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1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葛文嘉;高建勋

关键词:乙型肺炎, 健康教育, 遵医行为
摘要: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对1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开展规范的健康教育,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艾滋病信息资源中心网站运行的启示

    艾滋病信息资源中心(China HIV/AIDSInformation Network,CHAIN)是一个多部门合作的全国艾滋病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为所有参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机构、组织或个人提供信息服务.其宗旨是促进艾滋病相关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享,推广艾滋病预防教育、监测治疗和政策倡导方面的佳实践,促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府及非政府机构、组织、团体和个人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作者:陈晓宏;刘雁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阜新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阜新市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为教育部门制定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阜新市一所中学611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90%左右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通过血液、共用注射器及性交途径传播,但知道艾滋病并不会通过同班上课和共用厕所传播的人相对较少,分别只有75.0%和44.9%.只有14.0%的学生表示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不足,只有6.6%的学生回答学校曾教过自己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结论应重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

    作者:陈大光;陈晶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控制艾滋病性传播的全球战略

    艾滋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严重的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问题.2003年9月22日召开的联大艾滋病高级别会议对全球防治艾滋病现状提出警告.安南说,艾滋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采取的行动远远不够.他呼吁各国政府加大对艾滋病的投入,加强在艾滋病预防控制领域的广泛合作与交流,分享别国的成功经验.

    作者:彭红;丁建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医学生毕业前择业的情绪状态及其对策

    目的探讨择业对医科院校毕业生情绪的影响,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为择业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对部分大学五年级医学生进行择业期间抑郁焦虑水平的测评,对其中抑郁焦虑得分达到临界值者进行性格类型测评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评估.结果①毕业生的抑郁焦虑测评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具有显著差异;②男毕业生抑郁焦虑水平略高于女生;③14.29%的学生抑郁得分和4.59%的学生焦虑得分达到或超过临界值,其中性格内向者及社会支持水平低者约占得分达到临界值者的80.00%.结论毕业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水平较高,应从综合因素方面给予学生在择业期间的心理辅导.

    作者:翟德春;李慧英;刘学年;刘晓云;朱巧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效果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为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群体实验流行病学方法,选择城市2个社区作为实验社区和对照社区.从2002年1月开始,对干预社区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高血压社区干预.通过比较两个社区基线与2年后(2004.1)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及分布的改变,以及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社区高血压知识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排除年龄与性别的影响,两年后,高血压知识问卷积分的平均分在干预社区上升了1.07分(P<0.01),对照社区改变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社区2年后高血压知识积分4分以上(总分6分)的人数所占比例由43.9%上升到66.2%(P<0.05),对照社区得分构成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社区中,40岁以下组,女性和低文化者,2年后高血压知识提高尤为显著.以高血压知识积分为因变量的Logist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高血压知识水平的因素有年龄(OR=1.002)和文化程度(OR=0.617).结论高血压社区干预对一般居民的高血压知识水平的提高有较好的作用,老年人和低文化水平者是社区高血压知识干预的重点人群.

    作者:徐琢;倪再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湖北省戒毒、被收容教育人员艾滋病知信行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湖北省戒毒和被收容教育的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省内戒毒所和收容教育所中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各60名.结果①被调查人员中对艾滋病经性传播知晓率高,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分别达到95.0%和80.0%,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低,戒毒人员、被收容教育人员分别为60.0%和38.3%;②被收容教育人员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较差;③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对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均存在歧视;④戒毒人员和被收容教育人员中一部分人承认有与传播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史,67.7%的未婚吸毒者承认他们有过性行为.结论①注意采取减少每次健康教育的信息量、增加健康教育次数等方法,使目标人群均衡、全面地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②消除这部分特殊人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应是对他们进行的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胡晓云;夏庆华;熊妮娜;徐冬冬;徐静东;张楚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对1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对1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开展规范的健康教育,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文嘉;高建勋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图片新闻在卫生媒体中发挥效用的因素

    新闻媒体的发展,一是靠文字,一是靠图片,两者互为补充、互为印证.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图像时代已悄然走人我们,许多新闻媒体顺应时代变化,将大幅或多幅图片运用到新闻版,图片报道与文字报道并驾齐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姜露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如何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多年来,很多人都在从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但真正以科学为基础来设计、实施和评估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的却不多.

    作者:吴尊友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大同市长途货运卡车司机艾滋病知信行调查

    长途货运卡车司机是一类特殊人群,流动性大,活动范围广,高危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针对该人群进行的健康教育工作难度较大.为了解大同市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行为状况和行为意向,并为今后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大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3年7月对大同市长途货运卡车司机进行了艾滋病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树厚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小学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对卫生保健教师来说,做好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

    作者:曲欣;杨玉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型模式

    在社会学中,模式是指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1].

    作者:郭子贤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甘肃省张掖市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学校学生群体掌握艾滋病知识情况及健康教育效果,为学校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不记名问卷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得分分别为60.04±14.25,81.23±10.12(t=26.43,P<0.01),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3.61%,82.18%(x2=143.17,P<0.01).学生主要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70%以上来自大众传媒.结论学校应有计划地开设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课程,以满足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

    作者:杨玉萍;王永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与市场接轨的探讨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不健康的行为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关.实践证明,解决这个问题的佳途径就是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作者:李克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南京市秦淮区食品从业人员预防艾滋病知信行调查

    为掌握食品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并为进一步在此类人群中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基本资料,2004年3~4月,南京市秦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秦淮区健康教育所对前来办理健康证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陈志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监狱服刑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

    对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性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加强多部门合作,在高危、重点、敏感人群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积极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性病感染者以阻断其传播已成共识[1].监狱服刑人员成分复杂,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为了解这一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评价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11月对本市一所监狱的服刑人员进行了行为干预,结果如下.

    作者:修翠珍;姜珍霞;储全胜;王中东;法仆;郝毕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青春期女生食物选择倾向和节食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青春期女生食物选择倾向和节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对青春期女生进行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85名8~21岁青春期女生进行食物选择倾向和节食行为调查.结果60.0%以上女生存在食物好恶,影响食物选择倾向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的味道、营养、外观、家庭饮食习惯、潮流时尚或节食减肥行为等.青春期前、中、后期女生中发生节食的比例分别为4.9%、22.6%和28.9%,各年龄组发生节食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调查还发现,节食与非节食的青春期女生对自身体形认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青春期女生有食物好恶倾向,部分女生存在节食行为,应制定有效的营养教育措施,培养青春期女生健康的饮食行为.

    作者:冯翔;郑琳;陈秋莲;肖新才;罗晓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学校暴力的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学校暴力的报道较多,有的可以说是怵目惊心.世界各国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暴力事件发生,已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暴力是故意使用武力,对自己、他人或者对一个团体、社区进行威胁或采取实际行动,造成或有较高的可能造成身体的、精神的伤害、死亡,发展为破坏或抢夺行为[1,2 ].而学校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的暴力虐待行为,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间的,形式有集体和个体之分.

    作者:刘宇珠;马迎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儿童肥胖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育儿方式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儿童肥胖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儿童肥胖症已成为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儿童肥胖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应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作者:郑云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关于《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5年开办继续医学教育的通知

    作者:本社培训部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