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病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

程端;胡建国;吴忠仕

关键词:心脏缺损, 先天性, 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 血管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肺高压)病人血清VEGF进行分析.1999年3月至8月间,51例先心病病人中23例肺高压,平均肺动脉压(38.70±10.82)mm Hg;28例肺动脉压正常病人,平均肺动脉压(16.42±2.03)mm H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1例病人的血清VEGF浓度并分析计算.结果 肺高压组病人血清VEGF平均(291.70±197.66)pg/ml,肺动脉压正常组病人血清VEGF浓度(38.56±22.25)pg/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结论 VEGF在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中起保护作用,先心病病人血清VEGF浓度升高,提示VEGF与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有关.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病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肺高压)病人血清VEGF进行分析.1999年3月至8月间,51例先心病病人中23例肺高压,平均肺动脉压(38.70±10.82)mm Hg;28例肺动脉压正常病人,平均肺动脉压(16.42±2.03)mm H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1例病人的血清VEGF浓度并分析计算.结果 肺高压组病人血清VEGF平均(291.70±197.66)pg/ml,肺动脉压正常组病人血清VEGF浓度(38.56±22.25)pg/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结论 VEGF在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中起保护作用,先心病病人血清VEGF浓度升高,提示VEGF与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有关.

    作者:程端;胡建国;吴忠仕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中度低温停循环主动脉、股动脉交替灌注行胸主动脉瘤切除术

    1998年,我们连续对3例胸主动脉瘤病人采用股动脉逆灌-中度低温停循环-主动脉、股动脉交替灌注的体外循环技术进行手术,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永尧;黄骥;吴正国;胡旭;万仁游;夏道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影响食管癌病人术后生存期的多因素分析

    在影响食管癌病人预后的因素中,肿瘤TNM分期是目前主要的预后指标之一,但TNM分期并非完善.

    作者:陈景寒;孟龙;王永康;刘静;刘莹;张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胸内气管断裂致晚期气道梗阻2例

    例1 男,24岁.车祸致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并血气胸,颈、胸、腹部广泛皮下气肿.在当地住院20d后出现发绀、喘鸣,急诊转我院.查体:端坐位,喘鸣,唇发绀.

    作者:刘凡英;彭忠民;杜贾军;陈景寒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原发性左心房纤维粘液肉瘤1例

    病人女,27岁.活动后心悸、气短3个月,胸痛伴双下肢水肿1个月.查体:颈静脉轻度怒张,两肺底有湿罗音,强迫半卧位,心率109次/min,心尖区闻及3/VI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左侧卧位时加重,P2亢进.

    作者:刘宁;朱富国;王东文;朱红军;韩玉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静脉桥通畅率的造影分析

    目的 比较单一静脉桥与序贯静脉桥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的通畅率和寿命.方法 收集300例再次CABG病人术前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其中106例既有单一桥(159条),又有序贯桥(118条).结果 106例病人单一桥对序贯桥的堵塞率和狭窄率(≥50%)为:1年,1%和1%对2%和0;5年,1%和0对2%和1%;10年,8%和7%对7%和9%;15年,24%和18%对23%和25%;23年,45%和31%对39%和42%.结论 序贯吻合本身不影响静脉桥的通畅率.

    作者:陈长志;陆佩中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心脏术后晚期化脓性肋软骨炎3例

    晚期化脓性肋软骨炎是较少见的心脏直视手术后正中胸骨切口并发症,因临床表现隐匿,易造成诊断治疗延误,致病程长,加大病人痛苦,治疗费用高,临床处理颇为棘手[1-3].

    作者:林昌锦;王天佑;韩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导管前主动脉弓缩窄及主动脉弓管状发育不良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是较常见的心血管畸形之一,国内报道[1]在先天性心脏病尸检材料中占7%,主动脉弓管状发育不良(tubular hypoplasia of the aorta)是指主动脉弓某一部分狭窄的长度较长.

    作者:武海燕;朱清於;金崇厚;李凤山;武卫平;吴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法洛四联症合并一侧肺动脉缺如矫治术后早期危险因素

    近几年,我们为7例法洛四联症合并一侧肺动脉缺如(TOF+PAA)病儿施行矫治术.现初步总结术后早期危险因素如下.

    作者:程沛;杨能善;罗毅;宫殿富;韩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197例前纵隔畸胎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1957年至1998年,我们手术治疗197例前纵隔畸胎瘤,占同期前纵隔肿瘤手术的38.0%(197/519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25.2%(197/783),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学勤;赵福元;韩兴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CK、CK-MB、LDH及cTnT的变化

    为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相关因素对心肌细胞损害程度,我们分别对103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脱氢酶(LDH)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其相应数据规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德奎;高维主;孙国林;单清华;樊健;李武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外科治疗

    我们自1980年至1998年12月共手术治疗44例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健;任群;胡振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硬管扩张器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1991年1月至1998年6月,我们采用硬管扩张器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80例,占同期治疗吻合口狭窄的84.2%(80/95),共扩张199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宜人;沈毅;庄会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46例空肠移植食管重建经验

    1980年9月至1999年9月,我们应用空肠移植修复食管狭窄或缺损46例,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金林;朱艳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改良术式矫正Ebstein畸形

    目的 报告改良术式改善重症Ebstein畸形隔、后瓣下移明显、前瓣发育差、功能右室小、手术矫正困难者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7年6月至1999年8月用改良术式对8例Ebstein畸形施行了手术矫正(改良组).并与采用Hardy、Carpentier等术式矫正及三尖瓣置换共55例病人(对照组)的疗效进行了跟踪随访比较.结果 改良组无死亡,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及三尖瓣反流的改善效果更好.结论 改良术式扩大了右心室形态及三尖瓣重建的手术适应证范围,使部分重症病人避免了瓣膜置换术的并发症.对隔、后瓣下移明显且前瓣发育不良的病人消除了术后三尖瓣反流并在保持左、右心室几何形态和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尤斌;陈英淳;梁宜武;柳克晔;张守科;许春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我国胸外科期刊文献分布初步调查

    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时了解掌握我国胸外科方面的信息,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迅速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掌握有关发展动向;同时使图书情报部门在选购文献时既不减少有效情报,又能尽量节约有限的经费,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胸外科期刊文献的分布作了初步调查,从中找出该学科领域的主要期刊,即核心期刊,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图书情报人员参考.

    作者:柏焰;李成建;高永丽;王茂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重症缺血性心肌病病人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重症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1年至1998年间共收治44例重症缺血性心肌病病人,单纯左室射血分数(LVEF)≤0.35,无室壁瘤和其他合并症.平均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为(61.0±10.5)mm.PET试验证明,缺血心肌部位仍有存活心肌.35例应用左乳内动脉(LIMA),均与前降支吻合;其余用大隐静脉,平均每例搭桥2.5根.1例术后第4d死于室颤.3例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平均随访(42.5±12.6)个月,出院后1周1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平均LVEF为0.49±0.11,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平均LVEDD为(56.5±7.3)mm,较术前有所缩小.结论 CABG在重症缺血性心肌病中的疗效取决于存活心肌的多少和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程度.PET心肌显像是目前临床上判断存活心肌的主要诊断方法.围术期处理注意控制高危因素,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尽可能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停机困难者应尽早应用IABP,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基本要素.

    作者:胡盛寿;张怀军;吴清玉;朱晓东;许建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209例肺内单发球形病变的诊治

    肺内单发球形病变常见,但诊断有一定困难.现总结我们近年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209例病人的诊断体会如下.

    作者:尚立群;李辉;姚松朝;张章渝;王田贵;李学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漏斗胸合并肺囊肿同期手术2例

    例1 男,11岁.出生后发现胸骨下部凹陷,随着年龄增长凹陷逐渐加深,活动后出现胸闷、气促.

    作者:颜廷华;王悦明;王丽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右前纵隔巨大胸腺脂肪瘤1例

    病人女,48岁.胸闷、胸痛、伴低热、乏力3年.查体:右侧肺呼吸音减弱,中下肺部叩诊呈浊音.

    作者:辛永祥;李振水;王建东;刘峰;李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