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阜新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陈大光;陈晶琦

关键词:高中生, 预防艾滋病, 知识, 态度
摘要:目的了解阜新市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为教育部门制定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阜新市一所中学611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90%左右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通过血液、共用注射器及性交途径传播,但知道艾滋病并不会通过同班上课和共用厕所传播的人相对较少,分别只有75.0%和44.9%.只有14.0%的学生表示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不足,只有6.6%的学生回答学校曾教过自己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结论应重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小学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对卫生保健教师来说,做好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

    作者:曲欣;杨玉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甘肃省张掖市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学校学生群体掌握艾滋病知识情况及健康教育效果,为学校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不记名问卷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得分分别为60.04±14.25,81.23±10.12(t=26.43,P<0.01),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3.61%,82.18%(x2=143.17,P<0.01).学生主要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70%以上来自大众传媒.结论学校应有计划地开设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课程,以满足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

    作者:杨玉萍;王永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控制艾滋病性传播的全球战略

    艾滋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严重的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问题.2003年9月22日召开的联大艾滋病高级别会议对全球防治艾滋病现状提出警告.安南说,艾滋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采取的行动远远不够.他呼吁各国政府加大对艾滋病的投入,加强在艾滋病预防控制领域的广泛合作与交流,分享别国的成功经验.

    作者:彭红;丁建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青光眼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对本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为开展青光眼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100例住院青光眼患者进行青光眼相关知识和医疗需求状况的调查.结果 70%的患者不知道青光眼病的诱因,85%的患者不知道与自身疾病相关的知识,60%患者的自理能力处于低水平,86%患者希望得到健康教育.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魏霞;冯杨;王静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南京市秦淮区食品从业人员预防艾滋病知信行调查

    为掌握食品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并为进一步在此类人群中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基本资料,2004年3~4月,南京市秦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秦淮区健康教育所对前来办理健康证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陈志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昆明市城镇社区居民高血压认知及行为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昆明市城镇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知识、态度及行为危险因素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282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而且高血压患者的相关知识、信念、行为均高于非高血压人群,但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知晓率仅48.8%,低知晓率影响高血压的有效控制.结论昆明市城镇居民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和健康行为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加强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张茂镕;龚鹤琴;杨昭;李云涛;鄢志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宁德师专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为了进一步掌握宁德师专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教育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于2003年在本校2000级的学生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济川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湖北省戒毒、被收容教育人员艾滋病知信行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湖北省戒毒和被收容教育的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省内戒毒所和收容教育所中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各60名.结果①被调查人员中对艾滋病经性传播知晓率高,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分别达到95.0%和80.0%,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低,戒毒人员、被收容教育人员分别为60.0%和38.3%;②被收容教育人员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较差;③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对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均存在歧视;④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中一部分人承认有与传播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史,67.7%的未婚吸毒者承认他们有过性行为.结论①注意采取减少每次健康教育的信息量、增加健康教育次数等方法,使目标人群均衡、全面地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②消除这部分特殊人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应是对他们进行的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胡晓云;夏庆华;熊妮娜;徐冬冬;徐静东;张楚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效果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为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群体实验流行病学方法,选择城市2个社区作为实验社区和对照社区.从2002年1月开始,对干预社区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高血压社区干预.通过比较两个社区基线与2年后(2004.1)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及分布的改变,以及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社区高血压知识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排除年龄与性别的影响,两年后,高血压知识问卷积分的平均分在干预社区上升了1.07分(P<0.01),对照社区改变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社区2年后高血压知识积分4分以上(总分6分)的人数所占比例由43.9%上升到66.2%(P<0.05),对照社区得分构成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社区中,40岁以下组,女性和低文化者,2年后高血压知识提高尤为显著.以高血压知识积分为因变量的Logist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高血压知识水平的因素有年龄(OR=1.002)和文化程度(OR=0.617).结论高血压社区干预对一般居民的高血压知识水平的提高有较好的作用,老年人和低文化水平者是社区高血压知识干预的重点人群.

    作者:徐琢;倪再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福建三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三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评价近年来三明市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机械抽样方法对三明市梅列区9个居委会所辖的14~59岁居民共36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达86.95%和74.78%,其中14~18岁为低(56.40%),绝大部分居民愿意了解和获取有关艾滋病的知识(91.67%),但主动寻求和参与公众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仍有较多居民认为艾滋病对自己没有威胁,居民相关知识普遍来源于大众传媒.结论通过健康教育,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到普及,但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相关预防措施存在薄弱环节.

    作者:曾恕妹;漆湘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学校暴力的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学校暴力的报道较多,有的可以说是怵目惊心.世界各国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暴力事件发生,已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暴力是故意使用武力,对自己、他人或者对一个团体、社区进行威胁或采取实际行动,造成或有较高的可能造成身体的、精神的伤害、死亡,发展为破坏或抢夺行为[1,2 ].而学校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的暴力虐待行为,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间的,形式有集体和个体之分.

    作者:刘宇珠;马迎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药物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非药物干预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Ⅰ级)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5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比较非药物干预前后效果.结果非药物干预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药物干预是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行、有效的一种控制方法.

    作者:常晋霞;王素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湖州市120名美容美发从业人员艾滋病/性病知识调查

    湖州市于199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截至2003年11月底,共发现14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其中较大部分是通过吸毒和性传播感染的.卖淫嫖娼和静脉吸毒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作者:金玫华;李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阜新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阜新市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为教育部门制定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阜新市一所中学611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90%左右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通过血液、共用注射器及性交途径传播,但知道艾滋病并不会通过同班上课和共用厕所传播的人相对较少,分别只有75.0%和44.9%.只有14.0%的学生表示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不足,只有6.6%的学生回答学校曾教过自己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结论应重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

    作者:陈大光;陈晶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医学生毕业前择业的情绪状态及其对策

    目的探讨择业对医科院校毕业生情绪的影响,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为择业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对部分大学五年级医学生进行择业期间抑郁焦虑水平的测评,对其中抑郁焦虑得分达到临界值者进行性格类型测评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评估.结果①毕业生的抑郁焦虑测评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具有显著差异;②男毕业生抑郁焦虑水平略高于女生;③14.29%的学生抑郁得分和4.59%的学生焦虑得分达到或超过临界值,其中性格内向者及社会支持水平低者约占得分达到临界值者的80.00%.结论毕业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水平较高,应从综合因素方面给予学生在择业期间的心理辅导.

    作者:翟德春;李慧英;刘学年;刘晓云;朱巧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项目的实施与探讨

    城市困难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可及性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卫生政策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困难群体的卫生保健问题日益突出.

    作者:尹利军;丁国伟;刘桂生;黎百灵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艾滋病信息资源中心网站运行的启示

    艾滋病信息资源中心(China HIV/AIDSInformation Network,CHAIN)是一个多部门合作的全国艾滋病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为所有参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机构、组织或个人提供信息服务.其宗旨是促进艾滋病相关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享,推广艾滋病预防教育、监测治疗和政策倡导方面的佳实践,促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府及非政府机构、组织、团体和个人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作者:陈晓宏;刘雁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青春期女生食物选择倾向和节食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青春期女生食物选择倾向和节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对青春期女生进行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85名8~21岁青春期女生进行食物选择倾向和节食行为调查.结果60.0%以上女生存在食物好恶,影响食物选择倾向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的味道、营养、外观、家庭饮食习惯、潮流时尚或节食减肥行为等.青春期前、中、后期女生中发生节食的比例分别为4.9%、22.6%和28.9%,各年龄组发生节食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调查还发现,节食与非节食的青春期女生对自身体形认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青春期女生有食物好恶倾向,部分女生存在节食行为,应制定有效的营养教育措施,培养青春期女生健康的饮食行为.

    作者:冯翔;郑琳;陈秋莲;肖新才;罗晓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南宁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态度、行为,为社区的宣传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对10个社区的1966名居民进行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只有44.00%的居民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50.80%的居民知道共用餐具不会传播艾滋病;仅43.10%的居民知道性生活后冲洗生殖器不能预防艾滋病;仅有36.00%的居民在其朋友感染艾滋病后还愿意与其来往;只有24.40%的居民在性生活中经常使用安全套.结论对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有待加强.

    作者:陈世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河南省农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家庭自我防护教育模式初探

    目的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教育和家庭护理技能培训.方法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依需求编写使用手册,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结果共培训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患者183名,其家庭成员385名,涉及152户人家.经过知识和技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其知晓率和掌握情况均有很大提高.结论由于目前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及其他医疗干预、生活关怀等基本上全部在家庭内进行,本项工作对提高其家庭成员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和对患者的关爱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洁;韩丹;窦东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