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明;邢力刚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42岁.12年前曾患回盲部非霍奇金淋巴瘤行手术及放射治疗.
作者:李新功;孙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口腔癌约占全身各部位癌总数的3%~5%,常见的口腔癌有舌癌、龈癌、唇癌、颊癌、腭癌、口底癌等.
作者:王福德;杜娟;曹文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颅脑照射和抗癌化疗是中毒性脑白质病非常确定的病因.对肿瘤放化疗引起中毒性脑病的临床及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何声秀;吕丽荣;包兴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初步研究192 Ir(铱)高剂量率支气管腔内后装放射治疗(HDR-IBB)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和外照射(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三联组和二联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三联组卡氏评分提高16例,二联组卡氏评分提高6例.三联组卡氏评分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联组近期有效率为90.3%,二联组近期有效率6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联组1年生存率为72.8%,而二联组1年生存率为44.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AI、RT及HDR-IBB三者联合治疗是NSCLC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钦志泉;张苏展;卢丽琴;刘子江;贾勇士;吴树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河北省开滦集团公司林西医院1988-2001年使用高能射线照射脾脏治疗本病36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邹玉环;王东才;曲宏伟;付占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外周血中的HHV-6-DNA,健康体检者和缺铁性贫血者为对照组.结果:20例 ITP 患者、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的 HHV-6-DNA 检出率分别为25%(5/20)、10%(1/10)和3.33%(1/30),ITP患者组与健康体检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TP患者组与缺铁性贫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5例ITP患者骨髓和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HHV-6-DNA 检出率分别为46.67%(7/15)和0,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0例ITP治疗前、治疗第5天、第10天时外周血HHV-6-DNA检测,分别有3、3、2例阳性.结论:ITP与HHV-6的感染呈正相关;骨髓中HHV-6-DNA检出率高于外周血中.
作者:董学君;刘忠民;傅佳萍;詹乾钢;钟永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食管癌肉瘤的临床 X 线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9 例食管癌肉瘤行钡餐检查.结果:本病好发于食管中段,以腔内息肉样充盈缺损并伴有分叶、局部食管扩张为特征,它可以带蒂,一般不引起梗阻.结论:本病临床症状出现晚,病史较长,结合钡餐检查的腔内息肉样充盈缺损,应考虑食管癌肉瘤,本病均需组织学检查才能确诊.
作者:李春卫;林祥涛;裴风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 p27、p53 蛋白及 T β RⅡ在胃癌中的表达关系和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同步检测人胃癌组织中 p27、p53、T β RⅡ的表达.结果:62 例胃癌中 p27 蛋白失表达率为58.1%,高于胃癌旁组织20.0%;p53 和 T β RⅡ阳性率在胃癌中分别为43.5%和17.7%,而癌旁组织分别为 0 和 50%.p27 阳性组的 p53、T β RⅡ阳性率(分别为65.4%、31.0%)显著高于 p27 阴性组(P<0.05),p27与 p53 及 T β RⅡ呈正相关;而 p53 与 T β RⅡ差异无显著性(P>0.05).Kaplan-Meier 曲线显示 p27、T β RⅡ阴性组及 p53 阳性组患者的预后较对照组差(P<0.05),Cox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27 与预后弱相关(P=0.056 1),p53 和 T β RⅡ与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p27、p53、T β RⅡ相互作用,对胃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p27 和 T β RⅡ表达愈强、p53 表达愈弱,说明预后较好,反之则差.联合检测 p27、p53、T β RⅡ,可辅助胃癌诊断、估计预后、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朱友群;万美珍;胡岳棣;张永琪;史永娟;佘正尧;郑建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99-2001年,我院共收治乳腺癌患者 67 例.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玲;段凤霞;张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肥城市食管癌高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获取资料,分层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统计指标 OR.结果:185 例患者和 204 例对照,在调整的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吸烟指数、饮酒指数和喝茶指数等因素后,发现食管癌家族史、患有食管病史、吃咸菜多、吃霉变食品、种菜少或不种菜、水源污染为危险因素.对 10 年前和 20 年前的饮食组成和营养成分分析发现,居民 10 年前和 20 年前的大豆及豆制品摄入量对照组是病例组的 2 倍.将其按所含的营养成分计算后两组比较,20 年前蛋白、铁、磷摄入量多有保护性作用,并呈线形相关.不同因素共同暴露分析显示,食管癌家族史与食管病史、吸烟和饮酒有协同作用,蛋白摄入量增加有拮抗作用.结论:本地区食管癌危险因素的特异性发现为水源污染和蛋白摄入量偏低,大豆蛋白可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德利;杨友德;陈明会;胡茂新;张泉河;郭晓路;李会庆;金世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手术路径的合理选择以及手术技巧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总结我院 1985-1995 年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 183 例胃上部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手术 20 例,经胸或胸腹联合手术 163 例.结果:经腹手术在缩小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安全性较好,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手术路径的选择主要应依据肿瘤的具体情况而定,合理掌握指征.对于非贲门胃上部癌、食管侵犯在 2 cm 或以下者以及 Borrmann Ⅰ、Ⅱ型的胃上部癌应优先考虑经腹路径的手术.
作者:李威;詹友庆;孙晓卫;徐立;仲坚;徐大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中国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讨论了我国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取得的进展和有待改进的方面,提出了应进行系统化研究的建议.
作者:韩金祥;高雪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20年来放射肿瘤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放射肿瘤学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从整体上看,我国放射肿瘤学无论从临床整体疗效,还是学术研究水平,较国际领先水平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就近年来我国放射肿瘤学研究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学术发展的现状与方向,从放疗技术、放射物理及生物学研究等几个方面,做一简单综述.
作者:于金明;邢力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观察洛屈注射液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止痛效果,采用洛屈注射液 300 mg 溶于生理盐水 500 mL 中静脉滴入,1次/d,连用 10 d 为1个疗程,共用 1 个疗程.结果示缓解 20 例(52.63%),有效 12 例(31.55%),无效 6 例(15.79%),止痛总有效率为 84.21%(32/38).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洛屈注射液治疗晚期肿瘤骨转移疼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萍萍;赵景芳;林苏;尤建良;倪依群;薛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2000年8月昌邑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 78 例老年食管癌及贲门癌的临床资料.78 例患者术前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 1 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3 例,慢支、肺气肿 20 例,陈旧性肺结核 2 例,合并2种以上并发症的 8 例.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 27 例(34.6%),死亡 2 例,其中 1 例死于 ARDS.详细术前检查、充分术前准备、谨慎的麻醉处理、术中轻柔操作、术后严密监护及时处理,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王修智;张晓兰;王成功;庞大斌;马君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8月-2000年10月收治的46例乳房肿块切除病例,探讨乳房肿块切除的手术进路问题.
作者:邵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微机的放射治疗剂量学数据的录入、显示、查询和处理的新管理方法.方法:根据归属将测量剂量学参数进行分类使之分属不同的层次,建立一个具有层次性结构的放射治疗剂量学数据库,按照该管理思想设计一个满足临床需要的软件系统.结果:将测量剂量学数据归类成适合层次管理的数据结构,开发了具有多种数据输入方式、剂量曲线显示、数据拟合、剂量转换、简单剂量计算和打印输出的软件系统.结论:放射治疗剂量学数据分层管理方法不仅方便、直观、可靠、快速,极利于数据的查询、验证和更新,而且很容易设计成软件系统.
作者:於文雪;尹勇;李松毅;李宝生;邢力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通过对96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区肿瘤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合良恶性腮腺肿瘤的发病特点及诊治要点,总结了混合瘤复发的一些基本原因和减少复发的处理方法.
作者:袁道英;杜琛;赵怀元;陈桂英;霍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了78例腭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51例,全部行手术治疗.27 例恶性肿瘤分别给予不同术式治疗,仍有 12 例复发,5 例在术后 7 个月~3 年死亡.结果提示,应重视快速冷冻切片对腭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同时应正确掌握腭骨水平板切除的适应证,以减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孔凡芝;董立新;王玉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介入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鼻咽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7例鼻咽癌患者分成3组:1)A组(介入化疗+放疗组)26例;2)B组(放疗+化疗组)29例;3)C组(单纯放疗组)32例.结果:随访48~61个月,近期疗效CR分别为A组80.8%、B组58.6%、C组50.0%,A组与B、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3、4年生存率分别为:A组80.8%、76.9%、61.5%,B组58.6%、51.7%、44.8%,C组46.9%、40.6%、37.5%.结论:采用放疗结合介入化疗栓塞对鼻咽癌治疗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锦生;文锡荣;郑佳坤;詹永忠;陈成武;许玩兰;李奕如;陈胜润;林介仁;张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