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日太;曹子昂;郑家豪;梁保罗;朱洪生
目的:总结我院1989年1月-2002年4月60例ⅢB 期或Ⅳ期肺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60例中,属于ⅢB 期的有45例,Ⅳ期15例.行全肺切除术24例(左全肺10例,右全肺14例),其中16例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叶切除术31例,包括3例袖状切除加气管隆突重建术;剖胸探查5例.同时行胸膜剥除、心包部分切除、部分上腔静脉切除再吻合、部分肋骨切除、纵隔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清除或膈肌部分切除42例,有5例术前行化疗1个疗程.术后随访5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术后生存率1年为78.3%,2年为41.7%,3年为18.3%.结论:对晚期肺癌行积极慎重的扩大手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黄日太;曹子昂;郑家豪;梁保罗;朱洪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肿瘤病理类型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1年手术治疗的合并MG的胸腺肿瘤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腺瘤19例,胸腺脂肪瘤6例,胸腺鳞癌1例.手术切除肿瘤后,对MG的治疗有效率为84.6%,无效15.4%.结论:胸腺肿瘤伴有MG的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会宁;王善政;何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3年2月-2002年2月,高唐县人民医院对12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采用食管胃一层连续缝合吻合法重建消化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朱贺臣;王学强;寇仁业;李虎庆;李伯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探讨卡莫氟配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增敏价值.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每周放疗5次,每次2 Gy,连续6.5~7周;B组于放疗开始同步口服卡莫氟,3次/d,每次200 mg.各组肿瘤照射总量为66~70 Gy.结果示完全缓解率:A组25.7%(9/35),B组51.4%(18/35),但有效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1、2、3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62.9%(22/35)、25.7%(9/35)和11.4%(4/35);B组分别为80.0%(28/35)、57.1%(20/35)、31.4%(11/35).B组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放疗同步口服卡莫氟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并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意义.
作者:陈建祥;张鸿未;郭金水;赵雅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外周血中CEA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CEAmRNA为靶基因,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2例大肠癌术前、术后外周血中CEAmRNA的表达.结果: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均无CEAmRNA表达.2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均有CEAmRNA表达.术后外周血中CEAmRNA的阳性率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密切相关,术后外周血中CEAmRNA呈阳性的大肠癌日后发生肝转移的概率高于CEAmRNA呈阴性的.结论:大肠癌外周血CEAmRNA的检测可能成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转移、复发以及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
作者:孙建伟;华映坤;贾玲;林人龙;杨昆宪;陈居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8年10月-2002年5月,我们共收治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31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洪海;徐晓东;周志坚;徐鹏;邱道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例 1:患者男,60 岁,因咳嗽、痰中带血3个月余,于1998年9月24日入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肺中叶及下叶基底段支气管开口见灰白色结节,管腔狭窄.病理结果:小细胞未分化癌.血生化及血浆渗透压检查正常.入院后给予CE方案化疗4个周期,并行胸部6 MV-X 线照射,DT 60 Gy/30 f,共42 d.疗效评价CR.治疗结束后 2 个月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脑 CT 示多发性脑转移瘤.于 1999 年 5 月 8 日收入院拟行全脑放射治疗,患者住院第 6 天出现精神不振、嗜睡并进行性加重,给予 20% 甘露醇 250 mL 加压静脉滴入,地塞米松 10 mg 静脉推注,症状无好转,并逐渐呈浅昏迷状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早.生化及血浆渗透压检查结果见表1.诊断:肺癌脑转移、高渗血症.给予胰岛素静脉滴入,首剂给予 20 U,以后根据尿糖、血糖值决定胰岛素用量,积极补液,以生理盐水及低渗液为主,通过以上处理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全脑放疗 DT 30 Gy,疗效评价CR.
作者:赵洪发;吴建亮;蒋学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增大分割剂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脑胶质瘤术后残存灶的近期疗效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15例脑胶质瘤进入三维放射治疗组,其中星形细胞瘤Ⅰ~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3例.2~3 Gy/次,1次/d,5次/周,总剂量51~60 Gy.结果:除1例生存10个月死于局部复发外,其余全部生存6个月以上.其中5例接受3 Gy分割量,17次照射的患者生存11个月以上,无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结论:大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胶质瘤残存灶患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无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和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胡玉林;王明智;金建荣;赵涤非;邹勤舟;丁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X线、B超、结肠镜、CT对结肠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证实的结肠癌病例资料,对4种检查法对结肠癌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B超、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CT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5.0%、90.0%、83.3%、3/6,对中晚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依次为80.9%、92.0%、98.2%、93.7%.结论:早期结肠癌的诊断应以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合结肠镜检查为主;中晚期结肠癌应以钡灌肠为主,另选择B超或CT检查观察病变周围浸润情况及观察淋巴结、邻近脏器转移的有无,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周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 结果对胰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选择2001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25人进行了 CA19-9、CA242检测,其中13例为临床明确诊断的胰腺癌患者.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的CA19-9、CA24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A19-9、CA242水平分析对胰腺癌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有较高价值.
作者:张秀芳;彭文晖;高桂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氟化物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作用改变的影响.方法:常规方法提取纯化PBR322质粒;将NaF与PBR322质粒37℃共同作用1 h,再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1对PBR322质粒进行酶切3 h,同时将NaF作用的PBR322用层析柱纯化后再进行酶切反应;将酶切产物进行电泳,观察结果并拍照.结果:随着NaF浓度的增加,BamH1对PBR322的酶切作用减弱,当加入5 mmol/L NaF时,BamH1几乎无酶切活性,而对加入5 mmol/L NaF的PBR322用层析柱进行纯化,以除去NaF,再对其进行酶切,可完全切开.而且氟离子可导致酶切片段在电泳中显示拖尾现象.结论:氟化物可抑制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活性.
作者:马道新;刘春生;李杰;孙建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术前短疗程化疗在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作用以及在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中的价值.方法:1990年1月-1995年1月,对137例Ⅲ期NSCLC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77例分为试验组,接受以CAP(CTX+ADM+DDP)、EP(DDP+Vp-16)为方案的短程术前化疗1个周期,然后进行手术治疗;60例被分为对照组,先行手术治疗.结果:接受短疗程化疗的试验组患者的病期下调率为8.9%,手术切除率试验组为97.4%(75/77),对照组为96.7%(58/60);两组在手术并发症、死亡率、术后生存质量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短程化疗试验组术后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62.3%、45.5%、23.3%和1.3%;对照组为63.3%、43.3%、21.7%和1.6%,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均无10年生存者.结论:术前短疗程化疗不能明显下调Ⅲ期NSCLC的病期,术后也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作者:李强;宋煜宏;郑智元;韩泳涛;彭林;肖波;朱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多种骨疾患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骨发育异常、某些骨肿瘤和异位骨化等,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就骨形态发生蛋白与骨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王敏;韩金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并行、对比研究广西高、低发病区原发性肝癌p53基因突变热点.方法:参照国际公共p53突变数据库资料发生频率高的7个突变类型作为检测探针设计寡核苷酸芯片,应用该种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肝癌抑癌基因p53上对应的7个常见突变位点的突变频率及突变类型.结果:检测高发区组及低发区组肝癌石蜡包埋标本各14例,p53突变发生率分别为64.3%及14.3%,P<0.05.高发区组p53突变热点为249编码区,占该组突变的77.8%,突变形式为249ser突变.结论:广西高发区肝癌p53基因突变热点为249ser突变,低发地区肝癌p53基因突变点呈散发性;应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可并行、高效、多位点检测肿瘤的基因突变.
作者:陈可和;刘三震;丁志敏;陈振祥;陆合明;庞强;张法灿;李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39例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均采用经子宫动脉选择性化疗药物灌注和栓塞,25例治疗后Ⅱ期手术.介入、手术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8.0%(22/25);单纯介入治疗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4.2%(23/31).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荣环;刘威;王济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自杀基因疗法是近年乳腺癌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这类基因所编码的酶能将无细胞毒性或低细胞毒性的前体药转化成细胞毒性代谢产物,经靶向性转导或靶向性转录,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简要介绍该疗法的机理以及基因治疗载体、靶向性治疗和联合基因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黄元媛;黄宗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3岁,因上腹部疼痛4 d于2002年11月13日入院.5年前曾患脑栓塞,当时血压290/160 mmHg(1 mmHg=133.322 Pa),口服硝苯定,血压控制在170/120~160/110 mmHg,1年前患“糖尿病”,口服美必达.入院查体(已停服药物3 d):血压230/160 mmHg,心率80次/min,血糖13 mmol/L,腹部CT中下腹部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前方,腹膜后可见5.0 cm×6.8 cm大小圆形高密度影像,边界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肿块血供丰富,呈向心性增强,密度不均,与双侧肾及肾上腺无关系,余未见异常.
作者:刘英;迟学成;赵炳林;高洪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这一过程包括了一系列的肿瘤细胞与肿瘤细胞、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间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调节下,使某些肿瘤细胞能够发生成功的转移或/和迅速的生长.就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肿瘤的浸润转移与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研究进展,做一系统综述.
作者:姜凯;黄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回顾性调查了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入院治疗期内发生肺炎的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桂莲;张文卿;赵爱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国产草酸铂(L-OHP)联合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钙(CF)治疗晚期胃癌、大肠癌的疗效.方法:LFP方案 L-OHP 130 mg/m2,静脉滴入,d1;CF 100 mg/m2,静脉滴入,d1~d5;5-FU 500 mg/m2,静脉滴入,4~6 h,d1~d5(5-FU后用),21 d为1个周期.结果:全组CR 1例,PR 12例,SD 14例,PD 5例,总有效率40.6%.初治有效率45.4%,复治有效率38.1%;胃癌与大肠癌有效率分别为41.7%和37.5%.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L-OHP联合5-FU、CF方案疗效肯定,经济实用,毒性可耐受.
作者:孙亚红;于金明;张宝轩;范开席;张燕;冯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