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外科治疗

沈雁南;胡智明;吴伟顶;张宇华;尚敏杰;张成武;孙晓东;洪德飞;黄东胜

关键词:胰腺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及微创外科2012年7月-2016年7月42例经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IPM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42例IPMN术前均常规CT或MRI检查,ERCP检查6例,超声内镜检查12例,内镜超声下细针穿刺4例,本组主胰管型12例、分支胰管型24例、混合型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24例,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6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10例,全胰切除2例.术后病理:主胰管型的恶变率66.7%(8/12)、分支胰管型的恶变率12.5%(3/24)、混合型的恶变率66.7% (4/6).术后并发症26.2%(11/42例),均经对症治疗痊愈出院.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4年,肿瘤均无复发.结论 影像学检查结合超声内镜是临床诊断IPMN的主要方法.主胰管型、混合型的恶变率高;分支胰管型多数为增生性病变和腺瘤.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手术入路对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SiewertⅡ和Siewert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s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更接近于胃癌,在选择经胸还是经腹食管裂孔手术入路还存在争议[1].本研究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入路对SiewertⅡ和SiewertⅢ型AEG患者预后的影响.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经根治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腺癌、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190例胃癌患者,其中经胸手术组103例,经腹食管裂孔组87例.末次随访时间为2012年12月,随访时间1~ 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

    作者:杨帅帅;崔景利;李海玲;武亮亮;赵春武;高延鹏;徐慧民;孙作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前动脉管径测量的现状与展望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是主动脉疾病中为严重的一种.文献报道的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为每年(3.0 ~3.5)/10万[1-3].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及并发症的出现都极为迅速[4].研究显示,主动脉夹层若不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者发病第1天中每小时的死亡率为1% ~ 2%,第1周的死亡率约为50%[5].目前,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是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治疗方式[6-7],也经过研究和探索突破传统意义的禁区逐渐成为A型夹层的治疗手段之一[8].TEVAR术中所使用的血管腔内移植物需要以略大于主动脉管径的尺寸锚定于主动脉内,即为血管腔内移植物放大率[9].为了选择合适的主动脉腔内移植物的放大率,需要在TEVAR术前测量移植物锚定区域的主动脉管径,根据所测量的结果再选择合适的腔内移植物.

    作者:张荣杰;刘军军;冯家烜;周建;景在平;冯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小肠减压联合经口肠内营养在中晚期肿瘤性小肠梗阻中的应用

    恶性肿瘤引起的肠道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大多数无条件再次手术治疗.本研究使用经鼻型小肠减压管对该类患者进行小肠内直接引流减压,可在短期内缓解肠梗阻症状,同时对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即“边吃边引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德春;杜洪涛;邵国庆;郭永团;李瑞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42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是目前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常用方法之一.然而,随着精准和微创外科理念的普及,人们对T管引流弊端的不断认识和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因其加快了康复速度、避免了T管引流的不足,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发展方向.我们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87例,其中42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传庆;吴保安;吴波;马李;罗登榜;韩丁落;胡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菱形吻合技术在胸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中下段食管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菱形吻合技术在经腹、右胸微创手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中的应用及其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 1月期间采用菱形吻合技术完成的12例经腹、右胸微创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均在联合胸腔镜和腹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378±5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80±120) ml,平均术后住院(12.2±2.0)d,无食管切缘肿瘤残留,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1例肺不张合并肺部感染,1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无吻合口瘘或狭窄.中位随访时间7个月(1 ~15个月),1例发生腹壁皮下转移结节,再次手术切除;其余11例均未出现手术相关远期并发症及肿瘤进展.结论 菱形吻合技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操作相对方便,安全可靠,初步治疗效果较满意.

    作者:李力;秦应之;何嘉;马冬捷;田震寰;黄诚;陈野野;李单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天津市公安医院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2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分级建议对肿瘤进行命名、分级、分期.结果 本组42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男27例,女15例,中位年龄为60岁;肿瘤位于阑尾顶部37例,体部2例,基底部3例;肿瘤中位直径为1.2 cm;G1 17例,G221例,G3 4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1年生存率为92%.病理学检查细胞呈腺样或者玫瑰花样.结论 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不同分级对其预后影响不同.

    作者:肖应泽;班东杰;王丹;魏建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凝血指标间接监测腹腔病变器官缺血坏死的作用及展望

    在临床上可用于诊断非创伤性急腹症的辅助检查方式不是很多,通常诊断此类急腹症除了依靠症状、体征外,主要依靠影像学、感染指标等主要检查方式,少数情况下行诊断性腹穿及灌洗,只有极少数病种有特异性的酶学检测.急腹症治疗中往往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决定治疗方案,特别是决定是否手术治疗,故从治疗上讲非创伤性急腹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不需要手术治疗的急腹症,另一类为需要手术治疗的急腹症.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急腹症往往涉及血运障碍,通过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等凝血指标间接反映急腹症病变器官血运状况[1-2],有望为涉及血运障碍的急腹症患者判断腹腔病变器官缺血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检验方式.本文就目前Fib、D-D等凝血指标在涉及血运障碍急腹症中的应用状况、作用机制、展望作一综述.

    作者:肖忠;李海军;孙电;孙多成;崔秀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乙状结肠腺癌患者实施术后加速康复方案的效果分析

    结肠癌临床较为常见,而乙状结肠是结肠癌的好发部位,其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将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便血以及局部腹痛等症状,临床发病率以及病死率较高[1].相关研究显示[2-3],乙状结肠腺癌发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多发于中年或老年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发病原因未明.本研究对1例乙状结肠腺癌患者进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观察在围手术期实施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兴明;吕国庆;雷云鹏;熊少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在乳房肿块型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DBT)对比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在乳房肿块型疾病中诊断的准确度.方法 选择乳房肿块型疾病患者182例,分别使用DBT及FFDM进行独立诊断,评价两者诊断乳房肿块型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乳房肿块的BI-RADS分级及病变边缘特征的差异.结果 182例患者中,恶性病变101例,良性病变81例.DBT与FFDM对恶性肿块的检出率分别为95.0%及84.2%,对良性肿块的检出率分别为80.2%及6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DBT与FFDM对乳腺肿块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3.1% (94/101)和82.2%(83/101),特异度分别为66.7% (54/81)和53.1% (43/81),准确性分别为81.3% (148/182)和69.2% (126/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FDM与DBT对恶性肿块的BI-RAD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12,P=0.044 5),对良性肿块的BI-RAD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39,P=0.026 0).DBT与FFDM分别检出边缘清晰良性肿块65例及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24,P=0.001 4).DBT与DM分别检出恶性肿块毛刺征71例及5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44,P=0.0041),DBT使恶性肿块毛刺的检出率由49.5%提高到66.4%.结论 DBT较传统FFDM摄影提高病灶缘可见性,增加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利于病变的良恶性鉴别.

    作者:张恒伟;李军涛;田沛琦;李连方;姜心太;崔树德;刘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乳腺黏液表皮样癌一例

    患者,女,66岁.因发现左乳肿物3d入院.查体:左乳内上距乳晕边缘2 cm可触及一大小约2 cm×1.5 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表面不规整,活动度良好,与皮肤、胸肌无粘连.乳腺超声:左乳可见约1.6 cm×1.0 cm的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其内血流信号不明显.钼靶:左乳上象限见不规则高密度肿块影,边缘模糊.肿物穿刺病理:乳腺浸润癌.在全麻下行左乳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中冰冻:前哨淋巴结0/6转移.术后病理:肿物切面灰白质硬,实性区和含黏液的囊性区均可见到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组成.

    作者:刘仕程;毛梦轩;李云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表现为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一例

    患者男性,20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0个月余,左上腹痛2月”于2年前收入我院.患者于3年前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升高(12 mmol/L),后依次出现多饮多尿、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毛发增多等症状,并出现间断性左上腹痛,但未予诊治.2年前因腹痛症状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胰尾部占位,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入院查体见患者向心性肥胖,躯干部毛发增多,皮肤色素沉着,双侧上臂内侧、腰部及双大腿后侧皮肤可见紫纹;腹软,左上腹轻度压痛,未触及包块.患者既往无内科病史,无口服激素史.

    作者:赵旭东;田孝东;谢学海;马永蔌;陈依然;杨尹默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显露喉上神经的甲状腺切除术对患者术后高音功能的影响

    喉上神经尤其是外支损伤,可导致声带松弛、音调降低、不能发高音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甲状腺术中是否常规显露喉上神经,国内外学者意见不一,我们通过对761例行甲状腺单侧全切和双侧全切的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术后高音功能情况.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纳入2000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761例,男165例,女596例,患者年龄5 ~ 77岁,中位年龄44岁;随访时间平均23.5个月(12 ~194个月).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常规显露喉上神经且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以2013年为界,2013年之前离断甲状腺上极采用丝线结扎法,2013年之后离断甲状腺上极多采用Ligasure或超声刀).

    作者:田成龙;袁宏伟;谢勇;刘洪沨;刘跃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主动脉直径差异的研究

    目的 评估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的主动脉直径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采用心电门控64排螺旋CT对纳入的115例患者(男78例,平均年龄55.2±9.4岁;女37例,平均年龄60.1 ±8.5岁)行扫描检查.共选取4个层面(A:头臂干右侧壁近心端l mm处;B:左颈总动脉左侧壁远心端1 mm处;C:左锁骨下动脉左侧壁远心端1 mm处;D:左锁骨下动脉左侧壁远心端10 cm处)进行分析.每个层面上分别测量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主动脉管腔的大径和小径.各层面处以收缩期管腔直径减去舒张期管腔直径所得值为差值,以差值/收缩期管腔直径为差值百分比.统计学方法为配对£检验.结果 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间各个层面上主动脉的大径和小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各层面大径差值百分比分别为:A层面1.95%(-2.0% ~7.0%);B层面2.12%(-3.0% ~6.0%);C层面1.88%(-1.0% ~8.0%);D层面2.47%(-3.0% ~10.0%);各层面小径差值百分比分别为:A层面1.43%(-3.0% ~5.0%);B层面2.67%(-2.0%~11.0%);C层面1.75%(-14.0% ~9.0%);D层面2.99%(-2.0% ~11.0%). 结论 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主动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国人群主动脉直径的波动性可能不同于西方人群.

    作者:卢卫航;贾鑫;郭伟;刘杰;葛阳阳;张威;何柏;董剑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与孤立肿瘤细胞转移的临床意义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97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与孤立肿瘤细胞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根据腋窝手术方式分为腋窝淋巴结清扫组(41例)与腋窝淋巴结非清扫组(56例),比较两组间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差异.结果 两组病例在年龄、原发灶大小、病理分级、激素受体状态、HER2基因表达、Ki-67水平、微转移灶大小、乳房手术方式、术后辅助性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比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共96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腋窝淋巴结清扫组与非清扫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7.5%与96.6%;总生存率分别为100%与9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非清扫组术后2例(3.6%)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复发,淋巴结清扫组无腋窝淋巴结复发.结论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与孤立肿瘤细胞转移患者可免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但应加强术后系统性辅助治疗.

    作者:王仲照;王年昌;黄文婷;赵博慧;高纪东;王翔;宣立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MicroRNA应用于胰腺导管腺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率高且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肿瘤性疾病第四位.患者平均生存期仅6个月,5年生存率为5%.胰腺癌起病隐匿,难以早期诊断,易发生远处转移等特点都是导致其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因此,亟需更有效的诊疗手段对胰腺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MicroRNA(miRNA)的发现及其涉及到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多条分子病理信号通路的验证,预示着miRNA将在胰腺癌的诊断中发挥潜在却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洋;刘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在急腹症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救治急腹症患者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因急腹症入院并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组,287例)和传统围手术期管理组(conservativ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CPM组,203例),术前进行NRS2002营养风险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 与CPM组相比,ERAS组各疾病患者术后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WHO疼痛分级降低,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结论 急腹症患者经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策略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作者:田琦;刘兰萍;郭贯成;王万鹏;李亚楠;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分析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至12月门诊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且资料完整的51例患者,根据其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分为华法林组(21例)和利伐沙班组(30例),治疗时间≥3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血栓部位及血栓再通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利伐沙班组患者的用药时间较华法林短,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率(85.7%比60.0%)利伐沙班组高于华法林组(均P<0.05),华法林组的5例混合型静脉血栓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其下肢静脉彩超显示均为部分再通,而利伐沙班组5例混合型静脉血栓患者2例患者静脉血栓完全消除,3例部分再通.周围型静脉血栓完全再通率利伐沙班组高于华法林组(84%比25%,P<0.05).结论 利伐沙班能显著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静脉通畅率和再通率.

    作者:刘秀;陈跃鑫;曾嵘;郑月宏;刘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ECMR四步法降低麦默通乳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残留率

    麦默通乳腺旋切系统是强生公司生产的主要用于乳腺肿瘤活检的一种超声引导下的真空辅助活检装置[1].初主要应用于乳腺肿瘤的切取活检,后被临床医生扩展用于乳腺良性肿瘤的切除.因其手术切口小,愈合快,不影响美观而受广大年轻患者的欢迎.临床报道其术后并发症与传统手术比较无明显差异[2],但其肿瘤的残留问题临床鲜有报道,本研究针对此问题对本院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亚玲;朱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移植物感染二例

    随着血管外科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作为传统开放手术的替代疗法,因其微创、术后并发症较少的特点,正获得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可与接受.T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这一灾难性并发症的数量则随着TEVAR术的广泛开展而不断增多.2008年10月至2016年4月,120例患者因为胸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在我科行TEVAR手术,期间共发生T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2例,术后住院期间发生者l例,术后随访期间发生者l例,我们总结了此2例T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沈洋;赵文军;李飞;张锐利;陈光;李翔;郑德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肺栓塞合并肠系膜及门静脉血栓一例

    患者女,52岁.于2016年1月5日因“间歇性腹痛1个月,加重3d”收住院.人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上腹部不适,进食后加重,伴恶心呕吐.予抗炎、抑酸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入院前3d腹痛急性发作,伴恶心呕吐、呼吸急促,无寒战高热.人院查体:T:38.4℃,P:110次/mmin,R:22次/min,BP:145/90 mmHg.腹部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肿块,全腹压痛、反跳痛阳性,肌紧张明显.肠鸣音(1 ~2)次/min.

    作者:陈晓昌;李安强;马家驰;苏河;陈泉;郭庆金;赵晓丹;亓建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普外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