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栾海星;林扬;林梁;高海鹰;刘风

关键词:骨折, 麻醉,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 分析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麻醉相关因素,对麻醉因素所致的感染率进行总结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3例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感染例数、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以及与感染相关的手术及麻醉因素.结果 调查1823例,感染56例,感染率为3.0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手术切口为主,分别占33.93%、21.43%、19.64%;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75.00%、革兰阳性菌14株占25.00%;分布多的3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0.36%、19.64%、17.86%;经x2检验,医院感染与骨折类型、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是否使用一次性过滤器和是否使用止吐药物有关(P<0.05).结论 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率相对较高,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和麻醉特点,尽可能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给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60例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治疗结束后第1、3、5天测定脑脊液生化指标,治疗结束后第5天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3.3%,两组总体疗效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54,P<0.05);观察组治疗后1、3、5d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117.72±39.24)、(89.12±28.29)、(69.06±24.23)×106/L,蛋白水平分别为(0.34±0.11)、(0.21±0.07)、(0.12±0.04) g/L,随着治疗时问的延长,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水平程下降趋势,对照组程上升趋势,与前一次治疗后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行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斗;张学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加强门诊患儿预检分诊管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目的 加强门诊的预检及分诊管理,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方法 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合理有效防护;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制定或调整预检分诊流程;掌握儿童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单独设置发热门诊,加强健康教育,保护易感患儿.结果 发热门诊筛查发热患者16 659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5949例,其他传染病157例,来院就诊患儿均得到妥善诊治,发热门诊秩序良好,无传染病漏诊、漏报现象,无医务人员感染.结论 有效的预检分诊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工作流程,在门诊传染病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鸣君;朱利华;胡静;黄丽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妇产科使用循证干预模式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预防产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为留置导尿患者预防尿路感染寻找佳护理措施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 月-2012年4月在产科分娩的98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试验组置管后第14天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4.89%,并发症发生率为9.16%,对照组分别是89.79% 、53.06%,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HAMA和SAS评分试验组分别为(8.2±2.6)分和(19.51±2.34)分,对照组分别为(20.6±2.8)分和(41.58±6.24)分,试验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寻找产科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实施有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临床预防产科患者尿道感染有积极指导作用,同时降低了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的症状.

    作者:唐兰梅;王霞虹;严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血流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血流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及112例血培养阴性患者血培养采血当日CRP和PCT测定结果,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血培养阳性组按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再次分组,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血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间CRP、PCT的比较,阳性组内CRP、PCT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112例血培养阴性患者与123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其CRP阳性率分别为97.3%和100.0%,PCT阳性率分别为31.3%和100.0%;血培养阳性组CRP测定值为18.9~217 mg/L,显著高于血培养阴性组测定值3.5~138.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PCT测定值0.21~100 ng/ml亦显著高于阴性组测定值0.02~1.76 ng/ml(P<0.01);血培养阳性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组间CRP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CT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与CRP可作为血流细菌感染的监测指标;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PCT较阳性菌血流感染的PCT值更高.

    作者:杨朵;胡梅;李莉;张曼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部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进行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和尿液,分别占48.1%和14.5%;480株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产ESBLs菌株179株,阳性率37.3%,其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分别为97.8%、70.4%、51.4%、97.2%、52.0%、76.5%,非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4.6%.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非产ESBLs菌株具有更高的耐药率,药物治疗可以选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

    作者:陈刚;陈荣;邓子德;叶丽艳;杨继勇;罗燕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36例白血病血流感染患者,另选择36例未发生血流感染的白血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x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血流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时间>30 d、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血红蛋白<30 g/L、动静脉插管、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白细胞数<4×109/L、使用皮质激素、肛周疾病等因素为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5个高危因素,包括住院时间>30 d、动静脉插管、白细胞数<4×109/L、输血和肛周疾患.结论 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做好患者住院期间临床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侵入性操作,做到安全输血,以预防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

    作者:周文锦;俞康;郑翠苹;柳文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易感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胸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9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吸烟史与吸烟量、是否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否合并糖尿病等相关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比较,并分析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类型.结果 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长期大量吸烟史、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等都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76.4%.结论 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长期大量吸烟史、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刘伟华;吴玉敬;杨兆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氧疗用品集中与自行清洗消毒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氧疗用品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集中清洗消毒和各科室自行清洗消毒效果的差异性,旨在提高氧疗用品清洗消毒的效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1年1-12月医院氧疗用品样本204份作为观察组,由医院CSSD进行集中清洗消毒处理;同一时间段内,选取205份氧疗用品样本作为对照组,由样本所在各科室自行进行清洗消毒;消毒前后分别对各组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对病原菌检出率和消毒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进行清洗消毒后,两组样本的致病菌检出率比清洗消毒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样本的致病菌检出率0.98%明显低于对照组样本1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间的合格率比较,观察组样本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样本8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SD集中清洗消毒和各科室自行清洗消毒虽然均有较好的消毒效果,但CSSD集中进行清洗消毒其效果更好.

    作者:李鸿雁;杜占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两性霉素B与卡泊芬净及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入性真菌感染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两性霉素B完整疗程与卡泊芬净静脉注射后口服伊曲康唑口服液序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继发侵入性真菌感染68例患者,根据不同抗真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A组35例采用完整疗程两性霉素B针,B组33例采用卡泊芬净静脉注射后口服伊曲康唑口服液序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抗菌药物费用等.结果 A组35例患者中共25例有效,总有效率71.42%,B组33例患者中共25例有效,总有效率75.75%,两组均有较高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严重输液反应A组占31.34%、B组为6.06%,肝肾功能损伤A组51.43%、B组为18.18%,严重低钾血症A组60.00%、B组为9.09%,A组治疗费用平均约为4200元、B组治疗费用平均约为43 000元,A组严重不良反应明显高于B组,但抗真菌药物费用显著低于B组.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对侵人性真菌感染均有较好疗效,而两性霉素治疗费用低廉,只要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可长期安全使用.

    作者:罗洪强;傅佳萍;钟永根;封蔚莹;洪攀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相关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风湿科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患者80例,总结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感染患者发生102例次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及尿道感染为主,分别发生35、27例次感染,占34.31%和26.47%;病原菌培养出革兰阴性杆菌44株占43.14%,革兰阳性球菌40株占39.22%;性别、体质量与感染无明显相关,高龄、红斑狼疮涉及多脏器、CRP水平异常、血浆白蛋白异常、激素过量使用、联用免疫抑制剂、发热、白细胞低均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发生高危部位为呼吸道及尿道,应注意合理用药,特别关注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的抗感染治疗,对感染高危因素实施积极预防,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孟岩;王彦焱;罗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硬式内镜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后存在的问题与控制分析

    目的 分析福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硬式内镜集中消毒供应中心(CSSD)处置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硬式内镜器械集中供应的改进对策,以更好地落实卫生部硬式内镜管理规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福州市6所三甲医院241名手术室和CSSD护士进行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后存在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 75.2%的手术室护士和68.2%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为初级职称;手术室护士中,63.1%为大专学历,23.5%为本科学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中,74.1%为专科学历,只有1.2%为本科学历;硬式内镜器械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后,在工作时间、专科知识和沟通协调方面较之前有所改善.结论 硬式内镜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后,医院应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结构,加强专科业务培训,增加消肖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及其他科室的合作与交流,减少硬式内镜手术器械交接、分类、清洗、消毒、灭菌、保养、包装、运送及存储等方面的纰漏.

    作者:钱小芳;刘桂华;徐爱梅;念金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卡泊芬净治疗糖尿病患者真菌感染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患者侵入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以指导临床对糖尿病患者侵入性真菌感染的控制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6月内分泌科接受过卡泊芬净治疗的糖尿病IF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30例糖尿病IFI患者接受了卡泊芬净治疗;其中25例确诊为IFI患者,包括13例假丝酵母菌菌血症和8例肺IFI;5例疑似糖尿病IFI患者,病原菌不明;3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真菌25株,其中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属和曲霉菌属,白色假丝酵母菌14株,高达56.0%;分离标本主要来自于血液和支气管灌洗液,卡泊芬净中位疗程为(21.4±12.4)d;30例可评估患者中,痊愈12例占40.0%,显效8例占26.7%,总有效率为66.7%,进步4例;死亡6例,病死率达20.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卡泊芬净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 卡泊芬净在治疗糖尿病患者IFI是安全且有效,值得进一步在临床验证使用.

    作者:吴定国;周金桃;张春霞;周志鸿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采用脐血或外周血诊断胎儿HBV感染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脐血与外周血在诊断胎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应用,并分析母亲血清乙型肝炎和HBV-DNA与宫内胎儿感染的关系,为胎儿宫内感染诊断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 96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产前取静脉血,其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取脐血和外周血,检测3份血样中乙型肝炎标志物和HBV-DNA,对比新生儿脐血和外周血诊断结果,并比较不同母血指标下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96例新生儿采用外周血和脐血检查,诊断为宫内感染分别为12、14例,其中有2例脐血检测出假阳性;96对母婴中母亲血清HBeAg阳性26例、阴性70例,胎儿宫内感染分别为7例和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血HBV-DNA阳性23例、阴性73例,胎儿宫内感染为7例和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脐血诊断胎儿HBV感染敏感性高,可用于临床HBV宫内感染的筛查;值得注意的是,孕妇血清HBeAg阳性和血HBV-DNA载量阳性可导致胎儿宫内HBV感染发生率增高.

    作者:卢红梅;葛志平;张国英;孙丽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为制定原发性肝癌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8月在传染科治疗的1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毒性肝炎检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结果 1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检出152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出率77.2%,明显高于其他病毒的检出率;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中,78例患者为抗-HBc(+)、抗-HBe(+)、HBsAg(+)模式,占51.3%,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的比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类型中,109例为C型,占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发病与乙型肝炎病毒密切相关,且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主要以C型基因病毒为主.

    作者:黄元亮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NICU患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为临床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NICU应用呼吸机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结果、危险因素及对预后影响.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37.50%;痰培养检出8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68.29%,革兰阳性菌16株占19.51%,真菌10株占12.20%,前5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假丝酵母菌属;>2种细菌混合感染10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7例;年龄大、营养不良、应用镇静剂及制酸剂、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撤机困难多、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结论 NICU患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高,痰培养结果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吴盛;吴迪;王家泰;于长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类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对抗菌药物药物的耐药特点,为医治感染性疾病提供选药指南.方法 调查医院329例恶性肿瘤继发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感染性标本收集运送、分离培 养、菌株鉴定均严格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规程序进行操作;药敏试验按照WHO指定的纸片扩散法(K-B法),抑菌圈直径测量及敏感、中介、耐药数据的读取参照CLSI 2009-2012年新折点分析;药敏数据处理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试验过程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结果 329例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45例次,部分患者同时发生多部位感染,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多见,占67.0%,其次为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分别占13.9%和9.9%;从329例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标本中培养得到38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57株占66.1%,革兰阳性球菌86株占22.1%,真菌46株占11.8%,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0.8%、16.2%、11.1%、8.5%、7.7%;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0%敏感;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达到12.3%、14.0%;产ESBLs细菌检出44株,检出率47.3%;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29株,检出率51.8%.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致病菌的品种繁多、多药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严重,因此,医院务必要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提高医师抗感染的处方水平,控制细菌耐药性不断上升的危险现状.

    作者:王顺;王永涛;贾征夫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生殖道支原体属及衣原体属感染与不孕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生殖道支原体属及衣原体属感染与妇女不孕的相关性,为不孕不育的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146例不孕不育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选择人流术的健康女性146名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妇女的宫颈分泌物,对其进行支原体属与衣原体属检测.结果 观察组的支原体属感染35例感染率为23.97%,衣原体属感染29例感染率为19.86%,混合感染14例感染率为9.59%;而对照组支原体属、衣原体属及混合感染率分别占8.22%、7.53%、2.74%;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支原体属、衣原体属及混合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原发不孕组与继发不孕组在支原体属、衣原体属及混合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殖道的支原体属、衣原体属感染是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积极有效的做好感染的防治工作,以保护妇女生殖道健康,降低不孕症发生率.

    作者:游燕;王梦花;戴琼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髋关节置换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抑酸药物使用、手术时间、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等影响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x2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收治的8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手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2例,发生率2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胃管留置、抗菌药物使用、手术时间、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与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有关(P<0.05),而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机械通气时间(x2=4.638,P=0.032)、手术时间(x2=6.137,P=0.014)、年龄(x2=6.798,P=0.008)、抑酸药物使用(x2=3.876,P=0.048)是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引发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有很多,重视术前评估,加强术前准备,缩短手术时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等措施有助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王春利;柴素梅;李天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强龙治疗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强龙对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128例合并EB病毒感染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强龙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2.31±0.27)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6.89±0.45)d、咳嗽消失时间(8.56±2.34)d、住院时间(14.33±1.54)d,对照组依次为(5.02±0.64)、(10.57±0.71)、(14.66±1.47)、(23.27±3.38)d,观察组治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清TNF-α、CRP、IL-6、IL-8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心肌酶异常、肝功能异常、肺不张、胸腔积液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强龙对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减少其他脏器损害的发生.

    作者:马春华;张霞;丁慧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对医疗废弃棉球及输液贴处置方式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对医疗废弃棉球及输液贴相关知识认知及处置行为状况,了解目前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期能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置行为,加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并完成调查共139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医疗废弃棉球及输液贴处置行为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处置方式的信息来源、接受医护人员关于医疗废弃棉球及输液贴正确处置的宣教告知状况等.结果 >84.4%的患者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认知缺乏,83.9%患者感染性医疗废弃棉球及输液胶贴处置行为不当,82.8%患者未接受到医护人员正确处置方式的信息告知及宣教.结论 需重视对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宣教,规范处置行为;加强医护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管理意识;进一步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设施;制定相关制度,细化操作流程.

    作者:杨玮;范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