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虎;左文述;胡旭东;李万湖
为了探讨人参皂甙Rg3对人甲状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对18例甲状腺癌患者在术前2周口服Rg3,观察手术切除癌内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xsity,MVD)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管减少明显,高倍镜下可见血管内皮细胞支架塌陷、变性、坏死;而对照组血管无明显改变.实验组MVD值计数108.69±25.24,对照组MVD计数160.52±47.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Rg3具有抑制甲状腺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可有效抑制其生长和转移.
作者:刘力伟;叶国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回顾性分析了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于CT增强前及增强后动脉、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影像表现.结果18例小肝癌中,直径<1 cm者2例,1.0~3.0 cm者16例,CT平扫时15例表现为均匀低密度,3例为等密度,增强后动脉期15例病灶有强化表现,均匀或不均匀,3例病灶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14例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延迟期14例表现为低密度病灶.
作者:刘小虎;左文述;胡旭东;李万湖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cyclinD1、CD44V6、E-cadherin(E-cad)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48例结直肠癌中cyclin D1、CD44V6、E-cad蛋白的表达.结果:48例结直肠癌中cyclin D1、CD44V6、E-cad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8.3%(28/48)、75.0%(36/48)和45.8%(22/48).cyclin D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60岁以上年龄组高于60岁以下年龄组,P<0.05,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CD44V6高表达及E-cad低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相关;CD444 V6、E-Cad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yclin D1、CD44 V6、E-cad蛋白是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朱寿田;楼善贤;施红旗;徐庆才;王利霞;刘庆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注射90Y β核素治疗中的临界点及由此确定注射剂量的方法.方法:依据建立的肿瘤间质注射β核素治疗过程中的数学模型,由计算机模拟实验肿瘤中心注入0.5 mL的90Y核素治疗时,肿瘤组织中形成的吸收剂量、克隆源性细胞生存率的时空分布和肿瘤控制概率(tumor control probability,TCP),观察不同大小的肿瘤在不同活度的核素治疗时所能达到的临界点状态.结果:1)肿瘤越小、注射剂量越大,则临界点时间越长;临界点时平均细胞生存率的对数值随注射剂量的变化呈线性一二次关系.2)给出了临界点TCP达到0.99时所需的注射剂量与肿瘤半径的定量关系式.结论:临界点的TCP可以作为疗效的短期预测指标,并可由此确定临床所需的核素注射剂量.
作者:陈英茂;耿建华;田嘉禾;何义杰;刘自来;陈盛祖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近期效果.方法:对0期(导管内癌)、Ⅰ期和部分Ⅱ期乳腺癌患者共90例进行非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保乳术(42例)和全乳切除术(48例)的近期效果.结果:保乳术占同期乳腺癌手术的19%,保乳术组中位随访28个月,有2例局部复发(4.8%),均为0 期乳腺癌,年龄均<40岁;全乳切除术组中位随访31个月,无局部复发,但1例发生对侧乳腺癌(2.1%);两组均无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保乳术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92.9%.结论:保乳术也适于中国乳腺癌患者,美容效果满意,但存在一定的局部复发率,导管内癌局部处理较浸润癌更应慎重.
作者:李文萍;王颀;许娟;张安秦;陈中杨;杨剑敏;施军涛;郭庆禄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对32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体外照射剂量为50~55 Gy,腔内治疗剂量为50 Gy/10周,放疗结束后2~4周给予手术,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22例,次广泛子宫切除术8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2例,盆腔淋巴结清除6例,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活检10例.结果显示,术后病理未发现癌残留者28例,有癌残留者4例,宫旁切缘无1例查见癌,各组淋巴结均未查到癌转移及未见癌残留;其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17/18)、71.4%(10/14).
作者:李庆水;盛修贵;李大鹏;丁风珍;路春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2000年3月1日~2003年8月31日,我们开展了硬膜外持续恒速注药镇痛(CCEA)技术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观察50例乳腺癌患者的应用,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孙景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细胞凋亡是细胞积极参与自身死亡的单一细胞缺失过程,对肿瘤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肿瘤细胞凋亡的过程及其调控因素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并试图通过诱导凋亡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凋亡的内源性调控因素主要是凋亡相关基因及其产物.综述凋亡相关基因bcl-2家族、p53、p21、p16、Fas/Fasl、C-myc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与治疗效果和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贾艳敏;张晓菁;温泽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结肠癌肝转移的高发生率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1992年1月~2001年1月,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结肠癌并肝转移患者53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贾宗师;张同军;卢雪梅;马译兵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胃癌形成过程中亚硒酸钠的作用机制及其对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N甲基-N-硝基-N亚硝胍(MNNG)20 mg/kg给大鼠灌胃,以诱导大鼠胃腺癌形成.实验第43周,用HE染色、病理诊断和AB-PAS反应方法比较各组MNNG诱导Wistar大鼠腺胃癌形成过程中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在此过程中胃黏膜bcl-2和Bax蛋白表达,并对其结果进行定性、定位及图象分析.结果:饮水中加入2和4 mg/L的亚硒酸钠加重胃黏膜的糜烂、出血和肠化生,P<0 05,在MNNG诱癌过程中发生了浆膜下平滑肌瘤,亚硒酸钠可增加平滑肌瘤的发生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加硒组bcl-2阳性标本的平均光密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加硒组的Bax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亚硒酸钠可增强大鼠胃黏膜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并使之糜烂、出血、肠化生;同时,可促进浆膜下平滑肌瘤的形成.
作者:苏衍萍;唐军民;唐岩;高慧英;杨国杰;马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为了探讨卵巢良性肿瘤剥除后,改良传统术式行卵巢成形术与术后卵巢功能的关系,对5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常规行卵巢肿瘤剥除后采用腔内螺旋式缝合卵巢成形,术后第1、3、6个月于排卵期测定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孕酮(P)水平,并比较手术前后变化;同时经阴道超声扫描(TVS)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是否符合排卵期;术后第1或第2个月监测术侧卵巢有无排卵.结果50例施术者术后第1、3、6个月E2、FSH、LH、P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均符合排卵期;以上4项生殖激素水平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TVS监测术侧卵巢排卵,第1个月及第2个月排卵率分别为32%及79.41%,术后2个月内术侧卵巢总排卵率达86%.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此术式的改良不影响卵巢功能,而且安全、有效、经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秀萍;赵蕾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糖类抗原CA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37 U/mL是诊断癌的临界值.我们对血清CA19-9升高>200 U/m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发现CA19-9对胰腺癌诊断的特异性随着数值的升高而增大,且>1 000 U/mL.时,往往胰腺癌已进入晚期,无法根治性切除,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玉香;姚青华;鞠洪阳;周先亭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索有机硒在体外对人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以硒酸酯多糖为实验药物,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峰及细胞周期等,研究其对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硒酸酯多糖作用骨肉瘤细胞1、2、4、6 d及浓度为0、30、60、120μg/Ml后细胞生长曲线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观察可见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细胞周期主要受阻于S期.结论:硒酸酯多糖可在体外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凋亡.
作者:吴兴;陈峥嵘;陈中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为了研究在化疗期间塞来昔布的胃肠道毒副反应及用于恶性肿瘤靶向预防及治疗的可行性,分别采用塞来昔布及双氯芬酸钠对46例轻中度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跟踪治疗,并从胃肠道毒副反应、耐受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临床结果显示,塞来昔布与双氯芬酸钠在抗肿瘤疼痛方面疗效大致相同,基来昔布引起的一过性胃肠不适为19.4%,未见症状性溃疡.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可以充分利用塞来昔布特异性的COX-2抑制特性,有效地抑制转移性肿瘤引起的轻中度疼痛,它对上消化道毒副反应小、安全性好的优点和潜在的抑制肿瘤发生及发展的作用,可以进一步用于恶性肿瘤的靶向预防及治疗.
作者:郑伟华;卢奕云;何蕙泾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1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MMP-2、TIMP-2的半定量表达情况.结果:1)在78例乳腺癌组织中,MMP-2、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3%(58/78)和39.7%(31/7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者表达呈负相关,rs=-0.437,P<0.01.2)MMP-2表达与乳腺癌原发肿瘤大小呈显著正相关,rs=0.374,P<0.01,与组织学分级相关,分级越高其阳性表达率就越高,rs=0 606,P<0.01;TIMP-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呈负相关rs=-0.288,P<0.05;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s=-0.377,P<0.01.MMP-2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s=0.454,P<0.01;TIMP-2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s=-0.261,P<0.05.MMP-2阳性表达与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TIMP-2与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MP-2与TIMP-2的表达与肿瘤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刘真真;崔树德;魏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头Paget病临床特点、组织发生伴发病理亚型、性激素受体表达状况等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21例乳头Paget病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光镜下重阅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水平.结果:21例乳头Paget病中17例临床触及肿块,4例未触及肿块,全部伴乳腺导管癌,前者伴发浸润性导管癌14例、早期浸润性导管癌3例,后者全部为导管内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47.6%(10/21).组织学亚型与淋巴结状态关系密切,P<0.05.ER阳性率23.8%(5/21),PR阳性率28.6%(6/21),ER、PR同时阳性23.8%(5/21).性激素受体水平与淋巴结状态关系密切,P<0.05,而与伴发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本组乳头Paget病均伴发乳腺导管癌,伴乳腺肿块者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率高,ER、PR低水平表达.
作者:仲伟霞;高彦;左文述;孙翔宇;赵炎;郝秋梅;于金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为了观察枢丹的止吐效果及毒副反应,寻找价廉、高效的止吐方案,对60例接受顺铂联合化疗的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单用枢丹、单用胃复安和两者联合地塞米松的疗效及毒性.结果为枢丹组、胃复安组和联合组止吐有效率分别为82.5%、67.5%和95.0%,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2.5%、60%和87.5%,其止吐效果胃复安组和联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毒副反应较轻.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枢丹为一高效、安全的化疗止吐药.枢丹、胃复安、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是预防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安全高效、廉价实惠的止吐方案.
作者:黄壮士;张艳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将5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随机分为化放组和单放组,每组26例.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35 mg/m2,d1、d22;顺铂20 mg/m2,d1~d5、d22~d26,化疗同步60Co体外照射,常规分割照射DT 40 Gy时缩野行加速超分割照射,DT 1.5 Gy/次,2次/d,2次间隔>6 h,每周5 d,照射9 d,DT 27 Gy,总剂量DT 67 Gy/6 w.化放组CR、PR、NC和PD分别为34.6%(9/26)、53.8%(14/26)、7.7%(2/26)和3.9%(1/26),有效率CR+PR为88.4%(23/26);单放组CR、PR、NC和PD分别为19.2%(5/26)、46.2%(12/26)、23 1%(6/26)和ll.5%(3/26),有效率CR+PR为65.4%(17/26),P<0.05.化放组1、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9.2%、38.5%和19个月,单放组分别为46.1%、19.2%和12个月,P<0.05.化放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88.5%(23/26),脱发发生率100%,放射性食管炎34.6%(9/26),放射性肺炎23.1%(6/26);单放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30.8%(8/26),放射性食管炎30 8%(8/26),放射性肺炎19.2%(5/26).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紫杉醇/顺铂同期化疗合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局部晚期NSCLC能提高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张纯;陈昱明;莫汉文;张静玉;陈文尖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分析和总结了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结果198例老年胃癌患者,148例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病.术后并发症51例次,死亡9例.手术前有共存病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63%;手术前无共存病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广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胃癌是我国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患者就诊时大部分已是中晚期.采用术前化疗对胃癌的治疗,经过临床实践发现疗效确切,并在一定时间内手术切除,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亓健;陈心锐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