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刚;亓久德;姚修全
应用小剂量5-FU(0.25 g/d)通过微量药泵持续20 d维持给药,同时加用小剂量CF(25 mg,每日2次,d1~d20)、HCPT(4 mg/d,d1~d10)和卡铂(400 mg,d1)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治疗1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30天为1个化疗周期,共用2个周期.结果CR为1例、PR为9例、CR+PR为62.5%,中位缓解期6个月.主要毒副反应表现在骨髓、消化道和口腔黏膜,其中除各有2例WBC和PTC降低和各有1例Hb降低和口腔黏膜毒性达Ⅲ级外,其余均为Ⅰ~Ⅱ级,所有毒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短期内恢复正常.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本联合化疗方案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较好联合化疗方案,它不仅近期疗效好,而且毒副反应较低.
作者:山顺林;杨素平;李红星;张闯;朱子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岩藻糖苷酶(AFU)作为肝癌标志物在有炎症活动的肝炎后肝硬化这一特殊人群中的诊断价值,以寻找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的筛查.方法:收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42例,肝癌患者血清43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24例,疑似肝癌患者6例,正常人血清53例,分别以酶法和免疫放射方法对AFU和甲胎球蛋白(AFP)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FU含量为455.64±153.5 nmol/(mL*h),肝癌患者为502.2±230.24 nmol/(mL*h),慢性肝炎患者500±127.05 nmol/(mL*h),三者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324±57 nmol/(mL*h).肝癌患者AFU水平虽然高于肝硬化患者,但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AFP含量,肝癌患者AFP含量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P<0.001.方差分析显示肝硬化和肝癌血清中AFU活性不随AF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结论:AFU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均明显升高,AFU的测定难以对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进行区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存在的炎症使AFU作为肝癌标志物的诊断价值降低.
作者:贾克东;石淑仙;林剑国;陈红云;王卫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羟基喜树碱(HCPT)是一种具有选择性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Ⅰ的广谱抗癌药.我科自1998年以来,使用羟基喜树碱联合异环磷酰胺(IFO)、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2例,报道如下.
作者:方东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青年人(≤35岁)胃癌因临床不常见,往往延误诊治.我院1982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青年人胃癌3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潘东高;支庆江;贾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社区鼻咽癌EB病毒血清学普查发现EB病毒抗体阳性人群,从抗体阳性者中发现早期鼻咽癌患者.方法:社区血清学普查检出EB病毒抗体(VCA-IgA)阳性者,并应用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部11 977人,发现异常即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病理确诊174例,早期151例,早诊率86.78% ,鼻咽原发灶位于顶后壁95例占54.60%,侧壁60例占34.4%,前壁1例占0.57%少;68例原发灶直径<0.5 cm占39.08%.结论:鼻咽癌血清学普查作为初筛的手段,可以得出鼻咽癌的高危人群.间接鼻咽镜的应用,可以检出鼻咽癌临床早期患者,适用于社区,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地区大人群普查.
作者:张政;邓洪;廖建;黄逎琴;周日晶;黄业威;梁建平;王培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7岁,因发现左乳腺肿块一年半于2001年5月入院.患者1年半以前,无意中发现左乳内上象限有一肿块,约黄豆大小、活动、无压痛,局部皮肤光滑无红肿,无溃烂,皮肤颜色正常,未检查与治疗,4 个月前发现肿块已长大,约 2.5 cm×2.5 cm,质硬,稍压痛,边缘不甚清楚,活动度差,局部无红肿,无溃烂及乳头溢液,无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无腋下淋巴结肿大,无发热盗汗,乏力及消瘦现象,也无局部及全身皮肤瘙痒,家族中无肿瘤病史.
作者:杨茂仁;魏红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诊断、治疗和预后,并探索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23例临床病理资料,大部分采用CT和/或MRI诊断,1例据病理诊断.结果:本组脑耐受量为1 116~1 348 btu,颞叶型潜伏期为20个月~9年,脑干型为11个月~4年半.死亡6例,其中急性者2例,延迟性者4例(脑干型3例,颞叶型1例).结论:1)受照射脑体积、总剂量、分次剂量、脑组织敏感性是放射性脑病发生相关因素;2)CT和MRI是诊断放射性脑病的主要方法;3)急性者预后差;脑干型潜伏期短,预后较颞叶型差,潜伏期越长预后越好.
作者:张勇;王仁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和MMP-9的表达.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3.3%(44/60)、66.7%(40/60),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骨桥蛋白和MMP-9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骨桥蛋白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均较正常胃组织增强,能够作为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二者表达有协同作用.
作者:孙现军;姜希宏;侯文红;马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Ag-NoRs)测定对判断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意义.方法:50例健康查体者,6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且经病理组织细胞学分型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其病理分型,分为低分化组(23例)、中分化组(21例)和高分化组(19例).取静脉血0.5 mL(肿瘤患者均在术前3 d取血),经培养、制片、银染、图象分析4个步骤,以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I.S%值)作为Ag-NoRs的检测指标.结果:健康组与恶性肿瘤组I.S%均值分别为7.23±0.45、4.52±0.2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肿瘤患者中,低分化组、中分化组、高分化组1.S%均值分别为2.76±0.13、4.82±0.35、5.21±0.23,经统计学分析,低分化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明显低于中、高分化组.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测定不仅对诊断肿瘤具有重要意义,对判断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丁乃晴;谭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vulvar malignant melanoma,以下简称外阴恶黑)是一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恶性度极高.笔者收集了1979年1月-1995年1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和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妇瘤科的18例原发性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全部经病理证实及随访.现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彭根大;邱云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人IL-18(rhIL-18)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外周血细胞扩增得到IL-18的cDNA并测定其核酸序列.将扩增产物酶切后克隆到pORF5质粒的NcoⅠ/NheⅠ酶切位点,转化大肠杆菌JM109,筛选阳性重组子,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ORF5-hIL-18.结果:真核表达质粒pORF5-hIL-18在大肠杆菌JM109表达,能够诱导PBMC合成GM-CSF,具有协同rhIL-2增强NK细胞细胞毒作用的能力.结论:重组表达的rhIL-18具有生物活性,可用于进一步的功能研究.
作者:李胜;樊立;李占元;衣龙海;马道新;刘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河南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流行趋势,为肿瘤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6-2000年河南省的恶性肿瘤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食管癌、肝癌和肺癌居恶性肿瘤前4位,男、女分别占恶性肿瘤的86.48%、75.02%.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结论:恶性肿瘤特别是胃癌、食管癌、肝癌和肺癌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需大力开展肿瘤防治知识普及宣传及健康教育.
作者:李刚;刘曙正;戴涤新;陆建邦;常秋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鼻咽癌腹股沟淋巴转移临床少见,20年共放疗鼻咽癌1 920例,有18例经病理证实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占0.9%(18/1 920).回顾性分析结果提示,再程放疗和综合治疗仍有价值且疗效较乐观.
作者:原锦;程惠华;李东石;林贵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加温联合钙剂对诱导 SK-H-SN 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 3 种温度和 4 种浓度的外源性氯化钙(CaCl2)诱导 SK-H-SN 细胞凋亡.采用形态学观察、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的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的结果,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钙含量([Ca]i).结果:加温和/或加钙均可诱导 SK-H-SN 细胞凋亡.在有外源性钙剂存在时,加温可明显升高[Ca]i.同一温度下,各组的凋亡率(APO%)和[Ca]i均随外源性 CaCl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同一 CaCl2浓度下,APO% 和[Ca]i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加温和加钙在诱导细胞凋亡时有很强的协同作用,P<0.01.APO% 和[Ca]i之间呈正相关,r=0.983,P<0.01.结论:加温和加钙在诱导 SK-H-SN 细胞凋亡方面有很强的协同作用,APO% 和[Ca]i呈正相关,通过增加[Ca2+]i 来诱导凋亡可认为是加温诱导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旭辉;杨启政;陈琦;杨险峰;徐尚恩;杨茹镜;赵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血康胶囊对辐射小鼠免疫学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吞噬功能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NK细胞活性按照常规同位素方法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白血康胶囊灌胃第6天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提高,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NK 细胞活性明显增强.结论:白血康胶囊具有明显提高实验小鼠免疫学功能的作用.
作者:金东庆;刘秀春;唐天华;张玉昆;任海全;真刚;马庆恒;葛林阜;黄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癌中 FasL 表达在肿瘤免疫逃避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 41 例肝癌组织中 FasL 表达及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肝癌 FasL 表达阳性率为 41.46%,FasL 阳性组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 )凋亡指数约是 FasL 阴性组肝癌的 2 倍,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肝癌 FasL 表达在肿瘤免疫逃避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俊峰;石学涛;吴泰璜;衣龙海;李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综述了抗血管生成剂、基因及核酶治疗在抗血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文健;王哲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总结1983年9月-2002年2月收冶青年人肺癌32例治疗经验,探讨青年人肺癌的特点.结果表明,青年人肺癌易延误诊断,病理类型以腺癌和鳞癌为主,外周型多见,手术后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6.7%、46.7%及36.7%.治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应提高对青年人肺癌的认识,早期诊断、治疗.
作者:王平;陈新隆;桂龙升;彭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十几年来,由于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化疗及砷剂,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及长生存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步,但如何用更有效、合理的方案治疗以期获得长期无病生存仍是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我们用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6例,并获得长生存作临床分析.
作者:顾红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概述了内皮抑素的起源、结构特征、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阐明了其对肺、胃、肝部等肿瘤的作用特征.内皮抑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103,是胶原蛋白 18 C 末端片断.内皮抑素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抑制血管生成,诱导内皮细胞凋亡.采用内皮抑素的抗血管生成疗法配合常规的外科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疗法,必定会大大提高实体瘤的疗效.内皮抑素可成为新的重要的抗肿瘤药物,以其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必将成为治疗肿瘤的新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立春;陈志琳;陈平;张育;卜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