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镕;龚鹤琴;杨昭;李云涛;鄢志梅
睡眠质量差,是影响住院患者心理、生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因素.国内研究发现失眠者往往伴有情绪障碍[1],可妨碍伤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甚至病死率增高[2].为此,山西省荣军医院于2001年3月至2002年5月从生理、心理、环境因素三方面对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干扰因素进行了调查,以便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如何,有哪些干扰睡眠的因素,这些因素对睡眠质量的预测性如何,以及为老年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高改玲;宋清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育儿方式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儿童肥胖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儿童肥胖症已成为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儿童肥胖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应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作者:郑云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不健康的行为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关.实践证明,解决这个问题的佳途径就是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作者:李克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对本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为开展青光眼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100例住院青光眼患者进行青光眼相关知识和医疗需求状况的调查.结果 70%的患者不知道青光眼病的诱因,85%的患者不知道与自身疾病相关的知识,60%患者的自理能力处于低水平,86%患者希望得到健康教育.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魏霞;冯杨;王静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昆明市城镇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知识、态度及行为危险因素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282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而且高血压患者的相关知识、信念、行为均高于非高血压人群,但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知晓率仅48.8%,低知晓率影响高血压的有效控制.结论昆明市城镇居民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和健康行为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加强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张茂镕;龚鹤琴;杨昭;李云涛;鄢志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阜新市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为教育部门制定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阜新市一所中学611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90%左右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通过血液、共用注射器及性交途径传播,但知道艾滋病并不会通过同班上课和共用厕所传播的人相对较少,分别只有75.0%和44.9%.只有14.0%的学生表示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不足,只有6.6%的学生回答学校曾教过自己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结论应重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
作者:陈大光;陈晶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湖州市于199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截至2003年11月底,共发现14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其中较大部分是通过吸毒和性传播感染的.卖淫嫖娼和静脉吸毒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作者:金玫华;李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对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性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加强多部门合作,在高危、重点、敏感人群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积极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性病感染者以阻断其传播已成共识[1].监狱服刑人员成分复杂,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为了解这一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评价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11月对本市一所监狱的服刑人员进行了行为干预,结果如下.
作者:修翠珍;姜珍霞;储全胜;王中东;法仆;郝毕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小学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对卫生保健教师来说,做好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
作者:曲欣;杨玉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为了进一步掌握宁德师专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教育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于2003年在本校2000级的学生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济川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已经在机构建设、运行机制、服务模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各地的社区健康教育仍然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队伍现状、政策支持等方面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不相适应,发展很不平衡;不仅缺乏工作规范,经费投入得不到保障,而且专业人员能力建设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事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应针对这一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政策倡导,制定发展对策,促进全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科学、规范和持续发展.
作者:孙建国;胡俊峰;程玉兰;张刚;陈淑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作者:本社培训部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城市困难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可及性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卫生政策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困难群体的卫生保健问题日益突出.
作者:尹利军;丁国伟;刘桂生;黎百灵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不同学校学生群体掌握艾滋病知识情况及健康教育效果,为学校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不记名问卷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得分分别为60.04±14.25,81.23±10.12(t=26.43,P<0.01),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3.61%,82.18%(x2=143.17,P<0.01).学生主要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70%以上来自大众传媒.结论学校应有计划地开设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课程,以满足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
作者:杨玉萍;王永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为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群体实验流行病学方法,选择城市2个社区作为实验社区和对照社区.从2002年1月开始,对干预社区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高血压社区干预.通过比较两个社区基线与2年后(2004.1)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及分布的改变,以及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社区高血压知识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排除年龄与性别的影响,两年后,高血压知识问卷积分的平均分在干预社区上升了1.07分(P<0.01),对照社区改变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社区2年后高血压知识积分4分以上(总分6分)的人数所占比例由43.9%上升到66.2%(P<0.05),对照社区得分构成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社区中,40岁以下组,女性和低文化者,2年后高血压知识提高尤为显著.以高血压知识积分为因变量的Logist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高血压知识水平的因素有年龄(OR=1.002)和文化程度(OR=0.617).结论高血压社区干预对一般居民的高血压知识水平的提高有较好的作用,老年人和低文化水平者是社区高血压知识干预的重点人群.
作者:徐琢;倪再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前关于学校暴力的报道较多,有的可以说是怵目惊心.世界各国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暴力事件发生,已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暴力是故意使用武力,对自己、他人或者对一个团体、社区进行威胁或采取实际行动,造成或有较高的可能造成身体的、精神的伤害、死亡,发展为破坏或抢夺行为[1,2 ].而学校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的暴力虐待行为,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间的,形式有集体和个体之分.
作者:刘宇珠;马迎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新闻媒体的发展,一是靠文字,一是靠图片,两者互为补充、互为印证.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图像时代已悄然走人我们,许多新闻媒体顺应时代变化,将大幅或多幅图片运用到新闻版,图片报道与文字报道并驾齐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姜露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艾滋病信息资源中心(China HIV/AIDSInformation Network,CHAIN)是一个多部门合作的全国艾滋病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为所有参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机构、组织或个人提供信息服务.其宗旨是促进艾滋病相关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享,推广艾滋病预防教育、监测治疗和政策倡导方面的佳实践,促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府及非政府机构、组织、团体和个人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作者:陈晓宏;刘雁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调查科技人员当前工作应激的水平和健康状况,研究工作应激和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在福建省福州市随机抽取988名科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男性668名,女性320名,平均年龄35.62岁(21~81).年龄<40岁的有698名,≥40岁的有290名.高校老师423名,医务工作者233名,研究所的科研人员251名以及高科技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81名.文化程度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结果调查对象中66.10%处于高工作应激状态,29.35%处于正常工作应激状态,而有4.55%处于低应激状态.工作应激的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中没有差异性.<40岁组和≥40岁组的躯体症状发生率都随着应激程度的增高而增高.<40岁组的躯体症状除了躯体痛和胃肠不适外,失眠、头昏头痛、心慌、疲劳、食欲不振、腰酸背痛均与应激程度存在关联性(P<0.05).但是,≥40岁组只有胃肠不适和疲劳与应激程度存在关联性(P<0.05).两个年龄组的心理症状(抑郁、焦虑、情绪波动)均与应激程度存在高度关联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性别,有无业余爱好,有无研究课题,年龄和应激状况总分都是被调查者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之后,与低应激者相比,正常应激者发生疾病的OR值为1.05,而高应激者发生疾病的OR值为4.13.结论工作应激是影响科技人员健康的一项危险因素.科技人员的健康状况受到工作应激的影响.
作者:沈理通;田俊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态度、行为,为社区的宣传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对10个社区的1966名居民进行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只有44.00%的居民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50.80%的居民知道共用餐具不会传播艾滋病;仅43.10%的居民知道性生活后冲洗生殖器不能预防艾滋病;仅有36.00%的居民在其朋友感染艾滋病后还愿意与其来往;只有24.40%的居民在性生活中经常使用安全套.结论对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有待加强.
作者:陈世海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