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丙烯疝补片穿透肠壁进入肠腔一例

徐余兴;汪晓明;郭旗

关键词:聚丙烯, 疝补片, 肠壁, 无张力修补术, 回盲部, 脐周痛, 患者, 饮食, 异物嵌入, 管内, 腹股沟, 腹部, 大便, 右下腹疼痛, 住院期间, 治疗, 脂肪间隙, 症状缓解, 粘连, 再次入院
摘要:患者男,46岁,1996年12月行“右侧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2014年3月28日开始出现阵发性右下腹疼痛,程度剧烈,渐转移至脐周痛,10 min发作1次,3月30日脐周痛再发,4月1日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肠梗阻,予胃肠减压,禁食水,输液治疗8 d,症状缓解出院,出院后半流质饮食,4月12日脐周痛再发,再次入院治疗,近4 d无腹痛腹胀,有少量大便排出,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4月19日门诊腹部 CT示:(1)回肠远端及回盲部管内混杂团块影,邻近肠壁毛糙、脂肪间隙模糊:考虑食物残渣滞留并肠管炎性改变。(2)右侧腹股沟疝术后改变,局部轻度肠粘连可能(图1)。4月22日肠镜检查:回盲部见一大小约3 cm ×4 cm异物,与肠壁粘连,周边黏膜充血水肿,考虑因患者曾行右斜疝无张力修补术,腹痛为手术修补片嵌入肠腔,异物刺激所致(图2)。4月25日全腹部CT平扫+增强:与前片比较原回肠远端及回盲部管内混杂团块影部分移动至结肠内。患者住院期间一直予以流质饮食,大便通而不畅,量较少,4月28号患者自行排出部分补片(图3),大便恢复正常,正常饮食后未见明显不适,4月30日复查全腹部CT平扫:与前片比较回盲部肠管内及乙状结肠可见不规则及条状高密度影,部分小肠壁增厚,肠腔稍显狭窄(图4)。5月5日复查肠镜:于盲肠近阑尾处可见一异物嵌入盲肠肠壁,大小约3.0 cm ×1.5 cm (图5)。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96例

    局部麻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由于其治疗过程快捷安全,近几年已在临床开展。总结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96例腹股沟疝患者开展局部麻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保起;王红超;张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女性腹股沟区肿物超声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腹股沟包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高频探头及低频探头,对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腹股沟包块女性患者进行详细检查,观察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图像,并对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5例腹股沟区包块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腹股沟疝74例,子宫圆韧带囊肿10例,肿大淋巴结15例,圆韧带子宫内膜异位证1例,实性肿物3例,血肿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楚显示腹股沟包块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南淑伟;孙琦;李小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抗反流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预见性护理程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手段,比较二组患者术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9%)明显低于对照组(28.6%)(χ2=5.85,P=0.00)。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抗反流术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护理服务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俭;蒋媛;张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单孔腹腔镜与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就诊的腹股沟斜疝患儿60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380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20例,采用传统腹横纹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二组患儿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切口较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3、2.451、2.472,P均<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7,χ2=6.435、30.746,P均<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等优点,术中可同时发现并处理对侧腹股沟区隐匿性疝,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焱;李恒;黄东;刘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精索囊肿嵌顿合并腹股沟斜疝一例

    患者男,59岁,因“右侧腹股沟包块逐渐增大6个月,不能回纳伴疼痛1 d”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史30年,近7年间先后行肝左叶肝癌切除及肝癌射频消融手术。查体:肝病面容,右上腹见陈旧性手术瘢痕,站立位见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突出,呈卵圆形,约7 cm ×5 cm 大小,张力高,有压痛,不能推动。彩色超声示:右侧腹股沟区皮下囊性暗区。入院诊断为:(1)右侧腹股沟嵌顿疝;(2)肝癌术后。行相关准备后急诊手术。术中见右侧精索囊肿,约7 cm ×5 cm大小,嵌顿于腹股沟外环口,内侧端延伸至内环口(图1)。松解外环口后完整剥离、切除囊肿,并于精索前内侧找到1 cm ×2 cm大小斜疝疝囊,予高位结扎。置入网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手术顺利。病理报告:腹股沟囊肿,囊壁为胶原纤维组织及平滑肌组织,伴慢性炎性反应。术后诊断:右侧精索囊肿嵌顿合并腹股沟斜疝。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异常。

    作者:顾纪明;向从明;朱红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双侧闭孔疝同时性嵌顿一例

    患者女,65岁,因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不畅4d入院。以下腹部及脐周疼痛为主,呈持续性胀痛,无阵发性加剧,不伴恶心、呕吐,无发热。既往无类似发作史,无其他疾病史记载,无手术史。门诊腹部X线透视提示肠梗阻。入院查体:T 35.7℃,BP 125/85 mmHg (1 mmHg =0.133 kPa),一般情况可,皮肤黏膜无黄染,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明显膨隆胀气,未见肠型,全腹肌软,脐周及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叩诊鼓音,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双侧腹股沟区未见异常。入院诊断: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考虑为粘连、肿瘤、肠扭转可能。入院后给予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输液、抗炎、抑酸治疗,急诊腹部X线示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小肠胀气扩张,可见数个长短不一、高低不平呈阶梯状液平,双侧腰大肌影及腹脂线清晰(图1),提示小肠梗阻;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少量淡黄色渗液,小肠明显扩张积气,距回盲部约60 cm小肠嵌入左侧闭孔内,扩张疝环,持续缓慢均匀用力将小肠回纳腹腔,发现系小肠肠壁部分嵌入(图2~4),局部血供差,同时手法还纳时小肠壁部分浆膜撕裂,决定行部分小肠切除+小肠端端吻合术,左侧闭孔内口用丝线缝合2针关闭缺损;准备关腹前再次检查发现右侧闭孔小肠肠壁嵌入,同样手法回纳小肠,嵌顿小肠距回盲部约20 cm,嵌入肠壁血供可(图5~6),无明显血运障碍,行右侧闭孔丝线间断缝合关闭;术中证实为双侧闭孔疝同时嵌顿,两处闭孔内口大小约小指尖。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作者:何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局部麻醉下改良Kugel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麻醉下 Modified Kugel 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淄博市第一医院在局部麻醉下行Modified Kugel手术的16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局部麻醉效果、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手术时间28~65 min,平均41 min,术后住院时间1~8 d,平均3.7 d。切口下血肿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术后疼痛2例,无切口感染和复发。结论 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各种类型腹股沟疝,疗效确切,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恢复快,是较为理想的疝修补术式。

    作者:郑向群;孙晓东;韩宏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警惕高龄患者隐匿性疾病诱发腹股沟嵌顿疝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高龄患者12例,分析12例高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围手术期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12例高龄腹股沟嵌顿患者中有5例患者合并有其他隐匿性疾病,其住院时间平均17 d,均经积极手术治疗治愈出院。结论高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退化、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合并隐匿性疾病,其诊断与治疗有其自身的特点。

    作者:戴勇;董晋;胡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肠套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肠套叠患者20例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超声对小儿肠套叠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声像图比较特异,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了解肠道血供情况,为复位方式的临床选择提供依据。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蔡菊芳;高瑞凤;王少峰;王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单切口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嵌顿斜疝121例

    目的:探讨单切口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嵌顿斜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行单切口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嵌顿斜疝121例。术前诊断右侧嵌顿疝89例,左侧嵌顿疝32例。经脐切口置入trocar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无损伤钳,探查患侧疝内容物类型、嵌顿程度。腹腔镜下辅以体外手法复位将嵌顿疝复位,观察嵌顿脏器损伤情况。如嵌顿脏器无损伤,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探查对侧如存在隐性疝则同时处理。结果12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术中探查发现合并对侧隐性疝34例。嵌顿疝内容物90例为肠管,20例为卵巢,11例为网膜。手法协助复位均顺利还纳,镜下观察5 min,121例嵌顿脏器均血运良好。单侧疝(87例)手术时间为9~15 min,平均12 min;双侧疝(34例)手术时间为15~28 min,平均24 min。麻醉清醒后进食,疼痛均能耐受。术后平均12 h出院。随访1~15个月,无切口感染,无阴囊水肿、血肿等并发症,无复发。结论单切口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嵌顿斜疝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可高位结扎,直视下探查嵌顿疝内容物损伤情况,探查对侧有无隐性疝。该技术安全、有效、微创,值得推广。

    作者:张军;魏延栋;杨轩;刘树立;张金山;李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本刊对来稿图片格式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直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科专业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医学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医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深入分析造成外科专业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从根本上找到一条促进外科专业医学生就业之路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主观、客观等层面分析了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就业指导,将就业与创业相结合,鼓励外科专业医学生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等解决方法推动就业。倡导社会各个层面应该为外科专业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通过完善就业服务来解决外科专业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作者:安娜;门阳;张瑜;南静;柳柳;李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真空高负压引流系统在腹壁切口疝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真空高负压引流系统在腹壁切口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行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52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高负压引流组26例,应用真空高负压引流系统引流;低负压引流组26例,应用传统低负压引流球囊引流。比较二组间的术后平均置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总引流量、皮瓣下积液发生率、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引流管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术后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二组在术后平均置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皮瓣下积液发生率、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0、4.025,χ2=5.65、4.127,P=0.0001、0.0002、0.017、0.042),总引流量、引流管细菌培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73,χ2=0.754,P=0.4064、0.385),高负压引流组患者在术后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真空高负压引流系统引流效果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还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鲍广建;褚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网塞远期致结肠穿孔一例

    患者男,84岁。主因“突发上腹部持续性绞痛7 h”入院。患者伴有恶心、发热,无呕吐,发病以来未排便,有便秘史。入院前于急诊行X线检查示:右膈下新月形游离气体,考虑“上消化道穿孔”。既往患者十年前曾行左侧腹股沟手术,家属无法提供具体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等相关资料。入院后查体:左侧腹股沟区可见长约6 cm陈旧性手术瘢痕,全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全腹压痛,有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2次/min。急诊于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探术,探查胃、十二指肠、小肠、肝脏、胰腺、胆囊、脾脏未见异常;见腹腔内混浊渗液及乙状结肠穿孔。于膀胱左侧与左侧腹股沟韧带之间可见一质硬肿物,活动度差,与膀胱及腹股沟韧带关系密切,界限不清与左侧腹肠管有接触。完整切除膀胱左前方质硬肿物,肿物呈圆锥形,长约3 cm,直径约1.5 cm。剖开肿物可见内部为单丝纤维结构。考虑为前次手术放置的人工材料并且侵蚀所致乙状结肠穿孔(图1~2)。遂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并乙状结肠近端造口术。术后病理回报:乙状结肠,镜下见肠壁水肿伴中心炎反应,部分肠管变薄破裂,浆膜面见炎性肉芽组织及灶性异物细胞反应,肠系膜充血、水肿。膀胱肿物,纤维结缔组织及肌组织内检见异物伴炎症及异物巨细胞反应。术后诊断为乙状结肠穿孔,考虑疝修补塞状人工材料侵蚀所致,左侧腹股沟充填修补术后。

    作者:郭春利;任冰冰;孙惠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收治的高龄腹股沟疝患者160例,均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手术配合。结果下床活动时间6~16 h,平均(10±2)h;本组患者住院时间3~7 d,平均(3±1)d。术后出现尿潴留10例,慢性疼痛15例,肺部感染3例。结论手术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冯贺军;卢建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运用组织隔离式网片行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手术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26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运用组织隔离式网片行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2.6 h;住院时间10~16 d,平均13.4 d。术后切口感染2例,均经换药后愈合。随访6~60个月,无严重慢性疼痛、膨出、复发及死亡患者。结论对巨大腹壁切口疝接受修补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朱华;郭莹;刘美凤;林明霞;石玉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年主题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症”、“证”、“征”的规范用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第八届年会暨2015年北京疝和腹壁外科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