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麻醉下 Modified Kugel 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淄博市第一医院在局部麻醉下行Modified Kugel手术的16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局部麻醉效果、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手术时间28~65 min,平均41 min,术后住院时间1~8 d,平均3.7 d。切口下血肿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术后疼痛2例,无切口感染和复发。结论 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各种类型腹股沟疝,疗效确切,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恢复快,是较为理想的疝修补术式。
作者:郑向群;孙晓东;韩宏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男,44岁,持续性腹痛20 d,加重3 d入院。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呈持续性痉挛性疼痛,疼痛不伴转移,无放射性疼痛,无发热、恶心呕吐等,当地医院诊断为“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3d前再次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同前,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发热、黄疸等。神志清,精神差,未排气排便,小便同常。既往无手术及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可,腹平坦,无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肌稍韧,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可疑,肌紧张明显, Murphy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1~2次/min。辅助检查:腹部立位片示右下腹可见短小气液平面,未见明显扩张;当地医院上消化道钡餐显示空回肠部分显影,部分阶段肠管略扩张,可见散在气液平面,不全肠梗阻可能。腹部CT显示有腹水;右肾周围渗出性改变及小肠不全梗阻。入院诊断:绞窄性肠梗阻。基础治疗后,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入腹后即有大量暗红色血性腹水溢出,量约2500 ml。探查发现后腹膜有一囊袋样腔隙,开口于右侧后腹膜,向下延伸至骨盆入口右侧,约180 cm末端回肠疝入囊带内,并使肠系膜根部受压绞窄,肠管颜色呈黑褐色,系膜血管搏动消失,肠管蠕动消失。切开囊袋入口,松解后解除压榨,将疝入肠段还纳,热敷肠管约10 min血运无改善,切除约2.0 m末端回肠及右半结肠,行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病理组织学检查:“部分回肠”淤血伴局限性出血性梗死;“腹腔内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淤血伴水肿。术后恢复顺利,9d拆线,切口一期愈合,痊愈出院。
作者:凌云;王一雪;陈进才;赵伟;刘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女,67岁,因“间断上腹部饱胀伴呃逆3年,加重3 d”于2014年6月9日入院。3年前,患者自觉上腹部饱胀感,间断出现呃逆,与进食无关。3d 前饱餐后出现明显腹胀、恶心、呕吐等。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右下肺未闻及呼吸音,可闻及肠鸣音,右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入院前立位腹平片示右下肺可见半圆形密度增高影,胸部CT示部分结肠及网膜组织经胸骨后突向右侧胸腔,右肺中叶及下叶部分肺体积缩小萎缩。术前诊断:膈疝。
作者:林俊青;赵磊;刘春庆;王雄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男,84岁。主因“突发上腹部持续性绞痛7 h”入院。患者伴有恶心、发热,无呕吐,发病以来未排便,有便秘史。入院前于急诊行X线检查示:右膈下新月形游离气体,考虑“上消化道穿孔”。既往患者十年前曾行左侧腹股沟手术,家属无法提供具体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等相关资料。入院后查体:左侧腹股沟区可见长约6 cm陈旧性手术瘢痕,全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全腹压痛,有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2次/min。急诊于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探术,探查胃、十二指肠、小肠、肝脏、胰腺、胆囊、脾脏未见异常;见腹腔内混浊渗液及乙状结肠穿孔。于膀胱左侧与左侧腹股沟韧带之间可见一质硬肿物,活动度差,与膀胱及腹股沟韧带关系密切,界限不清与左侧腹肠管有接触。完整切除膀胱左前方质硬肿物,肿物呈圆锥形,长约3 cm,直径约1.5 cm。剖开肿物可见内部为单丝纤维结构。考虑为前次手术放置的人工材料并且侵蚀所致乙状结肠穿孔(图1~2)。遂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并乙状结肠近端造口术。术后病理回报:乙状结肠,镜下见肠壁水肿伴中心炎反应,部分肠管变薄破裂,浆膜面见炎性肉芽组织及灶性异物细胞反应,肠系膜充血、水肿。膀胱肿物,纤维结缔组织及肌组织内检见异物伴炎症及异物巨细胞反应。术后诊断为乙状结肠穿孔,考虑疝修补塞状人工材料侵蚀所致,左侧腹股沟充填修补术后。
作者:郭春利;任冰冰;孙惠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运用组织隔离式网片行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手术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26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运用组织隔离式网片行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2.6 h;住院时间10~16 d,平均13.4 d。术后切口感染2例,均经换药后愈合。随访6~60个月,无严重慢性疼痛、膨出、复发及死亡患者。结论对巨大腹壁切口疝接受修补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朱华;郭莹;刘美凤;林明霞;石玉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医学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医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深入分析造成外科专业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从根本上找到一条促进外科专业医学生就业之路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主观、客观等层面分析了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就业指导,将就业与创业相结合,鼓励外科专业医学生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等解决方法推动就业。倡导社会各个层面应该为外科专业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通过完善就业服务来解决外科专业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作者:安娜;门阳;张瑜;南静;柳柳;李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就诊的腹股沟斜疝患儿60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380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20例,采用传统腹横纹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二组患儿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切口较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3、2.451、2.472,P均<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7,χ2=6.435、30.746,P均<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等优点,术中可同时发现并处理对侧腹股沟区隐匿性疝,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焱;李恒;黄东;刘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现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收治3例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合并盆底疝病例报道如下,并对其临床资料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其他影像学诊断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王志会;唐华;蒋鹏程;赵鸿雁;郝磐石;姜静;马建月;何子鹏;廉锦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收治的高龄腹股沟疝患者160例,均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手术配合。结果下床活动时间6~16 h,平均(10±2)h;本组患者住院时间3~7 d,平均(3±1)d。术后出现尿潴留10例,慢性疼痛15例,肺部感染3例。结论手术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冯贺军;卢建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症状酷似冠心病的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该病误诊或漏诊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市普仁医院诊断的伴有胸痛的食管裂孔疝3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诱因与缓解方法、心电图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食管裂孔疝的诊断采用电子胃镜检查及X线上消化道造影二种方法。结果32例患者的首先给予药物治疗以抑酸剂促进食管、胃排空药物等。24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好转出院。8例患者上述药物治疗效果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食管裂孔疝的症状与冠心病相似,对于中老年胸痛患者,除了考虑冠心病以外,应及时行X线检查或胃镜检查,可提高食管裂孔疝的检出率,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作者:翟英慧;郝咏刚;李海涛;安萍;邹文;尹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小儿腹股沟疝是儿童常见疾病和多发病,80%的患儿于出生后3个月发病[1],斜疝发病率较高,约99%。属于先天性疾患,其病因主要是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或闭合不全所致,治疗仅需要做疝囊高位结扎便能达到治愈目的。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其治疗术式从传统开放手术逐渐转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采用钳式针辅助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06例,戳孔小,痛苦少,无复发,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莉丽;商玉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手术的627例(708侧)患者,应用局部麻醉下的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结果单侧平均手术时间(37±11)min。患者术中疼痛评分平均3.63分,术后2 h疼痛评分3.13分,术后1周疼痛评分2.12分。术后需用镇痛药物13例(2.1%),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1年复发6例(1.0%),3年7例(1.1%),5年7例(1.1%);腹股沟区感觉异常53例(8.4%),腹股沟区不适感56例(8.9%),慢性疼痛3例(0.5%);浆液肿35例(5.6%);血肿13例(2.1%),尿潴留8例(1.3%),切口感染5例(0.8%),肠梗阻1例(0.2%)。结论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花荣;姚琪远;陈浩;丁锐;何凯;许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内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1]。此外,老年人因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症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疾病,致使腹压升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疝出腹壁外,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2]。包块突出时,向上轻轻推挤有轻微阻力感随即很快消失。有时同时听到咕噜声。此外,肿块突出时患者有下坠感,伴有胀痛或牵扯性腹痛。如发生疝嵌顿或绞窄则出现腹痛、腹胀等肠梗阻症状和体征。若疝内容物能很容易地完全回纳腹腔,并反复发作称易复性疝。小肠疝反复发作,容易引起小肠广泛粘连。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并小肠广泛粘连老年患者2例,经及时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现通过文献复习,分析老年人腹股沟斜疝并小肠广泛粘连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进;孟庆良;谢光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局部麻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由于其治疗过程快捷安全,近几年已在临床开展。总结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96例腹股沟疝患者开展局部麻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保起;王红超;张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感染致补片去除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4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出现感染患者12例,其中9例患者均行手术取补片。结果9例患者均行手术切口治愈,疝无复发,均随访中。结论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预防感染为重,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法。
作者:阿扎提江;艾力·马合木提;阿力木江;克力木;张成;于文庆;阿里木;艾克拜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