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年女性乳腺癌预后因素分析

耿翠芝;王小玲;王桂兰;杨会钗;林梅;吴祥德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生物合成, 基因, P53,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30岁青年乳腺癌的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意义及与临床各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6例<30岁的青年乳腺癌进行检测,用有关统计学方法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岁青年乳腺癌的PCNA阳性率为63.6%,p53表达率为43.9%;PCNA蛋白表达阳性与月经初朝年龄(P=0.028)、临床分期(P=0.016)、核组织分级(P<0.05)、腋淋巴结转移(P<0.000 1)、雌孕激素受体(P<0.01)及预后(P<0.01)有密切关系;p53蛋白表达仅与核组织分级(P=0.038)、腋淋巴结转移(P=0.018)及预后(P<0.01)有关.结论:1)PCNA可以反映青年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与预后有关.2)p53为预测青年乳腺癌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客观标记物.3)<30岁青年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强、预后差,其细胞增殖活性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50例误诊分析

    鼻咽癌早期及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医生忽视而误诊,而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直接影响其疗效及预后.作者对1990-2000年误诊的50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维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黄曲霉毒素高危区肝细胞癌患者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检测

    目的: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microsomal epoxide hydrolase,mEH)低活性基因型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和PCR方法检测52例HCC患者和56例健康成人中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和T1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结果:发现mEH第3外显子113纯合组氨酸型和第4外显子139纯合组氨酸型都是低活性基因型,在HCC组和对照组分别占57.1%(30/52)、48.2%(27/56),82.7%(43/52)、73.2%(41/5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然而,mEH低活性型联合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M1和T1基因缺失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mEH处于低活性基因型可能是地区性易感HCC的原因之一,但单一种解毒酶不起决定作用,多种解毒酶联合作用,可增加HCC危险性.

    作者:韦义萍;马韵;邓卓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改良式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氏淋巴瘤24例疗效观察

    对经典的CHOP方案进行改良,将化疗药物的总剂量增加,分2次在d1、d8应用,疗程不变.结果示,共应用改良CHOP方案治疗NHL 24例,完全缓解12例(占50%),部分缓解8例(占33.3%),稳定1例(占4.2%),进展3例(占12.5%),总有效率83.3%.缓解率高,生存期长,疗效优于经典CHOP方案.

    作者:阮春慧;孙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化放疗联合治疗晚期子宫颈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化疗加放疗治疗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100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50例接受CFP方案或CMP方案化疗,1~3个疗程后放疗.配对抽取单纯放疗患者50例供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单放组和化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6.0%和66.0%,P<0.05;Ⅲ期5年生存率化放组高于单放组,P<0.05.化放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反应及骨髓抑制,单放组副反应不明显.结论:化放疗联合治疗晚期子宫颈癌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

    作者:邵学叶;杨兆禄;赵明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青年女性乳腺癌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30岁青年乳腺癌的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意义及与临床各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6例<30岁的青年乳腺癌进行检测,用有关统计学方法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岁青年乳腺癌的PCNA阳性率为63.6%,p53表达率为43.9%;PCNA蛋白表达阳性与月经初朝年龄(P=0.028)、临床分期(P=0.016)、核组织分级(P<0.05)、腋淋巴结转移(P<0.000 1)、雌孕激素受体(P<0.01)及预后(P<0.01)有密切关系;p53蛋白表达仅与核组织分级(P=0.038)、腋淋巴结转移(P=0.018)及预后(P<0.01)有关.结论:1)PCNA可以反映青年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与预后有关.2)p53为预测青年乳腺癌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客观标记物.3)<30岁青年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强、预后差,其细胞增殖活性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

    作者:耿翠芝;王小玲;王桂兰;杨会钗;林梅;吴祥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肝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P-02反义寡核苷酸抑瘤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全硫代修饰的肝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P-02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增殖活性的影响,探讨P-02基因的功能.方法:以脂质体为载体,采用MTT法、RT-PCR、流式细胞术检测P-02 AS-ODN(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对SMMC-7721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的作用.结果:脂质体介导的P-02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SMMC-7721增殖,RT-PCR结果显示P-02基因的扩增条带明显减弱,流式细胞术显示G1期细胞增多,M期及S期细胞数减少.结论:脂质体介导的AS-ODN可抑制SMMC-7721的恶性表型,证实P-02基因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作者:韩娜;段芳龄;朱武凌;高天慧;陈香宇;王晓;李蔚;颜伏归;李文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端粒酶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原位表达

    目的:研究端粒酶基因(hTR)在脑胶质瘤中的原位表达状况及其与分型、分级的关系,评估其对胶质瘤诊断的价值.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79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胶质瘤蜡块标本中端粒酶基因(hTR)的表达状况并分析与组织学分级、WHO分型之间的关系.用ABC法检测PCNA的表达.6例正常脑组织作对照.结果:端粒酶基因(hTR)在脑胶质瘤中的检出率为59.2%(47/79).端粒酶基因(hTR)在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中的分布为Ⅱ级11/32,Ⅲ级12/20,Ⅳ级24/27,各级胶质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端粒酶基因(hTR)的表达强度与胶质瘤的组织学分级、WHO分型之间有相关性,P<0.05,Ⅲ级、Ⅳ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Ⅱ级.正常脑组织中未检出端粒酶基因.端粒酶阳性组与阴性组PCNA阳性细胞密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胶质瘤中端粒酶基因(hTR)表达状况可能与胶质瘤的分化程度、组织学分级相关,提示端粒酶基因的过表达可能对胶质瘤的演化和进展具有一定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胶质瘤的一个新的诊断标志物,结合PCNA评价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更为可靠.

    作者:王东林;施公胜;鄂群;黄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的BRCA1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外周血102份、新鲜肿瘤组织30份,分别采用PCR-SSCP、DHPLC和基因测序对BRCA1基因第2、8-1、8-2和20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对104例肿瘤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标记BRCA1蛋白表达,分析免疫组化结果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分别在外显子8-1和8-2的28 821和28 978位点上发现3例碱基缺失和置换现象.BRCA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降,且与患者生存状态有关.结论:在中国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基因外显子2、8和20的突变率较低(2.3%),可以认为在普通中国人群中乳腺癌的发生与该部分碱基序列突变的关系不大,但BRCA1蛋白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复发的危险性增大.

    作者:周守君;王亚平;李桂梅;李祥周;张军妮;李金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三氧化二砷对人肝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目的:应用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SMMC-7721)观察砷剂(As2O3)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MTT 法检测As2O3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DNA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As2O3作用不同时间对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As2O3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并具有剂量-时效关系;As2O3可使肝癌细胞周期改变,与浓度有关,与作用时间未见明显关系;As2O3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并与浓度、时间有关.结论:As2O3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改变肝癌细胞周期,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苏颖;陈增;邹长棪;林可焴;林华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Sep15人硒蛋白基因的克隆

    目的:克隆人15×103硒蛋白(15×103 selenoprotein,Sep15)基因.方法:体外培养H9T淋巴细胞,裂解细胞获取总RNA,RT-PCR扩增人Sep15基因,再将其克隆到T载体上,序列测定并酶切鉴定重组体.结果:RT-PCR扩增得到大小约1 244 bp左右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与Genbank上提交的人Sep15基因序列完全一致.Not I酶切鉴定得到3 015 bp左右的T载体片段及1 244 bp左右的人Sep15基因片段,与预期值相符.结论:成功克隆到人Sep15基因.

    作者:南克俊;李春丽;魏永长;隋晨光;景昭;秦海霞;赵利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康尔爱胶囊抗突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康尔爱胶囊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MN)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抑制作用及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ICR纯种小鼠的骨髓细胞为材料,以微核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为指标,研究康尔爱胶囊的致变、抗变作用;以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为材料,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康尔爱胶囊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康尔爱胶囊3个剂量组微核率及SCE数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康尔爱胶囊3个剂量组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及引起的SCE升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康尔爱胶囊3个剂量组突变型p53基因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显著.结论:康尔爱胶囊无致变作用且有一定的抗变作用;康尔爱胶囊对突变型p53基因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明艳;徐力;许冬青;赵凤鸣;姜海英;周春祥;顾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艾迪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目前,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E)用于治疗中晚期肝癌已成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经TAE治疗后,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肿瘤体积缩小在2/3以上,但完全消失困难,而且每次隔1个月治疗缺乏连续用药,对癌细胞控制不力.为此,我们进行了TAE静脉滴入艾迪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袁胜安;李明东;黄坤明;石磊;于峰;李淑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多发性肝占位的鉴别诊断--附肝脓肿2例报道

    影像学证实存在多发性肝占位的患者,临床上往往首先考虑为原发或转移性肝癌,有时甚至接受抗肿瘤综合治疗,给患者身心健康及经济造成损失.2002年8月-2002年11月,2例多发性肝占位中年患者经肿瘤科等科室会诊终确诊为肝脓肿并治愈,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邹征云;刘宝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实验室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我院1993年4月-2002年11月共诊治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多发性骨髓瘤(MM)9例,其中5例在初诊或多次复诊时于院内或院外误诊.为提高MM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结合9例报告,就MM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张金凤;于玲;姜桂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康莱特注射液对晚期癌症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的课题[1].从2000年6月-2003年3月我科应用康莱特注射液(KLT)治疗晚期癌症患者35例,对其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黄学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E-cadherin与CD44V6及nm23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目的:探讨E-cadherin、nm23及CD44V6蛋白与鼻咽癌(NPC)的组织病理,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59例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nm23及CD44V6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鼻咽癌患者的病理分型、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期,以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E-cad蛋白在角化型鳞状细胞癌、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和未分化型癌组中的缺失表达率分别为1/7、41.8%(14/34)、72.2%(13/18),P<0.05.nm23蛋白保留表达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23.8%(5/21),缺失表达组为86.8%(33/38),P<0.05.其中在Ⅲ期鼻咽癌(25例)中,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5.4%(2/13)和66.7%(8/12),P<0.05;nm23蛋白保留表达和缺失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9和25.0%(4/16),P<0.05.结论:E-cad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分化有关,nm2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有关;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及nm23蛋白缺失表达是鼻咽癌预后不良的因素.

    作者:马长春;李德锐;吴名耀;吴贤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艾迪注射液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AgNORs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层、交叉对照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70例)和B组(67例),其中A组第1周期化疗配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即A1组;第2周期单纯化疗,即A2组.B组第1周期单纯化疗,即B2组;第2周期化疗配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即B1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化疗前1周内、化疗后第3、8、15天进行AgNORs检测,计算25~30个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核周银染面积的比值.结果:化疗前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下调(5.79±0.66、5.61±0.58);化疗后T淋巴细胞AgNORs随时间的推移而显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第3~8天下降明显,第15天开始恢复至化疗前的水平.而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宜于第8天 T淋巴细胞 AgNORs水平明显升高(5.34±0.77),与同期单纯化疗组(4.62±0.63)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与第15天 AgNORs水平(5.68±0.49)对照分析,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具有缩短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T淋巴细胞AgNORs下调的时间,改善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

    作者:余宗阳;欧阳学农;陈樟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左旋咪唑对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状态的影响

    为观察围手术期使用左旋咪唑对大肠癌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和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将9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围手术期使用左旋咪唑,对照组不使用免疫调节剂.两组患者均于术前7 d、术后14 d采血,检测白介素2(interlecukin-2,IL-2)和γ-干扰素 (interferonγ,INF-γ) 活性及T细胞亚群.结果显示实验组IL-2,INF-γ活性以及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比值(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水平,且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围手术期使用左旋咪唑可以明显改善大肠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并且可以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

    作者:李智;庄竞;韩广森;姬社青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Fas和FasL及Caspase-8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Fas、FasL及Caspase-8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Fas系统在宫颈肿瘤细胞免疫逃避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宫颈癌、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0例慢性宫颈炎及10例正常宫颈上皮Fas、FasL和Caspase-8蛋白表达情况.结果:Fas及FasL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在慢性宫颈炎及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Fas阳性表达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降低,FasL则增高,P<0.01;Fas及FasL与患者的年龄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Caspase-8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宫颈上皮及慢性宫颈炎,P<0.01;Caspase-8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类别无关.结论:宫颈癌能通过Fas、Caspase-8低表达及FasL高表达逃避机体免疫监视以促使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

    作者:杨文武;洛若愚;刘元姣;张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高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

    分析高龄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对所有病例按年龄分组≥70岁,60~69岁,31~59岁,≤30岁,高龄胃癌与各组之间对照观察.结果提示高龄胃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组织学类型以高分化腺癌为主,占64.7%.Ⅲ、Ⅳ期病例占86.3%.手术切除率为62.7%.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20.9%和13.9%.临床分期较晚是高龄胃癌预后差的重要原因.X线双重造影及纤维胃镜是高龄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尽可能手术切除以提高生存率.

    作者:苗瑞政;姜言明;张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