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露嘉
为了进一步掌握宁德师专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教育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于2003年在本校2000级的学生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济川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小学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对卫生保健教师来说,做好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
作者:曲欣;杨玉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教育和家庭护理技能培训.方法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依需求编写使用手册,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结果共培训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患者183名,其家庭成员385名,涉及152户人家.经过知识和技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其知晓率和掌握情况均有很大提高.结论由于目前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及其他医疗干预、生活关怀等基本上全部在家庭内进行,本项工作对提高其家庭成员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和对患者的关爱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洁;韩丹;窦东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非药物干预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Ⅰ级)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5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比较非药物干预前后效果.结果非药物干预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药物干预是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行、有效的一种控制方法.
作者:常晋霞;王素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多年来,很多人都在从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但真正以科学为基础来设计、实施和评估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的却不多.
作者:吴尊友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性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人仅占总人口的5%,患有疾病的人占总人口的20%,其余75%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专家预言,亚健康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1].
作者:曹艳华;李青海;姚晨平;孙成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育儿方式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儿童肥胖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儿童肥胖症已成为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儿童肥胖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应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作者:郑云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不健康的行为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关.实践证明,解决这个问题的佳途径就是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作者:李克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为掌握食品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并为进一步在此类人群中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基本资料,2004年3~4月,南京市秦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秦淮区健康教育所对前来办理健康证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陈志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据资料显示[1]:体育课中伤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而体育课的运动特点,决定了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伤害事故很难在任何学校完全避免.兰州理工大学体育部收集了1999年2月至2002年12月甘肃省6所学校的大学生体育课堂中伤害事故案例,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特点,现叙述如下.
作者:杨建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青春期女生食物选择倾向和节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对青春期女生进行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85名8~21岁青春期女生进行食物选择倾向和节食行为调查.结果60.0%以上女生存在食物好恶,影响食物选择倾向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的味道、营养、外观、家庭饮食习惯、潮流时尚或节食减肥行为等.青春期前、中、后期女生中发生节食的比例分别为4.9%、22.6%和28.9%,各年龄组发生节食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调查还发现,节食与非节食的青春期女生对自身体形认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青春期女生有食物好恶倾向,部分女生存在节食行为,应制定有效的营养教育措施,培养青春期女生健康的饮食行为.
作者:冯翔;郑琳;陈秋莲;肖新才;罗晓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睡眠质量差,是影响住院患者心理、生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因素.国内研究发现失眠者往往伴有情绪障碍[1],可妨碍伤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甚至病死率增高[2].为此,山西省荣军医院于2001年3月至2002年5月从生理、心理、环境因素三方面对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干扰因素进行了调查,以便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如何,有哪些干扰睡眠的因素,这些因素对睡眠质量的预测性如何,以及为老年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高改玲;宋清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城市困难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可及性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卫生政策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困难群体的卫生保健问题日益突出.
作者:尹利军;丁国伟;刘桂生;黎百灵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为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群体实验流行病学方法,选择城市2个社区作为实验社区和对照社区.从2002年1月开始,对干预社区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高血压社区干预.通过比较两个社区基线与2年后(2004.1)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及分布的改变,以及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社区高血压知识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排除年龄与性别的影响,两年后,高血压知识问卷积分的平均分在干预社区上升了1.07分(P<0.01),对照社区改变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社区2年后高血压知识积分4分以上(总分6分)的人数所占比例由43.9%上升到66.2%(P<0.05),对照社区得分构成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社区中,40岁以下组,女性和低文化者,2年后高血压知识提高尤为显著.以高血压知识积分为因变量的Logist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高血压知识水平的因素有年龄(OR=1.002)和文化程度(OR=0.617).结论高血压社区干预对一般居民的高血压知识水平的提高有较好的作用,老年人和低文化水平者是社区高血压知识干预的重点人群.
作者:徐琢;倪再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对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性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加强多部门合作,在高危、重点、敏感人群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积极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性病感染者以阻断其传播已成共识[1].监狱服刑人员成分复杂,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为了解这一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评价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11月对本市一所监狱的服刑人员进行了行为干预,结果如下.
作者:修翠珍;姜珍霞;储全胜;王中东;法仆;郝毕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在社会学中,模式是指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1].
作者:郭子贤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艾滋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严重的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问题.2003年9月22日召开的联大艾滋病高级别会议对全球防治艾滋病现状提出警告.安南说,艾滋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采取的行动远远不够.他呼吁各国政府加大对艾滋病的投入,加强在艾滋病预防控制领域的广泛合作与交流,分享别国的成功经验.
作者:彭红;丁建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态度、行为,为社区的宣传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对10个社区的1966名居民进行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只有44.00%的居民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50.80%的居民知道共用餐具不会传播艾滋病;仅43.10%的居民知道性生活后冲洗生殖器不能预防艾滋病;仅有36.00%的居民在其朋友感染艾滋病后还愿意与其来往;只有24.40%的居民在性生活中经常使用安全套.结论对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有待加强.
作者:陈世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昆明市城镇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知识、态度及行为危险因素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282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而且高血压患者的相关知识、信念、行为均高于非高血压人群,但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知晓率仅48.8%,低知晓率影响高血压的有效控制.结论昆明市城镇居民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和健康行为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加强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张茂镕;龚鹤琴;杨昭;李云涛;鄢志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对本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为开展青光眼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100例住院青光眼患者进行青光眼相关知识和医疗需求状况的调查.结果 70%的患者不知道青光眼病的诱因,85%的患者不知道与自身疾病相关的知识,60%患者的自理能力处于低水平,86%患者希望得到健康教育.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魏霞;冯杨;王静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