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绪东;陈飞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肺炎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115例医院感染肺炎患者的临床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及菌种鉴定,用K-B法做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到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0.6%,革兰阳性菌占18.8%,真菌占10.6%;分离率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9.4%、17.5%、13.1%和11.9%;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四环素、喹诺酮类及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阿奇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等药物耐药性较严重.结论 医院感染肺炎的主要病原菌群为革兰阴性菌,各病原菌群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严重,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的检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医院感染肺炎的治愈率,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丹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对策,为控制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降低其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12月在医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寻找预防对策.结果 920例糖尿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65例,发生率为7.07%;65例并发感染的患者痰菌培养阳性36例,阳性率为55.38%,检出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1株、大肠埃希菌8株、肺炎链球菌7株,分别占30.56%、22.2z%、19.44%;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血糖值、抗菌药物的使用、糖尿病并发症等.结论 缩短住院时间、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无菌操作等可有效预防糖尿病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鲍哲;陈春青;柯赛赛;王天荣;李建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民营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民营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依据浙江省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检查统一评分标准,对温州市卫生局所辖的40所民营医院于2010-2012年进行了连续3年的质控检查并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35所民营医院得分在<90分,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感染监测缺乏、科室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但将2012年的检查结果与历年相比,有明显提高,如供应室布局不合理率已由2010年的87.5%下降至2011年的70.0%,终降至2012年的37.5%;灭菌器监测不规范率由2010年的45.0%降至2012年的25.0%;手术室布局流程不合理率由2010年的22.5%降至2012年的10.0%;无菌包包装不规范率由2010年的35.0%降至2012年的22.5%等.结论 民营医院由于人员编制、管理与医疗质量基础的限制使其与国营医院有较大距离,但卫生行政部门通过加大监督管理处罚力度,并辅以不间断地质控检查和持续不断的整改,可获得明显管理成效.
作者:吴红梅;徐子琴;高胜春;陈身贤;夏优秀;徐玉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分析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87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共40例,检出革兰阴性菌占67.21%,革兰阳性菌占24.59%,真菌占8.20%,菌种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耐药率分别为18.75%以及12.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敏感,耐药率均为0;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耐药率为0;研究终确定急性白血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血红蛋白≤50 g/L、血小板计数≤30×109/L、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结论 对急性白血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时可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感染发生后,应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王文松;钱美华;王曼玲;杨天新;王晓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颈解脲脲支原体与早产及胎膜早破的关系,为胎膜早破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方法 选取就诊的100例胎膜早破孕妇为A组,120例早产孕妇为B组,并且选择同期进行分娩的200例正常孕妇为C组,检测3组孕妇宫颈分泌物、胎膜、胎盘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率.结果 胎膜、胎盘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率A组为80.00%,B组为69.17%,C组为23.00%,C组感染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剖宫产率为72.00%,产褥感染率为15.00%,新生儿肺炎率为11.00%,明显高于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对孕期妇女的生殖健康教育,并进行孕期健康检查,减少解脲脲支原体感染造成的不良妊娠预后.
作者:张绪东;陈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表达及意义,为促使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3月就诊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的5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慢性丙型肝炎组,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者组,抽取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的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的水平;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内SOCS1、SOCS3的mRNA表达.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PBMC内的SOCS1和SOCS3的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外周血血清中IL-2和IFN-γ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上调PBMC内SOCS1和SOCS3水平可能使病毒逃避机体抗病毒反应.
作者:王晓峰;付荣泉;丁继光;孙庆丰;吴金国;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影响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诸多因素,讨论临床上应对感染的防治措施,为防治阑尾炎术后感染奠定临床基础.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7月-2012年2月在医院进行检查且进行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患者共350例,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共50例,其余的300例未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并根据其影响因素的结果制定临床的防治措施.结果 研究组的体重指数(BMI)为25.1±1.8,对照组患者BMI为23.2±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程≥24h的患者占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7%;研究组手术时间<1 h的患者占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研究组未进行切口保护的患者占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7%;研究组切除方法为逆行者占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0%,研究组引流出口为原切口者占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研究组病理类型为化脓性占70.0%,单纯性占6.0%,坏疽穿孔性占24.0%与对照组的51.0%、16.7%和3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因素众多,临床应进行积极有效地防治,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王介营;李芹;王洪辉;王玉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1例典型症状患者、78例无症状可疑患者、63例健康查体者HSV-2 IgM/IgG.结果 典型症状者、无症状可疑者和健康查体者IgM阳性率分别为90.8%、32.1%和3.2%,IgG阳性率分别为97.6%、35.9%和4.8%;典型症状者IgM、IgG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症状可疑者和健康查体者(P<0.05);无症状可疑者IgM、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V抗体不仅在典型症状者升高,而且能检出无症状的感染者,可为临床HSV感染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吴斌;高国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与感染易感性和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医院呼吸内科2008年4月-2012年10月诊治的COPD患者7645例,根据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2642例)、中度(2684例)、重度(2319例)肺功能损伤组;细菌培养检测细菌的感染,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7645例COPD患者中共检出细菌感染3984例,细菌感染率为52.1%,肺功能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37.9%、53.7%和66.4%,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轻度组显著低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又显著低于重度组(P<0.05);TNF-α和IL-6表达水平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轻度组显著低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又显著低于重度组(P<0.05).结论 COPD患者肺功能与细菌感染率和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细菌感染所引发的呼吸道炎症反应可能是引起患者肺功能减低的主要原因.
作者:朱健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筛选适合临床常规使用的检测棒杆菌属药敏试验的方法,分析棒杆菌属的耐药状态,为临床合理使用相关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探讨gyrA、parC基因的改变与棒杆菌属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琼脂稀释法、E-test、VITEK-AMS、微量稀释法等5种方法测试纹带棒杆菌及假结核棒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PCR扩增检测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相关片段并测序,在GenBank中进行Blast及BlastX分析并观察氨基酸突变点,用NcoI酶进行PCR-RFLP.结果 5种方法在检测万古霉素药物敏感性无差异,K-B纸片扩散法有极重大误差及重大误差,经Bowker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在AST-GP67卡片中未充分生长;37株纹带棒杆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94.6%,30株菌发生双突变(87位Ser突变为phe,91位Asp突变为Ala),5株菌单点突变(87位Ser突变为phe);PCR-RFLP经NcoI酶切后显示,敏感株和耐药株均产生3个条带.结论 棒杆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VITEK-2 Compact仪器法、K-B纸片扩散法不适用于棒杆菌属药敏试验,E-test、琼脂稀释法可采纳,但红霉素除外;纹带棒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gyrA基因突变引起,尤以双突变占优势,纹带棒杆菌不携带parC基因,不编码拓扑异构酶Ⅳ.
作者:杨雪静;曹俊敏;张伟珍;王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临床实验室血培养中分离出病原菌的菌种构成比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3623份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将分离出的344株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药敏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344株,阳性率为9.5%,革兰阳性球菌占41.9%,常见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占53.8%,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真菌占4.3%;病原菌科室分布ICU占25.9%,大外科占22.7%,神经内科占16.6%,呼吸内科占8.4%,血液内科占4.6%,儿科占4.2%,其他科室占17.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64.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41.4%;MRCNS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MRSA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所有葡萄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菌株分别占23.9%、38.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的敏感性高,无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菌株发现;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他抗菌药物体现出耐药性.结论 对于血液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治,应加强实验室血培养的检测工作,了解其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制定有效的抗菌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作者:陆国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研究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微创根治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方法 以2007年7月-2012年5月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微创根治术治疗的153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患者临床特征、外科手术参数、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153例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8例,感染率为11.8%;肺部感染率≥60岁高龄患者为16.5%,合并基础疾病者为24.4%,长期吸烟史者16.7%,术前接受放疗者为23.1%,手术持续时间≥4h者为17.1%,术中出血≥500ml患者为25.0%,纵隔食管床重建途径者为15.2%,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者为36.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术前放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上消化道重建途径、是否存在喉返神经损伤等是腔镜联合食管癌微创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了解并重视这些因素,发挥腔镜技术优势,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率将能得到明显降低.
作者:张波;陈保富;金将;叶中瑞;马德华;叶敏华;王春国;孔敏;张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2009-2011年神经外科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神经外科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22%、4.69%及3.63%,明显高于全院同期的平均感染率;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颅内和下呼吸道常见;2009年和2010年感染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011年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未检出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加酶抑制剂较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不高.结论 坚持神经外科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反馈给临床,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积极控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甘燕玲;吴建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中信号通路中效应蛋白(Shh)和反式激活活性蛋白(C-myc)表达的关系,可作为胃上皮组织发生肿瘤化的重要指示基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00例胃癌组织及46例正常胃上皮组织中的Shh及C-myc进行检测,然后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测两种临床检测方法对Hp进行检测,以了解Shh与C-my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Shh的平均染色得分为(4.02±2.31)分,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的染色总得分(1.19±0.87)分(P<0.05);胃癌组织中C-myc的平均染色得分为(4.59±2.58)分,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的染色总得分(2.11±1.77)分(P<0.05);Hp感染呈阳性与阴性胃癌中,Shh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3.68%与6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p感染呈阳性与阴性胃癌中,C-my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4.76%、7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组织中的Shh及C-myc两种基因的表达与Hp感染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作为胃上皮组织发生肿瘤化的重要指示基因.
作者:饶远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晚期痴呆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高发因素,为痴呆患者临床康复提供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436例中晚期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原菌特征,采用x2检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36例痴呆患者发生肺部感染75例,感染率为17.20%;共分离出8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9株占67.05%,革兰阳性菌22株占25.00%,真菌7株占7.95%;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29.55%、17.05%、13.64%、10.23%和9.09%;肺部感染与年龄、病程、住院时间、合并疾病情况、吞咽困难、侵入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精神药物使用时间有关(P<0.05).结论 中晚期痴呆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感染率较高,应针对其高发因素,采用相应的应对策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杨永秀;徐小杰;施剑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内镜消毒中的效果,选择佳的内镜消毒方法,提高内镜灭菌效果.方法 通过对该技术的研究和使用,确定它的适用范围,并结合手术室340个灭菌结果的记录找出灭菌失败的原因.结果 在340个低温灭菌使用中,332个灭菌合格,合格率为97.64%;8个灭菌循环终止,其中3个物品潮湿,3个物品包装不合格,1个有机物残留,1个舱内物品摆放不准确,经过处理,重新灭菌均达标.结论 严格按照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操作规范,由专业人员操作,保证灭菌前物品干燥及正确灭菌舱内物品的摆放和包装,就能保证灭菌程序的顺利完成及内镜灭菌效果,从而保证患者的健康及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周完英;支彩英;汪巧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ICU人工气道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及时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法对2010年6月-2012年5月ICU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423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80例,医院感染率为18.91%;共分离出病原菌16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2株占70.00%,革兰阳性菌40株占25.00%,真菌8株占5.00%;革兰阴性菌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均敏感.结论 通过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准确获得ICU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动态变化信息,制定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钟志越;申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医院护士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阻力原因,提高护士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管理.方法 对医院9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分析护士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的阻力原因,并在全院进行整改.结果 护士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其中严重的是护士不知晓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占调查人数的43.88%,整改后其知晓率降至17.35%,其他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医院通过培训护士的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宣传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的重要性及措施、严格管理医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护士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阻力,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作者:廖声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NIH)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以及术后感染的影响,以探讨临床应用ANIH的安全性.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ASA Ⅰ~Ⅱ级的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NIH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ANIN组采用6%羟乙基淀粉液行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对照组采用常规补充输液量;分别于ANIH前(T1)、ANIH后(T2)、术毕即刻(T3)和术后1 d(T4)、7 d(T5)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统计术后7d的感染率.结果 两组在T1时间点的CD3+、CD4+、CD8+细胞水平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HH组T2、T3时间点的CD3+ [T2(60.6士3.7)%;T3(58.8±3.1)%]、CD4+[T2(37.2±5.0)%;T3(36.4±3.8)%]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4、T5时间点的CD3+[T4(59.2±3.4)%;T5(61.2±4.3)%]、CD4+ [T4(36.8±4.2)%;T5 (37.5±4.9)%]细胞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内30例患者中有7例并发感染,其中,ANIH组3例,感染率为20.0%;对照组4例,感染率为26.7%,ANIH组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采用6%羟乙基淀粉液进行ANIH可以改善患者围术期的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危险性.
作者:吴林飞;吴艳琴;董小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近3年医院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分离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治疗SAU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方法 对196株SAU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SAU培养与鉴定,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96株SAU中,48.5%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1.5%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在95株MRSA中,ICU、呼吸科、神经内科检出率较高,儿科检出率相对较低;SAU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MRSA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结论 SAU引起的耐药现象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作者:王若飞;丁天鹏;李定宪;龚英英;周志虹;夏云昆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