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年医院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吴彬

关键词:消毒, 监测, 合格率,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10年来消毒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GB15982-1995、GB15981-1995对医院消毒相关物品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10年来医院监测样本合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70.53%~96.34%),使用中消毒液、医疗用品、压力蒸汽灭菌器合格率在各年监测中处较高位置.结论 由于消毒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技术规范的不断完善和监督管理的介入与加强,以及医护人员消毒意识与知识水平的提高等诸因素的影响,促使医院消毒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鲍氏不动杆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分型的研究

    目的 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型方法,了解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菌株亲缘性.方法 采用NCCLS方法研究药物敏感性;采用PFGE和AFLP技术研究鲍氏不动杆菌基因型;对检测结果作聚合分析讨论菌株亲缘性.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利用PFGE分型可以分为4个亚型、利用AFLP分型可以分为2个亚型;聚合分析具有一致性.结论 AFLP分型更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蔡挺;张顺;陈琳;许小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病房楼搬迁时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在新外科大楼建成启用的搬迁阶段,为有效地控制新楼的环境污染,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我院采取了积极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王鲜平;张秀銮;管晓萍;曹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糖肽类耐药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 了解中日友好医院临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糖肽类耐药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机制,为MRCNS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头孢西丁纸片法、mecA基因PCR检测MRCNS;万古霉素耐药确证试验筛选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E-test法检测其MIC及多重PCR检测其van基因.结果 CNS对头孢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程度较高;52株CNS菌中头孢西丁纸片法与mecA基因检测MRCNS的符合率为96.2%,mecA基因阳性率为92.3%;256株CNS菌中筛选出4株异质性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VRS),均为MRCNS,未检出vanA、vanB、vanC1及vanC2基因.结论 对VRS和MRCNS进行有效的实验室检测与院内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其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张远春;李爽;李凤莲;刘迎春;王靖;王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建立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控制医院感染

    目的 探讨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淘汰旧的供应模式,实行供应室的集中式管理,按标准改建整体消毒供应中心,明确职能,规范流程,强化管理.结果 集中式的消毒供应中心,形成有效且规范的清洁、消毒、灭菌循环系统,确保消毒物品的质量.结论 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更利于管理和质量控制,减少污染扩散,简化作业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实现无菌物品零缺陷.

    作者:邱文影;徐海英;钟国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两种低温灭菌方法在医院物品灭菌中的选择运用

    目的 比较两种低温灭菌方法,为在各类湿热敏感医疗器械灭菌时选择佳的低温灭菌方法.方法 对环氧乙烷灭菌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的灭菌成本、灭菌参数等进行比较.结果 环氧乙烷为传统的低温灭菌方法,有成熟及完善的灭菌监测手段,适用于物品的终末灭菌,放置在消毒供应中心较适宜;过氧化氢等离子为新兴的低温灭菌方法,适用于紧急和连台手术时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放置在手术室较适宜.结论 两种低温灭菌方法均有各自的长处及局限性.

    作者:李大忻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10年医院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10年来消毒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GB15982-1995、GB15981-1995对医院消毒相关物品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10年来医院监测样本合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70.53%~96.34%),使用中消毒液、医疗用品、压力蒸汽灭菌器合格率在各年监测中处较高位置.结论 由于消毒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技术规范的不断完善和监督管理的介入与加强,以及医护人员消毒意识与知识水平的提高等诸因素的影响,促使医院消毒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作者:吴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254例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E)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为临床监测与控制PAE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老年患者PAE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采用K-B法对PAE进行体外耐药监测.结果 老年患者PAE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原发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日长、侵入性治疗、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等;PAE对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为74.8%、60.2%,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9%.结论 建议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耐药菌的传播,提高对老年患者PAE感染的防治水平.

    作者:姚正国;范秋莲;郭华国;陈国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243株假丝酵母菌属MIC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常见假丝酵母菌属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TB FUNGS 2试验板条,测定243株临床常见假丝酵母菌属的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 243株假丝酵母菌属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4.6%,其他依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4.4%)、热带假丝酵母菌(11.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5.8%)、克柔假丝酵母菌(4.1%);上述5种常见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4种抗真菌药物均产生了耐药性,其中克柔假丝酵母菌耐药率较高,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20.0%、50.0%、30.0%和40.0%;上述5种常见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均较对氟康唑高.结论 临床常见假丝酵母菌属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已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应加强监测与控制.

    作者:汪宏良;邹义春;罗卓跃;骆明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抗菌药物应用有关的因素.方法 收集神经外科2004年8月-2005年8月气管切开患者7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乙组应用非头孢类抗菌药物,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口腔涂片或咽拭子涂片均查出真菌孢子或菌丝;记录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剂量、给药方法、种类、联合应用情况以及用药后患者病情及病程的变化过程.结果 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种类、剂量、给药方法及联合应用对口咽部真菌感染均有影响.结论 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越长、种类越繁杂、多途径给药及联合用药都会增加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真菌感染的危险.

    作者:刘花;刘仲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2003-2006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取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2003-2006年医院58 32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2 509例次,感染例次率为4.3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为26.66%;感染科室中血液科发病率高,为7.79%;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8.04%.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赵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消毒供应室再生器械的质量管理

    目的 探讨再生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方法 认真执行再生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严格进行回收、洗涤、分类、包装、灭菌、发放、监测各环节的质量管理.结果 通过对再生医疗器械1年多的使用与管理,保证了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实施管理措施,完善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质量,保证了再生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地使用,达到了控制医院感染的标准、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作者:王立波;张东航;董雨燕;王琳;贾淑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所致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临床分离引起医院感染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0株,经VITEK-Ⅱ微生物鉴定系统重新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监测14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1∶1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该菌感染的危险因子.结果 3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噻肟、氨曲南、阿米卡星高度耐药;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仍保持一定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96.7%、76.7%、73.3%、60.0%;独立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OR=7.629)和住院时间>60 d(OR=4.466).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60 d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艳;刘长庭;王德龙;康春燕;张智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母婴病房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调查分析与控制

    加强预防与控制母婴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我院母婴病房2006年9月,连续发现3例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经积极控制感染,并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汪青;刘素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ATB Expression及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3 066株(真菌除外);革兰阳性球菌927株(30.2%),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其中耐甲氧西林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69.0%和77.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革兰阴性杆菌2 134株(69.6%),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多见;30.1%大肠埃希菌和40.1%肺炎克雷伯菌证实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低,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但对部分抗菌药物产生多重耐药.结论 医院感染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积极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迎娟;董国英;丁钰;李慧;刘蓬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精神科住院患者胃肠道感染的干预效果

    本院自2004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发现胃肠道感染患者36例,占精神科医院感染总数的32.14%,较为严重.为提高精神科医务人员对胃肠道感染的认识,重视医院感染的防范,控制其发生率,我们分析了精神科胃肠道感染高发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史水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引起皮肤烧灼伤3例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有关规定,每6个月对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1次,以确保紫外线灯管的消毒效果.

    作者:李军;孔二廷;吴丽卿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调查

    目的 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及纸片确证法检测医院感染病例中的产ESBLs菌,采用K-B法测定产和非产ESBLs菌的耐药率并加以比较.结果 165株肠杆菌科细菌检出产ESBLs菌共35株,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5株,产酶率为27.8%;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20株,产酶率为30.3%;其他肠杆菌科细菌未发现产ESBLs株;耐药表型结果显示,产ESBLs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结论 产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对产ESBLs菌应进行规范化监测与控制.

    作者:郑见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静脉输液与医院感染及预防措施

    目的 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静脉输液所致医院感染的环节进行分析.结果 主要感染环节是液体污染或变质;配制和输注液体的环境细菌数超标;违反静脉输液操作规程;操作方法不当.结论 把好静脉输液的液体关;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减少细菌污染机会;改进输液操作环节,注意静脉输液全程无菌操作,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等,能有效地减少输液反应,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国权;范静;翟红岩;张晓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SBP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以医院2000年3月-2005年12月诊断为肝硬化合并SBP腹水病原菌培养结果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14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 腹水中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占39.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2%.结论 诊断SBP除应尽早进行腹水培养外,还要结合临床症状,依据药敏报告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金法祥;李水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肺炎克雷伯菌质粒AmpC酶的基因型研究

    目的 检测质粒AmpC酶的基因型及耐药特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流行及传播.方法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细菌室2004年1-12月,非重复分离肺炎克雷伯菌218株,改良三维试验筛选产AmpC酶菌株,多重PCR和基因测序检测质粒AmpC酶基因型别,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结果 改良三维试验检出13株AmpC酶,检出率为5.96%,经多重PCR测定,7株菌约在405 bp出现阳性条带,经基因测序证实为DHA-1型质粒AmpC酶,检出率为3.2%;7株质粒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及酶抑制剂联合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全部耐药,对其他头孢类、单环β-内酰胺酶类、含酶抑制剂药物、氨基糖苷类及氟喹诺酮类药物普遍耐药,只有亚胺培南对其显示较好抗菌活性,尚未见耐药菌株出现.结论 同济医院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DHA-1型质粒AmpC酶,检出率为3.2%,产酶株显示多重耐药特性.

    作者:彭敬红;孙自珑;周有利;吕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