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及干扰因素的调查

高改玲;宋清莲

关键词:老年患者, 睡眠质量, 干扰因素
摘要:睡眠质量差,是影响住院患者心理、生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因素.国内研究发现失眠者往往伴有情绪障碍[1],可妨碍伤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甚至病死率增高[2].为此,山西省荣军医院于2001年3月至2002年5月从生理、心理、环境因素三方面对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干扰因素进行了调查,以便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如何,有哪些干扰睡眠的因素,这些因素对睡眠质量的预测性如何,以及为老年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提供依据.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监狱服刑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

    对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性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加强多部门合作,在高危、重点、敏感人群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积极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性病感染者以阻断其传播已成共识[1].监狱服刑人员成分复杂,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为了解这一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评价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11月对本市一所监狱的服刑人员进行了行为干预,结果如下.

    作者:修翠珍;姜珍霞;储全胜;王中东;法仆;郝毕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大同市长途货运卡车司机艾滋病知信行调查

    长途货运卡车司机是一类特殊人群,流动性大,活动范围广,高危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针对该人群进行的健康教育工作难度较大.为了解大同市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行为状况和行为意向,并为今后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大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3年7月对大同市长途货运卡车司机进行了艾滋病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树厚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图片新闻在卫生媒体中发挥效用的因素

    新闻媒体的发展,一是靠文字,一是靠图片,两者互为补充、互为印证.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图像时代已悄然走人我们,许多新闻媒体顺应时代变化,将大幅或多幅图片运用到新闻版,图片报道与文字报道并驾齐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姜露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艾滋病信息资源中心网站运行的启示

    艾滋病信息资源中心(China HIV/AIDSInformation Network,CHAIN)是一个多部门合作的全国艾滋病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为所有参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机构、组织或个人提供信息服务.其宗旨是促进艾滋病相关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享,推广艾滋病预防教育、监测治疗和政策倡导方面的佳实践,促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府及非政府机构、组织、团体和个人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作者:陈晓宏;刘雁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宁德师专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为了进一步掌握宁德师专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教育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于2003年在本校2000级的学生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济川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湖州市120名美容美发从业人员艾滋病/性病知识调查

    湖州市于199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截至2003年11月底,共发现14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其中较大部分是通过吸毒和性传播感染的.卖淫嫖娼和静脉吸毒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作者:金玫华;李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项目的实施与探讨

    城市困难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可及性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卫生政策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困难群体的卫生保健问题日益突出.

    作者:尹利军;丁国伟;刘桂生;黎百灵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西沙部队开展恙虫病健康教育的探讨

    恙虫病是通过恙螨的叮咬而将恙虫病立克次体传给宿主和人类引起感染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海南岛为恙虫病的自然疫源地.流行季节从6月份开展,8~11月达高峰,12月停止[1].通过对西沙医院连续7年门诊就诊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时发现,恙虫病在所有就诊疾病中排序第9位,而在传染病和寄生虫系统疾病中占疾病构成比的51.22%,位居首位,是该岛影响官兵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现就如何在西沙部队开展健康教育做如下探讨.

    作者:夏菱;吴新文;潘文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甘肃省大学生体育课伤害事故的成因与分析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据资料显示[1]:体育课中伤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而体育课的运动特点,决定了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伤害事故很难在任何学校完全避免.兰州理工大学体育部收集了1999年2月至2002年12月甘肃省6所学校的大学生体育课堂中伤害事故案例,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特点,现叙述如下.

    作者:杨建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学校暴力的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学校暴力的报道较多,有的可以说是怵目惊心.世界各国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暴力事件发生,已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暴力是故意使用武力,对自己、他人或者对一个团体、社区进行威胁或采取实际行动,造成或有较高的可能造成身体的、精神的伤害、死亡,发展为破坏或抢夺行为[1,2 ].而学校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的暴力虐待行为,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间的,形式有集体和个体之分.

    作者:刘宇珠;马迎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儿童肥胖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育儿方式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儿童肥胖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儿童肥胖症已成为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儿童肥胖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应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作者:郑云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型模式

    在社会学中,模式是指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1].

    作者:郭子贤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效果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为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群体实验流行病学方法,选择城市2个社区作为实验社区和对照社区.从2002年1月开始,对干预社区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高血压社区干预.通过比较两个社区基线与2年后(2004.1)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及分布的改变,以及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社区高血压知识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排除年龄与性别的影响,两年后,高血压知识问卷积分的平均分在干预社区上升了1.07分(P<0.01),对照社区改变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社区2年后高血压知识积分4分以上(总分6分)的人数所占比例由43.9%上升到66.2%(P<0.05),对照社区得分构成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社区中,40岁以下组,女性和低文化者,2年后高血压知识提高尤为显著.以高血压知识积分为因变量的Logist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高血压知识水平的因素有年龄(OR=1.002)和文化程度(OR=0.617).结论高血压社区干预对一般居民的高血压知识水平的提高有较好的作用,老年人和低文化水平者是社区高血压知识干预的重点人群.

    作者:徐琢;倪再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南京市秦淮区食品从业人员预防艾滋病知信行调查

    为掌握食品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并为进一步在此类人群中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基本资料,2004年3~4月,南京市秦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秦淮区健康教育所对前来办理健康证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陈志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工作应激与科技人员健康的关系

    目的通过调查科技人员当前工作应激的水平和健康状况,研究工作应激和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在福建省福州市随机抽取988名科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男性668名,女性320名,平均年龄35.62岁(21~81).年龄<40岁的有698名,≥40岁的有290名.高校老师423名,医务工作者233名,研究所的科研人员251名以及高科技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81名.文化程度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结果调查对象中66.10%处于高工作应激状态,29.35%处于正常工作应激状态,而有4.55%处于低应激状态.工作应激的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中没有差异性.<40岁组和≥40岁组的躯体症状发生率都随着应激程度的增高而增高.<40岁组的躯体症状除了躯体痛和胃肠不适外,失眠、头昏头痛、心慌、疲劳、食欲不振、腰酸背痛均与应激程度存在关联性(P<0.05).但是,≥40岁组只有胃肠不适和疲劳与应激程度存在关联性(P<0.05).两个年龄组的心理症状(抑郁、焦虑、情绪波动)均与应激程度存在高度关联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性别,有无业余爱好,有无研究课题,年龄和应激状况总分都是被调查者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之后,与低应激者相比,正常应激者发生疾病的OR值为1.05,而高应激者发生疾病的OR值为4.13.结论工作应激是影响科技人员健康的一项危险因素.科技人员的健康状况受到工作应激的影响.

    作者:沈理通;田俊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湖北省戒毒、被收容教育人员艾滋病知信行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湖北省戒毒和被收容教育的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省内戒毒所和收容教育所中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各60名.结果①被调查人员中对艾滋病经性传播知晓率高,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分别达到95.0%和80.0%,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低,戒毒人员、被收容教育人员分别为60.0%和38.3%;②被收容教育人员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较差;③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对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均存在歧视;④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中一部分人承认有与传播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史,67.7%的未婚吸毒者承认他们有过性行为.结论①注意采取减少每次健康教育的信息量、增加健康教育次数等方法,使目标人群均衡、全面地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②消除这部分特殊人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应是对他们进行的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胡晓云;夏庆华;熊妮娜;徐冬冬;徐静东;张楚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医学生毕业前择业的情绪状态及其对策

    目的探讨择业对医科院校毕业生情绪的影响,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为择业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对部分大学五年级医学生进行择业期间抑郁焦虑水平的测评,对其中抑郁焦虑得分达到临界值者进行性格类型测评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评估.结果①毕业生的抑郁焦虑测评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具有显著差异;②男毕业生抑郁焦虑水平略高于女生;③14.29%的学生抑郁得分和4.59%的学生焦虑得分达到或超过临界值,其中性格内向者及社会支持水平低者约占得分达到临界值者的80.00%.结论毕业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水平较高,应从综合因素方面给予学生在择业期间的心理辅导.

    作者:翟德春;李慧英;刘学年;刘晓云;朱巧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哈尔滨市初中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成为各级教育部门普遍关注的焦点,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为研究者所热衷.从目前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来看,研究学生的较多,研究教师的较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作者:李家强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与市场接轨的探讨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不健康的行为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关.实践证明,解决这个问题的佳途径就是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作者:李克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对1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对1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开展规范的健康教育,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文嘉;高建勋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