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亚沙;罗盛鸿;许燕卿;马均宝;杨光
目的 了解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1513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尿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7.5%)、屎肠球菌(8.7%)、白色假丝酵母菌(7.0%)、肺炎克雷伯菌(6.5%);尿液直接涂片与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51.9%、29.3%,结果符合率为77.4%;病原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19.3%和34.5%;耐甲氧西林凝崮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庆大霉素高耐株(HLGR)检出率分别为33.3%和58.2%.结论 尿液直接细菌涂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刘滨;韦柳华;李远眺;周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导管室担负着全院所有介入患者的手术治疗和抢救工作.目前有2间布局合理的大型C臂介入手术室,平均每月进行介入手术约300台,工作任务繁重,其中急诊手术约占10%.
作者:黄桂传;陈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类型分布以及耐药性的变化情况,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分析医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感染病例细菌和真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展示不同时间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结果 在连续7年送检的9518例医院感染患者样本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6703株,其中G-菌占59.5%,G+菌占25.0%,真菌占15.5%;其中大肠埃希菌中ESBLs的检出率高达47.8%,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29.4%;G+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1.7%)和肠球菌属(5.7%),其中MRSA的检出率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78.2%,VRE的榆出率占肠球菌属的2.3%;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10.2%)为主.结论 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已由G+球菌转变为G-杆菌;ESBLs及多药耐药菌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左亚沙;罗盛鸿;许燕卿;马均宝;杨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调查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抑制牙科水道内细菌生长、定植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2个有独立供水系统的牙科水道单元,其中3个单元以及自来水作为对照;分别在水道处理前、处理后每周1次连续5周采集23个水道的样本;将这些水样本系列稀释、置于R2A琼脂培养板并设平行对照,于37℃孵育7 d,计数菌落.结果 3个对照水道的菌落数中位值为8440 CFU/ml,而19个经消毒处理水道的菌落数中位值为9160 CFU/ml;1周后,19个处理水道中的18个菌落数<200 CFU/ml,到4周时,所有处理水道中的菌落数均为0 CFU/ml,并维持到第5周;扫描电镜检查显示类似结果,即经过化学消毒处理的牙科水道样本中几乎无生物膜,而未处理的对照水道有明显的生物膜形成.结论 在牙科水道中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和定植,使牙科用水达到美国牙科协会(ADA)制定的<200 CFU/ml的目标.
作者:金爱琼;赵俊颖;宁克勤;张磊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在肠外营养支持中感染的发生率,为选择不同途径置管及留置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颈内静脉置管(1组)、锁骨下静脉置管(2组)、周围静脉置管(3组);观察3组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方法、脱管、留置时间、发生静脉炎,局部感染率及菌血症的发生率及相关性进行观察.结果 1、2、3组发生感染率分别为25.0%、16.3%、6.0%,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为11.3、12.5、50.2 d;1、2组相比局部感染、导管源性菌血症发生率及留置时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局部感染、导管源性菌血症发生率均较1、2组低(P<0.01),而导管的留置时间长(P<0.01).结论 经周围静脉置管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便于固定,导管留置时间长、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师兰香;王栩轶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体温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及感染严重程度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04年5月-2005年5月收治入选的已行CRP检查的119例恶性病患者按照病原学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CRP浓度及体温的比较.结果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CRP浓度及体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RP曲线下面积(AUC)为0.924,体温AUC为0.864,CRP浓度对于感染的鉴别值为54.5 mg/L,其敏感性分别为87.8%,特异性分别为75.2%,体温对于感染的鉴别值为38.3℃;其敏感性分别为83.7%,特异性分别为73.2%;CRP联合体温对于感染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3%、75.6%.结论 CRP和体温可以做为血液恶性病患者感染的良好辅助诊断指标,尤其是CRP联合体温,敏感性高.
作者:邵彬;高彦荣;王椿;白海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由于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呼吸衰竭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对收住的患者选用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其时间长了气道的自身湿化作用就会降低或消失,造成分泌物不易排出,导致气道阻塞和肺部感染,使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加重脑缺氧,为了提高颅脑外伤救治的成功率和生存质量,笔者对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300例颅脑外伤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的预防作回顾性总结.
作者:陈汝纯;黄自群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笔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手受伤3次,3次伤口部位分别在左手背、右示指指腹、左中指指腹,伤口长度均约1 cm,但仍坚持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手上的伤口没有因为反复洗手而导致伤口感染,也未影响护理质量,尤其是未影响静脉穿刺这一难度较高的护理操作.
作者:贺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主要的医院感染之一,约占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14.0%~16.0%[1],是外科住院患者常见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38.0%[2].
作者:沈泳;黄靖雄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鼻内镜手术是微创手术在鼻科学领域的应用,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使鼻窦炎鼻息肉的治愈率达80%~90%.
作者:铁愉;白杨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分离自烧伤科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ll)、转座子基因(merA)存在状况.方法 以K-B法测量铜绿假单胞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PCR法检测20株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甲基化酶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以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进行阳性基因测序.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别为aac(6′)-Ⅰ b、aac(6″)-Ⅱ、ant(2″)-Ⅰ,检出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所测20株菌均携带qacE△l-sull(阳性率100.0%),19株携带merA基因(阳性率95.0%).结论 分离自烧伤科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严重,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与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及168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有关,qacE△1-sull及merA携带率高,说明转座子及整合子是细菌间基因传播的重要机制,必须寻求新的途径来解决此类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
作者:吕建国;苏青和;张烽;糜祖煌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阴道炎、宫颈炎和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001例阴道炎患者、302例宫颈炎患者和206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沙眼农原体的感染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1001例阴道炎患者中检测出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113例,阳性率为11.29%;在302例宫颈炎患者中检测出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45例,阳性率为14.90%;在206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检测出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29例,阳性率为14.09%.结论 在阴道炎、宫颈炎和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沙眼衣原体均有较高的感染率.
作者:俞信忠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外科手消毒剂的选择直接影响手消毒的效果.因此选择一种高效、安全、快捷并能持续杀菌的消毒液,是提高消毒效果,降低伤口感染率的重要保证.我院通过对若干手消毒剂的筛选试用,选择了洁芙柔消毒凝胶用于外科洗手,并对其消毒前后手指样本进行了细菌培养检测.
作者:王超虹;王秀荣;祝洪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降低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STERRAD 100S)在手术室腔镜器械应用中的灭菌成本.方法 对使用STERRAD 100S灭菌的腔镜器械954次灭黹循环,分为改进前454次,改进后500次,分析其耗材的使用.结果 改进后采用重复使用无纺布、透明包装袋、提高有效循环灭菌率,从改进前的85.0%上升至96.0%;改进后腔镜器械使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成本比改进前降低2~3倍.结论 提高耗材重复使用率及有效循环率能降低灭菌成本,有利于减轻患者负担和确保患者利益.
作者:徐燕娇;刘德昭;周少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可拆洗与不可拆洗的两种内镜手术器械清洗的效果,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 选择手术室中度污染的内镜器械300件,按可拆洗、不可拆洗分为两组,每组150件,均按卫生部内镜清洗规范要求清洗.结果 清洗后可拆洗组内镜器械的洁净度和隐血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4.7%和5.3%;清洗后不可拆洗内镜器械的洁净度和隐血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9.3%和69.3%;可拆洗组明显优于不可拆洗组(P<0.05).结论 可拆洗内镜器械清洗质量有保证,是医院内镜手术的首选器械.
作者:陈卫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优化感染控制流程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发生.方法 根据手术室相关资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确定手术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获得佳证据,以科学、系统的方法优化手术室感染控制流程.结果 优化后的流程,符合国家卫生部感染规定要求,可操作性强,使护理人员易于按标准执行;通过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器械清洗隐血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两组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锐器伤发生P<0.01;各项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化手术室感染控制流程,为手术室提供科学、系统的工作方法.
作者:王建敏;刘爱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医院外科感染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方法 采集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并进行鉴定;用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22株外科感染性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巾,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大肠埃希菌(ECO)、铜绿假单胞菌(PAE),分别占第1、2、3位,占总数的25.2%、15.8%、13.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2.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33.3%;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34.5%;各种病原菌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为100.0%;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率为19.0%~100.0%.结论 外科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各异,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产生与流行.
作者:高碧云;谢志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20个Ⅲ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进行采样检测,其中10个手术室作为对照组;每间手术室按手术区采样60份,周边区80份.结果 Ⅲ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自然菌平均菌落数(8.62±4.53)个,周边区(6.15±3.87)个,手术区空气中自然菌数量显著高于周边区(P<0.01),且随着手术室人数和手术时间的增加,沉降菌平均数明显增加.结论 Ⅲ级洁净手术室手术过程中空气中细菌数量呈规律变化,手术间人员的活动及人员数量是影响沉降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刘旭;祁勇;穆锦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提高黎巴嫩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的厌院感染管理效能,严防医院感染事故的发生.方法 对黎巴嫩中国维和二级医院在医院感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罗列、对比、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 受维和医疗任务特点的影响,黎巴嫩中国维和二级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患者及疾病谱的多样性、维和任务对医院感染的影响、HIV阳性率较高、人员防护意识落后、医院布局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应从多个方面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结论 为了更好地开展黎巴嫩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改进与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立高效、系统的医院感染预防系统.
作者:胡小兵;李松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医院感染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ECO)与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N)阳性率之闸的关系.方法 在2004年1月-2007年12月,监测每年常见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用DDD/1000patient-days表示)和医院感染的ESBLs-KPN、ESBLs-ECO的阳性率.结果 出院占用总床日数(patient-days)2004年为64 203 d,2007年为74 442 d,呈增加趋势(P<0.05);4年内显著减少了头孢他啶(CAZ)约95.0%、头孢哌酮/舒巴坦(CFS)约83.3%、左氧氟沙星(LVX)约50.0%的消耗量,增加了头孢吡肟(FEP)约30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约100倍的消耗量(P<0.05);从2004-2007年ESBLs-KPN、ESBLs-ECO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CAZ、CFS的消耗量与ESBLS-KPN、ESBLs-ECO阳性率显著正相关,FEP与ESBLs-KPN、与ESBLs-KPN、ESBLs-ECO阳性率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2004-2007年ESBLs-KPN、ESBLs-ECO阳性率降低与CAZ、CFS的消耗量减少呈正相关,与FEP、TZP消耗量增加呈负相关.
作者:高娅文;杨宇;吴悦陶;曹玮;周琪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