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胜;路菲菲;张成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就诊的腹股沟斜疝患儿60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380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20例,采用传统腹横纹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二组患儿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切口较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3、2.451、2.472,P均<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7,χ2=6.435、30.746,P均<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等优点,术中可同时发现并处理对侧腹股沟区隐匿性疝,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焱;李恒;黄东;刘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肠套叠患者20例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超声对小儿肠套叠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声像图比较特异,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了解肠道血供情况,为复位方式的临床选择提供依据。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蔡菊芳;高瑞凤;王少峰;王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男,59岁,因“右侧腹股沟包块逐渐增大6个月,不能回纳伴疼痛1 d”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史30年,近7年间先后行肝左叶肝癌切除及肝癌射频消融手术。查体:肝病面容,右上腹见陈旧性手术瘢痕,站立位见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突出,呈卵圆形,约7 cm ×5 cm 大小,张力高,有压痛,不能推动。彩色超声示:右侧腹股沟区皮下囊性暗区。入院诊断为:(1)右侧腹股沟嵌顿疝;(2)肝癌术后。行相关准备后急诊手术。术中见右侧精索囊肿,约7 cm ×5 cm大小,嵌顿于腹股沟外环口,内侧端延伸至内环口(图1)。松解外环口后完整剥离、切除囊肿,并于精索前内侧找到1 cm ×2 cm大小斜疝疝囊,予高位结扎。置入网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手术顺利。病理报告:腹股沟囊肿,囊壁为胶原纤维组织及平滑肌组织,伴慢性炎性反应。术后诊断:右侧精索囊肿嵌顿合并腹股沟斜疝。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异常。
作者:顾纪明;向从明;朱红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腹壁切口疝腹腔镜或辅助切口防粘连补片修补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腹壁切口疝21例,通过腹腔镜防粘连补片修补。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管理。结果手术配合顺利,未发生肠管或血管损伤,术后住院(9.5±3.4)d,无手术部位感染、肠瘘、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血清肿1例,经穿刺加压包扎2周吸收,术区腹壁痛2例,持续2个月,经止痛药物治疗3个月缓解。随访1~5年,疝无复发。结论护理配合要求掌握腹腔镜及配套器械的安装使用与保养,熟悉手术准备、操作流程、修补材料特点、并发症预防等主要技术环节。
作者:徐宏坤;马海珍;王京立;徐建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近年来治疗儿童疝的一种新兴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内环境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由于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毕要求苏醒迅速、彻底,其麻醉处理有其特殊性。现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实施此类手术的35例儿童疝患儿术中麻醉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全胜;路菲菲;张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李金斯坦修补术(Lichtenstein)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华润武钢总医院收治成人腹股沟疝220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行TEP(观察组),118例行开放式Lichtenstein修补术(对照组),对比二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t=7.622,P=0.005),术后疼痛症状极轻,但住院费用相对较高,二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χ2=1.529,P=0.144);术后随访6~18个月,对照组未出现复发,观察组复发1例。结论 TEP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弦;徐继宗;付广;余丹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症状酷似冠心病的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该病误诊或漏诊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市普仁医院诊断的伴有胸痛的食管裂孔疝3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诱因与缓解方法、心电图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食管裂孔疝的诊断采用电子胃镜检查及X线上消化道造影二种方法。结果32例患者的首先给予药物治疗以抑酸剂促进食管、胃排空药物等。24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好转出院。8例患者上述药物治疗效果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食管裂孔疝的症状与冠心病相似,对于中老年胸痛患者,除了考虑冠心病以外,应及时行X线检查或胃镜检查,可提高食管裂孔疝的检出率,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作者:翟英慧;郝咏刚;李海涛;安萍;邹文;尹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高龄患者12例,分析12例高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围手术期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12例高龄腹股沟嵌顿患者中有5例患者合并有其他隐匿性疾病,其住院时间平均17 d,均经积极手术治疗治愈出院。结论高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退化、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合并隐匿性疾病,其诊断与治疗有其自身的特点。
作者:戴勇;董晋;胡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抗反流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预见性护理程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手段,比较二组患者术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9%)明显低于对照组(28.6%)(χ2=5.85,P=0.00)。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抗反流术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护理服务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俭;蒋媛;张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单切口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嵌顿斜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行单切口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嵌顿斜疝121例。术前诊断右侧嵌顿疝89例,左侧嵌顿疝32例。经脐切口置入trocar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无损伤钳,探查患侧疝内容物类型、嵌顿程度。腹腔镜下辅以体外手法复位将嵌顿疝复位,观察嵌顿脏器损伤情况。如嵌顿脏器无损伤,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探查对侧如存在隐性疝则同时处理。结果12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术中探查发现合并对侧隐性疝34例。嵌顿疝内容物90例为肠管,20例为卵巢,11例为网膜。手法协助复位均顺利还纳,镜下观察5 min,121例嵌顿脏器均血运良好。单侧疝(87例)手术时间为9~15 min,平均12 min;双侧疝(34例)手术时间为15~28 min,平均24 min。麻醉清醒后进食,疼痛均能耐受。术后平均12 h出院。随访1~15个月,无切口感染,无阴囊水肿、血肿等并发症,无复发。结论单切口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嵌顿斜疝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可高位结扎,直视下探查嵌顿疝内容物损伤情况,探查对侧有无隐性疝。该技术安全、有效、微创,值得推广。
作者:张军;魏延栋;杨轩;刘树立;张金山;李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医学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医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深入分析造成外科专业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从根本上找到一条促进外科专业医学生就业之路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主观、客观等层面分析了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就业指导,将就业与创业相结合,鼓励外科专业医学生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等解决方法推动就业。倡导社会各个层面应该为外科专业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通过完善就业服务来解决外科专业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作者:安娜;门阳;张瑜;南静;柳柳;李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疗儿童隐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内环口直径>2 cm及手法无法复位的嵌顿性腹股沟疝患儿32例,均行开放手术疝囊高位结扎,前壁加强的同时从疝囊置入30°腹腔镜探查对侧腹股沟管内环口,如发现对侧腹股管内环口未闭或者开放的窦道为隐匿性疝则同时行内环口关闭术。结果本组共32例均行切开手术,术中发现隐匿性疝15例。术中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疝时,手术时间延长5~10 min。术后均无切口感染或睾丸炎等并发症,术后出现阴囊水肿5例,阴囊抬高后自行好转。术后2~5d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无复发及睾丸回缩等。结论儿童隐匿性斜疝发病率较高,可从疝囊置入腹腔镜探查对侧并同时处理,可减少脐部切开探查,减少再次麻醉及手术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阿布都赛米·阿布都热依木;李凯;阿孜古丽·买买提;玉苏甫;李水学;克力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女性腹股沟包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高频探头及低频探头,对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腹股沟包块女性患者进行详细检查,观察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图像,并对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5例腹股沟区包块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腹股沟疝74例,子宫圆韧带囊肿10例,肿大淋巴结15例,圆韧带子宫内膜异位证1例,实性肿物3例,血肿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楚显示腹股沟包块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南淑伟;孙琦;李小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男,45岁,因“吞食金属异物后一年半,腹痛伴腹壁肿块形成10 d”于2014年2月19日入院,既往10年前因“幽门梗阻”行手术治疗,具体术式不详。入院查体: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软,左下腹腹壁可见大小约6 cm ×6 cm隆起肿块,局部皮肤红肿,皮温升高,肿块边界欠清,位置固定,有压痛,余腹部检查无异常。术前腹平片提示:中腹部平3、4、5腰椎水平可见长约15.5 cm致密金属影,考虑腹部异物。腹部CT示不除外内瘘形成可能。2012年6月21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发现索条状金属异物,直径约0.5 cm,长约15 cm自胃体前壁穿出,达腹壁下并形成腹壁脓肿,未见活动出血,未见结肠小肠损伤及腹腔脓肿形成。同时证实该患者十年前“幽门梗阻”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毕I氏吻合术。取出金属异物,缝补胃壁,剔除炎性窦道,缝合缺损腹膜,于左结肠旁沟放置引流管1根后关腹,沿腹壁脓肿长轴作长约5 cm切口行脓肿切排,排出黄色脓液300 ml,予以碘仿纱条填塞脓腔,敷料外盖,术毕。术后2周患者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章由贤;沈阳;何小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运用组织隔离式网片行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手术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26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运用组织隔离式网片行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2.6 h;住院时间10~16 d,平均13.4 d。术后切口感染2例,均经换药后愈合。随访6~60个月,无严重慢性疼痛、膨出、复发及死亡患者。结论对巨大腹壁切口疝接受修补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朱华;郭莹;刘美凤;林明霞;石玉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Miles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Miles术158例患者资料,其中经腹直肌旁造口46例,经腹直肌造口83例,经腹膜外造口29例;16例术后出现造口旁疝,其中经腹直肌旁11例,经腹直肌5例;对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例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后痊愈,6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未出现复发病例;1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换药和充分引流、抗感染后痊愈;1例慢性疼痛,给予对症治疗;未出现严重的补片相关并发症。结论本组患者造口旁疝的发生与造口方式、手术操作、腹压增加有关,根据病情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
作者:王有财;韩广森;王松涛;王刚成;任莹坤;李剑;王兆洲;杨永威;润增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其学习曲线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11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由同一术者开展的连续60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手术的资料,所有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1~5组,每组各12例,观察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不良事件、术后复发率。结果1、2、3组手术时间与4、5组有统计学差异(F=6.603, P=0.000);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并发症)逐渐减少,多可不经处理自行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修补失败发生,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具有良好腹腔镜操作基础者约在20~30例后即能熟悉LIHR的操作,而真正度过学习曲线、具有很好的控制和处理并发症的能力,至少要达到150~200例。
作者:李文君;王正;尹卫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