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方
回顾性调查了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入院治疗期内发生肺炎的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桂莲;张文卿;赵爱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p27、CyclinE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0例卵巢恶性上皮肿瘤、6例交界性肿瘤及18例良性肿瘤中p27、Cyclin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27和CyclinE在良性肿瘤与交界性肿瘤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27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35.0%)显著低于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表达率(77.78%、4/6),P<0.01;CyclinE在卵巢上皮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P<0.01.p27和CyclinE蛋白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27阴性/CyclinE阳性者,其生物学行为极差.结论:p27、CyclinE与卵巢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其异常表达提示卵巢肿瘤预后差.
作者:周洪贵;阳志宁;任碧清;王琦;唐恩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术前短疗程化疗在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作用以及在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中的价值.方法:1990年1月-1995年1月,对137例Ⅲ期NSCLC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77例分为试验组,接受以CAP(CTX+ADM+DDP)、EP(DDP+Vp-16)为方案的短程术前化疗1个周期,然后进行手术治疗;60例被分为对照组,先行手术治疗.结果:接受短疗程化疗的试验组患者的病期下调率为8.9%,手术切除率试验组为97.4%(75/77),对照组为96.7%(58/60);两组在手术并发症、死亡率、术后生存质量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短程化疗试验组术后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62.3%、45.5%、23.3%和1.3%;对照组为63.3%、43.3%、21.7%和1.6%,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均无10年生存者.结论:术前短疗程化疗不能明显下调Ⅲ期NSCLC的病期,术后也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作者:李强;宋煜宏;郑智元;韩泳涛;彭林;肖波;朱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28例青年人胃癌进行临床分析,发现青年胃癌误诊率高达82.1%.误诊的主要原因是胃癌早期无特异性及首诊医生偏重胃癌的老年因素.
作者:张新枝;张秀凤;徐红燕;王爱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我院1989年1月-2002年4月60例ⅢB 期或Ⅳ期肺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60例中,属于ⅢB 期的有45例,Ⅳ期15例.行全肺切除术24例(左全肺10例,右全肺14例),其中16例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叶切除术31例,包括3例袖状切除加气管隆突重建术;剖胸探查5例.同时行胸膜剥除、心包部分切除、部分上腔静脉切除再吻合、部分肋骨切除、纵隔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清除或膈肌部分切除42例,有5例术前行化疗1个疗程.术后随访5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术后生存率1年为78.3%,2年为41.7%,3年为18.3%.结论:对晚期肺癌行积极慎重的扩大手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黄日太;曹子昂;郑家豪;梁保罗;朱洪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溶栓疗法合用小剂量抗凝剂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尿激酶合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并观察其有无出血、复发及过敏反应.结果:16例中13例(81.3%)患者肢体肿胀均完全消退,消肿时间5~11 d,另3例(18.8%)患者肢体肿胀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治疗期间未发现出血倾向及过敏反应.治疗后随访4周,无1例复发.结论:溶栓疗法合用小剂量抗凝剂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较好,且不易复发、安全、经济,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吕宗渤;王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NDV在体外抗胃癌细胞活性,研究NDV感染诱导胃癌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细胞生长抑制状况,血凝试验检测NDV在细胞中的增殖状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中HSP70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HSP70的表达.结果:NDV在体外可使BGC-823胃癌细胞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及生长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与肿瘤细胞被NDV感染后HSP70表达增加呈正相关.结论:NDV的抗BGC-823胃癌细胞活性显著,其杀伤机制之一为通过感染而诱导BGC-823产生过多的HSP70.
作者:刘开扬;戴洁;刘春霞;孙黎;刘芳;郭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我院1995年1月-2002年11月首诊误诊的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燕惠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18 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结合胸部CT在原发性肺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对术前CT分期、FDG PET结合CT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4例全身PET显像发现远处有18 F-FDG摄取增高者放弃手术,28例开胸手术中,FDG PET诊断肺门、纵隔恶性淋巴结的灵敏度与准确度显著优于CT检查,P<0.05;FDG PET结合CT检查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92.9%)较CT检查有显著意义的提高,P<0.05.结论:FDG PET结合CT检查能提高术前肺癌分期的准确率,有助于改进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并指导手术操作的进行.
作者:马海涛;吴翼伟;秦涌;何靖康;李忠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2例盆腔巧克力囊肿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取、注入无水酒精治疗后,21例囊肿1~6个月内全部消失,1例缩小1/2以上.有效率100%,治愈率95.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介入性超声治疗盆腔巧克力囊肿无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明华;顾志荣;徐金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X线、B超、结肠镜、CT对结肠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证实的结肠癌病例资料,对4种检查法对结肠癌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B超、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CT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5.0%、90.0%、83.3%、3/6,对中晚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依次为80.9%、92.0%、98.2%、93.7%.结论:早期结肠癌的诊断应以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合结肠镜检查为主;中晚期结肠癌应以钡灌肠为主,另选择B超或CT检查观察病变周围浸润情况及观察淋巴结、邻近脏器转移的有无,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周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3岁,因上腹部疼痛4 d于2002年11月13日入院.5年前曾患脑栓塞,当时血压290/160 mmHg(1 mmHg=133.322 Pa),口服硝苯定,血压控制在170/120~160/110 mmHg,1年前患“糖尿病”,口服美必达.入院查体(已停服药物3 d):血压230/160 mmHg,心率80次/min,血糖13 mmol/L,腹部CT中下腹部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前方,腹膜后可见5.0 cm×6.8 cm大小圆形高密度影像,边界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肿块血供丰富,呈向心性增强,密度不均,与双侧肾及肾上腺无关系,余未见异常.
作者:刘英;迟学成;赵炳林;高洪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64岁,2001年10月入院.CT 检查发现膀胱内巨大的肿瘤,11 cm×10 cm,广基状,肿瘤侵至膀胱的后壁及顶部肌肉的全层,并累犯右侧盆壁,患者尿频尿急症状非常明显,小便30 min 1次.手术探查如CT所描述,因患者家属不同意行膀胱全切而放弃手术,手术后病理报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Ⅱ级.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至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奥沙利铂150 mg,表阿霉素(E-ADM)80 mg.2周后患者尿频症状明显缓解,可2 h小便1次.4周重复髂内动脉化疗,连续3个疗程后复查CT显示膀胱内肿瘤明显缩小,约为5 cm×4 cm,患者无尿频及尿急症状,治疗效果满意,疗效PR.随访12个月,膀胱内肿瘤大小同前,无明显变化,患者带瘤存活.
作者:贾炜莹;李文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9年8月-2001年10月进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65 例,其中单纯行 TACE 34 例(TACE组),行 TACE 和 PEI 双介入治疗 31 例(双介入组).全部病例定期做 CT 检查和 AFP 测定,观察肿瘤客观疗效.结果:TACE 组肿瘤客观有效率(CR+PR)35.3%,AFP 下降幅度 56.1%,2 年生存率 50%;双介入组客观有效率 64.5%,AFP下降幅度 78.6%,2 年生存率 61.3%:2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双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优于单纯应用 TACE.
作者:李彩霞;曹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增大分割剂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脑胶质瘤术后残存灶的近期疗效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15例脑胶质瘤进入三维放射治疗组,其中星形细胞瘤Ⅰ~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3例.2~3 Gy/次,1次/d,5次/周,总剂量51~60 Gy.结果:除1例生存10个月死于局部复发外,其余全部生存6个月以上.其中5例接受3 Gy分割量,17次照射的患者生存11个月以上,无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结论:大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胶质瘤残存灶患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无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和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胡玉林;王明智;金建荣;赵涤非;邹勤舟;丁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序贯观察手术或/和化疗后或未能手术或化疗的老年肿瘤患者 55 例次,静脉滴入康莱特注射液 200 mL/d,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疗程前后肝肾功能、血象以及血糖、血脂变化,疗程 20~215 d.疗程中除部分患者静脉输注血管局部疼痛,多数能坚持治疗外,未见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或加重原有肿瘤症状的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而空腹血糖及血红蛋白、红细胞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不排外疾病进展的因素.故康莱特静脉滴入治疗老年晚期肿瘤,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力;申明月;马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测定60例胃癌患者的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花环率(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同时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细胞亚群,与40例健康献血员的红细胞免疫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作对照.结果:胃癌患者C3bRR降低,ICR增高,T淋巴细胞亚群CD4+及CD4+/CD8+比值都低于对照组,不同病理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胃癌组C3bRR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结论: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两者关系密切,并与临床分期相关.
作者:王旭霞;张盈华;郝晓柯;殷缨;陶秦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3年2月-2002年2月,高唐县人民医院对12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采用食管胃一层连续缝合吻合法重建消化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朱贺臣;王学强;寇仁业;李虎庆;李伯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探讨卡莫氟配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增敏价值.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每周放疗5次,每次2 Gy,连续6.5~7周;B组于放疗开始同步口服卡莫氟,3次/d,每次200 mg.各组肿瘤照射总量为66~70 Gy.结果示完全缓解率:A组25.7%(9/35),B组51.4%(18/35),但有效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1、2、3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62.9%(22/35)、25.7%(9/35)和11.4%(4/35);B组分别为80.0%(28/35)、57.1%(20/35)、31.4%(11/35).B组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放疗同步口服卡莫氟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并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意义.
作者:陈建祥;张鸿未;郭金水;赵雅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8年10月-2002年5月,我们共收治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31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洪海;徐晓东;周志坚;徐鹏;邱道显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