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巨大恶性肾上腺腺瘤CT诊断与病理对照

初继栋;李玉平;韩兴军

关键词:肾上腺, 肾上腺腺瘤, 肾上腺癌, CT, 病理
摘要:目的:研究巨大恶性肾上腺腺瘤的CT诊断与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观察了经增强CT证实的30个囊性或囊实性巨大恶性肾上腺腺瘤的影像表现和病理特征.复查了24个肾上腺癌的影像学,以便确定是否有不同的特点.结果:多数肾上腺腺瘤发生在无症状的女性,10个肿瘤发生钙化;病理学检查发现,囊实区和液化区有密切联系,组织学检查证实了出血区模糊的变性物质、钙化、纤维化的腺瘤组织,有些肿瘤包含脂肪组织.尽管不同组别之间存在临床和影像学鉴别,并没有发现癌肿和腺瘤的CT的明显差异特点.结论:巨大的肾上腺腺瘤比较容易发生中央坏死、出血、频繁的钙化,CT影像变化复杂,很难与肾上腺癌鉴别,终确诊需要将其切除.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并酮症酸中毒的抢救及护理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类型,多见于老年人,好发年龄为50岁~7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约2/3患者于发病前无糖尿病史,或仅有轻度症状;本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可达40%[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重症并发症,文献[2]报道病死率大约5%,但老年人中高达43%;二者并存进一步提高了死亡率.

    作者:卢晓君;林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语言对药疗病人的心理护理

    语言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不同职业其表达方式也不同.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语言在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它不仅可以密切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的一种必要手段.人在任何活动中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特别是病人在接受药疗时也不例外,而且此时的心理活动较为复杂,个体差异也较突出.

    作者:苏亚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细胞周期素D1和β-连环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β-连环蛋白(β-cat)在胃癌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10例正常胃组织、20例胃腺瘤标本中细胞周期素D1和β-连环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胃癌β-cat的异常表达率(78.0%)高于胃腺瘤(60.0%),β-cat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无相关性.胃癌Cyclin D1的异常表达率(72.0%)高于胃腺瘤(60.0%), Cyclin D1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而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无相关性.结论:β-cat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分化和转移密切相关, β-cat异常表达导致Cyclin D1的激活而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β-cat 和Cyclin D1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作者:尤立光;胡玉文;陈国富;李鑫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情商在维和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自2003年4月中国维和医疗分队在刚果(金)维和任务区建立中国第一所维和医院以来,赢得了上至联合国,下至当地百姓的赞誉[1].但随着维和保障对象对医疗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护理人员面临的工作环境趋向复杂化,其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担任维和任务的护士长更应不断学习,除了管理方面的知识外,还要注重自己的情商,从而有效的处理各种问题,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使我国的护理工作更好地走向世界.

    作者:徐西宁;王静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药清胰汤治疗重症胰腺炎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因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和尿淀粉酶增高,白细胞计数上升,重症伴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又称重症胰腺炎(SAP),其死亡率高达50%[1],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我科除采取西医治疗外,辅以中药清胰汤治疗SAP.

    作者:范元琼;杨达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安宝防治晚期先兆流产、早产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是探讨安宝治疗早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安宝治疗早产.结果:应用安宝防治早产起效快,时间明显缩短,延长怀孕天数.结论:安宝是治疗早产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卓华珊;张玉花;郭鸿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谈检验科的管理与发展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医疗工作对检验科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检验科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是当前和今后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关系到检验科为临床科室提供准确检验结果,科室正常运行的必备制度.因此,我们依据国家法规和我院现有的实验条件,提出一些管理方案.

    作者:陆伟;窦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PETCO2和SpO2监测在气管插管时判断是否误入食道中的应用

    头颈部烧伤伤员手术麻醉,行气管内插管时,我们进行了连续的P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SpO2监测,判断气管导管是否误入食道,确保病人安全,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鸿武;林锡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婴儿颅内出血手术配合

    目的:总结了小婴儿颅内出血手术配合经验.方法:选取确诊为颅内出血的64例患儿,行开颅清除血肿手术.结果:在术中,通过与术者的密切配合,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手术的成功与术中护理的密切配合有关.

    作者:朱晓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检疫期新兵84例长跑后尿液检验资料分析

    目的:观察长跑的检疫期新兵尿液内异常值改变.方法:对84名检疫期新兵在进行了3公里长跑以后留取中、后段尿液作优利特-30尿液分析仪(干化学十项)检查,对阳性及可疑者再进行显微镜观察确定.结果:检疫期新兵长跑后尿液作优利特-30尿液分析仪(干化学十项)检查尿液里异常值改变,高达70%,主要表现尿潜血:70/84例,占83%;尿蛋白70/84例,占83%;白细胞14/84例,占17%;尿酮2/84例,占2.4%.结论:检疫期新兵长跑后尿液有异常值改变,是新兵身体功能性表现.

    作者:李全岳;方玉美;赵东海;罗仕云;刘铁牛;黄志成;农江;张志文;余亚军;李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在男性导尿术中的应用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主要成分是盐酸利多卡因,为无色或微黄色的粘稠液体.利多卡因为酰胺类中效局麻药、其穿透力强、无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药物从局部清除约需两小时,本品常用于腔镜检查、腹腔手术时的粘膜麻醉、尿道扩张术及膀胱镜检查等项操作,而我科应用于男性病人导尿术中,属护理技术创新,克服了传统操作方法的不足,提高了技术操作的科学性,符合人性化护理需求,达到无痛导尿的目的,成功率高.

    作者:张颖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6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多量的Langerhans 细胞增生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预后好,无复发.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 外科手术治疗对本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作者:蔡奋忠;李玉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分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分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方法:将324例单胎头位待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62例和观察组162例,干预组实行分娩前健康教育、产前监护、产时监护、导乐陪伴分娩的干预方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新生儿I度、II度窒息率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分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陈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总结近几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570例,术前全面评估病情,并做相应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及调控措施.结果:570例患者中,450例术毕拔除气管导管,2例术中死亡,其余带气管导管入ICU,术后死亡率为5%.结论: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加强麻醉的监测和管理控制颅内高压,减轻脑水肿是降低手术麻醉风险的重要措施.

    作者:赵淑香;苗淑珍;张亚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我科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209例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进行体液平衡监测及静脉营养治疗.此方法置管时间长,是抢救危重病人建立静脉通道较理想的方法.熟练的操作及精心护理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冯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7起非技术性护理缺陷实例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非技术性护理工作细节缺陷的原因.方法:将我科本年度内发生的护理工作细节缺陷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年度发生护理工作细节缺陷17起,其发生与责任心不强、语言表达不妥、服务意识薄弱、护理经验缺乏有关.结论:加强护士岗前培训、规范护理服务、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平常护理经验的积累、加强护理管理,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作者:李小京;黄荔红;李妹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由静脉输液引发患者心里不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护理工作之一,也是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现将我科静脉输液引发患者心理不安的原因分析如下,并提出对策.

    作者:魏春英;杨雁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导管注气法在腹部开放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明确腹部开放伤是否为穿透伤.方法:用无菌导管顺腹部创口插入至有阻力止,向导管内注气60ml~80ml.结果:腹壁气肿20例,经治疗为腹部非穿透伤,腹透见膈下游离气体30例,经手术证实为腹部穿透伤.结论:这种方法对腹部开放伤是否为穿透伤诊断率为100%.

    作者:杨成龙;王洲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维持量地高辛中毒原因分析

    地高辛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抑制传导,具有吸收快,但作用消失也快的特点.维持量地高辛主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维持量地高辛是降低洋地黄中毒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但在一些诱因下仍可发生中毒,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洋地黄中毒原因,不仅能降低中毒发生率,还可以有效控制心衰.现将笔者近几年遇到的68例报告如下.

    作者:康晓波;杜彩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72例腹部闭合性器官损伤的部位、程度、早期诊断方法及手术措施.结果:7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分别施行脏器修补,全部或部分切除.治愈69例,死亡3例.结论:腹部闭合伤常引起实质性或空腔性脏器的损伤,伤势险恶,死亡率高.全面仔细检查、及早腹腔穿刺、B超、X线、CT等检查对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抢救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治疗原则.

    作者:李宝贵;陈祥权;王元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