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广建;褚朋
目的:探讨儿童腹股沟疝个体化治疗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为儿童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提供相对合理的方案。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共对765例腹股沟疝患儿开展个体化治疗方案,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参数,观察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14~66个月,未出现伤口感染、戳孔血肿、戳孔疝、慢性疼痛或异物感,无疝复发病例。小儿腹股沟疝组术后发生阴囊积液45例,青少年腹股沟疝组发生阴囊积液25例。结论儿童腹股沟疝个体化治疗,目前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助于疾病的佳治疗,且对患儿的创伤相对较小,利于临床的推广。
作者:叶晋生;申英末;陈杰;刘素君;王明刚;孙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抗反流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预见性护理程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手段,比较二组患者术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9%)明显低于对照组(28.6%)(χ2=5.85,P=0.00)。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抗反流术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护理服务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俭;蒋媛;张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局部麻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由于其治疗过程快捷安全,近几年已在临床开展。总结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96例腹股沟疝患者开展局部麻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保起;王红超;张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其学习曲线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11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由同一术者开展的连续60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手术的资料,所有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1~5组,每组各12例,观察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不良事件、术后复发率。结果1、2、3组手术时间与4、5组有统计学差异(F=6.603, P=0.000);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并发症)逐渐减少,多可不经处理自行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修补失败发生,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具有良好腹腔镜操作基础者约在20~30例后即能熟悉LIHR的操作,而真正度过学习曲线、具有很好的控制和处理并发症的能力,至少要达到150~200例。
作者:李文君;王正;尹卫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男,84岁。主因“突发上腹部持续性绞痛7 h”入院。患者伴有恶心、发热,无呕吐,发病以来未排便,有便秘史。入院前于急诊行X线检查示:右膈下新月形游离气体,考虑“上消化道穿孔”。既往患者十年前曾行左侧腹股沟手术,家属无法提供具体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等相关资料。入院后查体:左侧腹股沟区可见长约6 cm陈旧性手术瘢痕,全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全腹压痛,有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2次/min。急诊于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探术,探查胃、十二指肠、小肠、肝脏、胰腺、胆囊、脾脏未见异常;见腹腔内混浊渗液及乙状结肠穿孔。于膀胱左侧与左侧腹股沟韧带之间可见一质硬肿物,活动度差,与膀胱及腹股沟韧带关系密切,界限不清与左侧腹肠管有接触。完整切除膀胱左前方质硬肿物,肿物呈圆锥形,长约3 cm,直径约1.5 cm。剖开肿物可见内部为单丝纤维结构。考虑为前次手术放置的人工材料并且侵蚀所致乙状结肠穿孔(图1~2)。遂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并乙状结肠近端造口术。术后病理回报:乙状结肠,镜下见肠壁水肿伴中心炎反应,部分肠管变薄破裂,浆膜面见炎性肉芽组织及灶性异物细胞反应,肠系膜充血、水肿。膀胱肿物,纤维结缔组织及肌组织内检见异物伴炎症及异物巨细胞反应。术后诊断为乙状结肠穿孔,考虑疝修补塞状人工材料侵蚀所致,左侧腹股沟充填修补术后。
作者:郭春利;任冰冰;孙惠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内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1]。此外,老年人因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症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疾病,致使腹压升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疝出腹壁外,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2]。包块突出时,向上轻轻推挤有轻微阻力感随即很快消失。有时同时听到咕噜声。此外,肿块突出时患者有下坠感,伴有胀痛或牵扯性腹痛。如发生疝嵌顿或绞窄则出现腹痛、腹胀等肠梗阻症状和体征。若疝内容物能很容易地完全回纳腹腔,并反复发作称易复性疝。小肠疝反复发作,容易引起小肠广泛粘连。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并小肠广泛粘连老年患者2例,经及时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现通过文献复习,分析老年人腹股沟斜疝并小肠广泛粘连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进;孟庆良;谢光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麻醉下 Modified Kugel 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淄博市第一医院在局部麻醉下行Modified Kugel手术的16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局部麻醉效果、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手术时间28~65 min,平均41 min,术后住院时间1~8 d,平均3.7 d。切口下血肿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术后疼痛2例,无切口感染和复发。结论 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各种类型腹股沟疝,疗效确切,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恢复快,是较为理想的疝修补术式。
作者:郑向群;孙晓东;韩宏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Miles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Miles术158例患者资料,其中经腹直肌旁造口46例,经腹直肌造口83例,经腹膜外造口29例;16例术后出现造口旁疝,其中经腹直肌旁11例,经腹直肌5例;对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例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后痊愈,6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未出现复发病例;1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换药和充分引流、抗感染后痊愈;1例慢性疼痛,给予对症治疗;未出现严重的补片相关并发症。结论本组患者造口旁疝的发生与造口方式、手术操作、腹压增加有关,根据病情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
作者:王有财;韩广森;王松涛;王刚成;任莹坤;李剑;王兆洲;杨永威;润增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乐山市人民医院外一科开展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健;朱明杰;李亚平;杜波;但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高龄患者12例,分析12例高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围手术期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12例高龄腹股沟嵌顿患者中有5例患者合并有其他隐匿性疾病,其住院时间平均17 d,均经积极手术治疗治愈出院。结论高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退化、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合并隐匿性疾病,其诊断与治疗有其自身的特点。
作者:戴勇;董晋;胡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男,44岁,持续性腹痛20 d,加重3 d入院。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呈持续性痉挛性疼痛,疼痛不伴转移,无放射性疼痛,无发热、恶心呕吐等,当地医院诊断为“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3d前再次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同前,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发热、黄疸等。神志清,精神差,未排气排便,小便同常。既往无手术及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可,腹平坦,无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肌稍韧,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可疑,肌紧张明显, Murphy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1~2次/min。辅助检查:腹部立位片示右下腹可见短小气液平面,未见明显扩张;当地医院上消化道钡餐显示空回肠部分显影,部分阶段肠管略扩张,可见散在气液平面,不全肠梗阻可能。腹部CT显示有腹水;右肾周围渗出性改变及小肠不全梗阻。入院诊断:绞窄性肠梗阻。基础治疗后,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入腹后即有大量暗红色血性腹水溢出,量约2500 ml。探查发现后腹膜有一囊袋样腔隙,开口于右侧后腹膜,向下延伸至骨盆入口右侧,约180 cm末端回肠疝入囊带内,并使肠系膜根部受压绞窄,肠管颜色呈黑褐色,系膜血管搏动消失,肠管蠕动消失。切开囊袋入口,松解后解除压榨,将疝入肠段还纳,热敷肠管约10 min血运无改善,切除约2.0 m末端回肠及右半结肠,行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病理组织学检查:“部分回肠”淤血伴局限性出血性梗死;“腹腔内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淤血伴水肿。术后恢复顺利,9d拆线,切口一期愈合,痊愈出院。
作者:凌云;王一雪;陈进才;赵伟;刘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运用组织隔离式网片行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手术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26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运用组织隔离式网片行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2.6 h;住院时间10~16 d,平均13.4 d。术后切口感染2例,均经换药后愈合。随访6~60个月,无严重慢性疼痛、膨出、复发及死亡患者。结论对巨大腹壁切口疝接受修补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朱华;郭莹;刘美凤;林明霞;石玉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肠套叠患者20例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超声对小儿肠套叠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声像图比较特异,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了解肠道血供情况,为复位方式的临床选择提供依据。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蔡菊芳;高瑞凤;王少峰;王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病。随着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式的不断改变,术后复发率依然达到10%~15%[1-2]。Lichtenstein等提出无张力疝修补的概念[3],使得术后复发率控制在1%以内[4]。经过多年的推广应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理念逐渐被基层医师所接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山东省胶州市人民医院行Lichtenstein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4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大鹏;盛歆寐;匡如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男,45岁,因“吞食金属异物后一年半,腹痛伴腹壁肿块形成10 d”于2014年2月19日入院,既往10年前因“幽门梗阻”行手术治疗,具体术式不详。入院查体: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软,左下腹腹壁可见大小约6 cm ×6 cm隆起肿块,局部皮肤红肿,皮温升高,肿块边界欠清,位置固定,有压痛,余腹部检查无异常。术前腹平片提示:中腹部平3、4、5腰椎水平可见长约15.5 cm致密金属影,考虑腹部异物。腹部CT示不除外内瘘形成可能。2012年6月21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发现索条状金属异物,直径约0.5 cm,长约15 cm自胃体前壁穿出,达腹壁下并形成腹壁脓肿,未见活动出血,未见结肠小肠损伤及腹腔脓肿形成。同时证实该患者十年前“幽门梗阻”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毕I氏吻合术。取出金属异物,缝补胃壁,剔除炎性窦道,缝合缺损腹膜,于左结肠旁沟放置引流管1根后关腹,沿腹壁脓肿长轴作长约5 cm切口行脓肿切排,排出黄色脓液300 ml,予以碘仿纱条填塞脓腔,敷料外盖,术毕。术后2周患者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章由贤;沈阳;何小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