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秋菊;徐海峰;袁梦辉;周润锁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5岁,术前经CT及纤支镜检查,诊为左肺中心型肺癌,病理为小细胞未分化癌.既往有预激综合征病史.
作者:刘延昌;李桂芝;张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1年9月124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3种不同方案:静脉推注艾迪(A 组)、化疗(B 组)、静脉推注艾迪+化疗(C 组)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结果:A组 PR+CR为10/26,B 组 PR+CR为29/62,C 组 PR+CR为22/36;C 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存质量提高表现为 Karnorfsky 评分的增加,U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配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肿瘤颇有价值,单纯静脉推注艾迪,可稳定改善病情、提高生存质量;联合用药可防止化疗的骨髓毒性.
作者:姚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 pS2 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Envision 二步法,检测91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 pS2 的表达.结果:pS2 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61.5%(56/91).pS2 阳性表达与 ER、PR 之间及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及腹水细胞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1).化疗不影响 pS2 在卵巢癌中的表达;pS2 的表达与晚期卵巢癌化疗效应之间也无明显相关性(P>0.1).结论:pS2 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仍为激素依赖性;在 ER、PR 高表达及黏液性囊腺癌、临床分期早或腹水细胞学阴性患者,其表达率高(P<0.05);但 pS2 尚不能作为一个独立指标来预测晚期卵巢癌对化疗的反应.
作者:傅士龙;张国玲;陆洪芬;范月珍;施达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8月-2000年10月收治的46例乳房肿块切除病例,探讨乳房肿块切除的手术进路问题.
作者:邵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进入21世纪,中国由于人口的逐渐老龄化,以及吸烟、感染等问题的存在,肿瘤防治所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对中国肿瘤流行状况做一简要概述,并就中国癌症控制策略和肿瘤防治工作的目标进行探讨.
作者:徐宁志;董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临终关怀的概念、兴起,特别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做一综述,并对以后的发展前景给予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作者:孟宪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42岁.12年前曾患回盲部非霍奇金淋巴瘤行手术及放射治疗.
作者:李新功;孙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肥城市食管癌高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获取资料,分层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统计指标 OR.结果:185 例患者和 204 例对照,在调整的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吸烟指数、饮酒指数和喝茶指数等因素后,发现食管癌家族史、患有食管病史、吃咸菜多、吃霉变食品、种菜少或不种菜、水源污染为危险因素.对 10 年前和 20 年前的饮食组成和营养成分分析发现,居民 10 年前和 20 年前的大豆及豆制品摄入量对照组是病例组的 2 倍.将其按所含的营养成分计算后两组比较,20 年前蛋白、铁、磷摄入量多有保护性作用,并呈线形相关.不同因素共同暴露分析显示,食管癌家族史与食管病史、吸烟和饮酒有协同作用,蛋白摄入量增加有拮抗作用.结论:本地区食管癌危险因素的特异性发现为水源污染和蛋白摄入量偏低,大豆蛋白可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德利;杨友德;陈明会;胡茂新;张泉河;郭晓路;李会庆;金世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观察比较异环磷酰胺(IFO)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分别对40例卵巢癌用IFO+顺铂(DDP)+吡喃阿霉素(THP)方案化疗(实验组),与环磷酰胺(CTX)+DDP+THP 方案化疗(对照组)做对比研究.实验组20例有效率70%,其中复治13例,8例有效;对照组20例有效率45%,其中复治11例,2例有效.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初治组与复治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初步研究结果提示,IFO联合DDP、THP化疗是治疗卵巢癌有效的二线方案.
作者:祝英杰;卢玉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癌组织中NDR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正常甲状腺及乳头状甲状腺癌病理标本,采用小鼠抗NDR2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NDR2蛋白在人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并结合图像分析比较NDR2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与癌组织中含量的变化.结果:人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胞浆均呈现较强的阳性NDR2免疫反应,胞核中未见有阳性物质表达.乳头状腺癌细胞胞浆免疫反应阳性很弱,阳性率为23.3%,胞核呈阴性.正常甲状腺组NDR2免疫反应阳性率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甲状腺组NDR2蛋白相对含量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DR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推测NDR2可能参与了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进一步研究NDR2蛋白的功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洁;刘新平;姬秋和;张文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2000年8月昌邑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 78 例老年食管癌及贲门癌的临床资料.78 例患者术前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 1 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3 例,慢支、肺气肿 20 例,陈旧性肺结核 2 例,合并2种以上并发症的 8 例.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 27 例(34.6%),死亡 2 例,其中 1 例死于 ARDS.详细术前检查、充分术前准备、谨慎的麻醉处理、术中轻柔操作、术后严密监护及时处理,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王修智;张晓兰;王成功;庞大斌;马君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研究不同剂量的CF组成的ELF方案(分为小剂量组及中剂量组)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将43例晚期大肠癌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小剂量组24例,中剂量组19例.结果小剂量组有效率为50.0%,而中剂量组为52.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静脉炎、口腔炎,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结果提示,小剂量CF组成的ELF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可靠,更经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建国;陈烈;王俊峰;高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外周血中的HHV-6-DNA,健康体检者和缺铁性贫血者为对照组.结果:20例 ITP 患者、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的 HHV-6-DNA 检出率分别为25%(5/20)、10%(1/10)和3.33%(1/30),ITP患者组与健康体检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TP患者组与缺铁性贫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5例ITP患者骨髓和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HHV-6-DNA 检出率分别为46.67%(7/15)和0,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0例ITP治疗前、治疗第5天、第10天时外周血HHV-6-DNA检测,分别有3、3、2例阳性.结论:ITP与HHV-6的感染呈正相关;骨髓中HHV-6-DNA检出率高于外周血中.
作者:董学君;刘忠民;傅佳萍;詹乾钢;钟永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总结我院1991-1998年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实施胸部肿瘤手术后出现的 49 例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对同期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老年冠心病是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基础,术后应严密监护.
作者:李润智;姜红菊;王瑞来;高健;郭雷;张春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8岁.无意中发现左乳外上腋前线区 2.0 cm×1.5 cm×1.0 cm 大小肿物,质硬,活动度差,略压痛,皮肤无红肿,未做治疗.
作者:孙晓玲;张秀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初步研究192 Ir(铱)高剂量率支气管腔内后装放射治疗(HDR-IBB)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和外照射(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三联组和二联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三联组卡氏评分提高16例,二联组卡氏评分提高6例.三联组卡氏评分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联组近期有效率为90.3%,二联组近期有效率6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联组1年生存率为72.8%,而二联组1年生存率为44.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AI、RT及HDR-IBB三者联合治疗是NSCLC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钦志泉;张苏展;卢丽琴;刘子江;贾勇士;吴树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肿瘤细胞生长、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近些年来,对这些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无论是在基础方面,还是在临床病理学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抗肿瘤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对HGF与VEGF的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目前研究的重要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姜凯;黄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20年来放射肿瘤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放射肿瘤学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从整体上看,我国放射肿瘤学无论从临床整体疗效,还是学术研究水平,较国际领先水平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就近年来我国放射肿瘤学研究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学术发展的现状与方向,从放疗技术、放射物理及生物学研究等几个方面,做一简单综述.
作者:于金明;邢力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中国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讨论了我国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取得的进展和有待改进的方面,提出了应进行系统化研究的建议.
作者:韩金祥;高雪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angiostatin,AG)、131I和131 I标记的血管生成抑制素(131I-AG)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影响及其对小鼠Lewis 肺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用131 I标记AG,得到4种不同浓度的131 I-AG:a(含131 I 0.74 GBq/L、AG 0.5 μg/mL)、b(含131 I 0.74 GBq/L、AG 16 μg/mL)、c( 含131 I 1.48 GBq/L、AG 0.5 μg/mL)、d(含131 I 1.48 GBq/L、AG 16 μg/mL);采用MTT法观察AG、131I 和131 I-AG对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将28只荷Lewis 肺癌的C57BL/6雄性小鼠(右前肢皮下移植瘤直径10 mm)分成4组,分别腹腔注射131 I-AG(含131 I 11.1 MBq、AG 12.5 mg/kg)、AG(12.5 mg/kg)、131I(11.1 MBq) 和生理盐水各0.3 mL,治疗2次,间隔7 d,观察肿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结果:1)在0.5~64 μg/mL浓度下,AG对ECV304细胞生长抑制率为(7.3±3.5)%~(41.9±4.3)%(与0浓度AG比较,P<0.01);a、b、c、d 4种浓度的131 I-AG对ECV304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3.9±2.8)%、(58.2±3.9)%、(39.1±4.1)%和(78.4±5.4)%,与AG和131 I相比,抑制率明显提高(P<0.01).2)动物实验显示,131I-AG、AG、131I对小鼠Lewis 肺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72.9%、46.7%和19.2%.结论:131I-AG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内皮细胞的生长,在体内能明显抑制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强于单纯的等浓度的AG和131 I,提示131 I-AG在实体瘤的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作者:邵秋菊;徐海峰;袁梦辉;周润锁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