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刘明学;吴凯南

关键词:生长抑素, 其类似物, 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生长, 抑制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 肿瘤细胞, 治疗策略, 可能机制, 依赖性, 实体瘤, 抗肿瘤, 营养, 血供, 通路, 干扰
摘要:血管生成不仅为肿瘤生长提供了营养保证,也为肿瘤细胞入血提供了通路.由于肿瘤生长是血管依赖性的,干扰肿瘤血供的治疗策略是目前实体瘤治疗的有希望的新途径.近年研究发现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具有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的作用,现将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和抑制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介绍如下.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18例的病因及诊治分析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少见,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易误诊.我院自1980~2001年共收治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18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石彦;宋爽;靳明林;余佩武;蔡志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血管生成不仅为肿瘤生长提供了营养保证,也为肿瘤细胞入血提供了通路.由于肿瘤生长是血管依赖性的,干扰肿瘤血供的治疗策略是目前实体瘤治疗的有希望的新途径.近年研究发现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具有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的作用,现将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和抑制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介绍如下.

    作者:刘明学;吴凯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正电子放射成像技术在10例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

    正电子放射成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应用,对实体肿瘤和转移复发病灶的诊断,有了较大改进.本组收集了对疑有复发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应用PET和CT等资料,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任;郁宝铭;管梁;郑民华;邹宏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急性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一例经验

    主动脉夹层可发生于主动脉任何部位,自升主动脉、弓部或其他部位一直至腹主动脉分叉以远的动脉,涉及全主动脉者称为DeBakey 或Stanford Ⅰ型主动脉夹层.以往需做分期手术或全主动脉置换术,手术死亡率30%左右.我们经历了分期手术、全主动脉置换和半介入疗法[1,2],我院新近以一枚带膜支架人工血管治疗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获得成功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忠镐;李鸣;张鸿坤;潘松龄;金炜;赵海格;陈旭东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56例胆囊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胆囊癌预后的因素,探讨提高胆囊癌疗效的途径.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01年6月收治的56例胆囊癌的临床资料. 结果 56例中男20例,女36例,其中34例(61%)合并胆结石.腹痛(47/56,占84%)和黄疸(23/56,占41%)是主要临床症状.B超、CT、CA19-9有助于术前诊断.30例(包括Nevin Ⅱ 5例,Ⅲ 3例,Ⅳ 4例,Ⅴ 18例)获得根治性切除或扩大根治性切除,11例Nevin Ⅴ期予以姑息性切除,剖腹探查行改善症状的各种引流术或/和活检术15例.统计学分析显示,生存时间与手术方式、Nevin分期、放疗、化疗、是否合并胆囊结石5个因素呈显著相关. 结论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积极施行根治性切除术,辅以放疗、化疗,可望改善胆囊癌的疗效.

    作者:彭林辉;张柏和;张宝华;姜小清;张永杰;易滨;吴孟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异位嗜铬细胞瘤致阑尾扭转一例

    患者男,49岁.发作性血压剧烈波动15 年,本次发作并晕厥3h入住急诊科.既往多次因头痛、出汗、恶心、呕吐而就诊.拟诊嗜铬细胞瘤.两次行腹部CT扫描未见异常.

    作者:鲍广建;杜华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逆转录病毒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丙氧鸟苷(GCV)基因治疗系统在体内外对人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 方法构建含HSV-tk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tk-neo,经病毒包装细胞PA317产生重组逆转录病毒,后者将HSV-tk基因转入人胰腺癌细胞系PC-2细胞内,筛选出稳定表达HSV-tk的细胞克隆PC-2/tk.测定PC-2/tk细胞在体外对GCV的敏感性及其旁观杀伤效应;PC-2/tk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观察GCV的治疗作用. 结果 GCV对PC-2/tk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且其作用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特点以及旁观杀伤效应,对母本细胞则无明显毒性.裸鼠腹腔注射GCV后对移植瘤有明显治疗作用. 结论表达HSV-tk的人胰腺癌细胞在体内外均可被GCV有效杀伤.

    作者:赵亚刚;杜标炎;张宏斌;周兰;周梅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小肠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69岁,因阵发性腹痛20余日就诊.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下腹部触及一实性包块,约8cm×7cm×6cm,活动度小,有触疼.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B超报告为右下腹实性占位性病变.临床考虑为腹腔恶性肿瘤.

    作者:许艳梅;武培敬;武卫华;陈海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放疗治疗直肠癌121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放疗对直肠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自1998年7月至2000年12月对121例直肠癌应用FEP-BY01型高强度聚焦超声体外聚焦热疗机进行热疗和小剂量放疗,对病程1年以上的43例进行随访. 结果 121例直肠癌患者中CR27例(22%),PR 80例(66%),NC14例(12%),总缓解率88%, 无1例出现皮肤烧伤,脏器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1年生存率81%(35/43),2年生存率77%(23/30). 结论 HIFU技术是一种适宜直肠癌的新疗法,结合放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的优点.

    作者:曾俊群;王国民;姚波;王共先;何申戌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胰肾联合移植中供体胰十二指肠及肾脏切取的体会

    1999年9月至2001年6月间,我科共进行了8例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手术,均获得成功.现将供体胰十二指肠及肾脏的切取经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宋少伟;刘永锋;梁健;刘树荣;何三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原发性小肠肿瘤1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术前诊断方法. 结果小肠肿瘤多位于十二指肠,占62.5%(70/112),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为主,多位于回肠、空肠,恶性肿瘤以腺癌常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为X线钡餐,尤其是低张小肠灌肠造影,内镜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率,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可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T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术前分期及术后有无复发有独特的意义. 结论十二指肠腺癌是常见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低张小肠灌肠造影是诊断和定位为有效的方法,CT、内镜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

    作者:佟金学;万远廉;王东民;王振军;刘玉村;董新舒;赵家宏;徐文怀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胰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

    我院1987年8月至2001年4月共收治胰管结石16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向前;冯玉泉;周宁新;顾万清;张文智;黄晓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Ⅳ型胆管囊肿伴胰头段胆管结石一例

    患者女,37岁.因右上腹痛伴腹部包块4年,胆囊切除、胆道外引流术后3年入院.4年前因右上腹痛伴右肩背部放射、右上腹包块,当地以慢性胆囊炎、多囊肝行胆囊切除术.

    作者:冉崇福;刘冬生;梁昕;陈理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胆囊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5年入院.5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感上腹部隐痛,伴膈逆、腹胀,阵发性发作后常自行缓解.无厌油腻,无向肩背部放射痛,无畏寒、无发热,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胸闷咳嗽、心慌,无呕血、便血等.

    作者:张启林;王惟;戴瑜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直肠癌的家系和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家族成员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征,寻求简单、有效的筛查和防治方法. 方法调查家族史,分析9例成员的染色体脆性部位(fragile site, FS)和 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先证者祖父两次婚配,祖父母子孙发病接近1/2 ,5例祖父母后代和5例HNPCC患者FS检出率均为80%(4/5),总检出率为56%(5/9).HNPCC患者11人共发生15例次癌, Lynch综合症Ⅱ型和多原发癌各3例,占27%(3/11),同时性癌1例;病理检查显示11例次均为腺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88%(7/8),有3例次已生存10年以上. 结论 (1)该家族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及早发现并经腹手术治疗效果好;(3)FS的高检出率方便了发病的预测和筛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刘合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十二指肠镜在248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自1997年6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e,PCS)应用十二指肠镜行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248例进行病因诊断和内镜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平红;姚礼庆;高卫东;秦新裕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160例肝血管瘤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及预后. 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60例肝血管瘤的临床治疗.66例行肝部分切除,30例行肝血管瘤缝扎术,37例肝动脉栓塞,27例肝血管瘤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至3年. 结果 66例肝血管瘤切除组3年内复发率4%,30例肝血管瘤缝扎组3年内复发率40%,37例肝动脉栓塞3年内肿瘤增大占67%,27例肝血管瘤放射治疗效果不明显. 结论肝部分切除是治疗单一较大肝血管瘤有效的方法.

    作者:解世亮;邵永孚;余宏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乳腺癌术前动脉内灌注化疗的临床病理观察

    随着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各种恶性实体瘤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对乳腺癌认识的不断更新,我院对1996年1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24例晚期乳腺癌实施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建苗;蒲永东;曹志宇;杨波;董立国;朱志东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胆囊结石病与脂蛋白脂肪酶基因多态性关联的研究

    近年研究发现,在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的非编码区存在多种遗传多态性位点,其中第Ⅷ内含子HindⅢ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与人群中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血症有关.本研究探讨人类LPL基因遗传多态性的分布规律以及和胆石成因的关系.

    作者:郭雅;肖路加;彭民浩;黎乐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炎性乳腺癌12例的综合治疗

    我院自1993年至1998年11月以多种方法综合治疗炎性乳腺(infammatory breast cancer)12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良;徐淑峰;刘松岭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普外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