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勤;张雪芳;杨丽;李宝玲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在深Ⅱ度手烧伤的治疗方法.方法:于深度手烧伤创面外涂MEBO,4~6小时换药一次,并行耕耘治疗,早期行功能锻炼,创面愈合后行防瘢痕治疗.结果:深Ⅱ度手烧伤创面无明显瘢痕生长,手功能恢复正常.结论:MEBO治疗深Ⅱ度手烧伤效果明显,是一种较理想的创面外用药.
作者:戴新明;苏顺清;莫伟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总结MEBO(湿润烧伤膏)治疗犬咬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犬咬伤创面患者随机分为MEBO治疗组和对照组,MEBO组用MEBO治疗,对照组采用雷佛奴尔纱条治疗.结果:MEBO能控制犬咬伤创面感染,改善创面血液及淋巴循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和上皮再生.MEBO组创面较对照组创面的炎性渗出要少(P<0.05),MEBO组犬咬伤创面的平均痊愈时间12.3±3.2 d明显短于对照组18.5±3.9 d(P<0.05).结论:MEBO治疗犬咬伤创面的临床疗效好,应用方便.
作者:刘风华;刘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皮肤溃疡综合治疗的护理作用与效果.方法:根据糖尿病合并皮肤溃疡的部位、范围大小、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与护理措施治疗.结果:本组41例中除1例死于侵袭性感染外,其余病例均得到痊愈.结论:糖尿病合并皮肤溃疡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时应用MEBO局部治疗与加强护理能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作者:左四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大面积烧伤合并晚期妊娠病例较少,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本例属于大龄多年不孕患者,伤后在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妇产科的大力协助下,顺利渡过了休克、感染、创面修复关,后治愈出院.出院时孕妇及胎儿健康检测指标基本正常.孕妇妊娠39周产下一健康男婴.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卫卫;顾琨;王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O2激光照射与MEBO联合治疗阴茎部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观察102例阴茎部尖锐湿疣病人,治疗先运用CO2激光气化治疗尖锐湿疣病灶,烧灼后创面外涂MEBO.结果:102例患者全部痊愈.术后未服用镇痛药;创面一期愈合;经随访未发现遗留瘢痕.结论:CO2激光照射与MEBO联合治疗阴茎部尖锐湿疣,使用方便,效果满意.
作者:肖荣军;白广申;陈金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寻求简要方法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骨外露的简便治疗方法.方法:本组41例病人全部采用早期清创钻孔引髓湿润烧伤膏外敷,形成肉芽覆盖外露骨质.结果:本组41例采用此方法全部治愈,骨质覆盖满意.结论:早期清创钻孔引髓应用湿润烧伤膏是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骨外露的一种良好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刘泽;冯殿毅;冯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在面颈部创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开始,对8例面颈部擦、挫、裂伤外科处理后的创面应用MEBT治疗.结果:创面创口无感染、无明显瘢痕生成,无五官畸形.结论:外科处理后的面颈部创伤创面方法简便,效果确切,无显性瘢痕生成.
作者:董如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6年4月,我科收治一名因静脉输液时酸性液体外漏,致左足背8×5cm大小皮肤全层坏死小儿患者.
作者:魏平;冯凯;叶小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在小儿包皮龟头粘连分离术后创面中的治疗应用.方法:31例儿童包皮龟头粘连分离术后创面局部外用湿润烧伤膏.结果:平均4天创面均痊愈.结论:MEBO外用治疗包皮龟头粘连分离术后创面,疗效可靠而显著.
作者:郭建峰;李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一、病例介绍患者林某某,男性,41岁,于2004年1月7日19时20分许不慎连续两次掉入中药沸水(为雷公藤多甙半成品)中,第一次头先入水,第二次足先入水.
作者:陈军;苏开新;李辉;沈建高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总结MEBO治疗各种类型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探求MEBO在治疗烧伤创面中的可靠性.方法:将2006年1月~2006年8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34例患者,其中96例应用MEBO治疗.观察创面炎性反应及创面愈合情况,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止痛作用,并与同期应用SD-Ag治疗的38例患者进行对照.结果:用药过程中创面细菌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止痛作用明显优越于磺胺嘧啶银.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MEBO是治疗各种类型烧(烫)伤创面的可靠外用药.
作者:杨晓光;赵立冬;宋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MEBT/MEBO治疗对甲酚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对甲酚烧伤患者应用MEBT/MEBO全程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全程应用MEBT/MEBO治疗,创面生理性修复愈合,愈合时间短者8天,长者16天,平均10.56±2.38天.结论:MEBO治疗对甲酚烧伤疗效佳,痛苦小,创面修复快,减少了酚烧伤而引起的全身中毒反应现象.
作者:杜福勤;朱宝森;孙芳甫;季明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EBO应用于激光美容治疗中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波长脉冲调QND:YAG激光治疗机洗眉、眼线、纹身、面部雀斑等常规方法治疗后,分别用:MEBO,贝复新凝胶,红霉素眼膏涂抹创面,共观察126例248个部位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用MEBO组创面愈合时间为8.32±2.01天,贝复新组为9.45±1.26天,红霉素眼膏组为14.27±2.31天;MEBO治疗时创面疼痛及色素沉着较其它两组轻.结论:MEBO在激光美容的创面处理中具有创面愈合快、疼痛及色素沉着轻等优点.
作者:李富强;刘策励;殷勇;陈毅鹏;党坤贞;唐大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烧伤湿润暴露疗法(MEBT/MEBO)治疗褥疮的疗效.方法:15例23个部位褥疮全程应用湿润暴露疗法(MEBT/MEBO)治疗.结果:21个部位褥疮全部治愈,治愈率91.30%,2个部位褥疮行局部皮瓣修复封闭创面.结论:应用MEBT/MEBO治疗褥疮能大限度发挥濒临组织的自动修复能力,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
作者:杨建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减少腕部电烧伤的致残率,提高伤后的生活、工作质量.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行无损伤性焦痂薄化、切开减张,创面涂MEBO,待创面残余坏死组织液化干净后,行中厚皮移植或皮瓣转移术.结果:83例腕部电烧伤全部恢复基本功能.结论:MEBT/MEBO与手术结合治疗腕部电烧伤能明显降低致残率和畸形形成,方法简单,易掌握.
作者:杜川;王时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位干细胞再生技术对婴幼儿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2例婴幼儿烧伤创面全程应用MEBO,结合全身综合治疗,根据创面所在部位不同采用暴露疗法或包扎疗法.结果:87例患儿,创面5~64天愈合,随访3个月至2年,无瘢痕增生及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畸形、功能障碍.结论:原位干细胞再生技术能加快婴幼儿烧伤创面愈合,减少手术植皮.
作者:李永忠;李云飞;罗典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大鼠中的抗渗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调控.方法:选用SD大鼠制备烧伤和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模型,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及治疗组,伤后24h检测肺脏、肝脏及肠的含水量及血管通透性,血浆中TNF-α、IL-1β及IL-6的浓度.结果:与烫伤组相比,治疗组大鼠的肺脏、肝脏及小肠的含水量及血管通透性均显著降低,血浆中TNF-α、IL-1β及IL-6的浓度显著降低.结论: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使用川芎嗪,能下调TNF-α、IL-1β及IL-6在血浆中的总体水平,控制烧伤后过度全身炎症反应,有助于减轻脏器水肿,减轻烧伤早期脏器损害.
作者:张春海;傅廷友;蔡莉;王光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体微粒表皮在深度烧伤肉芽创面上种植后上皮化再生修复创面的临床及病理过程.方法:利用自体微粒表皮种植在深度烧伤的肉芽组织内,采用MEBT/MEBO方法进行自体微粒表皮的培养再生,在术前、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创面组织的病理学和外观变化.结果:在种植自体微粒表皮后7~14天,肉眼可见肉芽创面上有新生的上皮岛,并有不断扩大生长趋势,40天相互融合封闭创面,外观平整、有弹性;病理学检查提示:自体微粒表皮种植后再生的皮肤不仅具有表皮的各层结构,而且出现了类似真皮的结构.结论:自体微粒表皮种植上皮化再生,对治疗自体皮源稀少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自体微粒表皮种植上皮化再生的机制,值得深入探讨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何仁亮;刘英祥;陈永翀;王聪敏;李克乐;程鹏;麦凤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用MEBT/MEBO技术治疗43例严重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全程采用湿性医疗技术治疗,其中Ⅲ度创面配合耕耘治疗;4例关节处深Ⅲ度创面晚期配合植皮治疗,面积21%-83%TBSA.结果:治愈40例;转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转院);家属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总治愈率93%.深Ⅱ度创面愈合后瘢痕少;Ⅲ度创面愈合后有瘢痕形成,但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MEBT/MEBO对治疗严重烧伤效果显著.
作者:邓以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在乡镇卫生院应用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临床经验.方法:54例大面积(烧伤面积30%~100%TBSA)烧伤患者其创面规范应用MEBT/MEBO治疗,结合全身综合治疗.结果:除2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1例因重度呼吸道烧伤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51例病人治愈,均未植皮,无功能障碍.结论:在乡镇卫生院正确运用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同样可以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
作者:许兴南;戴建中;韩彬;杨晓玲;邹其凯;陈麓;陈建东;许天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