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患者院内真菌感染与治疗因素的关系

周涛;陆红;邹冰心;谢强

关键词:肺癌, 真菌感染,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真菌感染相关治疗因素. 方法回顾我院肺癌患者 68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类,分析真菌感染因素并做统计学处理. 结果肺癌患者的真菌感染率为15.06%,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感染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组内,Ⅲ、Ⅳ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Ⅲ、Ⅳ期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化疗、放疗+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组和放疗+化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感染组和预防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感染组和预防感染组内随着联合用药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肺癌患者手术、化疗、联合应用抗生素、激素、导管侵入治疗增加真菌的感染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邻苯二甲醛的消毒灭菌效果研究

    目的探索邻苯二甲醛的消毒灭菌效果. 方法用标准菌株作定量杀菌试验. 结果邻苯二甲醛作用60 min,细菌杀灭率达99.90%;作用90 min,细菌杀灭率达100%. 结论邻苯二甲醛是一种新型、快速、高效消毒剂.

    作者:侯铁英;黄德弘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临床常见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目的检测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敏感性. 方法应用Etest法对 173株念珠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93株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耐药率依次为1.1%、10.8%、5.4%、2.2%和5.4%;31株光滑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6.5%、54.8%、22.5%、3.2%和16.2%;24株热带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12.5%、12.5%、4.2%、4.2%和4.2%;12 株克柔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16.7%、33.3%、8.3%、16.7%和33.3%;4株近平滑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0、25.0%、0、0和25.0%. 结论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非白色念珠菌较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高.

    作者:刘小平;李建武;樊尚荣;徐安平;吴志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亚低温治疗医院感染的调查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亚低温治疗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方法对1996年8月~2003年8月,住院>3d的 216例脑室引流术后, 亚低温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 亚低温治疗并发医院感染28例,感染发生率12.96%,多发生在住院14 d内,上呼吸道感染高39.29%,其次为泌尿系统17.86%,病原学检查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医院感染因素主要与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冬眠、意识状态、年龄、住院时间、营养情况等有关. 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亚低温治疗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充分重视医院感染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闫雅凤;唐晟;刘宗琼;高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肿瘤患者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门诊预防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索建立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长期留置非住院期间预防医源性感染和自身感染的有效措施. 方法对2003年1~4月放置PICC的18例老年肿瘤患者120次门诊换药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对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用咽拭子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菌种鉴定. 结果规格为10cm×12cm 的3M透明敷料有效覆盖期为7 d,敷料周围皮肤经采样培养有条件致病菌生长. 结论合理的换药时间、标准化的操作程序、严格遵守自我防护可有效的避免老年肿瘤患者PICC医院外携管期间感染的发生.

    作者:蔡兰萍;蔡力力;贾晓清;张晓霞;李金梅;唐丽君;孔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检验科医用垃圾的处理

    医院检验科的医用垃圾,尤其是接触过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的垃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一些有回收价值的物品,若处理不好,不但易引起医院交叉感染,流向社会,后果难以想象.

    作者:丁新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致伤弧菌败血症1例

    致伤弧菌致病性较弱,尚未见医院感染致伤弧菌败血症的报道.现将我们遇到1例致伤弧菌败血症介绍如下.1 病例患者,女,64岁.因发热、咳嗽、纳差、尿黄10 d,意识障碍1 d,于2004年4月3日收入我科.5年前诊断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因门脉高压行脾静脉栓塞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此次入院前在外院注射头孢哌酮钠10余天.

    作者:史春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特点及其对策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院感染特点,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方法以主动监测与系统回顾相结合的方法,对2003年全年入住ICU 383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判,并与全院住院患者进行对比. 结果 ICU的医院感染率是28.8%,显著高出同期的医院平均感染率23.6个百分点;因医院感染而导致死亡的占ICU总死亡的36%;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50%,而双重感染达78.7%;下呼吸道感染为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占61.7%,但多部位多器官感染占29.6%. 结论 ICU医院感染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性;其相关因素有病情重、年龄大、基础疾病多、侵入性诊疗操作多与交叉感染等.

    作者:周瑞微;陈永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加强一次性医疗器具污染的管理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传播,加强一次性医疗器具污染的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是医院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作者:贾清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对36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病历作回顾性调查,分析他们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

    作者:杨梅英;马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雾化通气管消毒处理及效果监测

    为了控制减少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的感染,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我院儿科于2002年1月~2003年12月,使用中及使用后并消毒处理的雾化通气管,分别作了随机抽样检测90份样本,进行监测报道如下.

    作者:曾跃华;王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病房内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医院感染肺炎临床及耐药分析

    目的对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特征和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以便今后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细菌所致的感染. 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1年1月~2004年6月出现的,42例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医院感染肺炎患者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42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与感染相关的因素包括住院和入住ICU的天数、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脑膜脓毒金黄杆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磺胺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较为敏感,敏感率在76.2%~52.2%之间. 结论缩短住院和入住ICU时间、尽量减少有创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减少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脑膜脓毒金黄杆菌是多重耐药菌,危重患者感染后,治疗相当棘手.

    作者:熊旭明;魏衍超;刘卫江;罗辉遇;谢长江;温得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 428例神经内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为更有效地监测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感染情况,发现危险因素,及时控制感染,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2年11月~2003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加以分析.

    作者:方靖;殷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变异浓度

    目的测定氟喹诺酮类(FQ)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的防耐药变异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 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54株,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分别测定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及MPC,并计算MIC90、MPC90. 结果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对42株环丙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的MPC90值,分别为0.5 μg/ml、0.5 μg/ml、4 μg/ml 和8 μg/ml,细菌耐药选择指数(MPC90/MIC90比值)分别为4、4、16和16;对12株环丙沙星耐药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的MPC90值均为16 μg/ml,MPC90/MIC90比值均为8. 结论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限制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优于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单药能有效限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而环丙沙星则容易选择出耐药突变株;而对环丙沙星耐药但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单药则不能限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

    作者:崔俊昌;刘又宁;王睿;梁蓓蓓;郑专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应用体会. 方法对23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2例存活,1例死亡,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及移植肾排斥反应. 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综合治疗是基础,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并及早应用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许长宝;郝斌;何朝红;朱国鸿;吴国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3例次烧伤病房创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23例次烧伤创面鲍氏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感染原因,指导药物治疗和采取预防措施. 方法对23例次不同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培养鲍氏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十分严重,仅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稍高,分别为52.2%和30.4%;于6~9月间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检出次数多,为15次. 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被褥消毒、强化洗手等是减少烧伤病区内交叉感染的必要措施.

    作者:李峰;柴家科;常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肾脏疾病并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为预防肾脏疾病患者临床感染,分析我院近年来肾脏患者218例,其中46例合并医院感染进行分析.

    作者:杨荣丽;孙正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检验人员应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避免污染及损伤

    检验医、技师同其他医务工作者一样,面临多种潜在危险,如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各种体液及分泌物,给患者抽血和各种穿刺、涂片时的误刺伤,被污染的细菌接种针的误碰触等,这种接触污染的概率远大于其他人群,现就针对如下问题及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

    作者:李伟宏;伦国有;邓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口腔正畸工作中的消毒与防护

    口腔正畸科患者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疾病的健康人群,因此正畸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如口腔内、外科的医务人员.由于口腔正畸的特点,需要各种不同的器械,尤其是各种各样的钳子.目前看来一人一套很难实现,由于消毒很不方便,又受着消毒液消毒质量与消毒时间的制约,医疗器械便成了交叉感染的载体.

    作者:刘丽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颅脑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外科99例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方法对某院2003年颅脑外科99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并对病原学标本进行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结果 99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5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65.66%,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手术伤口感染;致病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82株,真菌14株,这些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多重耐药呈上升趋势;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密切相关. 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率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提高宿主自身免疫力,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吴晓翠;刘时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提高供应室质量管理的方法探讨

    为了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1年来,我们供应室着重抓了质量管理,取得一些成效,现总结如下.1 存在不足1.1 人员素质低下消毒员文化程度较低,相关理论知识缺乏,无菌技术观念薄弱,往往只追求结果而忽略操作的过程.

    作者:骆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