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波;余红萍;朱笕青;周建松;郑智国
目的:通过肺部感染预警评估表促进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措施的落实,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1月—8月未使用术后肺部感染预警评估表的3918例患者为对照组。将2015年9月—2016年4月3863例使用术后肺部感染预警评估表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结果实施术后肺部感染预警评估后,护理人员对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风险预警意识增强,使呼吸道管理护理措施落实合格率由51.7%提高至73.5%;肺部感染率由1.42%降低至0.62%,与使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肺部感染预警评分表可有效降低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爱花;邢红岩;张玲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苏拉明对脓毒症大鼠模型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苏拉明组和对照组,各18只,建立脓毒症大鼠动物模型,ELISA法测定两组大鼠肺组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结果建模后两组大鼠肺组织和血清IL-6、TNF-a水平均高于建模前(P<0.05),建模后1天,苏拉明组肺组织和血清IL-6、TN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建模后3天,两组肺组织和血清IL-6、TN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核细胞THP-1细胞在LPS作用1 h时,苏拉明组plB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 P<0.05),苏拉明组P65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苏拉明可以减轻脓毒症大鼠的炎症反应,对脓毒症大鼠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减轻炎症反应的机制可能和抑制单核细胞NF-κB 活性有关。
作者:吴晋;郑君刚;应静;周海东;张益维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影响,以期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寻找诱因。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内科及消化内科门诊收治高血压老年患者2534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 H p感染,随机单盲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 Hp治疗,治疗1周后剔除 Hp阳性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1年后、末次随访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随访1年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3.17%低于对照组8.37%(P<0.05)。结论 Hp感染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具有促进作用,可使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增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新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张文海;梁艳平;杨建;姜龙;冯洪亮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国际医院感染控制的现状及热点领域,为医院感染控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2014—2015年PubM ed收录感染控制相关文献,提取主题词等信息,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书目信息共现分析系统(BICOMB)、图形聚类工具包(gCluto)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对高频主题词词篇矩阵进行聚类可视化分析。结果检出文献3294篇,截取高频主题词97个,聚类分析聚为7类: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研究、医院感染控制组织管理研究、葡萄球菌感染研究、输血与血液安全研究、医院感染控制研究、医疗器械消毒研究、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研究。结论通过对感染控制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我国医院感染控制领域研究人员需紧跟国际研究热点,不断提高感染控制能力。
作者:江建忠;贾素玉;宋倩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应用PRECEDE模式探讨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三类因素,为后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PRECEDE模式理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5年12月—2016年1月医院149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9份,有效回收率为99.33%;倾向因素方面,不同性别、工龄、受教育程度、职称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指征、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生、护士以及医技人员手卫生指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繁忙和洗手设施不便是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主要促成因素;缺少奖惩和有效监控是主要的强化因素。结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充分考虑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影响,加强教育、改善手卫生设施、强化监督,综合采取多种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
作者:刘晗;江艳;陈慕刁;梁春梅;张晓辉;高钰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和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96例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9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人员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4+ T 淋巴细胞为(33.2±3.4)%,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CD19+ B淋巴细胞为(16.8±2.9)%,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IL-6、IL-8、TNF-α和MCP-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存在炎症反应和肾功能损害,临床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可以给予综合调节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亚丽;陈香娟;赵岩;黄金珠;张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季节变化对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感染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科室制定合理化的消毒监测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按季度对手术室、供应室、血液透析室、IC U、消化内镜室等的空气、灭菌物品、物体表面、医护手指、内镜等进行采样,比较四次采样物品的监测合格率,并分析IC U 环境物品合格率与感染率的相关性。结果环境物品总体合格率92.59%,季度总体及各类物品季度间医院消毒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物品总体采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医院感染率与环境物品合格率季度变化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医院总体监测合格率平稳,临床制定消毒灭菌方案不需单方面考虑季节变化的因素,应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开展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消毒监测。
作者:翟红岩;隋丽华;白艳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情况及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2013年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到375株流感嗜血杆菌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分析其耐药性和β-内酰胺酶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耐氨苄西林菌株的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0.3%,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等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均>70.0%;375株流感嗜血杆菌菌株中,检出119株产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31.7%,且氨苄西林耐药株中均检出 T EM-1型基因,未发现 ROB-1型基因。结论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情况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及耐药机制研究,为控制其感染传播提供参考。
作者:潘芬;刘昌颀;王春;秦惠宏;张泓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医院老年患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分布特点,评估医院感染控制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2015年使用MicroScan-autoSCAN4半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出28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药敏结果和临床资料,采用WHONET 5.6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 RS A菌株的检出数依次下降,由2013年的104株降至2015年的79株;在所有的送检标本中,痰标本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比高占44.83%;血液标本中未发现M RS A菌株;药敏结果分析发现M RS A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完全耐药。结论老年患者M RSA检出率较高,集中管理危重患者,合理有效的使用抗菌药物,及时调整用药有利于控制M RS A的感染。
作者:李奇;陆春强;陈湘;王晓红;薛坚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于治疗期间使用呼吸回路对控制感染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7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脱离呼吸机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呼吸回路连接装置行高压氧治疗者为观察组40例;于常压下实施吸氧管氧疗者为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感染下降情况及气管套管拔除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控制率62.5%,明显高于对照组34.3%;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呼吸音清晰时间和咳嗽、咳痰好转时间及白细胞、粒细胞比率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于治疗第2周、4周及气管切开后2个月气管套管拔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回路连接装置行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感染情况,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芮奕峰;郁慧杰;唐玉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作者: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医院PICU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的变化,为临床有效控制PICU感染、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PIC U住院患儿5358例,分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7株病原菌,以痰液检出为主,共379株占61.43%;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A、MSS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变化趋势均为2014年较2013年上升,2015年较2014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 U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013—2015年PICU 常见病原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一定改变。
作者:孙红娟;黄敏;吕庆排;沈亚萍;陈所仙;计婷;赵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分析3种肺部真菌感染(肺念珠菌病、侵入性肺曲霉病、肺隐球菌病)CT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7月医院确诊8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1例肺念珠菌病、41例侵入性肺曲霉病(IPA)、2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比较3种常见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结果肺隐球菌病患者单纯性病变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以及IPA患者( P<0.05),肺隐球菌病患者聚集性结节、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以及IPA患者( P<0.05),IPA空洞发生率高于肺念珠菌病、肺隐球菌病患者( P<0.05)。结论肺隐球菌病结节主要以聚集型分布、支气管充气征为特点,而IPA结节则以空洞尤其是空气半月征为特点,肺念珠菌病磨玻璃影发生率高。
作者:来东升;李忠学;高智琴;张联合;蔡吉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体周围炎对颌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口腔科松动并拔出种植体患者7例作为观察组,拔出第三磨牙身体健康者7例作为对照组,取两组患者的颌骨组织进行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纯化,M M T测定成骨细胞增殖能力,RT-PCR法测定成骨细胞Ⅰ型胶原(Ⅰcollagen ,Col I)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细胞Col I蛋白水平。结果第7天时,观察组成骨细胞OD值低于对照组(P<0.05),第3天时,观察组成骨细胞OD值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成骨细胞Col I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种植体周围炎能够抑制颌骨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作者:张建兴;陈云芳;方东;徐孟钢;方豪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2015年3—7月曲靖市医院感染监测中心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中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医疗物品、消毒剂、血透室透析用水进行现场采样监测,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样259家医疗机构,合格率73.36%;同时期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中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采样的合格率均存在显著差异性,三级医院合格率高,二级医院优于一级医院,村卫生所合格率低。结论曲靖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不容乐观,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村卫生所的监管势在必行。
作者:沈亚萍;吕庆排;黄敏;陈所仙;孙红娟;胡松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 U )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现状,以制定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留置导管患者1596例,清晨采集清洁中段尿液进行菌株分离及药敏分析,并分析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结果确诊为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患者72例,感染率为4.5%;共检出126株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共62株占49.2%;多因素 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女性、合并糖尿病、合并前列腺增生、合并肾结石及导管留置时间>7 d是IC 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 IC U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真菌感染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IC U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且根据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陈明君;吕琳;张红娟;章未央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和培养悬液中热休克蛋白(Groel1)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11月9例结核病潜伏感染患者与14例肺结核患者,取外周血培养巨噬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和巨噬细胞悬液中Groel1蛋白与iNOS的浓度。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患者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 Groel1蛋白与 iNOS 的浓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9,0.804;潜伏感染者与结核病患者血清与巨噬细胞培养悬液、iNOS和Groel1蛋白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roel1蛋白和iNOS可能参与巨噬细胞与结核分枝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Groel1蛋白和iNOS外周血的表达水平不能作为结核感染患者的分期诊断指标。
作者:鄢仁晴;丁泉敏;闵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分析菌血症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病原菌类型,为临床判断病原菌种类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菌血症患者97例,根据内毒素和血培养结果分为组1(G—+ET+)、组2(G—+ ET —)、组3(G—)、组4(ET+)及组5(菌血症组);比较不同菌种在五组间内毒素水平,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肠杆菌和非肠杆菌在(G—+ET —)组和(ET+)组间( P=0.04)、(G—+ET —)组和菌血症组间(P=0.00)、(G—)组和菌血症组间(P=0.00)的分布不同;菌血症组、(G—)组的白细胞计数(WBC)随着内毒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应用鲎试验定量比浊法检测内毒素有助于对早期菌血症、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患者感染的细菌种类做出判断。
作者:王黎一;郭璐;张弛;高冰;史利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因手术部位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卫生政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抽取二级医疗机构2015年度行外科手术病例,进行1∶1条件匹配,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为SSI组,同期手术未发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共匹配42对,比较两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差异。结果 SSI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26514.0元,对照组为17316.0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例SSI患者的额外经济损失(中位数)为8095.5元;SSI组住院日(中位数)为22.5日,对照组11.0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例SSI患者的额外住院日数(中位数)为11.5日;不同手术部位感染所造成的住院天数延长及经济损失各不相同。结论 SSI导致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有效的预防控制SSI可减少患者经济损失,增加医院收入,减轻卫生系统负担。
作者:黄继峥;周晓平;罗腾达;任阿可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患儿对血小板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 T h1/T h2比值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住院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患儿74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63例定为对照1组,同期感染性肺炎患儿80例定为对照2组,3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及对症治疗,观察3组患儿治疗情况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变化。结果经7d治疗,观察组以总有效率89.19%低于对照1、2组98.41%、97.50%( P<0.05),3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LT、PDW、TNF-α、IL-6、Th1细胞、Th2细胞均高于对照1、2组同期(P<0.05),治疗前后MPV、IL-12、Th1/Th2比值低于对照1、2组同期(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与血小板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 T h1/T h2比值关系密切,常规治疗可改善免疫状态、血小板指标及炎性因子,但疗效并不满意;治疗过程中,如注重检测或改善此指标,有可能成为指导治疗预测预后新指标,也有可能改善治疗效果及结局。
作者:吴彪;庄探月;程东良;刘昆洋;郑焕珍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