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量化考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马惠兰;侯加加;李惠;赵文军;陈新萍

关键词:医院感染, 管理, 量化考评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量化考评的经验,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根据本院不同科室不同部门特点,把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任务、指标进行量化,纳入考评细则实施. 结果自实行量化考评10年来我院未发生过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率由12.36%降到现在的4.82%,医院感染漏报率由32.52%降到10.26%,无菌切口感染率由1.52%降到0.22%.结论搞好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医院感染领导重视是关键、组织健全是保证、量化考评是措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伤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目的探讨应激后白细胞变化规律与多发伤伤情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以阻断SIRS对机体有害刺激的发生和发展. 方法由急诊收入院的多发伤79例,统一设计、定标、予以PHI、APACHEⅡ及Ⅲ、ISS记分;连续监测血常规,定期了解血生化、血蛋白等;记录各种并发症发生时间、治疗情况.结果入院后24 h 血WBC>12×109/L者61例,占总数77.2%,符合SIRS诊断者71.9%;ISS>17者占其中62.3%,ISS平均值明显高于WBC<12×109/L者,APACHEⅡ、Ⅲ差异也有显著性;伤后1.5~3 h白细胞可达反应峰值,2~3 d降至正常,严重多发伤者需4~6 d. 结论白细胞升高与伤情有明确关系,应加强对严重多发伤早期处理力度;及时处理原发病灶;有效防范、阻断并迅速纠正各种内环境紊乱.

    作者:郝江;乌盛平;文家福;柏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本院前两年确诊的医院获得性肺炎158例作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分布科室比例与住院号均相近的没有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158例作对照组;并采用SAS软件包进行发病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基础疾病伴昏迷或颅脑创伤、有创性机械通气或雾化吸氧、住ICU病房、住院时间>30 d、颅胸腹手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6个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是:6.0307、5.8931、4.0103、2.3680、1.2901、1.1529.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必须针对重点人群高危因素及相关环节,制订有力防治措施.

    作者:侯爱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洗衣房感染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医院洗衣房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回收、清洗消毒和发放全院患者的衣服、被服、医务人员的工作服及重复使用的医用敷料.工作质量的优劣,会对医院感染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我院从医院感染管理角度出发,加强了对洗衣房的质量控制,效果明显.

    作者:孙廷禹;谢秀娥;姜穗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气溶胶喷雾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气溶胶喷雾对医院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细菌杀灭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微粒子气溶胶喷雾器,对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进行气溶胶喷雾,用布片作为染菌载体,采用喷雾沉降染菌;空气消毒效果采用空气中自然菌作为观察对象;杀菌效果鉴定采用活菌计数法.结果 0.1%过氧乙酸和1.5%过氧化氢水溶液气溶胶,作用60 min,对表面上细菌繁殖体可杀灭99.90%以上;0.5%过氧乙酸和6.0%过氧化氢水溶液气溶胶,作用60~90 min,对表面上细菌芽胞亦可杀灭99.90%以上.结论 0.1%过氧乙酸和1.5%过氧化氢水溶液气溶胶,作用60 min,对空气中自然菌杀灭率可达94%.

    作者:杨华明;王长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乙型脑炎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乙型脑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临床类型、住院时间及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3年6月~2000年10月住院治疗的乙型脑炎患者162例及其各类临床危险因素. 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44.5%,儿童103例,医院感染率28.3%,构成比63.58%;老年患者30例,医院感染率8.24%,构成比18.52%;以重型、极重型病例为主,住院时间长,感染发生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8%,泌尿系占28.8%. 结论乙型脑炎重型、极重型易并发各种感染,临床上应针对各类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使患者度过临床极期,降低病死率.

    作者:段玲;杨学文;章银娣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高危科室患者真菌感染易感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高危科室患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 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0年6月高危科室3 323例的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分析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 结果 3 323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15例,真菌感染76例,易感因素为长期应用抗生素、化疗、激素和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的反复应用及侵袭性操作,均是引起真菌感染的因素.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反复应用、保护易感患者、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及时预防和诊断是控制真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作者:王琳;嵇菊珍;王菊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自制熏箱用于血压计与听诊器消毒效果的观察

    血压计与听诊器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器械,由于它们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反复使用,易被患者的汗液、体表携带细菌污染,导致交叉感染.我们采用自制熏箱用甲醛氧化熏蒸法对血压计与听诊器进行消毒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秋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临床护士结核菌感染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科室护士的结核菌感染以及患者的带菌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将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采用孟都氏法检测,分别对护士90人次;患者856人次和正常人群219人次对照,3组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士组阳性率低于患者组(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护士组中内科护士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呼吸科护士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3个病区(P<0.05).结论护士感染结核菌的危险性(RR)为正常对照组的2.22倍,说明接触带菌患者对护士影响较大,应加强自我保护.

    作者:那美玲;王友光;李先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塑料和玻璃平皿在空气细菌测定中的结果比较

    目的为了检验一次性塑料平皿在沉降法测定空气细菌中的可靠性.方法用玻璃平皿作为对照,对一次性塑料平皿和玻璃平皿进行配对设计检验.结果两种平皿采样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一次性塑料平皿采样结果偏低. 结论静电可能导致一次性塑料平皿采样结果低于玻璃平皿;建议空气细菌监测规范中应对平皿材质加以注明.

    作者:边秀兰;马俊荣;张运栋;杨昌跃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儿童急性白血病强化疗期间感染防治措施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强化疗期间感染防治措施.方法对15例112例次儿童急性白血病强化疗期间76例次感染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外周血白细胞(WBC)<4.0×109/L者与WBC>4.0×109/L两组间感染率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外周血WBC<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时,加用G-CSF,WBC达到4.0×109/L,ANC达到1.5×109/L所需平均天数比较未加用G-CSF组,两组均数分别进行t检验,P<0.01;使用IVIG者发热持续时间比较未使用IVIG组,两组均数进行t检验,P<0.01.结论感染与白细胞降低有明确关系,通过使用广谱抗生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可使感染得到较好控制.

    作者:马燕;米弘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我院支气管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

    目的监测支气管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谱及变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方法对1999、2000、2001年门诊及住院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菌群分布、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 结果革兰阴性杆菌是引发支气管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52.8%,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占优势,分别占19.4%、10.5%;革兰阳性球菌中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分别占10.4%、7.1%;真菌占16.5%,所有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达100%. 结论支气管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发生变化,临床医师必须密切关注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李继红;杨敬芳;张明明;王鑫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2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特征.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29种抗生素的MIC值. 结果 29种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β-内酰胺酶抗生素中青霉素类抗生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分别为82.2%和89.7%;10种头孢类抗生素中的头孢他啶和头孢布烯的敏感性在85%左右,头孢曲松和头孢克洛为50%左右,其余均<50%;被测试的两种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只有7.7%,美罗培南敏感性为87.2%;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率均为2.6%;6种喹诺酮类抗生素除萘啶酸为56.4%,其他均<25%;氯霉素的敏感性为15.4%;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布烯、美罗培南和甲氧苄啶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有较高的活性. 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一种多重耐药菌,体外药敏结果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布烯、美罗培南和甲氧苄啶可作为由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引起感染的治疗药物.

    作者:罗燕萍;张军民;刘丽;崔岩;杨继勇;Augustine F Cheng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性传播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宫颈疾病进程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性传播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宫颈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PCR法检测了宫颈癌、癌前病变组织、慢性宫颈炎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PV、HSV-2、CT和NG 4种病原微生物存在状况.结果在宫颈组织中合并感染时,4种病原微生物由于其间的相互作用,可促进宫颈疾病的进程,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结论在检测宫颈炎等良性病变发现有病原微生物合并感染时,应提高警惕,及早用药.

    作者:李秀荣;任洪佳;陈黎明;韩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病床垫絮的监测与管理

    医院感染既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医院管理课题.由于医院感染的发生严重地干扰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挥,甚至妨碍医学科技的发展.因而近10余年来这一课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对医院感染的研究发展迅速,特别是对患者、医用物品主要是中、高度危险品的研究较多.本文主要针对其低度危险品,但又是医院基本的物品病床垫絮的监测与管理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符丽玲;汪良友;赵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儿科病房两次肠道鼠伤寒暴发流行的探讨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冬季肠道鼠伤寒暴发流行的因素、流行病学特点及防范措施.方法对儿科病房在冬季发生的两次肠道鼠伤寒暴发流行期间被感染的29例病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29例病例中<1岁年龄组患儿感染率明显较高,占86.21%;其中25例病例的基础疾病是呼吸系统感染,占86.21%;两次肠道鼠伤寒在儿科病房暴发流行的时间均为新疆气温较低的冬季;29例病例在反复送检便常规后均检出鼠伤寒沙门菌.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实习生、工勤人员和患儿家长进行医院感染的教育工作以及改善病房条件,做好尿布的消毒管理是控制肠道鼠伤寒暴发流行的关键.

    作者:李英;宋江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来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析

    目的了解1997~1999年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来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以便有效地控制HBV的流行,提高整个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V的抗原抗体.结果 1997年HBV的感染率为15.8%,男性为18.4%,女性为12.3%;1998年HBV的感染率为16.9%,男性为20.0%,女性为13.3%;1999年HBV的感染率为17.6%,男性为19.8%,女性为13.9%;3年HBV感染率平均达16.8%,男性高于女性,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对外来人群的体格检查,加大HBV的预防保健措施和医学防治意识,控制传染源,对携带者强化统一管理及教育,有效控制社区人群间的相互感染.

    作者:张云娇;丁明;张秀玲;林祥秀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化脓性眼内炎致病菌分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了解化脓性眼内炎不同时间段致病菌种及药敏的变化,寻找有效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抗生素.方法对355例化脓性眼内炎患者致病原因及致病菌种依据时间的不同进行分析比较,280例标本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阳性做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355例化脓性眼内炎,81.13%是眼外伤所致,280例行标本送检,阳性检出率为49.64%,致病菌种以革兰阳性菌居首位,条件致病菌是化脓性眼内炎的主要菌群,真菌逐年增多明显;各细菌对环丙沙星药物敏感性具有偏高趋势. 结论化脓性眼内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射抗生素,有必要监测菌种和药敏的变化.

    作者:胡淑英;谭素芬;林丽萍;胡穗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

    目的为了解我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现状.方法回顾性汇总分析1997~1999年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21%,例次率为8.06%;其中,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达35.57%、36.84%、36.28%;脐部感染的构成比34.8%,占首位;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47.46%.结论医院感染的高危新生儿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新生儿;新生儿感染以外源性感染为主;提示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应注重对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监控,特别是加强新生儿脐部的管理.

    作者:杨菊香;邓宗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深部酵母菌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变化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为了解深部酵母菌医院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的变化.方法用常规方法及BACT ALERT 120血培养仪检测,用显色培养法及VITEK YBC鉴定,用ATB Fungus试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酵母菌3 532株,其中检出假丝酵母菌3 127株,占88.5%;假丝酵母菌中检出多的是白色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分别占67.3%和14.9%;检出真菌多的部位是呼吸道,占全部标本的67.3%;764株酵母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5FC、AMB、NYS较敏感,MIC、ECO、KET耐药. 结论不同标本中,酵母菌的检出率不同,准确的药敏试验结果对合理筛选抗真菌药物及发现耐药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东科;许宏涛;陶凤容;胡云建;宣天芝;张秀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调查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合并结核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的稀释剂,对378例糖尿病患者和485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两次PPD试验,两次都强阳性者,再做其他检测. 结果糖尿病患者PPD试验的强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PD试验的强阳性率(P<0.0001).结论对所有糖尿病患者进行PPD检测,是非常必要的,PPD试验为临床结核病的诊断,提供了参考性科学实验依据.

    作者:刘杰;辛秀梅;孙涛;张明霞;丁金昌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