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刘洪涛;徐强;于丽;周路纲

关键词:踝关节, 关节镜, 撞击综合征
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1995年3月~2001年5月,我科共收治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36例.其中经MRI检查后行踝关节切开嵌夹软组织切除术14例,关节镜检查及镜下切除嵌夹软组织22例.结果随访36例,时间6月~7年,平均22月,优9例,良19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77.8%(28/36). 结论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手术是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有效方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镜与常规开胸切除孤立性肺结节的比较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与常规开胸手术切除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65例SPN施行肺楔形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VATS(VATS组),45例常规开胸手术(开胸组). 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肺楔形切除术.VATS组的手术时间(t=-5.326, P=0.000)、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t=-4.935, P=0.000)和术后住院时间(t=-4.995,P=0.000)比开胸组明显缩短,而失血量明显减少(t=-18.633,P=0.000).两组SPN性质(χ2=2.251,P=0.945),住院总费用(t=-0.169,P=0.866)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无手术死亡,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是诊治SPN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时间短等优点,不增加住院费用和术中、术后并发症.

    作者:谭群友;王如文;蒋耀光;赵云平;龚太乾;马铮;周景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 2002年6月~8月6例甲状腺腺瘤采用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甲状腺腺叶切除、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80min~170min,平均108min.出血量极少.无喉返及喉上神经损伤表现.住院时间6天~16天,平均9.8天. 结论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可行,此术式安全,美容效果好,对于单纯腺瘤的患者可首选.

    作者:黄建平;葛茂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蝶窦入路梨状孔扩大切除垂体大腺瘤

    目的探索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手术中梨状孔扩大的意义. 方法 1997年3月~2000年10月,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96例垂体大腺瘤,术中均采用扩大梨状孔的方法. 结果全切除65例(67.7%),大部分(80%~90%)切除25例(26.0%),部分(<50%)切除6例(6.3%).术后短暂尿崩症21例(21.9%),脑脊液漏9例(9.4%).随访39例(40.6%),时间3月~5年,平均2年8月,复发3例(7.7%). 结论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安全有效.采用梨状孔扩大的方法可以增加手术显露范围,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和安全性.

    作者:岳志健;周晓平;洪波;卢旺盛;魏梁锋;林富禄;仉宝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舌癌4例

    目的探讨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舌癌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 4例舌癌全麻下实施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Gy~110Gy,每颗粒子活度0.50mCi~0.60mCi,平均植入4颗~9颗. 结果随访3月~8月,1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进展,有效率75%(3/4).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舌癌可行、安全、微创.

    作者:王俊杰;冉维强;马福容;朱丽红;刘江平;白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中使用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的近期效果. 方法 2002年9月~2003年6月,204例冠心病行OPCAB,其中167例使用大隐静脉移植物,应用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100例. 结果使用吻合器142个,吻合失败弃用2个,3个吻合口漏血需手工修补,成功率96.5%(137/142),近端吻合口(1.4±0.5)个/例,远端吻合口(3.5±0.8)个/例.近端吻合口血流量(46.5±22.3)ml/min.吻合器安装时间(4.0±1.1)min,吻合口完成时间均在10s以内,手术时间(3.2±0.4)h.手术死亡率1%(1/100),无围手术期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并发症,出血二次开胸1例,但非吻合口出血.术后引流量(541±274)ml,输血率36.0%(36/100).术后住院(7.8±1.6)天. 结论 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CABG术,近期临床效果满意,可缩短吻合时间和手术时间,避免主动脉钳夹,降低卒中并发症.

    作者:赵强;夏利民;王宜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电视纵隔镜辅助食管切除术安全性探讨

    目的比较电视纵隔镜辅助经纵隔食管切除术(Transhiatal esophagectomy,THE)与传统Ivor-lewis经胸食管切除术(Transthoracic esophagectomy,TTE)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疗效,探讨THE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3月~2001年11月32例纵隔镜辅助THE和28例TTE(Ivor-Lewis手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两组在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25.0% vs. 10.7%)、肺部感染率(31.3% vs. 32.1%)、胸腔感染发生率(0% vs. 3.6%)、再次开胸比例(0% vs. 3.6%)、胃排空延迟发生率(3.1% vs. 21.4%)、术后入住SICU时间(4d±2.3d vs.5d±3.6d)和围手术期死亡率(3.1% vs. 7.1%)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E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28.1% vs. 7.1%,χ2=4.391,P=0.036)和心律失常发生率(43.8% vs. 17.9%,χ2=4.627,P=0.031)明显高于TTE.THE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TTE组(t=-3.100,P=0.003). 结论纵隔镜辅助THE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随着术者经验的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望进一步下降.

    作者:谭黎杰;徐正浪;仇德惠;王群;郑如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85例分析

    目的评价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我院胃镜治疗85例上消失化道异物的临床资料. 结果 85例异物取出72例,成功率84.7%(72/85).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安全、有效.

    作者:侯玲;时吉庆;菅留建;夏明银;朱飒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微创钬激光泌尿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与管理

    本文总结我院2001年4月~2002年6月41例泌尿外科钬激光手术期间的护理配合与管理方法.作者认为护士熟练掌握钬激光手术程序、术中护理观察等是配合手术成功的首要因素.

    作者:杨玉珍;刘桂卿;邓碧仪;杨少芳;吴开俊;叶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1995年3月~2001年5月,我科共收治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36例.其中经MRI检查后行踝关节切开嵌夹软组织切除术14例,关节镜检查及镜下切除嵌夹软组织22例.结果随访36例,时间6月~7年,平均22月,优9例,良19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77.8%(28/36). 结论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手术是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有效方法.

    作者:刘洪涛;徐强;于丽;周路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联合或不联合全脑放疗的疗效. 方法单独使用SRT治疗脑转移瘤18例(SRT组),44个病灶,肿瘤体积(0.36~31.92)cm3,予肿瘤周边剂量(80%等剂量线)(21~25)Gy,分3次~5次,分3天~5天. SRT联合全脑放疗26例(SRT联合全脑放疗组),69个病灶,肿瘤体积(0.69~87.53)cm3,先给予SRT治疗,肿瘤周边剂量(15~25)Gy,分3次~5次,分3天~5天,休息0~7天后开始全脑放疗,剂量(30~40)Gy,分10次~20次. 结果 SRT组与SRT联合全脑放疗组的局部控制率、中位生存期(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复发率分别为88.9%(16/18) 、10.4月、 72.2%(13/18)、43.8%(7/16) 、53.3%(8/15)和 96.2%(25/26)、9.5月、75%(18/24) 、45.8%(11/24)、18.2%(4/22),两组在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率差异显著(χ2=2.346,P=0.03).结论 SRT治疗脑转移瘤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延长病人生存期,增加局部控制率方面效果明显,治疗时应联合全脑放疗,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作者:于飞;杨进;聂歆闻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应用进展

    近几年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及生物医学工程的迅速发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外科疗效有明显提高,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目前治疗PD的一种先进有效方法,具有效果明显、手术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DBS在帕金森病手术中除合理选择颅内靶点外,手术后能根据病人的症状随时程控调节,以达到长期效果.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外相继开展该项技术治疗PD.近10年来国外已作DBS手术2万多例次,国内自1998年以来已有10多家医院开展DBS手术,共作200多例.DBS治疗PD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作者:周晓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有效性. 方法回顾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3例原发性单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SE序列及三维稳态旋进快速成像(3-D fast inflow with steady-state precession)序列进行MR扫描,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分离血管神经后用人造血管补片隔离. 结果术中见所有三叉神经均受到血管压迫,11例为小脑上动脉压迫,1例为基底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压迫,1例为静脉压迫.术后疼痛完全消失,无手术死亡及永久性并发症.随访11例,时间6月~24月,平均13月,无疼痛复发. 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洪波;周晓平;刘建民;王文仲;王莉;龚建国;金爱国;曾浩;陆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肝癌进展

    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以往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策略.但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病人,由于对化疗及放疗均不敏感[1],各种微创介入性疗法便成为主要手段,如经皮肝癌酒精注射、热盐水注射、冷冻、激光、核素、微波及射频消融术等,其中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MCT)肝癌发展迅速,以其创伤小、安全可靠、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疗效显著、适应证广等特点,为国内外医学界所瞩目.本文就该项技术的多项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苏晋;贾译清;谭旭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 1999年4月~2001年12月我们对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350例帕金森病行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术后6例出现颅内出血,其中毁损灶出血3例,穿刺道出血3例. 结果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2例.术后意识恢复但遗留偏瘫4例;非手术治疗2例,恢复良好,未遗留明显功能障碍.全组无死亡病例. 结论颅内出血并发症与微电极反复穿刺、毁损温度过高、手术操作精细度、患者全身情况等因素有关.采用磁共振结合微电极导向提高靶点定位精确度,减少微电极记录针道数,降低毁损温度,重视手术操作,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等措施,有助于降低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危险.

    作者:姜秀峰;周晓平;胡小吾;王来兴;徐波涛;刘建民;王文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X刀治疗脑膜瘤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X刀治疗颅内脑膜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X刀治疗52例颅内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治疗周边剂量10Gy~20Gy,平均13Gy.随访方法为临床检查和头颅CT增强扫描检查. 结果治疗后出现一侧肢体轻偏瘫1例(1.9%),局灶性癫痫发作2例(3.8%);影像学显示无症状性瘤周水肿较术前明显12例(23.1%).影像学随访40例(76.9%),时间3月~92月,平均23月,肿瘤体积缩小18例(45.0%),无变化22例(55.0%). 结论 X刀治疗颅内脑膜瘤安全、有效.

    作者:王来兴;周晓平;胡小吾;刘建民;姜秀峰;曹依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住院费用对比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住院费用. 方法 LC开展初期 (1991年)和成熟期 (2000年)选取LC 100例与同一时期开腹胆囊切除术(OC)100例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LC开展初期,LC组住院费用总费用(2575.86±261.61)元明显高于OC组(1240.61±382.67)元(t=28.805,P<0.001),主要与手术及材料费用高(t=199.833,P<0.001)有关.LC开展成熟期,LC组住院费用总支出(5833.00±464.97)元明显低于OC组 (7489.26±2491.24)元(t=6.535,P<0.001),虽然手术及材料支出仍高 (t=17.029,P<0.001),但药品、床位、检查等项均低于OC组(t值分别为8.839、12.005、6.203,P<0.001). 结论随着LC技术的成熟,费用降低已成为其一大特点.

    作者:刘鄂长;陈训如;韩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 方法 20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应用球囊膨胀支架行血管内成形术治疗. 结果 12例基底动脉恢复正常管径,8例狭窄程度减小80%以上,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卒中再发作.脑血管造影随访13例,均无血管再狭窄. 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张珑;刘建民;洪波;许奕;周晓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我国微创心脏外科的现状与思考

    微创心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MICS)是以生物医学工程,分子心脏病学等新成就为特征,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伤更小的新兴技术.目前,MICS特别在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方面是发展的热点.MICS是本世纪心脏外科发展的总趋势,在学术上正逐步形成一个新领域.在我国,MICS也已与世界同步迅速开展起来.但总的来说,MICS的发展还不平衡,人们的认识也有差异.微创心脏外科属于一个具体的学科还是包含更广义的概念,是一般的技术更新还是心脏外科的又一里程碑,以及如何根据我国特点积极稳妥地开展,都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者:朱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小切口心血管外科手术基本技术

    在过去几十年里,心血管外科绝大多数手术都是通过传统的大切口正中开胸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下来完成的.尽管技术成熟,手术结果满意,但体外循环并发症和有失美观的传统正中开胸,胸骨被全部锯开所带来的并发症,如胸骨感染、胸骨不愈合、胸骨稳定性被破坏及伤口疼痛等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医生和患者,给前者带来压力,给后者带来痛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微创伤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使这些长存已久的问题有所改观.随着Benetti (1994)、Subramanian (1994)和Cosgrove (1996)等分别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小切口主动脉瓣替换术方面的开创性工作的报告[1,2],小切口心血管外科手术因具有切口小、美观和创伤小等特点,在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狭窄性心脏病和瓣膜病外科方面已广泛开展.其基本外科技术,如手术径路、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技术及各种技术的优缺点等有些已有定论,而有些仍有待讨论.

    作者:孙寒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腹腔镜联合手术与单脏器手术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腹腔镜联合手术与30例腹腔镜单脏器手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24例腹腔镜手术顺利,无近期并发症,病人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恢复工作时间等指标与腹腔镜单脏器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次单脏器手术的医疗费是两个脏器联合手术的1.44倍. 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是安全、值得应用的术式.

    作者:张国启;郑伟;陈广才;熊明月;李光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