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永铭;冀晓庆;王淑亮;张惠娟
目的:通过感染可能性评分(IPS)对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BSI)进行预测,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为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4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化学治疗前均进行一次感染可能性评分,对所有感染可能性评分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或者是出现死亡均进行血流感染率的监测,评价感染可能性评分诊断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感染可能性评分所有患者评价为(12.02±6.14)分,血流感染患者9例,发生率为11.54%;发生BSI患者的感染可能性评分为(14.08±6.96)分,未发生BSI患者的感染可能性评分为(10.98±6.1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可能性评分预测血流感染的佳值为12.98、灵敏度为78.69%、特异度为75.77%、曲线下面积为0.69、阳性预测值为66.14%、阴性预测值为92.35%。结论感染可能性评分作为筛选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一个有用工具,对患者的护理、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晓珍;江雅;陈景莲;凌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相关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月手术麻醉患者570例,基于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320例和非感染组250例,对气管插管麻醉相关因素实施相关性分析,分析因素包括喉镜消毒方式、过滤器类型、抗菌药物使用、插管等;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结果盲深插管、拔管延迟且<3 h为感染非相关因素,OR值均<2.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相关性因素为喉镜消毒方式(OR=3.56,χ2=37.51)、过滤器类型(OR=4.21,χ2=44.58)、抗菌药物使用(OR=2.11,χ2=14.15)、插管过深(OR=2.14,χ2=13.73)、插管不熟练(OR=2.10,χ2=15.08)、拔管指征不完全(OR=2.21,χ2=24.97)、拔管延迟且>3 h(OR=3.41,χ2=34.8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共培养分离出395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8.61%。结论引发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呼吸道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引起注意,针对性预防,降低感染率。
作者:崔乃荣;贾珍;王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骨科医院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临床细菌标本3749份,对阴沟肠杆菌进行检验,确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菌株,并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推荐的WHONET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37株分离菌株中检出阴沟肠杆菌603株占14.6%,603株阴沟肠杆菌主要取自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液,分别占72.5%和12.6%;3年间阴沟肠杆菌产ESBLs株占27.9%,产AmpC酶株占18.7%,同产两类酶的菌株占5.1%;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能的耐药性<1.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也相对敏感。结论菌株对碳青霉烯类、三、四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合药物较为敏感,其可用于临床中产ESBLs重症感染的治疗。
作者:莫基浩;李少侠;任伟宏;李妙芳;尚秋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分布,并探讨相关易感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15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67例患者继发真菌感染,采集感染患者相关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病原菌和易感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共收治1598例老年COPD患者,其中67例继发真菌感染,感染率为4.19%;共分离出病原菌84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隐球酵母菌属、曲霉菌属、烟曲霉菌分别占63.10%、13.10%、10.71%、5.95%、4.76%、2.38%;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和糖尿病史是真菌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真菌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检出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真菌感染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樊黎丽;孟泳;赵润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医院感染后继发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月50例中枢神经系统医院感染后继发难治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西药控制、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治疗后进行临床效果评定,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结合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感染类型等方面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0%,观察组分别为72.0%、40.0%,上述指标比较,观察组均具有明显优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显示,治疗有效患者的脑软化灶比例、海马硬化、大脑皮层萎缩、颅内占位性病变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患者。结论手术治疗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医院感染继发难治性癫痫的预后,但其预后受到患者病情严重等影响性较大。
作者:林力;彭小祥;邱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医院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中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0例医院尿路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粪肠球菌126株及屎肠球菌85株,分析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的耐药性。结果粪肠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高浓度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7.78%、67.46%、37.30%、32.54%,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屎肠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90.0%,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126株粪肠球菌中产酶6株,产酶率为4.76%;85株屎肠球菌中产酶11株,产酶率为1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较大差异,多药耐药肠球菌的出现也为临床的治疗带来很大难度;对于肠球菌属感染患者的治疗需要重视对菌株的培养以及耐药性分析,减少抗菌药物的盲目使用,以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马媛;韦霖;周九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医院收治的3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观察其发生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并制定相关防治措施。结果300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43例,感染率为14.3%;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P<0.05);43例肺部感染患者入院48 h呼吸系统特征分布显示,咳嗽、咳痰患者30例占69.8%,发热20例占46.5%,肺实变体征、啰音患者33例占76.7%,片状、斑状侵润性阴影或肺纹理增多等类圆形病灶患者38例占88.4%,血白细胞>10×109/L或中性粒细胞>70.0%患者23例占53.5%;43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分离病原菌阳性23例,阳性率为53.5%;23例阳性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65.52%,革兰阳性菌6株占20.69%,真菌4株占13.79%。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及时进行诊断治疗,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金红;康白;曲梅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1月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50份痰液标本,对其病原菌分布、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将3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无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50份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8株占69.51%、革兰阳性菌31株占9.45%、真菌69株占21.04%;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较敏感,耐药率<30.00%,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仅对替考拉宁敏感,耐药率为0,真菌对伊曲康唑敏感;经 logistic回归性分析,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有创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滥用、营养不良是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较严重,临床应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做好耐药菌的监测和预防控制。
作者:宋昱晨;赵美芳;王月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102份样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0株占64.2%,革兰阳性菌26株占23.8%,真菌13株占12.0%;共分离出多药耐药菌36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5株占41.7%,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占30.6%,鲍氏不动杆菌8株占22.2%;多药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较敏感,耐药率<34.0%,鲍氏不动杆菌对氨曲南、哌拉西林较敏感,耐药率<13.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应引起临床人员重视。
作者:李海燕;张艳艳;谢玉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腹部创伤手术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和方法,总结出腹部创伤手术术后感染的治疗经验并进行推广应用。方法选取创伤外科2006-2014年行腹部创伤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对发生术后感染的23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进行研究,总结治疗经验及治疗效果,统计分析腹部创伤术后患者的感染率及感染部位分布,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腹部创伤手术患者中发生感染23例,感染率为15.33%;感染部位以切口感染为主,占56.5%,其次为腹腔感染、腹膜后感染,分别占26.1%、17.4%;23例术后感染患者经治疗后,治愈22例,治愈率为95.7%,1例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结论腹部创伤患者术后感染率较高,采用体格检查以及CT检查等方法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跟踪观察,尽早发现患者的感染部位以及感染程度,对于感染的治疗很有必要;采用穿刺引流术等方法治疗腹部创伤手术术后感染,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科;金平;李子龙;楼卫英;张德锋;朱建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液体流注效应在CT诊断腹膜腔及体腔壁感染性病变的作用,分析液体流注效应对CT诊断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月腹膜腔及体腔壁感染性病变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对患者先行常规腹腔至上而下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10mm,局部细节层厚为5mm,速率为1.5~2.0ml/s,然后在造影剂注入后的45s在进行扫描调整准直器宽度在5~10mm,观察使用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在造影剂注入后检查结果显示,在腹膜腔、盆腔、体腔壁感染的CT影像学上表现均较明确,主要体现为梭状的线形影。结论运用液体流注效应能提高CT诊断腹膜腔及体腔壁感染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卫星;李卫青;戚绍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需氧菌性阴道炎及混合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老年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194例,年龄60~71岁;取其阴道侧壁及宫颈处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对于感染患者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94例老年需氧菌阴道炎患者中以单纯需氧菌性阴道炎为主,占70.10%,其次是合并细菌性阴道炎及合并阴道毛滴虫感染,分别占13.92%和11.34%,白色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少,仅占4.64%;194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07株,其中需氧菌183株、厌氧菌24株,需氧菌中以链球菌属为常见,76株占36.71%,其次是葡萄球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1.26%和14.98%,在所有病原菌中除大肠埃希菌外均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6.25%、50.57%和50.0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对利奈唑胺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低,仅为1.14%和9.66%;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为87.10%,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中无论是需氧菌还是厌氧菌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而革兰阴性菌较少;在治疗时应尽量选择耐药性较低的敏感抗菌药物,在病原菌不明时,可同时辅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或亚胺培南。
作者:单珂;张雪华;王景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不育不孕症患者术前病毒感染状况,并探讨检测术前4项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进行侵入性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4935例,术前采用ELISA法对所有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抗体(抗 HIV Ⅰ/Ⅱ型)、丙型肝炎抗体(抗 HCV)以及梅毒抗体(TP‐AB)进行检测,并分析患者的病毒感染情况。结果不育不孕症患者中 HBsAg检测阳性率为8.67%,其中男性9.00%,女性8.33%;HCV抗体检测阳性率为0.26%,其中男性0.28%,女性0.25%;T P‐AB检测阳性率为2.94%,其中男性1.78%,女性4.16%;HIV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0;2010-2012年患者的 HBsAg、抗 HCV、抗HIVⅠ/Ⅱ型及T P‐AB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 P‐AB的感染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结论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治疗前有效检测术前4项对其预防感染、及时治疗以及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荣香;付伟平;陶琪;熊景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喉癌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预防喉癌患者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3月医院108例喉癌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感染部位、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病原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占65.74%,其次为手术切口、泌尿道、消化道,分别占21.30%、10.18%、2.78%,不同部位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共分离出病原菌19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2株占31.96%,革兰阴性菌115株占59.28%,真菌17株占8.76%;患者年龄≥60岁、术中出血量>20 m l、营养状况(血浆白蛋白≤2.5 g )、合并基础疾病以及未进行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患者,其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概率较高(P<0.05)。结论喉癌围手术期应严格无菌操作,并及时对患者手术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检测,以指导临床用药,同时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慧;诸葛盼;尤慧华;王珊;朱艳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胆石症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54例胆石症患者,采集发生胆道感染患者静脉血和胆汁,对其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筛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4例胆石症患者发生胆道感染164例,感染率为64.57%;血培养阳性90例,阳性率为35.43%,胆汁培养阳性164例,阳性率为64.57%,胆汁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胆汁培养出病原菌16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8株占41.46%,革兰阴性菌96株占58.54%;血液培养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40.00%,革兰阴性菌54例占60.00%,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粪肠球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舒巴坦、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85.00%,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敏感,耐药率为0;革兰阴性菌耐药性严重,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100.00%,对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4.00%。结论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的阳性率较高,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赵欣;魏琳琳;董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鞘内注射与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2013年巴州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观察组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基础上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引流时间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脑脊液成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脑脊液中白细胞、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降低,葡萄糖含量有显著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11%、对照组为76.32%,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感染症状,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森岗;赵建奇;敬谢攀;张珂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抗菌药物在跟腱术后感染并皮肤缺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3年3月骨科收治的跟腱术后感染伴皮肤缺损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将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VSD技术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优良率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率、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率及首次植皮成功率均为100.0%,对照组分别为69.4%、61.1%和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跟腱术后感染,是治疗创伤性皮肤缺损的有效手段,不仅操作简便、疗效好,还能有效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的增生,利于二期植皮成功,且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陈廷玉;何晓斌;管立;王春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菌的生物学分型及耐药性进行探究,为临床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27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集其呼吸道分泌物作为样本进行培养,并对其中的流感嗜血菌进行分离和分型鉴定;采用纸片法进行β‐内酰胺酶测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对流感嗜血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276份标本中分离出流感嗜血菌89株,检出率为32.2%;检出菌株主要为Ⅲ型和Ⅳ型,分别占37.1%、40.4%,无Ⅰ、Ⅵ型和Ⅷ型,各型β‐内酰胺酶的产酶率为Ⅱ型40.0%、Ⅲ型42.4%、Ⅳ型36.1%、Ⅴ型28.6%和Ⅶ型25.0%;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各型流感嗜血菌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高,为41.6%。结论流感嗜血菌主要的是Ⅲ型和Ⅳ型,各型菌株的产β‐内酰胺酶率均较高,耐药性相比以往有所提高,防治形势严峻。
作者:张大坤;刘芬;梁宁;焦应念;钟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呼吸道感染与牙菌斑定植菌的相关性,分析常见牙菌斑定植菌的病原菌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193例,根据其口腔是否有牙菌斑定植及定植量将其分为A、B、C3组,分别为有1种牙菌斑定植、≥2种牙菌斑定植、无牙菌斑定植,使其有可比性。结果 A、B、C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37.50%、58.00%和13.7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2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2株占58.67%,革兰阴性菌93株占41.3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氨苄西林敏感,敏感性分别为100.00%、100.00%和98.96%,而对青霉素、红霉素敏感性较低,仅为11.46%和21.88%,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舒巴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低。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牙菌斑定植有着密切关系,定植菌越多越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应加强口腔护理,减少感染发生,必要时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李宁;李璠;伍明超;万争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2012年临床多药耐药菌的分布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Walk Away40 SI细菌分析仪对2012年1-12月临床送检的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 E 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从临床送检的10826份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148株,其中多药耐药菌491株占15.60%,革兰阴性菌363株占73.93%,革兰阳性菌128株占26.07%,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8.33%、17.11%、16.50%、10.59%、8.56%;多药耐药菌在临床科室分布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神经外科、骨科和 IC U ,分别占26.68%、18.74%和10.39%。结论细菌的多药耐药性在临床分离菌株中非常普遍,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健莲;邱跃灵;江先海;肖斌龙;刘惠娜;李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