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30例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监测对策

周晓平;罗腾达;谭林

关键词: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调查, 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其预防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及前瞻性调查,并对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3月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30例、340例次,感染率为0.98%、例次感染率为1.01%;科室之间的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前3位的为下呼吸道、术后切口、上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50.00%、14.71%、8.63%,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8.47%;住院时间<15 d与>15 d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0例感染病例大部分接受侵入性操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结论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适应证及操作规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卫生管理前移与扩展对降低医院感染的作用

    笔者自2010年11月开始将手卫生管理前移至病房扩展到医院内所有接触患者的人员,取得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对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出院并发生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将实施手卫生管理前移和扩展前、后两年出院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时,对同期各类人员手卫生效果检测结果进行分类、总结.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感染病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Auto Cyte PREP(LCT)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198例体检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作液基薄片细胞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2001年TBS诊断标准,阳性诊断包括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结果 3198例受检者中,2283例检出感染性病变,检出率为71.39%;特异性炎症中,感染假丝酵母菌76例,感染率为2.38%,滴虫感染15例,感染率为0.47%,疱疹病毒感染5例,感染率为占0.16%,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98例,感染率为3.06%,尖锐湿疣15例,感染率为占0.47%;轻、中度炎症、假丝酵母菌属、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在30~39岁的人群高,其次是40~49岁的人群,重度宫颈炎则是40~49岁的人群高,其次是30~39岁的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SCUS、LSIL、HSIL的检出率在40~49岁的人群高,其次是30~39岁的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CC检出8例,检出率为0.25%.结论 宫颈感染病及宫颈上皮内病变多集中在30~49岁的人群;LCT检查对于宫颈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积极预防的作用.

    作者:朱明范;陈慧;何红;许仰;吴丽萍;曾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洛阳市儿童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多药耐药菌分布、耐药性及易感因素,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2010年度监测到的全院多药耐药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追踪其易感因素.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033株,其中多药耐药菌461株,检出率为44.6%;分离到的多药耐药菌主要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42.5%、26.2%;多药耐药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结论 结合医院药物敏感试验,婴幼儿革兰阴性多药耐药菌感染宜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革兰阳性多药耐药菌感染宜选用夫西地酸、替考拉宁、万古霉素.

    作者:方柯南;李蜀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伏立康唑治疗非移植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非移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首次使用伏立康唑单药治疗IFI的156例血液病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8例患者(94.9%)为单一部位感染,以肺部(77.7%)为常见,另有8例患者为播散性真菌感染;76.9%的患者存在≥2个高危因素;确诊4例(2.6%),临床诊断45例(28.8%),拟诊107例(68.6%);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有效率为59.2%;拟诊患者中治疗成功率为78.5%;开始治疗后6周生存率为85.9%,12周生存率为80.8%;停药率为3.2%.结论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率高,耐受性良好.

    作者:黄蓓晖;李娟;李滢;商京晶;刘俊茹;陈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006-2010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测定与耐药性变迁

    目的 了解2006-2010年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与耐药性变迁.方法 采用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药敏结果使用WHONE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67株,45.4%来自于脓液/创面,其次是呼吸道标本占22.6%;2006-2010年MRSA检出率分别为28.7%、31.5%、39.2%、53.6%、44.6%;MRSA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结论 临床医师在治疗由MRSA引起的感染时首选利奈唑胺、万古霉素,严格要求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治疗前后手卫生,一旦检测到MRSA应加强隔离预防,控制在医院内的扩散.

    作者:韩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评估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医院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50例患者,分为卡泊芬净及伊曲康唑两组,每组25例,卡泊芬净组给予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伊曲康唑组给予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持续至体温恢复正常后5d或疗程达14 d或连续痰涂片阴性后3d;对两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卡泊芬净和伊曲康唑在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中,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后发现,卡泊芬净较伊曲康唑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结论 在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卡泊芬净较伊曲康唑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患者耐受性更好,是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于文征;王学霞;孙建荣;陈绍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影响心血管介入室护士健康的因素与防护对策

    随着导管技术的发展,如何做好介入室护士的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结合我院工作中的实际,心血管介入室影响护士健康的因素与防护对策总结如下.1 影响因素1.1 生物因素 介入室护士在手术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术后整理器械台上的各种穿刺针、导丝、刀片等,工作人员极易发生职业暴露,引发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危险因素.

    作者:张雪梅;任凤英;张慧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流行和耐药现状.方法 用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华北石油总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26743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250 株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进行甲氧西林耐药性测定.结果 2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离自脓液、血液及尿液,分别占51.2%、31.6%、10.8%;主要来自烧伤科及儿科,占30.0%、22.4%;共检测出MRSA 115株,检出率为46.0%,烧伤科MRSA检出32株,检出率为42.7%,占总MRSA检出株数的27.8%;其中有73.0%为多药耐药菌,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医院MRSA流行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定期对MRSA进行调查和监控,有助于了解医院MRSA流行及耐药性.

    作者:田艳生;王文爱;崔幸琨;李红光;杨宝财;张卫;王江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007-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 评价2007-2011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5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现患率由2007年的4.51%降至2011年的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日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07年的56.47%降至2011年的4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作者:张红梅;李永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支原体属感染与女性继发性不孕的相关性调查

    目的 探讨支原体属感染与女性继发性不孕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不同种属支原体与女性继发性不孕相关性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继发性不孕患者96例做为观察组;同期来医院行健康体检的103例女性作为对照组,就两组支原体属检出率及计数进行比较并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支原体属感染检测解脲脲支原体(Uu)、人支原体(Mh)、Uu+ Mh阳性率分别为64.6%、21.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6%、8.7%、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u计数>104 CFU的为49例,与对照组的8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性不孕组Uu阳性率高于非输卵管性不孕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性不孕组和非输卵管性不孕组的Mh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支原体属感染与女性继发性不孕关系密切,Uu是女性继发性不孕主要致病支原体属.

    作者:钟汉威;凌勇;赵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不同漱口液对口腔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抑菌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含漱液对肿瘤、血液病患者放(化)疗后的口腔护理效果.方法 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国际标准菌株ATCC 10231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采用0.5%聚维酮碘溶液、0.02%醋酸氯己定溶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0.1%西吡氯铵含漱液,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观察4种漱口液的抑菌效果.结果 不同漱口液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有不同的抑菌效果,0.5%聚维酮碘溶液的抑菌率为99.92%、0.02%醋酸氯己定溶液的抑菌率为97.41%、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的抑菌率为99.91%、0.1%西吡氯铵含漱液抑菌率为80.38%,0.5%聚维酮碘溶液与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该两种漱口液分别与0.02%醋酸氯己定溶液、0.1%西吡氯铵含激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试验组4种漱口液对白色假丝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0.5%聚维酮碘溶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的抑菌效果明显;临床上行口腔护理时,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漱口液,正确掌握含漱的时间、方法及含漱的间隔时间是提高口腔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国权;徐丽丽;李丹;吴琼;何君;翟红岩;范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的分布与耐药性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上海复星佰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BioFosun仪对2010年临床各科送检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非发酵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年共分离出下呼吸道非发酵菌433株,检出率为54.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41.6%,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别占30.5%、22.9%、2.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6%、19.4%、14.4%、18.3%;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米诺环素、头孢吡肟外,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较低的药物依次为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0.1%、12.1%;左氧氟沙星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为10.0%、20.0%.结论 临床医师在选择抗菌药物前应重视病原学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同时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有关规定,尽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赵燕;赵俊平;刘剑俐;武春燕;付小蕾;刘志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调查及防护对策

    目的 调查手术室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对手术室护士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医院2007-2009年手术室护士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50名手术室护士中37人发生过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4.0%;共发生职业暴露315人次,主要原因有锐器刺伤,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低职称、低学历、低工作年限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职称、高学历、高工作年限护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淡薄,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低限度.

    作者:童丽娟;陈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氟氧头孢治疗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临床观察

    自2008年以来,对重型颅脑创伤和大型择期手术的住院患者应用氟氧头孢抗感染治疗248例,收到较满意效果,观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08年3月开始应用氟氧头孢治疗共248例,其中重型颅脑外伤135例,脑肿瘤89例,脑出血24例.

    作者:孙继勇;罗晓云;耿跃然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常规培养方法分离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鉴定系统及K-B琼脂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5.5软件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930株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574株占61.7%,革兰阳性球菌234株占25.2%,真菌122株占13.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8.5%、10.3%;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19.8%、14.7%.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真菌感染及细菌多药耐药是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临床上应根据体外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石岚;杨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骨科手术铺治疗巾的误区

    我院曾经有两名骨科植入物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在院感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资料中,患者均无任何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同期洁净手术间监测合格,外来植入物由中心供应室接收后清洗、灭菌,灭菌器运行正常,生物指示剂合格.追溯术前准备、术中无菌操作和术后无菌操作环节,分析后发现手术铺巾中有一个传统的错误.

    作者:李运萍;董颖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伏立康唑治疗骨科手术切口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骨科手术切口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两所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使用伏立康唑治疗骨科手术切口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全部12例患者切口分泌物均培养出真菌,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属,占83.3%,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克柔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各2株、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曲霉菌属占16.7%;伏立康唑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0%,有效时间为3~14 d,用药清除率达100.0%;共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3%,不良反应为眼部不适3例、皮疹和消化道反应各2例,全部患者均能够耐受.结论 伏立康唑是治疗骨科手术患者切口真菌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丰;郭智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与分析

    目的 探讨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11年1-3月564份清洁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按事先设计的表格进行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431例、451例次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4%,例次使用率为80.0%,平均用药时间3.5d;术后<24 h停药32例,占7.4%;切开皮肤前30 min~2 h给药的351例,占81.4%;使用青霉素类196例次,占43.4%,第一、二代头孢菌素147例次,占32.6%,三代头孢菌素的21例次,占4.7%;单一用药421例,占97.6%.结论 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用药在抗菌药物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疗程均存在不合理现象,提示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炜;葛孟华;屠传建;蒋晓霞;金玲玲;罗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与护理措施

    我院针对医院感染已开展多项目标监测,在分析导致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危险因素后,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和杜绝手术切口的感染.手术室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1)手术室环境:层流手术间未严格按手术间级别安排相应的手术,专科手术间物品准备不充分,手术间卫生清洁不到位.

    作者:王香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0年12月医院老年临床医学部呼吸内科诊断为VAP并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0例老年VAP患者检出病原菌40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各分离出17、8、8株,分别占42.5%、20.0%、20.0%;40例患者中,痊愈11例、显效15例、进步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5.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VAP患者有效且安全.

    作者:赵丽敏;马利军;吴纪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