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文
目的了解北京市高中学生对肥胖少年的看法和态度,为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从北京市汇文中学随机选取127名高中学生,采用问卷的方法收集调查对象对肥胖少年的看法和态度.结果1/3以上的学生认为肥胖少年人好、性格随和、乐呵呵的、喜好交友、待人温和、身体敦实、胃口好、食量大、喜好美食;超过20%的学生认为肥胖少年性格大大咧咧、日后就业难、身体虚胖、易衰老、行动迟缓、运动受限.10%~20%的学生认为肥胖少年滑稽、遭罪、懒惰、邋遢、不爱干活、不修边幅、易忘事、易得病等.对肥胖男孩正面评价排前十位的为:胃口好、食量大、喜好美食、人好、随和、乐呵呵的、有劲儿、实在、喜好交友、待人温和;对肥胖女孩的正面评价排前十位的则还包括体谅他人感情和讲究卫生,但不包括乐呵呵的和有劲儿.男生对肥胖女孩受欺负和将来就业难的评分显著高于对肥胖男孩的相应评价,女生则认为肥胖女孩勤奋、整洁有条理和讲究卫生,但女生认为肥胖男孩懒惰.结论学生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对肥胖少年有偏见,可能会对肥胖少年的心理和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作者:马冠生;李艳平;韩秀明;任浩;徐永俊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艾滋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严重的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问题.2003年9月22日召开的联大艾滋病高级别会议对全球防治艾滋病现状提出警告.安南说,艾滋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采取的行动远远不够.他呼吁各国政府加大对艾滋病的投入,加强在艾滋病预防控制领域的广泛合作与交流,分享别国的成功经验.
作者:彭红;丁建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已经在机构建设、运行机制、服务模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各地的社区健康教育仍然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队伍现状、政策支持等方面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不相适应,发展很不平衡;不仅缺乏工作规范,经费投入得不到保障,而且专业人员能力建设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事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应针对这一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政策倡导,制定发展对策,促进全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科学、规范和持续发展.
作者:孙建国;胡俊峰;程玉兰;张刚;陈淑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长途货运卡车司机是一类特殊人群,流动性大,活动范围广,高危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针对该人群进行的健康教育工作难度较大.为了解大同市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行为状况和行为意向,并为今后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大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3年7月对大同市长途货运卡车司机进行了艾滋病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树厚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为了进一步掌握宁德师专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教育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于2003年在本校2000级的学生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济川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教育和家庭护理技能培训.方法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依需求编写使用手册,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结果共培训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患者183名,其家庭成员385名,涉及152户人家.经过知识和技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其知晓率和掌握情况均有很大提高.结论由于目前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及其他医疗干预、生活关怀等基本上全部在家庭内进行,本项工作对提高其家庭成员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和对患者的关爱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洁;韩丹;窦东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作者:本社培训部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湖北省戒毒和被收容教育的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省内戒毒所和收容教育所中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各60名.结果①被调查人员中对艾滋病经性传播知晓率高,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分别达到95.0%和80.0%,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低,戒毒人员、被收容教育人员分别为60.0%和38.3%;②被收容教育人员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较差;③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对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均存在歧视;④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中一部分人承认有与传播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史,67.7%的未婚吸毒者承认他们有过性行为.结论①注意采取减少每次健康教育的信息量、增加健康教育次数等方法,使目标人群均衡、全面地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②消除这部分特殊人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应是对他们进行的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胡晓云;夏庆华;熊妮娜;徐冬冬;徐静东;张楚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对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性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加强多部门合作,在高危、重点、敏感人群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积极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性病感染者以阻断其传播已成共识[1].监狱服刑人员成分复杂,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为了解这一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评价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11月对本市一所监狱的服刑人员进行了行为干预,结果如下.
作者:修翠珍;姜珍霞;储全胜;王中东;法仆;郝毕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湖州市于199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截至2003年11月底,共发现14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其中较大部分是通过吸毒和性传播感染的.卖淫嫖娼和静脉吸毒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作者:金玫华;李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育儿方式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儿童肥胖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儿童肥胖症已成为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儿童肥胖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应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作者:郑云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城市困难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可及性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卫生政策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困难群体的卫生保健问题日益突出.
作者:尹利军;丁国伟;刘桂生;黎百灵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也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Anderson等提出的性病流行动力学理论,通过对公众健康教育,降低艾滋病病毒的传播率,是控制艾滋病传播感染的重要措施.侯马市是世行贷款卫Ⅸ项目市,近年来本市已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例,为了解本市公众艾滋病知识水平,为卫Ⅸ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利的依据,实现<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的目标,山西省侯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3年7~8月对本市3个乡镇的378名居民进行了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军;申学武;秦志雄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调查科技人员当前工作应激的水平和健康状况,研究工作应激和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在福建省福州市随机抽取988名科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男性668名,女性320名,平均年龄35.62岁(21~81).年龄<40岁的有698名,≥40岁的有290名.高校老师423名,医务工作者233名,研究所的科研人员251名以及高科技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81名.文化程度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结果调查对象中66.10%处于高工作应激状态,29.35%处于正常工作应激状态,而有4.55%处于低应激状态.工作应激的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中没有差异性.<40岁组和≥40岁组的躯体症状发生率都随着应激程度的增高而增高.<40岁组的躯体症状除了躯体痛和胃肠不适外,失眠、头昏头痛、心慌、疲劳、食欲不振、腰酸背痛均与应激程度存在关联性(P<0.05).但是,≥40岁组只有胃肠不适和疲劳与应激程度存在关联性(P<0.05).两个年龄组的心理症状(抑郁、焦虑、情绪波动)均与应激程度存在高度关联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性别,有无业余爱好,有无研究课题,年龄和应激状况总分都是被调查者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之后,与低应激者相比,正常应激者发生疾病的OR值为1.05,而高应激者发生疾病的OR值为4.13.结论工作应激是影响科技人员健康的一项危险因素.科技人员的健康状况受到工作应激的影响.
作者:沈理通;田俊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阜新市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为教育部门制定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阜新市一所中学611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90%左右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通过血液、共用注射器及性交途径传播,但知道艾滋病并不会通过同班上课和共用厕所传播的人相对较少,分别只有75.0%和44.9%.只有14.0%的学生表示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不足,只有6.6%的学生回答学校曾教过自己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结论应重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
作者:陈大光;陈晶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新闻媒体的发展,一是靠文字,一是靠图片,两者互为补充、互为印证.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图像时代已悄然走人我们,许多新闻媒体顺应时代变化,将大幅或多幅图片运用到新闻版,图片报道与文字报道并驾齐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姜露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态度、行为,为社区的宣传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对10个社区的1966名居民进行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只有44.00%的居民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50.80%的居民知道共用餐具不会传播艾滋病;仅43.10%的居民知道性生活后冲洗生殖器不能预防艾滋病;仅有36.00%的居民在其朋友感染艾滋病后还愿意与其来往;只有24.40%的居民在性生活中经常使用安全套.结论对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有待加强.
作者:陈世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多年来,很多人都在从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但真正以科学为基础来设计、实施和评估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的却不多.
作者:吴尊友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为掌握食品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并为进一步在此类人群中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基本资料,2004年3~4月,南京市秦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秦淮区健康教育所对前来办理健康证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陈志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三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评价近年来三明市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机械抽样方法对三明市梅列区9个居委会所辖的14~59岁居民共36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达86.95%和74.78%,其中14~18岁为低(56.40%),绝大部分居民愿意了解和获取有关艾滋病的知识(91.67%),但主动寻求和参与公众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仍有较多居民认为艾滋病对自己没有威胁,居民相关知识普遍来源于大众传媒.结论通过健康教育,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到普及,但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相关预防措施存在薄弱环节.
作者:曾恕妹;漆湘南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