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屈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观察

余萍;黄波;陈萍;周行;马红;郝荣

关键词:骨肿瘤/继发性, 骨肿瘤/药物疗法, 氯屈膦酸二钠/治疗应用, 镇痛
摘要:目的:观察国产氯屈膦酸二钠(洛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共收治有溶骨性骨转移病灶的患者46例,采用氯屈膦酸二钠300 mg/d,静脉滴入,连用5 d,3周为1个疗程.结果:止痛显效18例(39.1%),有效19例(41.3%),总有效率80.4%,无效9例.获效时间5~30 d,有效病例71.6%在2周内获效.46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国产氯屈膦酸二钠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有效药物,临床使用方便,患者耐受性良好.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MMP-2和TIM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TIMPs) TI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技术对95例NSCLC石腊组织标本的MMP-2、TIMP-2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MMP-2和TIMP-2在肺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的正常肺组织,P<0.01,而且MMP-2在间质的纤维细胞中亦大量表达.MMP-2阳性表达癌组织中的IMVD高于阴性表达癌组织中的IMVD,P<0.05;TIMP阳性表达癌组织中的IMVD则低于阴性表达癌组织中的IMVD,P<0.05.MMP-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TIMP-2与其呈负相关,P<0.05.MMP-2表达随着肿瘤病理分级和TNM分期增高而有增高趋势,而TIMP-2的阳性表达情况则有下降趋势.结论:MMP-2和TIMP-2可能均参与了NSCLC新血管生成的调节,二者表达失衡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MMP-2和TIMP-2 的检测可作为判断NSCLC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陈龙邦;李桂圆;王靖华;周晓军;马恒辉;徐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羟喜树碱局部热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附63例报告

    为探讨羟喜树碱局部热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对保留膀胱的63例膀胱癌患者,术后采用羟喜树碱膀胱内直接加热法定期热化疗,并随防26~64个月,平均48.6个月,观察疗效.2年后复发1例,3年后复发2例,5年后复发3例.羟喜树碱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可靠,副作用小.

    作者:李培林;王五永;李四明;乔保平;白卫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关于统计学符号的规范化书写要求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上皮型钙黏附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石蜡包埋的NSCLC患者标本90例分别进行VEGF及E-cadherin检测.结果:VEGF在NSCLC中表达阳性率为70.0%(63/90),E-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为52.2%(47/90);不同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VEGF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VEGF与预后密切相关.E-cadherin与p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VEGF与E-cadherin在NSCLC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VEGF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E-cadherin缺失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的有价值的指标.NSCLC中VEGF的高表达与E-cadherin表达的缺失共同促使了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姚俊涛;韩军;孙莉;杨世勇;廖子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氯屈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氯屈膦酸二钠(洛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共收治有溶骨性骨转移病灶的患者46例,采用氯屈膦酸二钠300 mg/d,静脉滴入,连用5 d,3周为1个疗程.结果:止痛显效18例(39.1%),有效19例(41.3%),总有效率80.4%,无效9例.获效时间5~30 d,有效病例71.6%在2周内获效.46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国产氯屈膦酸二钠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有效药物,临床使用方便,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余萍;黄波;陈萍;周行;马红;郝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卵巢癌组织中前列腺素类物质水平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类物质(prostaglandins,PGs)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54 例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组织(浆液性卵巢癌 33 例;交界性浆液性瘤 10 例;良性浆液性瘤 11 例)和 10 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前列腺素E2(PGE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血栓素 B2 ( TXB2 )水平检测.结果:PGE2、6-keto-PGF1 α及 TXB2 在浆液性癌组织中的水平明显高于交界性浆液性瘤、良性浆液性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水平,均 P<0.05,而交界性、良性瘤和正常卵巢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均 P>0.05.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癌临床Ⅰ +Ⅱ与Ⅲ+ Ⅳ期间,组织学分级各级别间,有无腹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 PGs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均 P>0.05.结论:1)PGs 可能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发生发展有关;2)PGE2、6-keto-PGF1 α及 TXB2 可作为卵巢上皮性浆液性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

    作者:唐丽霞;马坚伟;王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浅谈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几个具体问题

    当前医药卫生改革逐步深入,作为卫生改革一项重要内容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也已在全国各地逐步实施.一项新的改革,一项新的管理模式,给卫生行政部门带来了新的课题,同时也给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就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以供商榷.

    作者:王绍平;孙红;崔永春;申洪明;陈增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肠原发性肿瘤3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良性肿瘤5例均为平滑肌瘤;恶性肿瘤28例,其中平滑肌肉瘤13例(46.4%),淋巴肉瘤11例(39.2%),腺癌3例(10.7%),类癌1例(3.5%).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及可靠的诊断方法,内窥镜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主要诊断手段.53.6%的恶性病例在手术时已有远处转移,仅13例(46.4%)行根治性切除.根治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46.1%.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对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行根治术.

    作者:余汉毅;李远东;肖宏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海胆肠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海胆肠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和Bel7402人肝癌细胞系的作用,了解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从海胆肠内提取水溶性多糖类成分.应用四氮唑蓝(MTT) 快速比色法测定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提取物对培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MTT实验显示,海胆肠提取物对培养的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和Bel7402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随浓度升高而增强;经海胆肠提取物作用后的细胞,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均显示发生了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结论:海胆肠提取物在体外可显著抑制人癌细胞株生长,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张忠玲;张翠;梁浩;刘亚民;陈卫宁;杜景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H22微波瘤苗免疫小鼠抑瘤及免疫效果的研究

    目的:研究H22微波瘤苗免疫小鼠的抑瘤及免疫效果.方法:用微波处理H22瘤株制备瘤苗,接种昆明小鼠右后肢外侧皮下0.2 mL,共接种3次,每次间隔7 d;对照组接种生理盐水.于末次接种后第7天每只小鼠左腋下皮下接种H22瘤株细胞2×106 .接种瘤株后第21天处死小鼠,测量瘤块的体积和重量,计算体积抑瘤率和重量抑瘤率,并进行血液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和体内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结果:瘤苗组瘤块体积平均为2.86 cm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8.02 cm3,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5.711,P=0.000,体积抑瘤率为64.34%.瘤苗组瘤块重量平均为2.55 g,明显小于对照组的6.35 g,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5.055,P=0.000,体积抑瘤率为59.84%.瘤苗组CD3+,t=3.278,P=0.003、CD4+,t=2.548,P=0.017、CD8+,t=2.068,P=0.048和CD4+/CD8+比值,t=2.116,P=0.043,均以瘤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或极显著意义.淋巴细胞转化率瘤苗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4.976,P=0.000.结论:H22微波瘤苗免疫小鼠对H22瘤株具有明显抑瘤作用.

    作者:孙立新;宋立刚;李民;胡大为;宋志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抗原(MAGE)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为应用 MAGE 基因产物对胃癌患者进行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 30 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AGE-1、MAGE-2 和 MAGE-3 基因的表达.结果:30 例胃癌组织标本 MAGE-1、MAGE-2 和 MAGE-3 基因的表达率分别为 46.7%、30.0% 和 36.7%,有 20 例至少表达其中 1 种基因,而相应的癌旁组织均不表达 MAGE.结论:MAGE 基因在胃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其编码蛋白有望作为疫苗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治疗.

    作者:关向宏;徐翮飞;罗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CT引导经皮肺穿刺的临床应用--附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细针肺穿刺吸取标本的方法及对肺部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80例肺部结节病变患者,全部CT检查高度怀疑肺部恶性肿瘤,42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阳性发现.术前CT定位,确定穿刺深度、方向和角度,选择0.7~0.9 mm 穿刺针吸取标本,细胞学检查.结果:细胞学标本获取76例,获取率为95%.其中肺癌68例,结核6例,炎症2例.并发局限性气胸6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细针肺穿刺对肺部结节性病灶,细胞学标本获取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作者:张继宝;蒋雪超;刘桂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男,15岁,2002年6月12日因右下腹阵发性疼痛及左睾丸肿大及腹部肿物2个月入院,入院后行血象、血生化系列、B超、胸片及骨髓象检查拟诊为恶性淋巴瘤并于6月15日行左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左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型B细胞系,中度恶性.

    作者:刘智华;钟睿;邬蒙;吴新生;解策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腹部皮下药泵注射化疗药物引起外渗的预防和护理

    我院1992年5月-2002年12月对43例肝癌患者进行了腹部皮下植入式药泵灌注化疗,其中发生药液外渗5例,通过精心护理,达到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李智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Fas/FasL系统与卵巢肿瘤的免疫逃逸的研究

    目的:检测 Fas、FasL 在上皮性卵巢癌及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 中的表达,探讨 Fas 系统在卵巢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 31 份上皮性卵巢癌、20份卵巢良性肿瘤、10份正常卵巢组织以及31份卵巢癌 TIL、12 份卵巢良性肿瘤 TIL 的 Fas 及 FasL 的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的 Fas 表达明显低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0.01;而其 FasL 表达明显高于后者,P<0.01.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 Fas、FasL 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卵巢癌组织中含有丰富的TIL,其Fas及FasL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TI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卵巢癌组织Fas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FasL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但随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FasL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卵巢癌TIL中Fas及FasL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存在 Fas 表达的下调和 FasL 表达的增加,FasL 高表达者预后不良.肿瘤细胞可能通过 FasL 的过度表达,逃避免疫监视,诱导 Fas 敏感的 TIL 凋亡,发生浸润和转移.

    作者:刘培淑;董瑞英;李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放射性脑损伤

    放射性脑损伤是放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综述了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放射性脑损伤产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进展.

    作者:庞伟;梁平;李济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MMP-9和TIMP-1表达与宫颈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MMP-9和TIMP-1在早期宫颈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ICC、CIN和NCE中MMP-9和TIMP-1的表达情况,并检测癌细胞增殖标记指数(Ki-67标记).结果:从NCE→CIN→ICC,MMP-9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而TIMP-1未见升高.宫颈癌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深肌层间质浸润、FIGO分期为Ⅱ期、组织学分级为Ⅲ级及Ki-67高度表达者,其MMP-9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而TIMP-1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宫颈癌中MMP-9表达高于TIMP-1者,其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深肌层间质浸润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MP-9与TIMP-1表达平衡者,P<0.05.结论:MMP-9和TIMP-1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中起一定作用.宫颈癌MMP-9表达增强而TIMP-1表达降低,其癌细胞增殖活跃、且更易发生侵袭转移,但并非惟一决定因素.

    作者:江忠清;朱凤川;曲军英;郑秀;游彩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乙双吗啉致急性白血病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乙双吗啉引起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6例乙双吗啉引起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6例患者,2例诱导缓解阶段死亡,1例5个诱导方案未缓解,2例缓解后18、24个月复发,1例未治.结论:乙双吗啉引起的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差,预后欠佳,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作者:刘捷;陈银霞;何爱丽;张王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超级伽玛刀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验证超级伽玛刀治疗头、体部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深圳海博公司生产的超级伽玛刀,立体定向适形照射头、体部各种恶性肿瘤患者100例(131个病灶).1.8~2.5 Gy/次,1次/d,5次/周,计划靶区边缘(70%~90%的等剂量线处)总剂量45~60 Gy.结果:131个病灶中,完全缓解(CR)46个(35.11%),部分缓解(PR)74个(56.49%),无变化(NC)7个(5.34%),进展(PD)4个(3.07%).治疗的副作用轻微,Ⅰ~Ⅱ度反应69例(69.00%),Ⅲ度反应1例(1.00%).结论:超级伽玛刀治疗恶性肿瘤适用范围广,安全、有效.

    作者:于金明;孙新东;王亚彬;杨新华;张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丁酸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HUA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丁酸钠(NaB)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HUA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NaB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HUA,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NaB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用Western Blot 分析p21、p53、pRb和E2F1蛋白表达.结果:NaB能诱导HHUA细胞周期G1期阻滞,上调p21蛋白表达,促进pRb去磷酸化,下调E2F1 和p53蛋白表达.结论:NaB能抑制HHUA细胞体外生长,其诱导细胞周期G1期阻滞可能与p21等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表达改变有关.

    作者:荣风年;郭保岩;张国翔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