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12例报告

周国洋;缪玉龙;高宏生;陈峭

关键词:后腹腔镜, 输尿管上段结石, 体外震波碎石, 资料与方法, 现报道如下, 切开取石术, 急性肾绞痛, 造影检查, 阳性结石, 碎石排出, 疗效满意, 肾积水, 重度, 疼痛, 肾盂, 临床, ESWL
摘要:2006年5月~2008年5月,我们为1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3~69岁,平均45岁.9例有急性肾绞痛发作史,3例无剧烈疼痛病史.术前均经B超、KUB+IVU或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检查,均为X线阳性结石.均为输尿管上段结石.左侧5例,右侧7例.结石小13 mm×10 mm,大20 mm×15 mm.结石远段输尿管均通畅.肾积水轻度2例,中度8例,重度2例.8例术前有1~3次体外震波碎石(ESWL)碎石史,均无碎石排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异位妊娠保留输卵管手术12例报告

    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有保留输卵管和输卵管切除2种.保留输卵管造成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可达5%~20%[1].2005年6月~2008年6月,我们对输卵管妊娠施行腹腔镜保留输卵管手术12例,采用水压冲洗法,均未发生持续异位妊娠,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松;朱红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全凭静脉麻醉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IVA)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方法 13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随机分为七氟烷(Sev)组、七氟烷-恩丹西酮(Sev-O)组及丙泊酚TIVA组,每组46例.Sev组和Sev-O组:术中以持续吸入50% N2O和七氟烷维持麻醉,Sev-O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恩丹西酮8 mg;TIVA组:术中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记录术后24 h内发生恶心呕吐及额外需要止吐药情况. 结果 TIVA组术后0~2 h恶心呕吐发生率[22%(10/46)]低于Sev组[54%(25/46), χ2=10.376,P=0.001]和Sev-O组[50%(23/46), χ2=7.986,P=0.005].Sev-O组术后2~6 h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Sev组[22%(10/46) vs 46%(21/46), χ2=5.887,P=0.015].TIVA组术后0~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Sev组[57%(26/46) vs 80%(37/46), χ2=6.093,P=0.014).3组分别有13例(28%)、6例(13%)、6例(13%)术后需要额外止吐药. 结论 与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耿志宇;胡晓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进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 方法 2008年1~5月,对193例在我院门诊需要进行子宫内膜检查的患者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进行宫腔细胞学检查,并与诊断性刮宫组织学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193例中,内膜采集器标本合格率93.8%(181/193),诊刮标本合格率为99.0%(191/193)(χ2=7.412,P=0.006).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恶性病变13例,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2%(9/13)及100.0%(166/166),准确率为97.8%(175/179);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18例,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27.8%(5/18)及98.8%(159/161),准确率为91.6%(164/179);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良性非增生性病变共10例,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0.0%(6/10)及98.8%(167/169),准确率为96.6%(173/179);80例取材满意的不孕症患者宫腔细胞学检查判断有无腺体分泌的准确率为100%. 结论 子宫内膜采集器宫腔细胞学检查对于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及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检查有一定意义,但对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良性非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还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春妤;郭红燕;李华;王晓晔;卢珊;王洁净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宫腔镜、腹腔镜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

    自1978年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s,ART)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日渐广泛,但是,ART的妊娠率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多数生殖中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妊娠率徘徊在35%左右[1],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且甚为复杂.宫腔镜、腹腔镜检查早已作为不孕症诊治的常规项目,且在ART中应用日渐广泛,不少研究表明其在明确不孕症的原因和评估其他诊断方法、制定助孕方案、寻找ART失败的原因,以及作为ART的辅助治疗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作者:全松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CO2气腹及无气腹腹腔镜手术对心肺功能及应激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需要充入CO2来建立气腹,为术者提供相对宽阔的视野和易于操作的手术环境.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范围得以不断扩大,操作越来越复杂,手术时间也越来越长,CO2气腹对机体影响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几年开展的无气腹腹腔镜技术,去除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将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技术相结合,适应证进一步拓宽且更加安全.现将CO2气腹腹腔镜手术及无气腹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不同影响综述如下.

    作者:孙建萍;伍冀湘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12例报告

    2006年5月~2008年5月,我们为1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3~69岁,平均45岁.9例有急性肾绞痛发作史,3例无剧烈疼痛病史.术前均经B超、KUB+IVU或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检查,均为X线阳性结石.均为输尿管上段结石.左侧5例,右侧7例.结石小13 mm×10 mm,大20 mm×15 mm.结石远段输尿管均通畅.肾积水轻度2例,中度8例,重度2例.8例术前有1~3次体外震波碎石(ESWL)碎石史,均无碎石排出.

    作者:周国洋;缪玉龙;高宏生;陈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优势肌瘤剔除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98例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优势肌瘤剔除(laparoscopic uterine artery occlusion combined with ascendant myomectomy,LUAO-M)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中期疗效. 方法 在腹腔镜下分离解剖子宫动脉主干,双极电凝或PK刀闭合子宫动脉,然后电针切开肌瘤表面包膜,使用剥离器剥离、剔除优势肌瘤(所有浆膜下肌瘤和径线≥3 cm的肌壁间肌瘤),合成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表面浆肌层切口. 结果 手术时间(102±36)min;术中出血量(88.7±58.4)ml;术后住院(7.9±0.2)d;术后病率5.1%(5/98).术后发生肠梗阻1例,皮下气肿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98例随访21~52个月,平均36.3月,平均随访3.6次,月经异常缓解率95.9%(4/98),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7.7%,肌瘤复发率3.1%(3/98).结论 LUAO-M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中期疗效.

    作者:杨伟红;程忠平;戴虹;胡莉萍;罗莹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有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的发生原因及预防. 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2月,因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540例,术后发生PEP 16例(2.96%).对年龄、停经时间、术前β-hCG值、包块直径、术式、术中是否清除妊娠黄体、术中是否使用甲氨蝶呤、≥1 cm的组织标本是否灌袋取出等项目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 结果 以下情况PEP发生率高:停经时间<40 d[5.5%(9/163)vs 停经时间40~60 d 1.9%(7/377), χ2=5.316,P=0.021],输卵管胚胎吸除/挤出术[17.6%(6/34)vs 输卵管切开取胚胎术 2.0%(10/506), χ2=22.034,P=0.000],术中未清除妊娠黄体[4.3%(14/328)vs 清除妊娠黄体 0.9%(2/212), χ2=4.951,P=0.026],术中未使用甲氨蝶呤[6.0%(11/183)vs 术中使用甲氨蝶呤 1.4%(5/357), χ2=8.944,P=0.003]及≥1 cm的组织标本未灌袋取出[5.5%(7/128)vs 灌袋取出 0.9%(2/232), χ2=5.416,P=0.020]. 结论 PEP的发生与停经天数、手术方式、术中是否清除妊娠黄体、术中是否使用甲氨蝶呤、≥1 cm的组织标本是否灌袋取出等有密切关系.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时彻底清除妊娠组织,有妊娠黄体时同时行妊娠黄体清除,局部注射甲氨蝶呤以及≥1 cm的组织标本灌袋取出可能有效避免PEP的发生.

    作者:吴云燕;史娅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月经过多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简称热球)治疗月经过多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08年1月105例因月经过多接受热球治疗的临床资料.对病人进行长期随访,包括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有无腹痛、感染、出血、粘连等并发症. 结果 除2例失访、1例术后56 d死于泌尿系肿瘤外,共随访102例.完成3、6、12、24和36个月随访分别是102例、101例、99例、66例和51例,对应的有效率/闭经率分别是93.1%(95/102)/38.2%(39/102)、93.1%(94/101)/33.7%(34/101)、91.9%(91/99)/32.3%(32/99)、93.9%(62/66)/34.8%(23/66)和92.2%(47/51)/31.4%(16/51).热球治疗术中及术后未发生邻近组织热损伤、血尿、肠穿孔、严重感染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1例(10.5%)并发子宫收缩样疼痛,经口服止痛药物后6 h内恢复;8例(7.9%)并发宫颈和(或)宫腔粘连, 4例经扩宫、3例经宫腔粘连分解治疗后缓解,1例行子宫切除.术后3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有效率和闭经率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χ2=0.014,P=0.906);术后24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有效率和闭经率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034,P=0.854;χ2=0.114,P=0.736). 结论 热球是治疗月经过多患者的有效、安全的手段,且疗效持久,是子宫切除的良好替代方法 之一.

    作者:李燕娜;张军;刘陶;李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腹腔镜治疗胃及小肠来源胃肠道间质瘤9例临床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胃肠道非上皮源性的间充质肿瘤,多呈外生膨胀性生长,而非弥漫浸润性生长,极少累及淋巴结,绝大多数通过局部切除可达到治愈.腹腔镜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等优势在消化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蓬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胃肠外科医师更乐于采用微创技术处理胃肠道间质瘤.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们对9例GIST实施腹腔镜手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7例,福建省级机关医院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进伟;尹慕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150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 方法 全麻下经膀胱镜先向患侧逆行插入输尿管导管,俯卧位,在B超或X线引导下,向目标肾盏穿刺,建立皮肾通道,肾镜下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腔内碎石机碎石取石. 结果 单通道取石137例,双通道取石11例,三通道取石2例;一次取石119例,二次取石27例,三次取石4例.手术时间(88±34)min.1例术后当晚发生感染性休克,经抗休克治疗后缓解;2例术后2周继发出血,保守治疗后缓解.术后3个月结石取净率为84.7%(127/150);23例残余结石中,术后10例行ESWL治疗,其中7例结石排净,余13例口服排石药,术后6个月随访结石排净率为89.3%(134/150). 结论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效率高,安全有效,损伤小,可以解决开放手术难以处理的复杂性肾结石.

    作者:郭剑明;王国民;徐志兵;朱延军;胡晓轶;王翔;刘宇军;张建平;徐叶青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大子宫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rans-abdominal hysterectomy,TAH)治疗大子宫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2003年7月~2008年12月117例大子宫(>12孕周)行LAVH与110例TAH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TAH组手术时间(109±27)min明显短于LAVH组(130±22)min(t=-6.441,P=0.000),术中出血量LAVH组(121±70)ml显著少于TAH组(141±73)ml(t=-0.903, P=0.368).排气时间TAH组(45±13)h明显长于LAVH组(24±6)h(t=15.778, P=0.000),术后住院时间TAH组(7±2)d显著长于LAVH组(5±2)d(t=7.530, P=0.000).LAVH组术后3个月随访110例,阴道残端息肉5例,与肠线不吸收有关;TAH组术后3个月随访105例,阴道残端息肉1例.此6例给予摘除息肉后痊愈.结论 与TAH相比,LAVH住院时间少,并发症低,即使是大子宫,对许多患者也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徐丹;唐梅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高龄患者腹腔镜辅助胃癌、直肠癌联合根治并胆囊切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81岁,因腹痛、腹胀伴黏液血便2个月,胃镜、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直肠癌,B超诊断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多发性结石,于2007年2月7日住院.胃癌为胃窦小弯侧近胃体溃疡型高分化腺癌,病灶2 cm×1.5 cm×0.8 cm,距幽门6 cm;直肠癌为2 cm×2.5 cm×2 cm,质硬、菜花状肿物,距肛门12 cm,为中低分化癌.经CT检查,肝、肺及后腹膜未见明显转移灶.肿瘤学指标除癌胚抗原(CEA)20 μg/L(正常值0~5 μg/L)外,其他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及铁蛋白均正常.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7年,B超诊断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多发性结石,胆囊壁厚0.4 cm.

    作者:罗衡桂;俞学军;方孙阳;邱海江;杨应林;牟一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前列腺脓肿13例报告

    前列腺脓肿(prostatic abscess,PA)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前列腺脓肿已经很少见.但是长期留置导尿、下尿路泌尿系统诊疗仪器的广泛应用、膀胱开口梗阻性疾病(例如前列腺增生和尿道狭窄)等依然是PA不可忽视的诱发因素.过去认为PA的诊断比较困难,现在随着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CT等诊断技术的成熟,PA已经不再是难以确诊的疾病.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共发现和收治前列腺脓肿13例,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尧;姜秀英;王伟华;计国义;孔祥波;王凯臣;崔传信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宫腔镜双极汽化电切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45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双极汽化电切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1998年1月~2007年12月经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为黏膜下子宫肌瘤456例,其中0型241例,Ⅰ型138例,Ⅱ型77例,肌瘤大小:1.0~2.0 cm 341例,2.1~4.0 cm 86例,4.1~6.0 cm 29例,行宫腔镜下双极汽化电切术,341例<2 cm肌瘤经微型电极切割,115例>2 cm肌瘤应用环形电极切割(其中16例B超监护下完成手术). 结果 手术时间9~55 min,(32.9±16.7)min;切下组织重量5~55 g,(30.2±8.2)g;出血量5~100 ml,(48.1±12.7)ml.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431例(94.5%),经期缩短,经量减少;5例(1.1%)有部分残留肌瘤,均为Ⅱ型子宫肌瘤.术后24个月42例有生育要求者15例术后妊娠,206例贫血术后贫血得到纠正,血红蛋白均升至正常范围;81例痛经者,42例症状消失,19例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20例无变化. 结论 宫腔镜双极汽化电切处理黏膜下子宫肌瘤安全、有效.

    作者:张青;施永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宫腔镜诊断宫腔内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宫腔镜检查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因B超发现宫内异常光团而行宫腔镜检查185例,统计分析不同临床表现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 差异,并将术中宫腔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做对照分析. 结果 因体检行B超检查发现宫内异常光团97例,39例病理结果 为子宫内膜息肉,14例为黏膜下肌瘤,良性病变居多;异常阴道出血61例,1例病理结果 为子宫内膜癌,3例为腺体不典型增生.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比较,宫腔镜术中诊断各种宫腔内病变的准确率均高于97%;除子宫内膜增生外,术中诊断各种疾病的特异性均高于99%;敏感性差异较大,诊断宫颈管息肉的敏感性为80%,诊断腺体不典型增生的敏感性仅为33.3%,诊断其他疾病的敏感性均在97%以上.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管息肉、腺体不典型增生宫腔镜下各有2例诊断与病理不符. 结论 宫腔镜检查对诊断和鉴别宫腔内病变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宫腔内疾病首选的诊断方法 .

    作者:於永爱;刘伟;狄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关键——肾蒂处理的体会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中肾蒂处理的经验. 方法 根治性肾切除术66例,单纯性肾切除术52例,活体供肾切取术2例,术中注意肾蒂的快速寻找、及早控制和适当的处理方法 三要点. 结果 116例后腹腔镜手术成功,4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5~180 min,平均103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70 ml,病人均未输血.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3~5 d下床活动,恢复顺利,无并发症.105例随访2年未发现异常. 结论 肾蒂快速寻找、及早控制和适当的处理方法 是后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胡卫列;赵永斌;张利朝;邱晓拂;沈文;邓志雄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32例报告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要点. 方法 2005年9月~2007年9月,应用腹腔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32例.19例肿瘤位于胃体、胃底部前壁,术中胃镜定位,线形切割吻合器(Endo-GIA)在距肿瘤边缘2~3 cm处将肿瘤从胃壁完整切除;8例肿瘤位于胃体或胃底后壁,术中胃镜定位,在肿瘤对应的前壁打开胃腔,与胃镜配合找到肿瘤后,将后壁肿瘤从胃前壁切口提出,用Endo-GIA在距肿瘤2~3 cm处切除;2例肿瘤位于胃前壁,距贲门口<2 cm,直径分别约3.0 cm、2.5 cm,术中胃镜定位,打开对应的胃前壁浆膜,将肿瘤切除;1例肿瘤位于胃窦部前壁,直径约5.0 cm,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次全切除术;2例肿瘤位于胃体上段小弯侧,距贲门口<2 cm,直径分别约6.0 cm、4.0 cm,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 结果 32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2 min(52~185 min),平均出血量60 ml(30~210 ml),无中转开腹.手术标本病理切缘均为阴性,其中5例肿瘤大直径>5 cm,术后病理报告为胃恶性间质瘤,余27例病理均为胃间质瘤、低度恶性倾向.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8~25个月),X线、B超及CT检查均无复发及远处转移. 结论 术前行胃镜、超声胃镜和CT等检查,以确定肿瘤来源、大小、部位.术中用胃镜、腹腔镜联合定位,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采用不同术式,以取得好的疗效.

    作者:黄峰;应敏刚;周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术前肾穿刺造瘘减少(轻)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术前肾穿刺造瘘减少或减轻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的作用. 方法 2007年3月~2008年5月选择100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编号,单号为对照组(n=50),单纯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双号为实验组(n=50),术前2 d行患侧肾穿刺造瘘术后再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高体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和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费用.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高体温(37.8±0.5)℃显著低于对照组(38.6±0.5)℃(t=-8.000,P=0.000),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6±0.2)d与对照组(2.8±0.4)d相比显著缩短(t=-18.974,P=0.000),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2.7±0.4)d显著短于对照组(4.1±0.6)d(t=-13.728,P=0.000),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3.6±0.6)d显著短于对照组(5.2±0.7)d (t=-12.271,P=0.000),住院费用(0.86±0.15)万元显著少于对照组(0.95±0.11)万元(t=-3.421,P=0.000). 结论 术前肾穿刺造瘘对伴有肾积水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减少或减轻术后感染及降低医疗费用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利朝;胡卫列;邓志雄;姚华强;张娟;应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一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

    目的 一期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4年7月~2008年12月,在X线或超声定位下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35例,其中双肾结石18例,一侧肾结石、一侧输尿管结石10例,双侧输尿管结石7例.截石位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单侧或双侧输尿管留置输尿管导管,经皮肾镜手术均采用俯卧位,经输尿管导管注射生理盐水人造肾积水,在腋后线和肩胛下线之间第12肋上下区域行肾穿刺造瘘,建立F16~F32皮肾通道,在灌注泵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下,用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配合气压弹道或钬激光将结石粉碎.单个通道不易清石完全的肾多发结石或铸形结石,可以同样方式定位建立第2或第3条通道. 结果 本组35例70侧上尿路结石,单通道取石49侧,双通道取石18侧,三通道取石3侧.手术时间(单侧PCNL):20~185 min,平均66 min.一次手术结石取净率为80%(56/70).再次手术取石8侧,三期手术取石3侧,3侧肾结石少量残留未再次手术碎石取石.手术后总的结石清除率为91.4%(64/70),其中输尿管结石24侧结石清除率100%(24/24),肾结石46侧结石清除率87%(40/46).无胸腹腔损伤、肠穿孔等周围脏器损伤的并发症.住院时间5~30 d.术后随访3~6个月,B超及KUB+IVP检查,未见结石复发. 结论 双侧上尿路结石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治疗,安全、有效;在条件允许和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可以施行一期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

    作者:肖春雷;卢剑;马潞林;黄毅;张树栋;庄申榕;田晓军;侯小飞;张荣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