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利;杨友德;陈明会;胡茂新;张泉河;郭晓路;李会庆;金世宽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42岁.12年前曾患回盲部非霍奇金淋巴瘤行手术及放射治疗.
作者:李新功;孙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通过对96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区肿瘤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合良恶性腮腺肿瘤的发病特点及诊治要点,总结了混合瘤复发的一些基本原因和减少复发的处理方法.
作者:袁道英;杜琛;赵怀元;陈桂英;霍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食管癌肉瘤的临床 X 线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9 例食管癌肉瘤行钡餐检查.结果:本病好发于食管中段,以腔内息肉样充盈缺损并伴有分叶、局部食管扩张为特征,它可以带蒂,一般不引起梗阻.结论:本病临床症状出现晚,病史较长,结合钡餐检查的腔内息肉样充盈缺损,应考虑食管癌肉瘤,本病均需组织学检查才能确诊.
作者:李春卫;林祥涛;裴风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索鼻咽癌福州分期和 UICC(1997)分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方法:根据入院时病变情况按 UICC 及福州分期重新分期,对比观察 254 例放疗前有鼻咽 CT 检查的首程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病期分布情况.结果:1)两种分期的Ⅰ、Ⅱ、Ⅲ、Ⅳ期生存率相似,T、N 分期生存率相似,差异均无显著性;2)病期分布情况:UICC 分期中以Ⅱ期患者偏多,福州分期以Ⅲ期患者为主;N 分期 UICC 以 N1 为主,福州分期以 N2偏多;T 分期两组主要在 T3、T4 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两种分期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分期差异主要在N1、N2 上.
作者:杨家林;文浩;王冀川;祝朝富;张伟;李志琳;黄小玉;冉小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癌组织中NDR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正常甲状腺及乳头状甲状腺癌病理标本,采用小鼠抗NDR2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NDR2蛋白在人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并结合图像分析比较NDR2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与癌组织中含量的变化.结果:人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胞浆均呈现较强的阳性NDR2免疫反应,胞核中未见有阳性物质表达.乳头状腺癌细胞胞浆免疫反应阳性很弱,阳性率为23.3%,胞核呈阴性.正常甲状腺组NDR2免疫反应阳性率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甲状腺组NDR2蛋白相对含量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DR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推测NDR2可能参与了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进一步研究NDR2蛋白的功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洁;刘新平;姬秋和;张文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小 DNA 病毒,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与 HPV 感染有关,尤其是宫颈癌.目前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得的 HPV 疫苗依其作用效果可分为三大类:以体液免疫为主的预防性疫苗、以细胞免疫为主的治疗性疫苗及兼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预防性兼治疗性疫苗.
作者:吴勉云;伍欣星;邱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外周血中的HHV-6-DNA,健康体检者和缺铁性贫血者为对照组.结果:20例 ITP 患者、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的 HHV-6-DNA 检出率分别为25%(5/20)、10%(1/10)和3.33%(1/30),ITP患者组与健康体检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TP患者组与缺铁性贫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5例ITP患者骨髓和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HHV-6-DNA 检出率分别为46.67%(7/15)和0,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0例ITP治疗前、治疗第5天、第10天时外周血HHV-6-DNA检测,分别有3、3、2例阳性.结论:ITP与HHV-6的感染呈正相关;骨髓中HHV-6-DNA检出率高于外周血中.
作者:董学君;刘忠民;傅佳萍;詹乾钢;钟永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肥城市食管癌高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获取资料,分层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统计指标 OR.结果:185 例患者和 204 例对照,在调整的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吸烟指数、饮酒指数和喝茶指数等因素后,发现食管癌家族史、患有食管病史、吃咸菜多、吃霉变食品、种菜少或不种菜、水源污染为危险因素.对 10 年前和 20 年前的饮食组成和营养成分分析发现,居民 10 年前和 20 年前的大豆及豆制品摄入量对照组是病例组的 2 倍.将其按所含的营养成分计算后两组比较,20 年前蛋白、铁、磷摄入量多有保护性作用,并呈线形相关.不同因素共同暴露分析显示,食管癌家族史与食管病史、吸烟和饮酒有协同作用,蛋白摄入量增加有拮抗作用.结论:本地区食管癌危险因素的特异性发现为水源污染和蛋白摄入量偏低,大豆蛋白可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德利;杨友德;陈明会;胡茂新;张泉河;郭晓路;李会庆;金世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同时IR又是引起恶性肿瘤发生的诱因之一.监测恶性肿瘤患者中IR水平,有助于提高对肿瘤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并有助于预防肿瘤.
作者:张怡梅;刘斌;任朝英;李书君;贾漪涛;李庆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2000年8月昌邑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 78 例老年食管癌及贲门癌的临床资料.78 例患者术前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 1 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3 例,慢支、肺气肿 20 例,陈旧性肺结核 2 例,合并2种以上并发症的 8 例.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 27 例(34.6%),死亡 2 例,其中 1 例死于 ARDS.详细术前检查、充分术前准备、谨慎的麻醉处理、术中轻柔操作、术后严密监护及时处理,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王修智;张晓兰;王成功;庞大斌;马君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中国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讨论了我国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取得的进展和有待改进的方面,提出了应进行系统化研究的建议.
作者:韩金祥;高雪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angiostatin,AG)、131I和131 I标记的血管生成抑制素(131I-AG)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影响及其对小鼠Lewis 肺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用131 I标记AG,得到4种不同浓度的131 I-AG:a(含131 I 0.74 GBq/L、AG 0.5 μg/mL)、b(含131 I 0.74 GBq/L、AG 16 μg/mL)、c( 含131 I 1.48 GBq/L、AG 0.5 μg/mL)、d(含131 I 1.48 GBq/L、AG 16 μg/mL);采用MTT法观察AG、131I 和131 I-AG对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将28只荷Lewis 肺癌的C57BL/6雄性小鼠(右前肢皮下移植瘤直径10 mm)分成4组,分别腹腔注射131 I-AG(含131 I 11.1 MBq、AG 12.5 mg/kg)、AG(12.5 mg/kg)、131I(11.1 MBq) 和生理盐水各0.3 mL,治疗2次,间隔7 d,观察肿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结果:1)在0.5~64 μg/mL浓度下,AG对ECV304细胞生长抑制率为(7.3±3.5)%~(41.9±4.3)%(与0浓度AG比较,P<0.01);a、b、c、d 4种浓度的131 I-AG对ECV304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3.9±2.8)%、(58.2±3.9)%、(39.1±4.1)%和(78.4±5.4)%,与AG和131 I相比,抑制率明显提高(P<0.01).2)动物实验显示,131I-AG、AG、131I对小鼠Lewis 肺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72.9%、46.7%和19.2%.结论:131I-AG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内皮细胞的生长,在体内能明显抑制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强于单纯的等浓度的AG和131 I,提示131 I-AG在实体瘤的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作者:邵秋菊;徐海峰;袁梦辉;周润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克隆叶绿酸抑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恶性转化的相关差异表达cDNA序列.方法:以叶绿酸及反式-BPDE共同处理的16HBE细胞为实验细胞,以反式-BPDE单独处理的16HBE细胞为对照细胞,采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比较2种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分离叶绿酸抗反式-BPDE作用的相关差异表达cDNA片段.分离的片段分别与pGEM-T载体连接并转化入JM109细菌中,对质粒DNA进行测序.以BLASTN程序进行GenBank的同源性检索.结果:克隆的5条cDNA序列中,有3条为新基因序列,另2条分别与类S18/S6人核糖体蛋白及alpha-烯醇酶等有同源性.结论:克隆的5条cDNA序列所在的基因可能与叶绿酸抗细胞恶性转化分子机制密切相关.
作者:朱丽瑾;蒋义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99-2001年,我院共收治乳腺癌患者 67 例.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玲;段凤霞;张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1年9月124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3种不同方案:静脉推注艾迪(A 组)、化疗(B 组)、静脉推注艾迪+化疗(C 组)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结果:A组 PR+CR为10/26,B 组 PR+CR为29/62,C 组 PR+CR为22/36;C 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存质量提高表现为 Karnorfsky 评分的增加,U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配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肿瘤颇有价值,单纯静脉推注艾迪,可稳定改善病情、提高生存质量;联合用药可防止化疗的骨髓毒性.
作者:姚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进入21世纪,中国由于人口的逐渐老龄化,以及吸烟、感染等问题的存在,肿瘤防治所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对中国肿瘤流行状况做一简要概述,并就中国癌症控制策略和肿瘤防治工作的目标进行探讨.
作者:徐宁志;董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口腔癌约占全身各部位癌总数的3%~5%,常见的口腔癌有舌癌、龈癌、唇癌、颊癌、腭癌、口底癌等.
作者:王福德;杜娟;曹文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河北省开滦集团公司林西医院1988-2001年使用高能射线照射脾脏治疗本病36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邹玉环;王东才;曲宏伟;付占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初步研究192 Ir(铱)高剂量率支气管腔内后装放射治疗(HDR-IBB)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和外照射(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三联组和二联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三联组卡氏评分提高16例,二联组卡氏评分提高6例.三联组卡氏评分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联组近期有效率为90.3%,二联组近期有效率6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联组1年生存率为72.8%,而二联组1年生存率为44.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AI、RT及HDR-IBB三者联合治疗是NSCLC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钦志泉;张苏展;卢丽琴;刘子江;贾勇士;吴树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科 1997 年 8 月-2001 年 12 月对 46 例疑诊乳腺癌、乳腺肿块≤2 cm 的患者采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取得了及时确诊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中祥;孙晶波;朱江;张国利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