥嵘;王玉学;郝克强;刘贵秋;李正民;郝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维持量地高辛中毒原因分析

    地高辛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抑制传导,具有吸收快,但作用消失也快的特点.维持量地高辛主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维持量地高辛是降低洋地黄中毒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但在一些诱因下仍可发生中毒,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洋地黄中毒原因,不仅能降低中毒发生率,还可以有效控制心衰.现将笔者近几年遇到的68例报告如下.

    作者:康晓波;杜彩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手术方法的选择与探讨

    目的:探讨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手术方法的选择与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995年以来68例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其中位于下咽者27例,颈段食管者41例. 结果: 下咽癌切除26例,切除率为96.3%,手术中重建食管包括口底-食管吻合2例;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用颈阔肌皮瓣重建11例、游离空肠代食管3例,全咽、全喉、全食管切除后用胃重建10例;颈段食管癌切除38例,切除率92.7%,除1例外均采用非开胸食管切除后用胃重建食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用胃重建的47例为27.7%(包括1例术后死于心力衰竭),游离空肠者33.3%,颈阔肌皮瓣重建者为9.1%.随访2~96个月(平均45.5个月),下咽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3%、60%和31.6%,颈段食管分别为68.3%、9.5%和0. 结论: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手术切除率高,下咽癌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颈段食管癌.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采用颈阔肌皮瓣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远期效果优良.

    作者:严国荣;厉运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巨大恶性肾上腺腺瘤CT诊断与病理对照

    目的:研究巨大恶性肾上腺腺瘤的CT诊断与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观察了经增强CT证实的30个囊性或囊实性巨大恶性肾上腺腺瘤的影像表现和病理特征.复查了24个肾上腺癌的影像学,以便确定是否有不同的特点.结果:多数肾上腺腺瘤发生在无症状的女性,10个肿瘤发生钙化;病理学检查发现,囊实区和液化区有密切联系,组织学检查证实了出血区模糊的变性物质、钙化、纤维化的腺瘤组织,有些肿瘤包含脂肪组织.尽管不同组别之间存在临床和影像学鉴别,并没有发现癌肿和腺瘤的CT的明显差异特点.结论:巨大的肾上腺腺瘤比较容易发生中央坏死、出血、频繁的钙化,CT影像变化复杂,很难与肾上腺癌鉴别,终确诊需要将其切除.

    作者:初继栋;李玉平;韩兴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5-羟甲基糠醛与葡萄糖输液中微粒澄明度的关系

    5-羟甲基糠醛为葡萄糖输液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脱水生成的糠醛衍生物,对人体有害,故90版中国药典规定了葡萄糖输液必须检查5-羟甲基糠醛,吸收度不得超过0.32.

    作者:阎海;刘艳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临床部急诊科预防急诊医疗纠纷探讨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尤以急诊医疗纠纷更为突出,已成为困扰医院和急诊科发展的一大障碍,必须加大重点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遏制急诊医疗纠纷势头,是当前各级医院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就临床部预防急诊医疗纠纷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作者:黄德华;陈建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两种小儿术后镇痛方式的比较

    目的:探讨适合小儿术后镇痛的理想方式.方法:选择诊断为尿道下裂,择期行尿道成形术的小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静脉镇痛组(Ⅰ组,n=30)术后静脉采用:每天曲马多4mg/kg~5mg/kg恩丹西酮0.05 mg/kg进行术后镇痛,硬膜外镇痛组(Ⅱ组,n=30) 术后硬膜外采用: 每天芬太尼2ug/kg+布比卡因2mg/kg恩丹西酮0.05mg/kg进行术后镇痛.结果:两组间镇痛评定无显著差异,但Ⅱ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一些,P<0.05,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小儿术后镇痛的方式以静脉自控镇痛(PCIA)更为适宜.

    作者:张莉;张斯璧;施晓华;陈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颈静脉球高位的CT分析

    目的:对颈静脉球高位发生率进行CT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77例(954侧)颞骨CT片的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并对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477例中颈静脉球高位的人组出现率为31.03%,右侧为40.67%,左侧为21.38%;女性出现率为35.37%,男性28.75%;成人组出现率为27.69%,儿童组出现率42.93%,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为31.03﹪,在两侧及性别和年龄间存在差异.

    作者:田洪梓;周建收;王继存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由静脉输液引发患者心里不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护理工作之一,也是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现将我科静脉输液引发患者心理不安的原因分析如下,并提出对策.

    作者:魏春英;杨雁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纳洛酮在抢救2例萘甲唑啉中毒的临床应用

    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先后抢救了2例萘甲唑啉中毒,报告如下.例1:患儿,女,4个月,因鼻塞家长自行购买萘甲唑啉(又名鼻眼净)滴鼻,每次1滴,2~3小时1次,共滴4次后,患儿出现频繁呕吐、焦虑、兴奋、口周发绀、冷汗,体温下降,终出现循环衰竭,呼吸抑制.

    作者:付桂芳;白秀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提高护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体会

    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实习质量好坏对学生毕业后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是会有影响的,所以带教老师必须先了解实习大纲的要求,结合临床经验拟带教计划:临床带教老师必须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作者:卢琳;蔡雪华;高文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骶神经根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兔膀胱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骶神经根电刺激对骶上脊髓损伤后兔模型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实验兔,通过手术方法制作骶上脊髓损伤模型,术前术后尿流动力学比较.首次骶神经根电刺激和刺激1周后再次尿流动力学观察,与刺激前进行对照.结果:20只实验兔中术后死亡3只,余均表现有不同程度下肢瘫痪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尿流动力学表现为膀胱容量减小;膀胱静息压上升,顺应性下降;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增多,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逼尿肌压和膀胱漏点压上升.刺激一周后测压结果显示膀胱容量明显上升,膀胱顺应性上升,灌注期压力上升平稳,无抑制收缩活动减少,大逼尿肌压下降,膀胱漏点压下降不明显.骶神经根电刺激过程中同步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与刺激前无明显差异.结论:单次骶神经根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兔膀胱功能影响不明显,而长期刺激可以明显抑制逼尿肌异常活动,改善储尿功能.

    作者:郭云飞;马耿;葛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细胞周期素D1和β-连环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β-连环蛋白(β-cat)在胃癌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10例正常胃组织、20例胃腺瘤标本中细胞周期素D1和β-连环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胃癌β-cat的异常表达率(78.0%)高于胃腺瘤(60.0%),β-cat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无相关性.胃癌Cyclin D1的异常表达率(72.0%)高于胃腺瘤(60.0%), Cyclin D1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而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无相关性.结论:β-cat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分化和转移密切相关, β-cat异常表达导致Cyclin D1的激活而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β-cat 和Cyclin D1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作者:尤立光;胡玉文;陈国富;李鑫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眼镜王蛇咬伤致昏迷及呼吸停止1例的急救

    我院于2006年10月9日成功抢救1例眼镜王蛇咬伤致昏迷、呼吸停止患者,现将急救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罗阳;黄建红;陈丽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72例腹部闭合性器官损伤的部位、程度、早期诊断方法及手术措施.结果:7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分别施行脏器修补,全部或部分切除.治愈69例,死亡3例.结论:腹部闭合伤常引起实质性或空腔性脏器的损伤,伤势险恶,死亡率高.全面仔细检查、及早腹腔穿刺、B超、X线、CT等检查对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抢救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治疗原则.

    作者:李宝贵;陈祥权;王元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