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由贤;沈阳;何小军
目的:探讨症状酷似冠心病的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该病误诊或漏诊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市普仁医院诊断的伴有胸痛的食管裂孔疝3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诱因与缓解方法、心电图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食管裂孔疝的诊断采用电子胃镜检查及X线上消化道造影二种方法。结果32例患者的首先给予药物治疗以抑酸剂促进食管、胃排空药物等。24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好转出院。8例患者上述药物治疗效果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食管裂孔疝的症状与冠心病相似,对于中老年胸痛患者,除了考虑冠心病以外,应及时行X线检查或胃镜检查,可提高食管裂孔疝的检出率,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作者:翟英慧;郝咏刚;李海涛;安萍;邹文;尹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近年来治疗儿童疝的一种新兴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内环境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由于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毕要求苏醒迅速、彻底,其麻醉处理有其特殊性。现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实施此类手术的35例儿童疝患儿术中麻醉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全胜;路菲菲;张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感染致补片去除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4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出现感染患者12例,其中9例患者均行手术取补片。结果9例患者均行手术切口治愈,疝无复发,均随访中。结论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预防感染为重,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法。
作者:阿扎提江;艾力·马合木提;阿力木江;克力木;张成;于文庆;阿里木;艾克拜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肠套叠患者20例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超声对小儿肠套叠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声像图比较特异,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了解肠道血供情况,为复位方式的临床选择提供依据。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蔡菊芳;高瑞凤;王少峰;王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收治的高龄腹股沟疝患者160例,均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手术配合。结果下床活动时间6~16 h,平均(10±2)h;本组患者住院时间3~7 d,平均(3±1)d。术后出现尿潴留10例,慢性疼痛15例,肺部感染3例。结论手术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冯贺军;卢建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真空高负压引流系统在腹壁切口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行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52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高负压引流组26例,应用真空高负压引流系统引流;低负压引流组26例,应用传统低负压引流球囊引流。比较二组间的术后平均置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总引流量、皮瓣下积液发生率、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引流管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术后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二组在术后平均置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皮瓣下积液发生率、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0、4.025,χ2=5.65、4.127,P=0.0001、0.0002、0.017、0.042),总引流量、引流管细菌培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73,χ2=0.754,P=0.4064、0.385),高负压引流组患者在术后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真空高负压引流系统引流效果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还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鲍广建;褚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腹股沟疝个体化治疗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为儿童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提供相对合理的方案。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共对765例腹股沟疝患儿开展个体化治疗方案,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参数,观察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14~66个月,未出现伤口感染、戳孔血肿、戳孔疝、慢性疼痛或异物感,无疝复发病例。小儿腹股沟疝组术后发生阴囊积液45例,青少年腹股沟疝组发生阴囊积液25例。结论儿童腹股沟疝个体化治疗,目前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助于疾病的佳治疗,且对患儿的创伤相对较小,利于临床的推广。
作者:叶晋生;申英末;陈杰;刘素君;王明刚;孙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Miles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Miles术158例患者资料,其中经腹直肌旁造口46例,经腹直肌造口83例,经腹膜外造口29例;16例术后出现造口旁疝,其中经腹直肌旁11例,经腹直肌5例;对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例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后痊愈,6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未出现复发病例;1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换药和充分引流、抗感染后痊愈;1例慢性疼痛,给予对症治疗;未出现严重的补片相关并发症。结论本组患者造口旁疝的发生与造口方式、手术操作、腹压增加有关,根据病情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
作者:王有财;韩广森;王松涛;王刚成;任莹坤;李剑;王兆洲;杨永威;润增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男,44岁,持续性腹痛20 d,加重3 d入院。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呈持续性痉挛性疼痛,疼痛不伴转移,无放射性疼痛,无发热、恶心呕吐等,当地医院诊断为“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3d前再次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同前,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发热、黄疸等。神志清,精神差,未排气排便,小便同常。既往无手术及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可,腹平坦,无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肌稍韧,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可疑,肌紧张明显, Murphy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1~2次/min。辅助检查:腹部立位片示右下腹可见短小气液平面,未见明显扩张;当地医院上消化道钡餐显示空回肠部分显影,部分阶段肠管略扩张,可见散在气液平面,不全肠梗阻可能。腹部CT显示有腹水;右肾周围渗出性改变及小肠不全梗阻。入院诊断:绞窄性肠梗阻。基础治疗后,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入腹后即有大量暗红色血性腹水溢出,量约2500 ml。探查发现后腹膜有一囊袋样腔隙,开口于右侧后腹膜,向下延伸至骨盆入口右侧,约180 cm末端回肠疝入囊带内,并使肠系膜根部受压绞窄,肠管颜色呈黑褐色,系膜血管搏动消失,肠管蠕动消失。切开囊袋入口,松解后解除压榨,将疝入肠段还纳,热敷肠管约10 min血运无改善,切除约2.0 m末端回肠及右半结肠,行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病理组织学检查:“部分回肠”淤血伴局限性出血性梗死;“腹腔内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淤血伴水肿。术后恢复顺利,9d拆线,切口一期愈合,痊愈出院。
作者:凌云;王一雪;陈进才;赵伟;刘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男,45岁,因“吞食金属异物后一年半,腹痛伴腹壁肿块形成10 d”于2014年2月19日入院,既往10年前因“幽门梗阻”行手术治疗,具体术式不详。入院查体: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软,左下腹腹壁可见大小约6 cm ×6 cm隆起肿块,局部皮肤红肿,皮温升高,肿块边界欠清,位置固定,有压痛,余腹部检查无异常。术前腹平片提示:中腹部平3、4、5腰椎水平可见长约15.5 cm致密金属影,考虑腹部异物。腹部CT示不除外内瘘形成可能。2012年6月21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发现索条状金属异物,直径约0.5 cm,长约15 cm自胃体前壁穿出,达腹壁下并形成腹壁脓肿,未见活动出血,未见结肠小肠损伤及腹腔脓肿形成。同时证实该患者十年前“幽门梗阻”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毕I氏吻合术。取出金属异物,缝补胃壁,剔除炎性窦道,缝合缺损腹膜,于左结肠旁沟放置引流管1根后关腹,沿腹壁脓肿长轴作长约5 cm切口行脓肿切排,排出黄色脓液300 ml,予以碘仿纱条填塞脓腔,敷料外盖,术毕。术后2周患者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章由贤;沈阳;何小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麻醉下 Modified Kugel 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淄博市第一医院在局部麻醉下行Modified Kugel手术的16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局部麻醉效果、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手术时间28~65 min,平均41 min,术后住院时间1~8 d,平均3.7 d。切口下血肿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术后疼痛2例,无切口感染和复发。结论 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各种类型腹股沟疝,疗效确切,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恢复快,是较为理想的疝修补术式。
作者:郑向群;孙晓东;韩宏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女,67岁,因“间断上腹部饱胀伴呃逆3年,加重3 d”于2014年6月9日入院。3年前,患者自觉上腹部饱胀感,间断出现呃逆,与进食无关。3d 前饱餐后出现明显腹胀、恶心、呕吐等。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右下肺未闻及呼吸音,可闻及肠鸣音,右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入院前立位腹平片示右下肺可见半圆形密度增高影,胸部CT示部分结肠及网膜组织经胸骨后突向右侧胸腔,右肺中叶及下叶部分肺体积缩小萎缩。术前诊断:膈疝。
作者:林俊青;赵磊;刘春庆;王雄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乐山市人民医院外一科开展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健;朱明杰;李亚平;杜波;但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其学习曲线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11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由同一术者开展的连续60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手术的资料,所有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1~5组,每组各12例,观察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不良事件、术后复发率。结果1、2、3组手术时间与4、5组有统计学差异(F=6.603, P=0.000);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并发症)逐渐减少,多可不经处理自行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修补失败发生,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具有良好腹腔镜操作基础者约在20~30例后即能熟悉LIHR的操作,而真正度过学习曲线、具有很好的控制和处理并发症的能力,至少要达到150~200例。
作者:李文君;王正;尹卫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