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管扩张器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罗宜人;沈毅;庄会峰

关键词:硬管, 扩张器治疗, 食管癌贲门癌, 术后吻合口狭窄, 现报告如下, 效果满意, 同期治疗
摘要:1991年1月至1998年6月,我们采用硬管扩张器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80例,占同期治疗吻合口狭窄的84.2%(80/95),共扩张199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CK、CK-MB、LDH及cTnT的变化

    为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相关因素对心肌细胞损害程度,我们分别对103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脱氢酶(LDH)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其相应数据规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德奎;高维主;孙国林;单清华;樊健;李武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我国胸外科期刊文献分布初步调查

    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时了解掌握我国胸外科方面的信息,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迅速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掌握有关发展动向;同时使图书情报部门在选购文献时既不减少有效情报,又能尽量节约有限的经费,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胸外科期刊文献的分布作了初步调查,从中找出该学科领域的主要期刊,即核心期刊,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图书情报人员参考.

    作者:柏焰;李成建;高永丽;王茂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局部应用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在采取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的基础上(转流中预充小剂量抑肽酶4~5万KIU/kg、手术失血和术后机器余血回输),再局部应用抑肽酶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10例)、局部应用抑肽酶组(A组10例).手术后0、2、6h分别测定纵隔心包引流液中D-二聚体(D-D)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蛋白C(PC)含量,记录各组术后纵隔心包引流量、24h血红蛋白丢失量.结果 局部应用抑肽酶组引流液中D-D含量、t-PA活性、P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P<0.01),PAI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纵隔心包引流量、血红蛋白丢失量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在常规采用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局部应用抑肽酶可收到更佳的血液保护效果.

    作者:王晓伟;陈亦江;陈广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

    1974年至1996年,我们共收治31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病人,现将其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岗;张汝刚;张宏图;汪良骏;张德超;张大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漏斗胸合并肺囊肿同期手术2例

    例1 男,11岁.出生后发现胸骨下部凹陷,随着年龄增长凹陷逐渐加深,活动后出现胸闷、气促.

    作者:颜廷华;王悦明;王丽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影响食管癌病人术后生存期的多因素分析

    在影响食管癌病人预后的因素中,肿瘤TNM分期是目前主要的预后指标之一,但TNM分期并非完善.

    作者:陈景寒;孟龙;王永康;刘静;刘莹;张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46例空肠移植食管重建经验

    1980年9月至1999年9月,我们应用空肠移植修复食管狭窄或缺损46例,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金林;朱艳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病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肺高压)病人血清VEGF进行分析.1999年3月至8月间,51例先心病病人中23例肺高压,平均肺动脉压(38.70±10.82)mm Hg;28例肺动脉压正常病人,平均肺动脉压(16.42±2.03)mm H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1例病人的血清VEGF浓度并分析计算.结果 肺高压组病人血清VEGF平均(291.70±197.66)pg/ml,肺动脉压正常组病人血清VEGF浓度(38.56±22.25)pg/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结论 VEGF在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中起保护作用,先心病病人血清VEGF浓度升高,提示VEGF与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有关.

    作者:程端;胡建国;吴忠仕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深低温停循环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眼底微血管血流观测

    深低温停循环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RCP)脑保护在临床的应用已较为普遍,但关于RCP是否能提供有效的脑灌注尚存在争议.我们的实验采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眼底微血管显像和血流状况来评估RCP期间的脑灌注效果.

    作者:管玉龙;董培青;杨璟;何美玲;万彩红;杜顺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法洛四联症合并一侧肺动脉缺如矫治术后早期危险因素

    近几年,我们为7例法洛四联症合并一侧肺动脉缺如(TOF+PAA)病儿施行矫治术.现初步总结术后早期危险因素如下.

    作者:程沛;杨能善;罗毅;宫殿富;韩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导管前主动脉弓缩窄及主动脉弓管状发育不良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是较常见的心血管畸形之一,国内报道[1]在先天性心脏病尸检材料中占7%,主动脉弓管状发育不良(tubular hypoplasia of the aorta)是指主动脉弓某一部分狭窄的长度较长.

    作者:武海燕;朱清於;金崇厚;李凤山;武卫平;吴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开胸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5例

    我们自1992年8月至1999年10月共行胸科手术1053例,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5例,发生率为0.47%,其中4例经抢救治疗无效死亡.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赵小刚;王化生;姜兴涛;崔永;赵民刚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209例肺内单发球形病变的诊治

    肺内单发球形病变常见,但诊断有一定困难.现总结我们近年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209例病人的诊断体会如下.

    作者:尚立群;李辉;姚松朝;张章渝;王田贵;李学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Na+/H+交换抑制剂的心肌保护作用

    随着心肌保护研究的不断深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um 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被认为是心肌保护问题的关键.

    作者:陈翔;杨建安;余翼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硬管扩张器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1991年1月至1998年6月,我们采用硬管扩张器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80例,占同期治疗吻合口狭窄的84.2%(80/95),共扩张199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宜人;沈毅;庄会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后纵隔原发性骨源性肿瘤2例

    例1 女,36岁.左侧胸背部隐痛3个月,伴活动气短10d.查体无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示左纵隔旁类圆形、分叶状块影,边缘清晰,密度不均,与脊柱重叠.

    作者:李国仁;戴建华;刘晓峰;何炳虹;苗福禄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静脉桥通畅率的造影分析

    目的 比较单一静脉桥与序贯静脉桥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的通畅率和寿命.方法 收集300例再次CABG病人术前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其中106例既有单一桥(159条),又有序贯桥(118条).结果 106例病人单一桥对序贯桥的堵塞率和狭窄率(≥50%)为:1年,1%和1%对2%和0;5年,1%和0对2%和1%;10年,8%和7%对7%和9%;15年,24%和18%对23%和25%;23年,45%和31%对39%和42%.结论 序贯吻合本身不影响静脉桥的通畅率.

    作者:陈长志;陆佩中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食管癌术后胸胃心包瘘1例

    病人男,73岁.1992年11月因食管下段癌行左侧开胸、食管下段癌根治切除、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张清春;李保田;韦仕辉;方云山;陈良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197例前纵隔畸胎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1957年至1998年,我们手术治疗197例前纵隔畸胎瘤,占同期前纵隔肿瘤手术的38.0%(197/519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25.2%(197/783),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学勤;赵福元;韩兴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应用COX模型对食管癌切除术预后的研究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影响生存率的因素、确立术后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对1985~1989年间1014例食管癌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研究.选择13个可能对食管癌切除术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根据预后指数(PI)的大小将病人分组,分别建立其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结果 5年随访率为91.9%.全组3年生存率54.9%,5年生存率45.9%,10年生存率39.3%.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侵及深度、部位、长度和组织类型(P<0.0001);PI值小的病人预后较好.结论 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影响食管癌切除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要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必须加强区域淋巴结的处理和综合治疗;可利用预测模型,预测不同病人的术后生存概率.

    作者:张合林;平育敏;白世祥;孟宪利;何明;何清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