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陶文;陈煌基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 FU)+醛氢叶酸(CF)双周疗法联合顺铂(DDP)、依托泊苷(Vp-16)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03例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两组.观察组54例:CF 200mg/m2,静脉滴入,后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48 h持续灌注高浓度5-FU 3g/m2,腹腔化疗DDP 80 mg/m2、Vp-16 200 mg/m2,每2周重复.对照组49例:CF 200mg/d、5-FU 500mg/(m2·d),静脉滴入,d1~d5,DDP20 mg/(m2·d)、Vp-1 6 70 mg/(m2·d),静脉滴入,d1~d4,每3周重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4.8%和44.9%,KPS评分增高率分别为74.1%和53.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和8.5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8.1%、38.8%,有效率及KPS评分增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毒性及消化道反应相似,P>0.05,观察组静脉炎、口腔黏膜炎明显减轻.结论:5-FU+CF双周疗法联合腹腔化疗对晚期胃癌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较轻,生存质量提高.
作者:苏炳光;凌华晃;蔡茂德;黄锡梅 刊期: 2005年第18期
血管形成是实体瘤增殖和转移的关键步骤,这一过程依赖于内源性刺激子和抑制子之间的平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主要的血管生成刺激因子,与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关系密切.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清中VEGF检测可用于评估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从而判断肿瘤患者的预后[1].我们检测了73例结肠癌患者和40名健康正常人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文波;梁婧;李岩;潘文萍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物质群(tumor supplied group offactors,TSGF)在淋巴瘤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比色法测定60例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58例)患者的血清TSGF水平,以血清TSGF≥64 U/mL定为阳性阈值.结果:初治前(n=25)不同临床分期(Ⅰ期3例,Ⅱ期7例,Ⅲ期10例,Ⅳ期5例)患者的血清TSGF水平差异无纺计学意义[Ⅰ期(57.33±8.58)、Ⅱ期(68.43士9.21)、Ⅲ期(66.20±7.73)、Ⅳ期(59.80±5.31)U/mL],各临床分期患者TSGF阳性率分别为33.3%、71.4%、70%和40%;未缓解/难治复发组[n=17,(69.35±11.53)U/mL]和初诊治疗前组[n=25,(64.64±8.36)U/mL]的血清TSGF水平显著高于CR/PR组[n=18,(56.83±6.26)U/mL]和正常对照组[n=66,(55.53±5.26)U/mL];各组TSGF阳性率分别为70.6%、60%、16.7%和1.5%;未发现初治前组TSGF值的高低与化疗反应有关;血清TSGF值持续高水平的患者顽固耐受化疗且预后极差.结论:血清TSGF水平与淋巴瘤病理状态有关,并具有预后意义.
作者:刘陶文;陈煌基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回顾分析5例原发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36岁,初所有病例均误诊为肾癌,4例为B细胞来源,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8个月(4~112个月).回顾性分析的结果表明,PR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恶性淋巴瘤,以成人发病为主,男性占优势,易误诊为肾癌,病理类型多为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综合治疗是取得长期生存的佳治疗方式.
作者:艾斌;石远凯;何小慧;周立强;周生余;董梅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探讨蒽环类化疗药物剂量强度与心脏耐受性的关系,对68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不同剂量强度的CEF(5-FU+表阿霉素十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方案,通过检测患者心电图及心功能的变化,临床对照观察患者的心脏毒性反应.表阿霉素低剂量(50 mg/m2)组较少出现心电图异常,3例心电图一过性改变者,较快(2周内)恢复正常.高剂量组(75 mg/m2)5例心电图改变,有3例在2周内恢复正常,1例有所减轻,但1例在2周后无改善,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测诊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大多数患者能够较好地耐受高剂量的CEF化疗方案.
作者:周南南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近23年呼吸系统肿瘤发病趋势及病理特点,为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肿瘤病理资料.方法:选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第二医院病理科1981~2003年23年外科手术和活检病理档案中的呼吸系统肿瘤病例共5 785例,以MicrosoftExcel表格形式存储,应用SPSS11.5对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3年间恶性肿瘤总检出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u=52.68,P=0.000.2)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主要是肺其次是喉;良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主要是鼻其次是咽.3)恶性肿瘤的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而良性肿瘤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4)恶性肿瘤各部位的主要组织学类型为鳞癌,良性肿瘤各部位的主要组织学类型为乳头状瘤.5)23年来肺部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呈缓慢上升趋势,近几年急剧增加;鼻咽部恶性肿瘤检出率则呈缓慢下降趋势;喉部恶性肿瘤检出率在1981~1997年呈上升趋势,在1997~2003年呈下降趋势.结论: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做好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作者:王爱香;王新允;孙翠云;马莹;刘婷;李艳;赵敏;吴兴业 刊期: 2005年第18期
腹腔化疗凭藉其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毒性低的优势,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我们采用静脉合并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狄杰;郭晶;周菁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细胞中DNA/RNA的含量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莉;刘岩;孙晓辉;田斌;孙娟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我们对60例肝癌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法和辅以适量血管收缩剂法进行灌注化疗和栓塞术,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伟庆;臧国敬;段永英;陈学波;李雪彦;陈永廷;生奇瑞 刊期: 2005年第18期
为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早期并发症,并对发生原因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行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410例,均行食管与胃机械吻合.结果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1.2%),其中3例死亡,2例保守治愈;术后乳糜胸3例(0.7%),其中1例行开胸探查结扎胸导管治愈,另2例保守治愈;胸腔内出血3例(0.7%),均经积极地二次开胸探查止血治愈;肺部感染26例(6.3%),其中1例感染严重死亡,另25例治疗后痊愈;吻合口狭窄1例(0.2%),经胃镜下食管扩张治愈.
作者:毛中鹏;侯东祥;李建辉;张恩 刊期: 2005年第18期
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stoma,PB)是一罕见的胰腺肿瘤,我们收治1例,对其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研究,初步探讨其非随机染色体改变.
作者:李翎;郭猛;王春英;王兴武;李胜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在肺癌癌前病变(支气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肺癌中的作用.方法:41例支气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气管上皮组织、150例肺癌患者手术标本及40例正常肺组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hTERT基因在上述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0%(2/40)的正常肺组织中可检测到hTERT基因的蛋白表达,61.0%(25/41)的支气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和90.0%(135/150)的肺癌组织中可检出hTERT基因表达,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11.9,P<0.01;且随着肺组织癌变过程的变化,hTERT基因的表达呈逐渐增高的趋势,χ2trend=107.7,P<0.01.结论: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和恶性转化与hTERT基因的表达有关;hTERT基因检测有望成为诊断肺癌变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作者:罗志雄;吕嘉春;张耀森;植荣昌;关素薇;宾晓农;黄小英;黎银燕;肖和龙;关伟南;王云南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发生与演变相关基因.方法:采用RT-PCR方法测定WT1、Evi1、Evi1-MDS1和微卫星遗传不稳定性.结果:Evi1和MDSl-Evi1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14/27)和62.9%(17/27).其中低危组RA/RAS和高危组RAEB/RAEB-T/CMML的Evil基因总表达率分别占14.8%(4/27)和37.0%(10/27),MDS1-Evi1基因总表达率分别占25.9%(7/27)和37.0%(10/27);MDS患者WT1表达阳性率为55.6%(15/27),低危组RA/RAS和高危组RAEB/RAEB-T/CMML的WT1基因总表达率分别占14.8%(4/27)和40.7%(11/27);MDS患者微卫星遗传不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6例RA患者中发生Mfd27位点LOHO例,MI 1例,9p21位点发生LOH 1例,MI 0例.5例RAS中发生Mfd27位点LOH 2例,MI 0例,9p21位点发生LOH 0例,MI O例,低危组RA/RAS患者发生LOH或MI的共4例.7例RAEB中发生Mfd27位点LOH 2例,MI O例,9p21位点发生LOH 0例,MI 1例,7例RAEB-T中发生Mfd27位点LOH 1例,MI 3例,9p21位点发生LOH 0例,MI 1例,2例CMML中1例Mfd27位点发生LOH.高危组RAEB/RAEBT/CMML患者发生LOH或MI的共9例.结论:WT1、Evil和微卫星遗传不稳定性与MDS发生和演变有关.
作者:毕可红;任海全;张玉昆;唐天华;马庆恒;郭桂月;王俊伟;姜国胜 刊期: 2005年第18期
为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价值,对121例144处乳腺病灶进行了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评价其对乳腺病灶的诊治效果.121例144处乳腺病灶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平均旋切15次,用时30min,术后病检良性104例,其中乳腺纤维腺瘤78处,乳腺纤维腺病21处,乳腺囊性增生伴大导管扩张12处;恶性17例,其中肉瘤1例,原位癌2例,浸润癌14例.Mammotome切除标本冰冻切片检查的阴性预测值为98.1%(106/108),阳性预测值为了100.0%(15/15),1.5%的错误率.该方法伤口小、创伤小,除4例(3.3%)有轻度皮下瘀血外无其他并发症.初步研究结果提示,B超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于乳腺良恶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替代常规手术作为乳腺良性肿瘤和可疑病灶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崔明;刘武红;覃云;杨晓文;冯雁康 刊期: 2005年第18期
静脉尿路造影(IVP)也称排泄性尿路造影或静脉肾盂造影,是由静脉注入造影剂,经肾脏排泄至尿路使其显影的一种放射性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两侧肾实质和尿液贮集系统,包括肾小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IVP还可以了解双侧肾脏的功能以及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的情况,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这种传统的造影方法尚存在着某些不足.近几年来我院研用改良数字X线低张力IVP方法替代传统的IVP技术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绍平;赵善生;沙江;李焱;耿洪林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4年6月经我院收治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2例乳头状微小癌中多灶癌8例(9.8%)颈淋巴结转移14例(17.1%).随访80例,时间1~10年,平均6年,随访中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而行二次颈清除术,无局部复发,无死亡,未发现远处转移.术中探查及冷冻切片对提高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非常重要,并且可以根据其生物学行为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切除范围,疗效肯定.
作者:戴岳楚;潘印;林仁志 刊期: 2005年第18期
通过比较VP和MVP两组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毒性,探讨MVP方案中MMC的应用价值.58例晚期NSCLC患者入组,其中VP方案组(VDS+DDP)28例,MVP方案组(MMC+VDS+DDP)30例,每例患者至少化疗3个周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均按WHO标准进行.结果显示,VP组和MVP组有效率分别为46.4%(13/28)和50.0%(1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在MVP和VP组分别为30.0%(9/30)和39.3%(11/28),9.6和11.5个月.主要毒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但MVP组明显较重.初步研究结果提示,MMC的加入对MVP方案无益,毒性相对增加,应予舍弃.
作者:任中海;张成辉;仝运科;陈天法;李长生;刘青娥;刘玉芝;梅庭兰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我们就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情况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03~2005年共有36例中量至大量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接受了治疗: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施行胸腔置管术引流胸腔积液,胸腔积液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其中非小细胞肺癌21例,小细胞肺癌5例,食管癌6例,乳腺癌2例,淋巴瘤1例,直肠癌1例.其中1例为双侧胸腔积液,双侧胸腔间隔1周施行了胸腔微创置管术.所有患者均无化疗禁忌证.其中24例患者同期使用全身化疗.
作者:许琦;闫婧;张惠芬;周涛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作用.方法:72例中、晚期NSCLC患者采用分组治疗.A组采用常规放疗加化疗,共30例;B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加化疗,共30例;C组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加化疗,共12例.三组均采用铂类联合盖诺方案化疗1个周期后放疗,放疗结束后再化疗3~5个周期.结果:A组有效率(CR+PR)43.3%,B组有效率70%.0,C组有效率83.3%,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A组40.0%(8/20),B组为66.7%(12/18),C组为100.0%(4/4).B、C组合并后的1年生存率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三组的骨髓抑制等基本相同;放射性食管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急性放射性肺炎:A组56.7%,B组33.3%;C组16.7%.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在中、晚期NSCLC的治疗中,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相比,具有疗效好、毒副反应轻、患者容易耐受等特点;适形调强放疗在不增加放疗不良反应的同时,能够提高1年生存率和靶区的照射剂量.
作者:冯国生;陈甲信;韦波;陆合明;林辉;吴丹玲;卢志平;袁贤彬;张军;李善观;谢嫣嫣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含量水平,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中,IL-2、INF-γ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Th1/Th2漂移现象.且发现TNM分期越晚,Th1类细胞因子IL-2的表达越弱,而IL-6表达越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漂移现象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存在Th2细胞优势,而Th1类细胞因子表达减弱;Th1/Th2漂移现象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
作者:王颖;石殿鹏;李道堂;张百江;王国范 刊期: 200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