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的多维适癌治疗--由多维适形放疗想到的

李宝生;于金明

关键词:癌, 非小细胞肺/放射疗法, 多维适形放疗, 多维适癌治疗
摘要:放射治疗技术由三维适形放疗发展到多维适形放疗,但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效果仍不满意,就多维适形放疗过渡到多维适癌治疗的设想予以介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氟尿嘧啶肝灌注对预防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分析

    探讨结肠癌术中氟尿嘧啶(5-FU)肝动脉灌注对肝转移的预防作用.术中从胃网膜右动脉置管至肝总动脉注入5-FU 500 mg/m2,观察疗效.结果144例肝灌注后肝转移发生率13.89%(20/144), 92例未行肝灌注肝转移发生率41.30%(3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结肠癌术中5-FU肝灌注可降低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发生率.

    作者:余新华;李毅刚;曾庆祉;刘丹婵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切除术

    我院2002年8月22日~2003年12月26日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完成肺癌切除术13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寇仁业;邹志强;袁耒;许世宁;尹立国;麻彬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癌患者血清PGE2水平及其对IL-2/sIL-2R的影响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PGE2水平的变化及其对IL-2/sIL-2R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法( 125 I-RIA以及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43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外周静脉血清PGE2水平和 IL-2/sIL-2R ,术中抽取肿瘤回流静脉血用于检测PGE2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存在较高的PGE2(78.81±32.15)pg/mL,与肿瘤回流静脉血中的PGE2(131.07±36.41)pg/mL呈显著相关,r=-0.315,P<0.01,术后其PGE2显著下降;手术前后其IL-2/sIL-2R处于相对较低水平,IL-2与PGE2呈相关关系,而与sIL-2R无明显相关.术后IL-2有所上升(153.83±53.39)pg/mL,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230.29±53.39)pg/mL,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PGE2,是由肺部肿瘤引起的,对IL-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曹恒昌;华平;陈炬;黄洪铮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环氧化物水解酶Tyr113His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Tyr113His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分析 257例食管癌患者和252名健康对照组人群mEH Tyr113His基因型分布.结果:Tyr 和His等位基因频率在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44.2%、55.8%和44.0%、56.0%.等位基因分布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9;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2.116,P=0.347.相对于Tyr/Tyr基因型,His/His基因型或His/His与Tyr/His基因型相加均未增加ESCC的发病风险.它们的危险度分别为1.076(95%可信区间=0.850~1.361)和0.756(95%可信区间=0.493~1.157).如按性别、年龄、吸烟状态及是否具有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进行分类,His/His基因型或His/His与Tyr/His基因型相加也未对ESCC的发病风险造成明显影响.结论:mEH的Tyr113His多态性不能作为筛查ESCC患病风险的独立因素.

    作者:邝钢;金霞;李琰;王瑞;郭炜;王娜;张健慧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癌组织中桩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桩蛋白(Paxillin)、 E-钙粘蛋白 (E-cadherin)在人肺癌组织中表达及与肺癌病理特征、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20例肺癌、80例癌旁无癌浸润肺组织、53例正常肺组织的Paxillin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肺癌、癌旁无癌浸润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axill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1%(47/120)、81.3%(65/80)、83.3%(44/53),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5%(51/120)、87.5%(70/80)、96.2%(51/53),三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组织中Paxillin和 E-cadherin 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axillin阳性表达率与肺癌术后3年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肺癌术后3年生存率有关系,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Paxillin、E-cadherin表达可能与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有密切联系,可作为评价肺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标志.

    作者:张鑫;彭品贤;吕嘉春;梁建辉;吴建军;曾波航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颅内肿瘤继发癫痫发作62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为探讨颅内肿瘤与癫痫的关系和发生机制,以提高颅内肿瘤早期诊断率.回顾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245例,其中继发性癫痫发作62例临床与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颅内肿瘤继发癫痫发作20岁以上发病率为67.7%;以脑胶质瘤癫痫发病率高54.8%,其次是脑膜瘤25.8%,转移瘤19.4%;部位以额叶癫痫发病率高38.7%,其次为顶叶20.9%等;脑电图异常率87.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成年人癫痫多为继发性癫痫,在排除外伤、脑血管病后,应高度警惕患颅内肿瘤的可能,脑电图对颅内肿瘤早期诊断和判断有无肿瘤复发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孙勇;于志远;郁阿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与处理

    近20年来肺癌发病率大幅度上升,肺内孤立性肺结节(so1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含有早期癌灶可能性,故临床上对于SPN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就SPN的诊断与处理的现状与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德江;李希波;杨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联合肺叶和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21例分析

    1996年5月31日~2004年3月31日,我们对累及叶间裂的Ⅲ期以上肺癌21例实施了肺叶肺段切除术,避免了全肺切除术,保留了有效的肺功能,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景涛;程思强;高德军;卢金修;荣林;刘子祯;董经光;秦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冷冻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研究

    为研究冷冻治疗对原发性肺癌的治疗效果,对97例原发性周围型肺癌进行了冷冻外科治疗,其中I期7例,Ⅱ期18例,Ⅲ期66例,Ⅳ期6例,无手术死亡.随访结果为局部复发9例,中位生存期29.2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04%、18.12%、1.13%.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肺癌的冷冻外科治疗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百江;杨瑞森;刘萍;王国范;宋平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CEA方案治疗成人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999年5月10日~2003年1月30日,我们用环磷酰胺(CTX)、依托泊苷(Vp-16)、阿糖胞苷(Ara-c)组成CEA方案治疗成人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37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刘金宏;卞咏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癌合并中重度COPD的外科治疗

    为探讨肺癌合并中-重度COPD手术前后肺功能的变化与处理措施.14例患者,经综合治疗肺功能改善后行肺叶切除术6例,肺段切除术5例,肺楔形切除加肺减容术3例.术后9例给予机械辅助通气,15 d后定期复查肺功能,围手术期针对性给予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吸氧及呼吸物理学治疗.结果:术前肺功能经治疗MVV(L)由36.18±3.74增至40.76±4.67,FEV 1.0 (L)由0.89±0.11增至1.04±0.13,P均< 0.01,FVC(L)由1.44±0.21增至1.65±0.28,P< 0.05.术后1例死亡,手术成活率为92.86%(13/14).术后15 d肺功能复查,MVV下降至35.34±3.98,FEV 1.0 降至0.82±0.10,P均<0.01;FVC降至1.39±0.20,P<0.05.30 d时MVV为37.01±4.24、FEV 1.0 为0.93±0.13、FVC为1.43±0.22,P均<0.05;均低于术前水平.恢复至3个月时3项指标分别为42.08±3.62、1.12±0.13和1.63±0.27,P均> 0.05;均已达术前水平.6个月后MVV和 FEV 1.0 各为5.90±4.12和1.21±0.19,P<0.05;较术前有所改善,而FVC为1.76±0.28,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杨鲁民;沈毅;陈岩;王伦青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N2肺癌预后因素分析及手术适应证的探讨

    目的:识别纵隔淋巴结转移(N2)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不利因素,探讨N2肺癌合理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1993年1月1日~2000年1月31日,212例根治性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廓清术后病理诊断为N2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组间患者的生存差别;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判定N2肺癌预后的不利因素.结果:本研究5年生存率为17%,其中有N2临床症状、大细胞肺癌和T4患者的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不足12个月.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症状(RR=9.2,P<0.001)、T4肿瘤(RR=7.15,P<0.001)、淋巴结被膜受侵(RR= 1.728,P=0.008)和多站(≥3站)淋巴结转移(RR=2.294,P= 0.002)是预后的不利因素.结论: 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差别,根治切除的适应证应该加以选择.有明显纵隔淋巴结转移症状、大细胞肺癌和T4肿瘤的N2患者预后极差,不宜将外科手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洲;宋福杰;刘相燕;刘凡英;陈景寒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研究

    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确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研究,并与健康人作对比.结果显示,肺癌患者CD3+(68.88±11.80)和CD4+(38.83±10.30)以及CD4+/ CD8+(1.53±0.74)比例均比正常人(74.21±5.51,43.92±7.02,1.89±0.54)下降,CD8+(29.26±10.58)高于正常人(24.57±6.3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临床分期之间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理类型中未分化癌与鳞癌之间CD4+和CD4+/ CD8+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并与细胞分化类型有关.

    作者:王亚娟;王爱芬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KAI1基因转染协同ATRA诱导对肺腺癌细胞株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新抑癌基因KAI1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借助质粒表达载体(PCMV-NEO-XhoI),将抑癌基因KAI1转入肺腺癌A549细胞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用10 -6 mol/L ATRA 作用于转染及未转染KAI1基因的肺腺癌A549细胞株, MTT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和凋亡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CD 82 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测定myc、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的表达,放射免疫测定层连蛋白(LN)表达.结果:ATRA处理KAI1基因转染的肺腺癌细胞CD 82 表达降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增加,更多的细胞被阻止于G1/G0期,myc、MMP-1及LN表达下降, 比对照组及单纯转染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抑癌基因KAI1与ATRA对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增殖浸润转移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颖;谢娟;孙世良;李少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

    1981年7月1日~2002年5月31日,我院共对258例肺癌患者施行了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林乐胜;刘玉洪;徐林浩;沈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诱导性同步放化疗治疗侵袭性肺上沟瘤

    目的:分析同步放化疗(CRT)在NSCLC外科治疗的地位.方法:回顾性总结1987~1996年外科手术的30例累及胸顶部的NSCLC,单纯手术组10例,手术+放疗组(RT)9例,含铂方案化疗+放疗组(CRT)11例.结果:单纯手术组2、4年生存率分别为30%和20%, RT组为22% 和11%,CRT组为73% 和53%.单因素分析根治性(是与否比较,P=0.027)和诱导性治疗(单纯手术和RT与CRT比较,P=0.0173)是有意义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仅诱导性治疗,P=0.023 8,是有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与诱导性放疗和单纯手术相比,CRT可提高累及胸顶部的NSCLC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N2肺癌手术后肿瘤复发模式的分析

    目的:探讨纵隔淋巴结转移(N2)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ncer,NSCLC)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的模式,为手术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96例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N2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2年内每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1次,监测肿瘤复发情况.计算复发率,应用χ2检验比较手术后放疗及化疗对肿瘤复发模式的影响.结果:术后2年内肿瘤复发率为37.5%(36/96),复发模式以转移性复发为主,占77.78%( 28/36 ),多数为脑和肺转移(64.29%,18/28).手术后放疗者的局部复发率为5.17%( 3/58 ),而未施行放疗者的局部复发率为23.68%(9/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5.69;手术后化疗者与未化疗者相比,局部复发和转移性复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性复发是N2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的主要模式,手术后放疗可以减少N2肺癌根治术后肿瘤的局部复发.

    作者:刘凡英;王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胃癌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胃癌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测定153例胃癌患者血清的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CA119、CEA、CA125、C-42、Fer、AFP、CA153、HCG、PSA、NSE和HGH 11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9%(58/153)、24.2%(37/153)、20.2%( 31/153 )、20.2%(31/153)、19.6%(30/153)、15.0%(23/153)、13.1%(20/153)、4.6%(7/153)、4.6%(7/153)、1.3%( 2/153 )和1.3%(2/153);以任意2项标志物同时阳性为判断标准,则阳性检出率为47.1%,高于任何单项检测阳性率,但是特异性为90.9%;采用3项以上组合判断则敏感性明显下降.肿瘤标志物与胃癌分期关系中,CA199、CEA、C-42、Fer、CA153对Ⅲ和Ⅳ期胃癌均比较敏感;CA125和AFP仅对Ⅳ期胃癌敏感性高;而分型结果表明,管状腺癌CA199阳性率高(45.2%),黏液腺癌CA125高(38.7%),低分化腺癌CEA高(39.0%).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胃癌的病情监测提供了一系列较为敏感的指标,并对胃癌病理类型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玉萍;申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罕见颊部鳃裂囊肿--附一例报告

    鳃裂囊肿多来自于第二鳃裂 [1] ,位于颈上部舌骨水平、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附近,而发生于颊部者实属罕见.我科近期遇到1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隋丽萍;牟宝秋;姜慧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

    近几年来,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靶向治疗新药不断涌现,在临床试验或正式临床应用中取得非常鼓舞人心的结果,其中引人注目的有Iressa (ZD1839,Gefitinib)、OSI774(Tarceva, erlotinib)、Herceptin(Trastuzumab,贺赛汀)、IMC-C225 (cetuximab, Erbitux)和Bevacizumab(Avastin)等.

    作者:罗荣城;尤长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