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种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鲁薇;黄万青;赵晓娟;张少华

关键词:清洁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3种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 通过查阅2008年9月的出院病例,对甲状腺、乳腺和疝气3种清洁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38份手术病例中,5例未使用抗菌药物;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率30.3%,其他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过大;术后24 h停药4例,48 h停药3例,平均用药为4.97 d;单一用药28例,累积2种抗菌药物5例;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品费用<50.0%者4例,<70.0%者13例.结论 3种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起点过高、疗程过长等现象,应强化医师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与防控策略

    目的 分析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应的防控策略进行探讨.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方法,对近2年来医院新生儿病区住院患儿医院感染情况、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结果并对预防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 医院2年共发生医院感染30例,感染率为2.28%,其中早产儿医院感染18例,感染率占60.00%,明显高于同期新生儿医院感染,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高危因素,同时医源性因素以及患儿所处院内环境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应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规范指导,同时对患儿所处医院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指导,以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赵明红;郑桂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7年基层医院神经外科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住院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性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及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 2007年神经外科感染高发年龄在31~40岁,30例占26.79%,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63例占56.25%,其次是泌尿系统17例占15.18%,感染细菌类别以大肠埃希菌为主,33株占29.46%,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排在第2位,28株占25.00%.结论 应加强高危患者保护措施的实施,加强监督管理及相关制度的落实,加强对侵入性操作的规范性指导,使科室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秦志勇;彭义刚;郭龙;张辉;孙康东;赵剑涛;王寿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医院在洁净手术部建设中的质量控制

    由于洁净手术部建设是一项多学科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施工单位水平参差不齐,国内目前尚无专业的监理公司,因此质量控制大多通过终末质量来实施.为了确保手术部建设中的质量,我院对洁净手术部建设实行了全面质量控制.

    作者:任顾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42例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E)在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控制PAE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142例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临床资料.结果 铜绿 假单胞菌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26.8%)、ICU(21.1%)、呼吸科(17.6%)等科室,以老年患者居多,多种易感因素可以交叉存在或同时存在;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率较低,耐药率高抗菌药物为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复方新诺明,均为100.0%.结论 掌握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何建新;季明霞;朱健峰;王娇;陈梦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免疫球蛋白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医院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在综合治疗措施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实验资料,未用免疫球蛋白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ICU入住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并观察肾功能情况.结果 肾移植术后CMV肺炎联合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临床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ICU入住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缩短,免疫球蛋白治疗后患者血清IgG水平明显提高,尿素及肌酐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联合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的CMV肺炎治疗药物.

    作者:傅祖红;胡振红;潘兹书;徐西琳;毛梅;王冰;张波;墙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传染病院护士发生锐器伤的防护

    护士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其职业感染的潜在性极高,因此,传染病院护士更应做好职业防护,其对策:

    作者:彭翠芝;崔爱萍;储前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加强医院餐厅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管理已趋向社会化.提供医务人员和诊疗者一个健康、卫生、舒适的就餐环境,确保食品卫生质量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笔者到过几所医院餐厅就餐,发现有不足之处,应引起重视.

    作者:谢冬梅;罗金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与病原菌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和病原菌及耐药特点、防治措施.方法 对入住ICU的651例患VAP的老年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3年内在ICU行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350例发生VAP182例,气管切开、昏迷、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及通气时间延长是发生VAP的重要原因;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23.6%);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消毒隔离有助于VAP的防治.

    作者:续红梅;王军民;郄国玲;刘海涛;何敬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腹腔镜的清洗、灭菌、保养与管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清洗与保养的佳模式.方法 从腹腔镜的保湿、回收,到拆卸、预浸泡、多酶清洗、除锈、润滑保养、消毒灭菌的全过程,规范腹腔镜的清洗、保养、灭菌等操作与管理.结果 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对腹腔镜进行清洗、灭菌、保养与管理,腹腔镜及附件的清洗质量得到提高,器械的防损坏情况减少,使用功能得到保证.结论 加强腹腔镜的清洗、灭菌、保养与管理,可以使腹腔镜的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从而降低医疗综合成本.

    作者:伍燕芳;苏淑梅;吴可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探讨

    目的 探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成员组成及职责.方法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要求,建立和完善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并落实成员职责,制定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预案.结果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措施得以有效执行,医院感染率由4.36%下降到1.74%,未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结论 完善的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是预防与控制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有力保障.

    作者:郭文俊;李芳红;苏绍玉;熊英;王晓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及时了解和动态掌握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8年由ICU分离出的807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2%,革兰阳性菌为15.7%,其他真菌等为7.1%;革兰阳性菌中非发酵条件致病菌已经成为ICU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33.9%和25.9%;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6.9%和70.7%,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结论 加强ICU感染管理以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临床感染的发生率和病原菌耐药率.

    作者:汪艳;董志扬;梁磊;于志军;孙悦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肺炎克雷伯菌老年患者分离株耐药性与膜孔蛋白基因分子进化分析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N)老年患者分离株抗菌药物耐药状况和膜孔蛋白基因分子进化状况.方法 对38株分离自老年患者的KPN进行了2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和膜孔蛋白基因(ompK36)测序及分子进化分析.结果 38株分离自老年患者的KPN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低,38株均检出ompK36基因,产物经测序比对,各株分别获得623~656 bp同源序列;敏感株(2号株)为650 bp,8、9、11、23号株获得656 bp,为CGGCGA小片段插入;其余各株分别小片段缺失.结论 38株分离自老年患者的KPN连续分离株对2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低,KPN连续分离株膜孔蛋白ompK36基因具有较好的多态性.

    作者:糜祖煌;翁幸鐾;秦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229株PAE主要分离自患者的下呼吸道、手术创面、皮肤、泌尿道等部位;药敏试验结果显示,PAE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是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88.6%)和美罗培南(88.2%);耐药率>50.0%的是头孢噻肟(50.7%)、庆大霉素(54.1%)、复方新诺明(59.8%).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比较严重,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

    作者:姜解平;段秋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颅脑外伤患者痰标本中检出耐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1株

    临床在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治疗严重感染时,应该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以便及时更换合适的抗菌药物.2006年6月我们已在痰标本中发现1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梅杰;赵书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人性化护理在传染科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个性化、整体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使患者在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我科于2005年实施人性化护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立昆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517例乙肝标志物和HBV-DNA定量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HBV-DNA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517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V免疫标志物.结果 HBsAg、HBeAg、HBcAb阳性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98.24%;HBsAg、HBeAg阳性组为100.00%;HBsAg、HBeAb、HBeAb阳性组为60.98%;HBsAg、HBcAb阳性组为37.71%;HBcAb阳性组为12.90%.结论 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采用FQ 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直接地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作者:邢颖;程金华;高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二级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及管理措施

    目的 探讨二级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方法 调查医院检验科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总结医院在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结果 医院检验科在实验室布局、工作环境、防护设备、生物安全意识、工作习惯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结论 医疗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法规,重视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作者:杨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68株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68株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病例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8.81%、25.00%和12.69%;感染部位中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51.49%及26.87 %;患者感染前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占73.51%、接受过气管插管、使用过呼吸机的患者占24.25%、入住ICU占20.52%、住院时间>30 d占47.01%.结论 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主要与感染前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气管插管、使用过呼吸机、入住ICU、长期住院等因素密切相关,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预防与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

    作者:董翠珍;翁国斌;许亚红;王启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终末期肝病患者血清、腹水内毒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血清、腹水中内毒素水平及其与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形成的关系.方法 根据患者有无出现腹水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A组:肝硬化合并腹水组,26例,B组:肝硬化无腹水组,10例,C组: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腹水组,19例,D组:慢重肝无腹水组,10例;同时设立正常人群对照,采用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定量法分别检测血清和腹水内毒素水平.结果 无论检测血清或者腹水,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P<0.001),且两组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组(SBP)的血清及腹水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SBP组(P<0.001),定性研究发现,血清和腹水内毒素阳性患者在两组间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阳性组在血清中和腹水中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3.8%、89.4%;无论慢性重型肝炎或者肝硬化合并腹水组患者与无腹水组比较,组间内毒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及腹水中的内毒素水平与终末期肝病以及SBP的出现密切相关,而与有无合并腹水无关.

    作者:魏少峰;夏国美;张振华;熊自忠;李旭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替考拉宁治疗重症胰腺炎并发肠球菌属感染患者42例报道

    目的 观察替考拉宁治疗并发肠球菌属感染的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8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收治的并发肠球菌属感染SAP患者42例的临床经过,观察其临床、细菌学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替考拉宁治疗并发肠球菌属感染的SAP临床有效率为80.9%,细菌清除率为85.7%,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替考拉宁治疗并发肠球菌属感染的SAP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使用经济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尽晖;陈晚平;吴金术;陈梅福;欧晔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