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琢;倪再波
目的了解湖北省戒毒和被收容教育的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省内戒毒所和收容教育所中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各60名.结果①被调查人员中对艾滋病经性传播知晓率高,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分别达到95.0%和80.0%,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低,戒毒人员、被收容教育人员分别为60.0%和38.3%;②被收容教育人员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较差;③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对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均存在歧视;④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中一部分人承认有与传播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史,67.7%的未婚吸毒者承认他们有过性行为.结论①注意采取减少每次健康教育的信息量、增加健康教育次数等方法,使目标人群均衡、全面地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②消除这部分特殊人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应是对他们进行的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胡晓云;夏庆华;熊妮娜;徐冬冬;徐静东;张楚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青春期女生食物选择倾向和节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对青春期女生进行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85名8~21岁青春期女生进行食物选择倾向和节食行为调查.结果60.0%以上女生存在食物好恶,影响食物选择倾向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的味道、营养、外观、家庭饮食习惯、潮流时尚或节食减肥行为等.青春期前、中、后期女生中发生节食的比例分别为4.9%、22.6%和28.9%,各年龄组发生节食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调查还发现,节食与非节食的青春期女生对自身体形认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青春期女生有食物好恶倾向,部分女生存在节食行为,应制定有效的营养教育措施,培养青春期女生健康的饮食行为.
作者:冯翔;郑琳;陈秋莲;肖新才;罗晓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新闻媒体的发展,一是靠文字,一是靠图片,两者互为补充、互为印证.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图像时代已悄然走人我们,许多新闻媒体顺应时代变化,将大幅或多幅图片运用到新闻版,图片报道与文字报道并驾齐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姜露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据资料显示[1]:体育课中伤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而体育课的运动特点,决定了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伤害事故很难在任何学校完全避免.兰州理工大学体育部收集了1999年2月至2002年12月甘肃省6所学校的大学生体育课堂中伤害事故案例,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特点,现叙述如下.
作者:杨建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态度、行为,为社区的宣传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对10个社区的1966名居民进行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只有44.00%的居民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50.80%的居民知道共用餐具不会传播艾滋病;仅43.10%的居民知道性生活后冲洗生殖器不能预防艾滋病;仅有36.00%的居民在其朋友感染艾滋病后还愿意与其来往;只有24.40%的居民在性生活中经常使用安全套.结论对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有待加强.
作者:陈世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为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群体实验流行病学方法,选择城市2个社区作为实验社区和对照社区.从2002年1月开始,对干预社区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高血压社区干预.通过比较两个社区基线与2年后(2004.1)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及分布的改变,以及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社区高血压知识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排除年龄与性别的影响,两年后,高血压知识问卷积分的平均分在干预社区上升了1.07分(P<0.01),对照社区改变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社区2年后高血压知识积分4分以上(总分6分)的人数所占比例由43.9%上升到66.2%(P<0.05),对照社区得分构成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社区中,40岁以下组,女性和低文化者,2年后高血压知识提高尤为显著.以高血压知识积分为因变量的Logist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高血压知识水平的因素有年龄(OR=1.002)和文化程度(OR=0.617).结论高血压社区干预对一般居民的高血压知识水平的提高有较好的作用,老年人和低文化水平者是社区高血压知识干预的重点人群.
作者:徐琢;倪再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不同学校学生群体掌握艾滋病知识情况及健康教育效果,为学校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不记名问卷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得分分别为60.04±14.25,81.23±10.12(t=26.43,P<0.01),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3.61%,82.18%(x2=143.17,P<0.01).学生主要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70%以上来自大众传媒.结论学校应有计划地开设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课程,以满足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
作者:杨玉萍;王永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为掌握食品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并为进一步在此类人群中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基本资料,2004年3~4月,南京市秦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秦淮区健康教育所对前来办理健康证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陈志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小学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对卫生保健教师来说,做好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
作者:曲欣;杨玉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对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性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加强多部门合作,在高危、重点、敏感人群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积极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性病感染者以阻断其传播已成共识[1].监狱服刑人员成分复杂,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为了解这一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评价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11月对本市一所监狱的服刑人员进行了行为干预,结果如下.
作者:修翠珍;姜珍霞;储全胜;王中东;法仆;郝毕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为了进一步掌握宁德师专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教育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于2003年在本校2000级的学生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济川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三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评价近年来三明市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机械抽样方法对三明市梅列区9个居委会所辖的14~59岁居民共36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达86.95%和74.78%,其中14~18岁为低(56.40%),绝大部分居民愿意了解和获取有关艾滋病的知识(91.67%),但主动寻求和参与公众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仍有较多居民认为艾滋病对自己没有威胁,居民相关知识普遍来源于大众传媒.结论通过健康教育,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到普及,但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相关预防措施存在薄弱环节.
作者:曾恕妹;漆湘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不健康的行为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关.实践证明,解决这个问题的佳途径就是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作者:李克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高中学生对肥胖少年的看法和态度,为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从北京市汇文中学随机选取127名高中学生,采用问卷的方法收集调查对象对肥胖少年的看法和态度.结果1/3以上的学生认为肥胖少年人好、性格随和、乐呵呵的、喜好交友、待人温和、身体敦实、胃口好、食量大、喜好美食;超过20%的学生认为肥胖少年性格大大咧咧、日后就业难、身体虚胖、易衰老、行动迟缓、运动受限.10%~20%的学生认为肥胖少年滑稽、遭罪、懒惰、邋遢、不爱干活、不修边幅、易忘事、易得病等.对肥胖男孩正面评价排前十位的为:胃口好、食量大、喜好美食、人好、随和、乐呵呵的、有劲儿、实在、喜好交友、待人温和;对肥胖女孩的正面评价排前十位的则还包括体谅他人感情和讲究卫生,但不包括乐呵呵的和有劲儿.男生对肥胖女孩受欺负和将来就业难的评分显著高于对肥胖男孩的相应评价,女生则认为肥胖女孩勤奋、整洁有条理和讲究卫生,但女生认为肥胖男孩懒惰.结论学生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对肥胖少年有偏见,可能会对肥胖少年的心理和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作者:马冠生;李艳平;韩秀明;任浩;徐永俊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非药物干预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Ⅰ级)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5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比较非药物干预前后效果.结果非药物干预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药物干预是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行、有效的一种控制方法.
作者:常晋霞;王素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艾滋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严重的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问题.2003年9月22日召开的联大艾滋病高级别会议对全球防治艾滋病现状提出警告.安南说,艾滋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采取的行动远远不够.他呼吁各国政府加大对艾滋病的投入,加强在艾滋病预防控制领域的广泛合作与交流,分享别国的成功经验.
作者:彭红;丁建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城市困难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可及性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卫生政策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困难群体的卫生保健问题日益突出.
作者:尹利军;丁国伟;刘桂生;黎百灵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恙虫病是通过恙螨的叮咬而将恙虫病立克次体传给宿主和人类引起感染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海南岛为恙虫病的自然疫源地.流行季节从6月份开展,8~11月达高峰,12月停止[1].通过对西沙医院连续7年门诊就诊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时发现,恙虫病在所有就诊疾病中排序第9位,而在传染病和寄生虫系统疾病中占疾病构成比的51.22%,位居首位,是该岛影响官兵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现就如何在西沙部队开展健康教育做如下探讨.
作者:夏菱;吴新文;潘文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也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Anderson等提出的性病流行动力学理论,通过对公众健康教育,降低艾滋病病毒的传播率,是控制艾滋病传播感染的重要措施.侯马市是世行贷款卫Ⅸ项目市,近年来本市已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例,为了解本市公众艾滋病知识水平,为卫Ⅸ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利的依据,实现<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的目标,山西省侯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3年7~8月对本市3个乡镇的378名居民进行了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军;申学武;秦志雄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昆明市城镇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知识、态度及行为危险因素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282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而且高血压患者的相关知识、信念、行为均高于非高血压人群,但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知晓率仅48.8%,低知晓率影响高血压的有效控制.结论昆明市城镇居民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和健康行为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加强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张茂镕;龚鹤琴;杨昭;李云涛;鄢志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