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索囊肿嵌顿合并腹股沟斜疝一例

顾纪明;向从明;朱红飞

关键词:精索, 囊肿, 腹股沟区, 急诊手术, 慢性乙型肝炎, 胶原纤维组织, 肝癌术后, 平滑肌组织, 腹股沟斜疝, 术后诊断, 炎性反应, 外环, 术后随访, 射频消融, 肝癌切除, 高位结扎, 腹股沟管, 彩色超声, 病理报告, 站立位
摘要:患者男,59岁,因“右侧腹股沟包块逐渐增大6个月,不能回纳伴疼痛1 d”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史30年,近7年间先后行肝左叶肝癌切除及肝癌射频消融手术。查体:肝病面容,右上腹见陈旧性手术瘢痕,站立位见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突出,呈卵圆形,约7 cm ×5 cm 大小,张力高,有压痛,不能推动。彩色超声示:右侧腹股沟区皮下囊性暗区。入院诊断为:(1)右侧腹股沟嵌顿疝;(2)肝癌术后。行相关准备后急诊手术。术中见右侧精索囊肿,约7 cm ×5 cm大小,嵌顿于腹股沟外环口,内侧端延伸至内环口(图1)。松解外环口后完整剥离、切除囊肿,并于精索前内侧找到1 cm ×2 cm大小斜疝疝囊,予高位结扎。置入网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手术顺利。病理报告:腹股沟囊肿,囊壁为胶原纤维组织及平滑肌组织,伴慢性炎性反应。术后诊断:右侧精索囊肿嵌顿合并腹股沟斜疝。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异常。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收治的高龄腹股沟疝患者160例,均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手术配合。结果下床活动时间6~16 h,平均(10±2)h;本组患者住院时间3~7 d,平均(3±1)d。术后出现尿潴留10例,慢性疼痛15例,肺部感染3例。结论手术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冯贺军;卢建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警惕高龄患者隐匿性疾病诱发腹股沟嵌顿疝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高龄患者12例,分析12例高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围手术期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12例高龄腹股沟嵌顿患者中有5例患者合并有其他隐匿性疾病,其住院时间平均17 d,均经积极手术治疗治愈出院。结论高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退化、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合并隐匿性疾病,其诊断与治疗有其自身的特点。

    作者:戴勇;董晋;胡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钳式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微创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护理

    小儿腹股沟疝是儿童常见疾病和多发病,80%的患儿于出生后3个月发病[1],斜疝发病率较高,约99%。属于先天性疾患,其病因主要是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或闭合不全所致,治疗仅需要做疝囊高位结扎便能达到治愈目的。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其治疗术式从传统开放手术逐渐转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采用钳式针辅助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06例,戳孔小,痛苦少,无复发,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莉丽;商玉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症”、“证”、“征”的规范用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医学符号的使用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壁切口疝腹腔镜防粘连补片修补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腹壁切口疝腹腔镜或辅助切口防粘连补片修补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腹壁切口疝21例,通过腹腔镜防粘连补片修补。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管理。结果手术配合顺利,未发生肠管或血管损伤,术后住院(9.5±3.4)d,无手术部位感染、肠瘘、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血清肿1例,经穿刺加压包扎2周吸收,术区腹壁痛2例,持续2个月,经止痛药物治疗3个月缓解。随访1~5年,疝无复发。结论护理配合要求掌握腹腔镜及配套器械的安装使用与保养,熟悉手术准备、操作流程、修补材料特点、并发症预防等主要技术环节。

    作者:徐宏坤;马海珍;王京立;徐建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内分膈征致绞窄性腹内疝一例

    患者男,44岁,持续性腹痛20 d,加重3 d入院。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呈持续性痉挛性疼痛,疼痛不伴转移,无放射性疼痛,无发热、恶心呕吐等,当地医院诊断为“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3d前再次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同前,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发热、黄疸等。神志清,精神差,未排气排便,小便同常。既往无手术及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可,腹平坦,无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肌稍韧,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可疑,肌紧张明显, Murphy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1~2次/min。辅助检查:腹部立位片示右下腹可见短小气液平面,未见明显扩张;当地医院上消化道钡餐显示空回肠部分显影,部分阶段肠管略扩张,可见散在气液平面,不全肠梗阻可能。腹部CT显示有腹水;右肾周围渗出性改变及小肠不全梗阻。入院诊断:绞窄性肠梗阻。基础治疗后,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入腹后即有大量暗红色血性腹水溢出,量约2500 ml。探查发现后腹膜有一囊袋样腔隙,开口于右侧后腹膜,向下延伸至骨盆入口右侧,约180 cm末端回肠疝入囊带内,并使肠系膜根部受压绞窄,肠管颜色呈黑褐色,系膜血管搏动消失,肠管蠕动消失。切开囊袋入口,松解后解除压榨,将疝入肠段还纳,热敷肠管约10 min血运无改善,切除约2.0 m末端回肠及右半结肠,行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病理组织学检查:“部分回肠”淤血伴局限性出血性梗死;“腹腔内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淤血伴水肿。术后恢复顺利,9d拆线,切口一期愈合,痊愈出院。

    作者:凌云;王一雪;陈进才;赵伟;刘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合并盆底疝的影像学诊断

    现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收治3例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合并盆底疝病例报道如下,并对其临床资料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其他影像学诊断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王志会;唐华;蒋鹏程;赵鸿雁;郝磐石;姜静;马建月;何子鹏;廉锦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闭孔疝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闭孔疝的早期诊断,以及开放式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在闭孔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例闭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讨论其病例特点。结果4例闭孔疝患者,术前皆行CT检查,明确闭孔疝诊断。其中3例因肠梗阻急诊入院,并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肠管坏死而行肠切除,单纯修补闭孔缺损;另1例患者,因左下肢痛入院,择期行开放式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能早期诊断的闭孔疝患者,开放式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杨军;曹春辉;施小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食管裂孔疝误诊为冠心病32例

    目的:探讨症状酷似冠心病的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该病误诊或漏诊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市普仁医院诊断的伴有胸痛的食管裂孔疝3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诱因与缓解方法、心电图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食管裂孔疝的诊断采用电子胃镜检查及X线上消化道造影二种方法。结果32例患者的首先给予药物治疗以抑酸剂促进食管、胃排空药物等。24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好转出院。8例患者上述药物治疗效果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食管裂孔疝的症状与冠心病相似,对于中老年胸痛患者,除了考虑冠心病以外,应及时行X线检查或胃镜检查,可提高食管裂孔疝的检出率,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作者:翟英慧;郝咏刚;李海涛;安萍;邹文;尹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直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年主题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第八届年会暨2015年北京疝和腹壁外科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单孔腹腔镜与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就诊的腹股沟斜疝患儿60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380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20例,采用传统腹横纹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二组患儿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切口较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3、2.451、2.472,P均<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7,χ2=6.435、30.746,P均<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等优点,术中可同时发现并处理对侧腹股沟区隐匿性疝,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焱;李恒;黄东;刘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Morgagni疝一例

    患者女,67岁,因“间断上腹部饱胀伴呃逆3年,加重3 d”于2014年6月9日入院。3年前,患者自觉上腹部饱胀感,间断出现呃逆,与进食无关。3d 前饱餐后出现明显腹胀、恶心、呕吐等。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右下肺未闻及呼吸音,可闻及肠鸣音,右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入院前立位腹平片示右下肺可见半圆形密度增高影,胸部CT示部分结肠及网膜组织经胸骨后突向右侧胸腔,右肺中叶及下叶部分肺体积缩小萎缩。术前诊断:膈疝。

    作者:林俊青;赵磊;刘春庆;王雄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腹股沟疝个体化治疗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腹股沟疝个体化治疗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为儿童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提供相对合理的方案。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共对765例腹股沟疝患儿开展个体化治疗方案,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参数,观察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14~66个月,未出现伤口感染、戳孔血肿、戳孔疝、慢性疼痛或异物感,无疝复发病例。小儿腹股沟疝组术后发生阴囊积液45例,青少年腹股沟疝组发生阴囊积液25例。结论儿童腹股沟疝个体化治疗,目前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助于疾病的佳治疗,且对患儿的创伤相对较小,利于临床的推广。

    作者:叶晋生;申英末;陈杰;刘素君;王明刚;孙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固定补片在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乐山市人民医院外一科开展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健;朱明杰;李亚平;杜波;但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精索囊肿嵌顿合并腹股沟斜疝一例

    患者男,59岁,因“右侧腹股沟包块逐渐增大6个月,不能回纳伴疼痛1 d”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史30年,近7年间先后行肝左叶肝癌切除及肝癌射频消融手术。查体:肝病面容,右上腹见陈旧性手术瘢痕,站立位见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突出,呈卵圆形,约7 cm ×5 cm 大小,张力高,有压痛,不能推动。彩色超声示:右侧腹股沟区皮下囊性暗区。入院诊断为:(1)右侧腹股沟嵌顿疝;(2)肝癌术后。行相关准备后急诊手术。术中见右侧精索囊肿,约7 cm ×5 cm大小,嵌顿于腹股沟外环口,内侧端延伸至内环口(图1)。松解外环口后完整剥离、切除囊肿,并于精索前内侧找到1 cm ×2 cm大小斜疝疝囊,予高位结扎。置入网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手术顺利。病理报告:腹股沟囊肿,囊壁为胶原纤维组织及平滑肌组织,伴慢性炎性反应。术后诊断:右侧精索囊肿嵌顿合并腹股沟斜疝。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异常。

    作者:顾纪明;向从明;朱红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聚丙烯疝补片穿透肠壁进入肠腔一例

    患者男,46岁,1996年12月行“右侧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2014年3月28日开始出现阵发性右下腹疼痛,程度剧烈,渐转移至脐周痛,10 min发作1次,3月30日脐周痛再发,4月1日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肠梗阻,予胃肠减压,禁食水,输液治疗8 d,症状缓解出院,出院后半流质饮食,4月12日脐周痛再发,再次入院治疗,近4 d无腹痛腹胀,有少量大便排出,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4月19日门诊腹部 CT示:(1)回肠远端及回盲部管内混杂团块影,邻近肠壁毛糙、脂肪间隙模糊:考虑食物残渣滞留并肠管炎性改变。(2)右侧腹股沟疝术后改变,局部轻度肠粘连可能(图1)。4月22日肠镜检查:回盲部见一大小约3 cm ×4 cm异物,与肠壁粘连,周边黏膜充血水肿,考虑因患者曾行右斜疝无张力修补术,腹痛为手术修补片嵌入肠腔,异物刺激所致(图2)。4月25日全腹部CT平扫+增强:与前片比较原回肠远端及回盲部管内混杂团块影部分移动至结肠内。患者住院期间一直予以流质饮食,大便通而不畅,量较少,4月28号患者自行排出部分补片(图3),大便恢复正常,正常饮食后未见明显不适,4月30日复查全腹部CT平扫:与前片比较回盲部肠管内及乙状结肠可见不规则及条状高密度影,部分小肠壁增厚,肠腔稍显狭窄(图4)。5月5日复查肠镜:于盲肠近阑尾处可见一异物嵌入盲肠肠壁,大小约3.0 cm ×1.5 cm (图5)。

    作者:徐余兴;汪晓明;郭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96例

    局部麻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由于其治疗过程快捷安全,近几年已在临床开展。总结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96例腹股沟疝患者开展局部麻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保起;王红超;张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