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表达对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及预后的影响

宋延强;马贵亮;刘超;马雷;毛伟征;李杨

关键词:胃肿瘤, 基因表达,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 1,ERCC1)的表达对进展期胃癌辅助化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进展期胃癌患者共88例,分为新辅助组45例,手术组43例.新辅助组行2个疗程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再行标准胃癌根治术,术后再行4个疗程的XELOX方案化疗;手术组行标准胃癌根治术,术后行6个疗程的XELOX方案化疗.对2组均随访3年,观察疗效及3年无复发生存率.结果 新辅助组和手术组患者ERC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和44%.新辅助组45例患者化疗有效率为49%,ERCC1阴性表达患者对化疗敏感(P<0.05).ERCC1阴性表达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4%,显著高于阳性表达患者的3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ERCC1阴性表达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9%,显著高于阳性表达患者的3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RCC1表达与3年无病生存率密切相关,P <0.05.结论 ERCC1的表达与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化疗敏感性及预后有关,可用于其预后及化疗敏感性的预测.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对7例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并脾肿大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脾切除及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本组7例均在完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4.2h,平均出血量430ml.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0.5 ~2.0年,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巧及配合熟练的团队中开展是安全可行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潘孟;蔡小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硬质胆囊镜、软质胆道镜三镜技术在保胆取石(息肉)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硬质胆囊镜、软质胆道镜三镜技术在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 .治疗胆囊结石(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0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采用三镜联合保胆取石(息肉)术的胆囊结石(息肉)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中56例胆囊结石和24例胆囊息肉应用腹腔镜、硬质胆囊镜成功取净结石和息肉;34例胆囊结石联合应用三镜取净结石;8例患者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取出结石的病例中,单发结石25例,多发结石65例,结石数1~52颗,直径0.2 ~3.2 cm.2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单发7例,直径1.0~1.2cm;多发17例,直径0.4~1.0cm.手术时间40~125 min,平均78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均无手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胆囊内结石复发3例,复发率3.1%.结论 腹腔镜、硬质胆囊镜、软质胆道镜三镜技术在保胆取石(息肉)术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能提高结石取净率,增加保胆成功率.

    作者:危少华;张同领;李伟;任杰;潘峻;李保磊;谷春伟;吴浩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胰腺类癌二例

    胰腺类癌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胰腺低度恶性肿瘤.因其发生率极低,临床诊治经验少,易误诊,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本文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例病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73岁.以上腹部间断疼痛8年,加重半个月为主诉,于2008年3月7日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黄疸、腹泻、恶心呕吐,无皮肤潮红,无哮喘及呼吸困难.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心脏病史8年,口服药物治疗.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无压痛,未触及肿物.影像学检查:增强CT及三维CT检查示胰腺体尾部可见一较大的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6.2 cm×4.2 cm,边缘较不规整,其内密度欠均匀,边缘部CT值为45 Hu,中心部CT值为34 Hu,该病变前部与胰体尾界限不清,病变后外部与左侧肾上腺结合部关系密切,三维CT检查示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缘部较明显强化,内部可见多发片状无强化或强化较弱区;脾动脉受侵,部分包埋其中,腹腔干受压移位;

    作者:宋禾;董明;周建平;孔凡民;李昱骥;田雨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布加综合征和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肝脏病理学改变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布加综合征( Budd-Chiari syndrome,BCS)和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intrahepat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患者手术前后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特征.方法 自2010年1月至12月,于患者行分流术中分别取肝脏组织活检(即术前,其中BCS患者9例,IPH患者4例),术后6~9个月行肝穿刺取肝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组织术前和术后肝脏Ⅳ型胶原(collagentypeⅣ,ColⅣ)、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的表达情况,并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术中测量分流前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vein pressure,FPP)变化,并将其与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BCS组手术后与手术前相比,PCⅢ、ColⅣ和TIMP-1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127±15)比(137±16),t =4.896,P=0.013;(115.2±10.6)比(127.3±9.5),t =4.877,P=0.003;(119.2±11.3)比(131.2±19.6),t=2.841,P=0.023],手术前后MMP-1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1/TIMP-1比值与肝纤维化程度未呈现出相关[(0.95±0.16)比(0.98±0.15),t=-0.710,P=0.504].IPH组在手术前后上述4项指标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BCS组PCⅢ、ColⅣ及TIMP-1表达与IP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BCS组上述指标下降比IPH组明显[(127±15)比(150±12),U=3.000.P=0.038;(115.2±10.6)比(128.1±2.8),U=2.000,P=0.023;(119.2±11.3)比(131.4±2.5),U=3.000,P=0.038].HE染色结果显示:BCS组术前为淤血性,术后肝脏病变减轻.IPH组在手术前后肝组织病理相比无明显变化.BCS组及IPH组在分流后FPP均明显下降[(25±8)比(41±8) cm H2O,=17.816,P=0.000;(31±8)比(45±9) cmH2O,t =5.745,P=0.010].结论 BCS通过解除梗阻缓解压力,其肝脏病理学呈现明显的可逆性改变;IPH在分流术后压力虽然得到缓解,但肝脏病理学改变没有明显的改善.

    作者:党晓卫;李鹏;乔师师;杨志强;徐大千;王兆阳;许培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集束式捆扎及缝合在胃癌术中脾脏损伤处理中的应用

    关于脾脏损伤处理的文献较多,但集束式捆扎及缝合在脾脏损伤处理中的应用鲜有报道.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8月至2011年4月利用集束式捆扎及缝合处理胃癌手术中脾脏损伤12例,效果肯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46~78岁,中位年龄64岁;术前均经病理诊断为胃癌,其中经腹全胃切除术9例,近端胃切除术2例,远端胃切除术1例.术中探查:肿瘤未浸润胰腺及脾脏,脾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出血部位:脾脏上极出血3例,脾脏体部出血3例,脾脏下极出血6例,均为脾脏被膜撕裂伤.

    作者:王刚成;韩广森;任莹坤;谢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结合125Ⅰ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随着腔镜技术在胃肠肿瘤外科的不断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因其创伤小、疗效好已成为新的治疗方法[1].而结合腔镜下125Ⅰ粒子植入放射治疗肿瘤更能体现微创优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我院收治的40例直肠癌患者采用腔镜技术并结合腔镜下125Ⅰ粒子植入放射治疗的临床资料,汇报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2009年直肠癌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术前超声肠镜检查为肿瘤基底距肛门>5.0 cm.(2)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直肠腺癌.(3)无肠梗阻发生.排除标准:(1)病理TNM分期Ⅳ期.(2)有心肺功能不全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不能够耐受腹腔镜手术者.分组:术中未植入125Ⅰ粒子行区域性放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植入者20例为植入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具有可比性(表1).

    作者:张万福;李波;王明春;毛文源;杨嵘;章治平;靳文帝;罗开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在肝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以减少手术失血量、降低手术风险.方法 选择肝右叶肝癌患者56例,其中实验组25例,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后入路法行肝肿瘤切除.实验组先选择性阻断右肝动脉血流,再游离肿瘤所在肝右叶,当游离完成后再结合门静脉阻断,行肝肿瘤切除.对照组不先行阻断肝动脉血流,其他手术步骤与实验组相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肝硬化、HBsAg、AFP、门静脉主干癌栓、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切除范围均无明显差别.实验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272±113)ml比(547±22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结论 选择性阻断右肝叶的入肝动脉血流技术安全、可靠,能有效减少手术失血量,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

    作者:李君;王晓明;赵超尘;岑钧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阑尾神经纤维瘤一例

    患者女.20岁.2009年3月9日因下腹部阵发性疼痛,以下腹正中为著,伴腹泻1d入院.既往有脑瘫.查体:腹平坦,腹软,右下腹及下腹正中压痛,尤以下腹正中为著,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不明显,肠鸣音6次/min,四肢挛缩,不能伸直.阑尾彩超示,阑尾炎图像,阑尾腔直径0.1cm,壁厚0.9cm.腔内透明不良,游离端回声减低,形成局限性液性回声区,右下腹探及数个低回声光团.血常规:WBC 16.l×109/L.N 77.3%,Hgb 111g/L,HCT36.1%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病理学检查:阑尾长7.0cm,直径2.0cm,阑尾周围脂肪粘连,切面管腔见粪石,部分区域管腔变实,切面灰白色,阑尾脂肪组织内可见化脓灶,脂肪组织呈颗粒状,灰黄色,质中(图1).镜下:

    作者:徐林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代谢综合征对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影响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代谢障碍疾病的总称,其发病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代谢综合征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恢复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为了探讨代谢综合征对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影响,我们做此研究,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病例均来自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期间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共50例,其中不包括晚期恶性肿瘤行姑息性造瘘或突发穿孔、肠梗阻行急症手术患者.

    作者:纪烈辰;俞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青蒿琥酯诱导胃癌细胞发生胀亡及其机制研究

    众多研究报道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抗多种肿瘤细胞的作用,并且还具有毒性低,不存在交叉耐药,可以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等优势[1].本研究为了阐明青蒿琥酯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发生胀亡并且探讨其机制,为临床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调控靶点.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由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提供;青蒿琥酯购自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95,批号LA100703;PrimeScript RT reagent Kit、SYBR Premix Ex TaqTM购自日本Takara公司;兔抗人calpain2多克隆抗体购自美国abcam公司;兔抗人p-P38多克隆抗体购自美国CST公司.

    作者:周香;郑继行;盛维为;樊钊强;孙维建;李丕宏;郑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因为肝源短缺的原因,旨在取代部分肝功能,为患者等待肝源或自身肝脏再生架起桥梁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得以发展,这种装置对肝移植术后无肝功能患者和手术中肝组织切除过多者也很有价值.系统有两种:非生物人工肝(artificial liver,ALS)和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前者不含生物组分,主要利用滤过和吸附原理清除毒素;后者含有装载细胞的反应器,发挥氧化脱毒、生物转化、分泌与合成等功能.现就两种系统的利弊,BAL的发展历程、局限性及发展构想做一介绍.

    作者:丁义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肝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应用体会

    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一些手术已成为标准手术方式.但腹腔镜肝切除术由于术中出血难控制等因素,手术难度较大,在基层医院开展缓慢.我们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及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基础上进行了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经验,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自2005年8月到2010年6月行各类腹腔镜肝切除术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9 ~58岁,平均43 8岁.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14例,其中原发性肝癌6例,左肝内胆管结石8例(其中4例合并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6例,均为肝血管瘤(左肝外叶4例,右肝Ⅵ段2例).所有病例均经B超及CT或MRI检查确诊.

    作者:王宾;程云霄;杜振武;许跃明;杜为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贲门癌术后快速康复一例

    患者男性,63岁,主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入院,无明显消瘦,可进流食.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身高175 cm,,体重70 kg,皮肤黏膜苍白,颈部及双侧锁骨上末触及肿大淋巴结,腹部平坦,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指诊:直肠空虚,未触及结节、肿块,指套无血染.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93 x 109/L,RBC 3.58×1012/L,HGB 71g/L;大便隐血实验弱阳性;ALT 25 U/L,AST30/L,血清白蛋白34 g/L,CEA 139.4 μg/L,AFP7.8μg/L.胃镜检查:贲门癌,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学检查:(贲门)可见腺癌组织浸润.入院诊断:(1)贲门癌;(2)营养不良性贫血(中度).

    作者:张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螺旋CT诊断腹茧症的临床价值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AC)是以小肠被茧状包裹在一层异常的纤维膜内为其特征,故又名先天性小肠禁锢症、腹腔茧状包裹症等.本病为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腹部疾病[1].临床上对其缺乏认识,诊断时常较困难.我院2002-2011年收治腹茧症11例,现结合相关文献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及多层螺旋CT征象.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17 ~66岁,平均43岁,11例均无手术史.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病史长5年,短2个月.8例腹部可触及包块,包块表面光滑,边界不清,质地软,无压痛.3例伴有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实验室检查:血常规:3例白细胞升高,1例尿淀粉酶832 U/L,血淀粉酶98 U/L.行立位腹部平片3例,11例均行CT扫描,9例并行CT增强扫描.

    作者:徐利军;王伯胤;任培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同时性胃结直肠多重癌诊治分析

    作者于199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22例同时性胃结直肠多重癌,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50 ~84岁,平均(66±11)岁;全部为二重癌.主诉恶心、呕吐3例,吞咽困难感1例,上腹饱胀、隐痛11例,便血伴大便习惯改变2例.上腹压痛不适7例,肛门指检触及直肠肿块2例,13例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病程3d~3年.7例一级亲属有胃肠道癌症家族史.术前确诊7例,术中确诊13例,术后确诊2例.

    作者:涂朝勇;朱锦德;邵初晓;周新木;李慧霞;刘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环孢素A联合IL-2融合蛋白在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增强乙肝疫苗免疫原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环孢素A(CsA)联合IL-2融合蛋白对小鼠移植术后乙肝疫苗的体液免疫反应影响,寻求肝移植术后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C57BL/6小鼠40只,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未免疫组,每组10只.实验组、对照组行皮肤移植后(DBA小鼠为供体),实验组给予CsA(30 mg/kg,腹腔内注射)+IL-2融合蛋白,对照组只给予CsA,空白组只行皮肤移植,3组均给予乙肝疫苗安在时,未免疫组不作任何处理.14 d后测定各组乙肝抗体滴度水平、IL-4、IL-10、IL-2、IFN-γ水平,流式细胞测定各组淋巴组织中滤泡辅助T细胞(follicular helperT cell,Tfh)的比例及应用RT-PCR测定各组淋巴组织中IL-21和叉状头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移植术后14 d乙肝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F=29.886,P=0.010),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也明显长于对照组(F=29.772,P=0.011),ELISA测定血清Th2类因子IL-4,IL-10的水平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F=42.102,P=0.009;F=23.734,P-0.015),Th1类因子IL-2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18.156,P=0.0020;F =90.042,P =0.003).实验组混合淋巴细胞RT-PCR测定IL-21、FoxP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9.784,P =0.048;F=27.883,P=0.012).结论 CsA联合IL-2融合蛋白能够增强乙肝疫苗的抗体滴度,同时能够延长小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可能与促进IL-21及FoxP3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照;张栋;陈建飞;苏万春;高杰;李涛;栗光明;冷希圣;朱继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乳腺癌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6周期ET方案(表阿霉素+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疗效,探讨影响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完成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的52例乳腺癌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将触诊、超声对肿瘤化疗效果的评价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总pCR率为42.3%(22/52);化疗1周期后超声测量肿瘤大径缩小30%及以上者pCR率显著高于肿瘤大径缩小30%以下者(60.9%比27.6%,P<0.05);肿瘤大径≤3 cm者pCR率高于大径>3 cm者(P <0.05);HER-2阳性型及三阴性型乳腺癌pCR率高于Luminal型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和其对化疗的早期反应是预测pCR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pCR率高,超声评价肿瘤对化疗的早期反应能够预测pCR,肿瘤大小、肿瘤分子生物学类型是影响pCR的重要因素.

    作者:高德宗;傅勤烨;张强;李玉阳;李亮;余之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肠外瘘并发韦尼克脑病的诊治分析

    肠外瘘是普通外科的严重疾病之一,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有研究表明死亡率达5.3%~11.3%;肠外瘘并发韦尼克脑病(Wernicke's enrephalopathy),病死率可达50%[2].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肠外瘘患者45例中并发韦尼克脑病者4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例,为肠外瘘并发韦尼克脑病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20 ~60岁,平均(35±5.6)岁.入院前均经消化道造影明确肠外瘘诊断,多发高位小肠瘘2例,低位小肠瘘并升结肠瘘1例,单发高位小肠瘘1例,均有长时间禁食、静脉营养史,发病前均无神经精神异常病史,其中1例已经部分行肠内营养.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精神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定向力和注意力障碍,易激惹、情感淡漠等,双侧眼外直肌麻痹伴复视2例,躯干性共济失调2例.

    作者:张春礼;解寒冰;余江涛;王红山;李影;孙德利;夏云展;张家豪;李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腔内治疗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

    目的 探讨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uddi-Chiari syndrome,BCS)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的评估.方法 37例肝静脉型BCS患者,术前常规行腹部彩超检查,CT扫描及肝脏血管重建.采用经颈静脉、经股静脉或二者联合途径行肝静脉穿刺造影及闭塞段的开通.术后给予护肝、抗凝、溶栓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34例,成功率92%,共开通了38条肝静脉.肝静脉开通后,单纯行球囊扩张患者9例;余25例患者置入肝静脉支架27枚,其中2例患者同时置入了右肝静脉和副肝静脉的支架.闭塞的下腔静脉开通后置入国产Z型支架7枚.肝静脉的压力术前24 ~ 48 cm H2O,平均为(36.0±3.4)cm H2O,介入治疗后即刻下降为11~34 cmH2O,平均(21.0±2.3) cm H2O.术后随访3 ~48个月,平均(23.0±2.0)个月,9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患者中,有4例再次发生狭窄或闭塞,均再次行支架置入治疗.行支架置入的患者23例得到了随访,其中6例发生再狭窄或闭塞(6/23,26%).结论 肝静脉型BCS可根据肝静脉闭塞和肝内侧支建立的情况行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肝静脉和门静脉压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戎建杰;李晓强;钱爱民;桑宏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表达对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 1,ERCC1)的表达对进展期胃癌辅助化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进展期胃癌患者共88例,分为新辅助组45例,手术组43例.新辅助组行2个疗程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再行标准胃癌根治术,术后再行4个疗程的XELOX方案化疗;手术组行标准胃癌根治术,术后行6个疗程的XELOX方案化疗.对2组均随访3年,观察疗效及3年无复发生存率.结果 新辅助组和手术组患者ERC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和44%.新辅助组45例患者化疗有效率为49%,ERCC1阴性表达患者对化疗敏感(P<0.05).ERCC1阴性表达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4%,显著高于阳性表达患者的3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ERCC1阴性表达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9%,显著高于阳性表达患者的3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RCC1表达与3年无病生存率密切相关,P <0.05.结论 ERCC1的表达与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化疗敏感性及预后有关,可用于其预后及化疗敏感性的预测.

    作者:宋延强;马贵亮;刘超;马雷;毛伟征;李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普外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