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致直接经济损失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黄继峥;周晓平;罗腾达;任阿可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 卫生经济, 住院日, 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住院患者因手术部位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卫生政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抽取二级医疗机构2015年度行外科手术病例,进行1∶1条件匹配,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为SSI组,同期手术未发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共匹配42对,比较两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差异。结果 SSI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26514.0元,对照组为17316.0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例SSI患者的额外经济损失(中位数)为8095.5元;SSI组住院日(中位数)为22.5日,对照组11.0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例SSI患者的额外住院日数(中位数)为11.5日;不同手术部位感染所造成的住院天数延长及经济损失各不相同。结论 SSI导致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有效的预防控制SSI可减少患者经济损失,增加医院收入,减轻卫生系统负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多药耐药菌检出情况及 ICU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菌特别是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在医院的分布特征与耐药性,通过多种管理手段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病原菌菌种鉴定,并对多药耐药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医院2013年—2015年多药耐药菌资料动态观察,共检出多药耐药菌1573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325株,其中127株发生在IC U ,为高发病区;对这127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敏分析,发现耐药情况严重。结论多药耐药菌是院感管理重点难点,IC 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易引起医院感染集散流行和暴发;通过接触隔离措施落实,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有效控制多药耐药菌传播与蔓延,降低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俞连琴;舒玲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2013-2015年 PICU 检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PICU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的变化,为临床有效控制PICU感染、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PIC U住院患儿5358例,分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7株病原菌,以痰液检出为主,共379株占61.43%;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A、MSS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变化趋势均为2014年较2013年上升,2015年较2014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 U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013—2015年PICU 常见病原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一定改变。

    作者:孙红娟;黄敏;吕庆排;沈亚萍;陈所仙;计婷;赵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差异及治疗结果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为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诊断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50例患者根据有无罹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68例和非糖尿病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病因主要为牙源性感染,受累间隙感染的位置主要为面下部,两组年龄、受累间隙数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培养出常见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菌,非糖尿病组是链球菌属;糖尿病组入院时血糖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切开引流的切口数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有着较大的差异,糖尿病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结果造成影响。

    作者:王廷斌;陈春晖;童熹;李国民;张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医院224株肠杆菌科细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224株肠杆菌科细菌对21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8月—2016年4月临床送检224株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标本,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在不同标本以及不同临床科室中的分布情况,采用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测定肠杆菌科细菌对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24株肠杆菌科细菌分别来自痰液、尿液、血液、穿刺液、分泌物、脓液和其他,以痰液和尿液检出为主,共158株,占70.5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低,均<10.00%;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耐药率为84.4%。结论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标本多来自呼吸及泌尿系统,对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药物耐药率较低,泌尿系统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薇薇;丁建平;钱晨焰;陈亮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非侵入性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治疗术后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非侵入性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治疗术后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效果,以期为非侵入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行鼻内镜治疗非侵入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35例,随机盲取法分为观察组69例、对照组66例,两组均给予内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于术后5 d、15 d内镜清理术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均不应用抗感染药物。观察两组痊愈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RP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治疗前后PCT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痊愈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6、12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同期( P<0.05)。结论咪康唑鼻窦内灌注且不应用抗菌药物对鼻内镜治疗非侵入性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效果满意,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但CRP在治疗中的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波;舒卫宁;张俊星;崔令运;梁远远;张永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耐药大肠埃希菌可移动耐药元件研究

    目的:调查耐药大肠埃希菌中可移动耐药元件(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与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1—12月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耐药大肠埃希菌共32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与16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并对结果进行了样本聚类分析,以了解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32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出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intⅠ1共27株(84.4%);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总检出率为100.0%,共检出4种阳性基因:blaTEM、blaSHV、blaCTX-M-群、blaOXA-1群;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总检出率为93.8%,共检出5种阳性基因:aac(3)-Ⅱ、aac (6′)-Ⅰb、ant(3″)-Ⅰ、ant(2″)-Ⅰ、ap h(3′)-Ⅰ。结论耐药大肠埃希菌检出的可移动耐药元件是导致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的重要原因,并且耐药表型和基因型一一对应;本组菌中三个不同的克隆有医院感染的可能。

    作者:茅孝莹;常燕子;糜祖煌;许小敏;陈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糖尿病肾病合并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观察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合并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足感染患者115例,采集足部浅表创面与深部脓腔标本,鉴定标本中的菌株种类,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15例患者共取得143份有效标本,分离出175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57.86%;3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测出M RS A菌株14株,M RS A阳性率为35.90%;28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出产ESBLs菌株8株,产ESBLs菌阳性率为28.57%;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通过监测病原菌的分布、变化及其药敏特点,可确立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方案,有利于糖尿病肾病合并足感染的治疗。

    作者:钟益芳;王倩;周颖;刘五高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PRECEDE 模式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应用PRECEDE模式探讨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三类因素,为后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PRECEDE模式理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5年12月—2016年1月医院149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9份,有效回收率为99.33%;倾向因素方面,不同性别、工龄、受教育程度、职称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指征、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生、护士以及医技人员手卫生指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繁忙和洗手设施不便是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主要促成因素;缺少奖惩和有效监控是主要的强化因素。结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充分考虑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影响,加强教育、改善手卫生设施、强化监督,综合采取多种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

    作者:刘晗;江艳;陈慕刁;梁春梅;张晓辉;高钰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术后肺部感染预警评分表在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肺部感染预警评估表促进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措施的落实,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1月—8月未使用术后肺部感染预警评估表的3918例患者为对照组。将2015年9月—2016年4月3863例使用术后肺部感染预警评估表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结果实施术后肺部感染预警评估后,护理人员对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风险预警意识增强,使呼吸道管理护理措施落实合格率由51.7%提高至73.5%;肺部感染率由1.42%降低至0.62%,与使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肺部感染预警评分表可有效降低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爱花;邢红岩;张玲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干预成效研究

    目的:分析总结妇科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问题及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将2011年1—12月妇科经腹全子宫切除手术病例设为对照组(干预前)345例,2012年1—12月妇科经腹全子宫切除手术病例设为观察组(干预后)308例;比较两组之间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围手术期药物选择是否合理等。结果干预前手术例数为345例,感染81例,感染率为23.48%;干预后感染率为18.83%,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药物选择合理率高于干预前,干预后术后用药时间≤48 h率高于干预前,干预后联合用药合理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后,抗菌药物使用基本符合规范,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有下降趋势;综合干预能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张云;张影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聊城市 HPV 感染状况及亚型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 HPV易感性,并分析不同HPV亚型在聊城地区的分布特点及致宫颈上皮内瘤变作用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医院因宫颈疾病就诊3095例患者,进行过 HPV分型检测,对阳性患者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活检,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V阳性患者830例,占26.82%;以30~49岁年龄段 HPV 感染为主,占31.20%;宫颈高级别病变患者中检出多的H PV亚型前三位分别是H PV16、59、58;≥2种 H PV亚型混合感染在宫颈高级别和低级别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30~49岁年龄段 H PV感染比例高,宫颈上皮内瘤变比例随年龄及混合感染增高而增高;聊城市引起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 HPV亚型为HPV16、59、58。

    作者:郑丽丽;郑丽媛;杨亚培;李玉红;王伟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患儿对血小板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 T h1/T h2比值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患儿对血小板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 T h1/T h2比值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住院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患儿74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63例定为对照1组,同期感染性肺炎患儿80例定为对照2组,3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及对症治疗,观察3组患儿治疗情况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变化。结果经7d治疗,观察组以总有效率89.19%低于对照1、2组98.41%、97.50%( P<0.05),3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LT、PDW、TNF-α、IL-6、Th1细胞、Th2细胞均高于对照1、2组同期(P<0.05),治疗前后MPV、IL-12、Th1/Th2比值低于对照1、2组同期(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与血小板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 T h1/T h2比值关系密切,常规治疗可改善免疫状态、血小板指标及炎性因子,但疗效并不满意;治疗过程中,如注重检测或改善此指标,有可能成为指导治疗预测预后新指标,也有可能改善治疗效果及结局。

    作者:吴彪;庄探月;程东良;刘昆洋;郑焕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发热门诊标准化分诊流程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为有效缩短传染病患者暴露时间,确保患者就诊安全有序高效,落实传染病防控四早原则,建立发热门诊标准化分诊流程。方法总结完善医院发热门诊分诊流程,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结果以传染病防控为主线,以患者为中心的标准化分诊流程,经历了SARS流行期、甲型H1N1、H7N9、埃博拉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考验,有效缩短了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时间,杜绝了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等待时间,提高了诊疗效率,减轻了患者就诊及治疗的心理压力,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结论此流程切实可行、效果良好,不仅实现了发热门诊传染病防控的基本功能,又体现了人性化的科学管理理念,值得推广。

    作者:田琳;祝伟秀;李莉;陈同金;赵婷;刘刚;刘运喜;肖红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3种常见肺部真菌感染 CT 表现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3种肺部真菌感染(肺念珠菌病、侵入性肺曲霉病、肺隐球菌病)CT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7月医院确诊8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1例肺念珠菌病、41例侵入性肺曲霉病(IPA)、2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比较3种常见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结果肺隐球菌病患者单纯性病变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以及IPA患者( P<0.05),肺隐球菌病患者聚集性结节、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以及IPA患者( P<0.05),IPA空洞发生率高于肺念珠菌病、肺隐球菌病患者( P<0.05)。结论肺隐球菌病结节主要以聚集型分布、支气管充气征为特点,而IPA结节则以空洞尤其是空气半月征为特点,肺念珠菌病磨玻璃影发生率高。

    作者:来东升;李忠学;高智琴;张联合;蔡吉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肌功能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肌功能的关系,为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8月医院临床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5例,为感染组,选取心力衰竭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5例,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结果感染组患者的BNP、IL-6和TNF-α分别为(453.45±32.94)ng/L、(2.73±1.53)ng/L、(29.46±5.35)ng/L ,均高于非感染组;感染组患者LVEF为(44.62±2.28)%,低于非感染组,感染组患者LVEDV和LVESDVI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感染可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免疫功能和心肌功能受损加剧,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作者:宁国强;项志雄;汪炜;于海胜;邱模昌;雷永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助您事业成功

    作者: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变迁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常见革兰阴性菌2009—2014年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变迁趋势,指导临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方法对广西医院2009—2014年临床标本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变迁进行统计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7种常见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及不动杆菌属耐药率高,连续6年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60.0%,不动杆菌属对上述2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58.9%。结论医院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耐药形势严峻,以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为严重,临床医生经验用药应参考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大限度发挥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

    作者:于虹;陈一强;孔晋亮;刘唐娟;黄天霞;林洁;杨超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脑脊液穿透率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脑脊液穿透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11例开颅术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酶放大免疫检测技术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计算穿透率及相关因素。结果患者万古霉素平均血清药物浓度为(9.89±2.97)mg/L,脑脊液浓度为(2.34±1.98)mg/L,穿透率为(0.22±0.16)%;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体重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年龄及血肌酐水平不相关;而万古霉素脑脊液穿透率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可能相关(P<0.05),与脑脊液糖浓度及蛋白浓度不相关。结论常规剂量万古霉素在血及脑脊液中浓度较低,建议根据患者体重计算给药剂量并监测万古霉素血和脑脊液浓度。

    作者:蔡艳;张熙;权俊杰;周乐;张莉;王锦秋;张旭霞;张抗怀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合并 HPV 感染宫颈癌患者外周血 Th1/Th2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 )感染的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 h1/T 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前瞻性收集50例合并H 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50例 H PV感染而无宫颈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 T 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分析合并 H 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病死率与 T 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关联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CD4+ T细胞水平、CD4+/CD8+比值显著降低( P<0.05);IL-2、IL-25、IL-27水平显著降低( P<0.05);IL-10、IL-35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合并 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与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作者:陈仲波;余红萍;朱笕青;周建松;郑智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ICU 感染患者血清 PCT 、T NF-α、急性期相应的反应蛋白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ICU感染患者血清PCT、TNF-α、急性期相应的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为ICU患者感染的防控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34例IC U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34例IC U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 T、T N F-α、急性期相应的反应蛋白,比较两组中存活者与死亡者的检测结果、不同感染部位与病原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PCT、TNF-α、急性期相应的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者与存活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感染患者血清PCT、TNF-α、急性期相应的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且其表达水平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余剑华;马爱萍;李娜;张丽;陈金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