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血康胶囊对辐射小鼠免疫学功能影响的研究

金东庆;刘秀春;唐天华;张玉昆;任海全;真刚;马庆恒;葛林阜;黄宁

关键词:肿瘤, 实验性/药物疗法, 辐射损伤/药物疗法, 抗肿瘤剂(中药)/药理学, 脾/免疫学, 胶囊
摘要:目的:探讨白血康胶囊对辐射小鼠免疫学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吞噬功能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NK细胞活性按照常规同位素方法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白血康胶囊灌胃第6天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提高,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NK 细胞活性明显增强.结论:白血康胶囊具有明显提高实验小鼠免疫学功能的作用.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长生存临床观察

    近十几年来,由于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化疗及砷剂,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及长生存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步,但如何用更有效、合理的方案治疗以期获得长期无病生存仍是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我们用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6例,并获得长生存作临床分析.

    作者:顾红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康莱特联合化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康莱特注射液加化疗(治疗组)与单纯化疗(对照组)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诺维本(NVB)+顺铂(DDP)治疗同时加用康莱特注射液100 mL,每日1次,连用21 d.对照组单用NVB+DDP.结果:治疗组有效率44.4%,高于对照组36.1%,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病变进展率、血液毒副反应、胃肠道反应、治疗后免疫功能降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生活评分改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与化疗联用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降低了化疗的毒副反应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志刚;胡慧英;张久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国产长春瑞宾联合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采用42例晚期NSCLC给予盖诺、顺铂及VP-16治疗.结果示2例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57.1%,中位生存期54周,毒副作用能耐受.初步结果认为,盖诺为主联合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好,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任刚;亓久德;姚修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层粘连蛋白与大肠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水平与大肠癌转移的相关性,为临床尽早发现复发和转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比较了47例健康人和171例大肠癌患者血清LN水平;以及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Dukes分期、肿瘤分化程度、DNA指数、CEA、转移状况与LN的关系.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中LN阳性率为63.16%;大肠癌的LN(210.01 μg/m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53.85 μg/mL),P<0.01;大肠癌转移者的LN水平高于未转移者,尤以结肠癌肝转移者更为显著,P<0.05.其余诸因素与LN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大肠癌血清LN水平明显增高者可能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喻卫红;逯晓波;马思平;刘平平;周丽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内皮抑素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概述了内皮抑素的起源、结构特征、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阐明了其对肺、胃、肝部等肿瘤的作用特征.内皮抑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103,是胶原蛋白 18 C 末端片断.内皮抑素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抑制血管生成,诱导内皮细胞凋亡.采用内皮抑素的抗血管生成疗法配合常规的外科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疗法,必定会大大提高实体瘤的疗效.内皮抑素可成为新的重要的抗肿瘤药物,以其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必将成为治疗肿瘤的新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立春;陈志琳;陈平;张育;卜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乳腺癌微创治疗研究的现状

    对于早期乳腺癌,尤其是扫描发现的乳腺癌,常规保留乳房手术的范围可能相对过大,不能满足人们的美容要求,某些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也不能采用.因此,人们正在探索各种替代常规手术的微创疗法,其中包括:射频消融、激光组织间照射凝固、高强度聚焦超声、冷冻治疗、组织间放疗和聚焦微波热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但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临床治疗的病例极少,治疗效果未能大规模地和常规治疗作比较,仍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简要综述它们的技术原理、治疗方法、存在问题等.

    作者:李冠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40例报告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探讨其对腋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的准确性.方法:采用亚甲蓝染料法对40例乳腺癌行腋窝蓝染淋巴结活检,后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除(ALND),两标本均送病理检查.结果:全组40例患者检出SLN 38例,2例未找到SLN,检出率为95%(38/40),有8例SLN为阳性,1例SLN为假阴性,腋窝淋巴结(ALN)有9例转移,SLN与ALN病理检查完全符合者37例,准确率为92.5%(37/38);灵敏度为88.9%(8/9);假阴性率为11.1%(1/9).结论:亚甲蓝染色法能准确地鉴别SLN及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

    作者:熊秋云;曹亚丽;谢春伟;雷秋模;王安安;瞿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青年人胃癌32例诊治体会

    青年人(≤35岁)胃癌因临床不常见,往往延误诊治.我院1982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青年人胃癌3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潘东高;支庆江;贾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抗肿瘤血管形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综述了抗血管生成剂、基因及核酶治疗在抗血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文健;王哲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康莱特联合介入治疗 12 例肝功不全中晚期肝癌临床分析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对于伴有肝功不全的肝癌,特别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目前尚无特殊有效治疗方法.本院介入科1998年10月-2000年10月利用康莱特联合介入方法治疗 12 例肝功不全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宋明勋;孔令朝;申梅素;李元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型抗原Lewis A和Lewis X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型抗原Lewis A和Lewis X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测定血型抗原Lewis A和Lewis X在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7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以及16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1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中的表达.结果:Lewis A和Lewis X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3%(66/70)和85.7%(60/70),癌旁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9%(2/70)和5.7%(4/70).肿瘤直径≥1 cm组Lewis X的表达强度较肿瘤直径<1 cm组明显增高,P<0.01.淋巴结转移组Lewis X的表达强度较非转移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Lewis A和Lewis X可作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参考指标.Lewis X的表达强度与肿瘤浸润及转移有关.

    作者:周湘兰;桂律;罗金芳;史继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肝脏炎症对AFU诊断肝癌价值的影响

    目的:研究岩藻糖苷酶(AFU)作为肝癌标志物在有炎症活动的肝炎后肝硬化这一特殊人群中的诊断价值,以寻找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的筛查.方法:收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42例,肝癌患者血清43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24例,疑似肝癌患者6例,正常人血清53例,分别以酶法和免疫放射方法对AFU和甲胎球蛋白(AFP)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FU含量为455.64±153.5 nmol/(mL*h),肝癌患者为502.2±230.24 nmol/(mL*h),慢性肝炎患者500±127.05 nmol/(mL*h),三者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324±57 nmol/(mL*h).肝癌患者AFU水平虽然高于肝硬化患者,但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AFP含量,肝癌患者AFP含量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P<0.001.方差分析显示肝硬化和肝癌血清中AFU活性不随AF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结论:AFU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均明显升高,AFU的测定难以对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进行区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存在的炎症使AFU作为肝癌标志物的诊断价值降低.

    作者:贾克东;石淑仙;林剑国;陈红云;王卫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河南省1996-2000年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河南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流行趋势,为肿瘤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6-2000年河南省的恶性肿瘤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食管癌、肝癌和肺癌居恶性肿瘤前4位,男、女分别占恶性肿瘤的86.48%、75.02%.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结论:恶性肿瘤特别是胃癌、食管癌、肝癌和肺癌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需大力开展肿瘤防治知识普及宣传及健康教育.

    作者:李刚;刘曙正;戴涤新;陆建邦;常秋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对肺癌诊断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对肺癌诊断的意义及其与TNM 分期、组织学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酶促反应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LDH的水平.结果:62例肺癌患者血清LDH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血清中LDH值患者晚期高于早期,P<0.05,各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血清中LDH水平对肺癌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韩明勇;王家林;郭其森;朱兴芬;孟宪景;魏玲;王兴武;郑建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剂量5-氟尿嘧啶药泵输注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中的应用

    应用小剂量5-FU(0.25 g/d)通过微量药泵持续20 d维持给药,同时加用小剂量CF(25 mg,每日2次,d1~d20)、HCPT(4 mg/d,d1~d10)和卡铂(400 mg,d1)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治疗1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30天为1个化疗周期,共用2个周期.结果CR为1例、PR为9例、CR+PR为62.5%,中位缓解期6个月.主要毒副反应表现在骨髓、消化道和口腔黏膜,其中除各有2例WBC和PTC降低和各有1例Hb降低和口腔黏膜毒性达Ⅲ级外,其余均为Ⅰ~Ⅱ级,所有毒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短期内恢复正常.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本联合化疗方案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较好联合化疗方案,它不仅近期疗效好,而且毒副反应较低.

    作者:山顺林;杨素平;李红星;张闯;朱子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86例巨大甲状腺瘤手术治疗要点

    1986-2001年我们对86例巨大甲状腺瘤施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存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巨大畸胎瘤一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因胸闷、胸痛26年,咯血、憋气6 d,于2002年4月11日收入院.

    作者:陈现平;孙华;王福红;许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31例临床分析

    1994年1月-2001年10月共收治恶性肿瘤患者共1 200例,其中合并带状疱疹31例,占2.58%,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临床分析结果,带状疱疹发病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除抗病毒及对症止痛治疗外,应加强免疫治疗.

    作者:孙红;贾伟丽;刘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畸胎瘤14例分析

    肺畸胎瘤是指原发于肺内无纵隔畸胎瘤者,自1939年Monr首次报告,至今不过百例,国内仅有零星报告.作者将收治的1例,并综合国内已报道的13例讨论分析如下.

    作者:李东;徐熙山;牛凤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urvivin基因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表达及与p53和bcl-2基因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表达及其与p53、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Survivin、p53、bcl-2基因在24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和17例良性淋巴结病变中的表达.结果:鼻型NK/T细胞淋巴瘤Survivin基因阳性表达率45.8%(11/24),良性淋巴结病变Survivin基因阳性表达率11.8%(2/17),且主要局限于少数生发中心细胞,P<0.025.Survivin基因表达上调与p53高表达密切相关,P<0.05,但与bcl-2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基因的异常表达而引起的凋亡抑制可能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进展中有一定的作用,且其与p53异常表达显著相关,但与bcl-2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梁群英;郭瑞珍;唐文台;肖庆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